來!來!來!看看你是不是學古箏那塊料!

來!來!來!看看你是不是學古箏那塊料!

學琴前總是會有一些困惑:“我到底適不適合學琴?”

有的人真的是有彈古箏的天賦,而也有天生五音不全。大家都希望早些瞭解到自己的是否具有學習古箏的天賦,是否有音樂的感知能力,這些可以簡單地通過一些方式來做基礎的判別,但天賦並不等於成就。無論多有天賦如果不通過後天的勤奮努力,絕對成不了古箏家,反之,如果資質平平的,後天非常刻苦努力,一樣能夠學有所成。通過手、耳、記憶力判斷的音樂潛質通過對手、耳、記憶力等幾方面的簡單評判,你可以基本瞭解自己的音樂潛質,以此作為選擇參考。

所有人心裡都沒底,問老師,老師會說看起來都不錯,但有沒有天賦,要學學才能看出來。大家只能各自判斷,會唱幾首歌而且唱得還算好聽就是有音樂潛質嗎?還是聽見音樂就手舞足蹈算有音樂潛質?天賦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的,怎麼衡量啊? 我們一點都不心疼學古箏花的錢,但是心疼是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有天賦的,但未必都是古箏天賦,也可能是在繪畫上、語言上、舞蹈上更有天賦呢?來學古箏豈不是白走彎路,要是學了一段時間才說不行,不說花費問題,就是被耽擱的時間也太可惜了。尤其是孩子耽擱他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可太讓家人後悔了。不過,議論歸議論,要是哪位家長真讓孩子去把畫畫、古箏、圍棋都試一遍,這也不是很現實,畢竟,兒童智力發展的黃金期就這幾年,只能選擇一個看起來比較有把握而且大家都看好的來學習。像檢查身體有什麼皮下脂肪厚度、身高、體重這些數據能夠對照參考,在古箏學習方面有沒有什麼比較權威的參考標準,能夠先做下測試,有個評分,也能夠心裡更有底些?

來!來!來!看看你是不是學古箏那塊料!

大體上從手、耳、記憶力這幾方面來判斷。

一、手——不軟不硬,指長張得開

先說手,彈琴用的無非是我們的一雙手。要看的是手指是硬還是軟,特別是關節部分,這決定著彈琴的力量夠不夠,太硬不行,太軟更不好。最理想的是,小手的骨頭要有點硬硬的,但又不僵硬,不軟綿綿的。

還有,各個手指之間離得夠不夠遠。手張得越開以後彈琴越輕鬆。這項經常被形容為手要松。松,是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是指手指伸張的能力,比如大拇指和食指的伸開度,能張開來,彈琴的時候會很舒服。

二、耳——能聽出音樂的節拍和感覺

再說耳,其實這個關係的是樂感和節奏感。拍掌跟著唱歌,可以選擇唱簡單的,比如所有的兒歌都是有節奏的,看他是否跟得上節拍,是否有本能的節奏感。或者放一個古箏曲,看看你從古箏曲能聽出什麼感覺。比如放一個快的曲子,看看是否能用恰當的形容詞來表示。比如,說像放鞭炮,或者說是像爆米花的感覺。在我小的時候,聽到喇叭聲、敲玻璃的聲音、倒水的聲音,或者在電視裡聽到什麼有趣的聲音,爸爸就會叫我去古箏上找一個能夠發出和這些聲音類似音,這是很有趣的親子互動活動。也許對固定的音高沒有概念,但至少會有一個模仿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

三、記憶力——能跟著曲唱歌接下來是記憶力

學唱一首歌,跟著唱,也許你的五度唱得不是很準,但至少要知道調是往上還是往下的。通常說“五音不全”,你的調是找不準的,歌是往上唱,你往下唱,沒有基本的音樂上的模仿力。另一種嘗試的方法就是一個曲子放過以後,第二天再放一遍,看記不記得昨天聽過。或者放兩個,一個和昨天一樣,一個和昨天不一樣,看看是否能分辨。

如果這三點都具備,那麼恭喜,你的音樂潛質至少是在標準線之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