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思軟趙鵬:教書不忘育人初心,創新實踐產教融合

記得之前在與山西渠道商溝通的時候,渠道商就呼籲過要進行行業人才儲備,人才缺失是一個普遍問題。正好參加本屆中國軟件生態大會太原站的山西思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多年致力產教融合、輸出產業人才的企業。作為大會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希望可以為參會企業提供一些人才方面的幫助。

山西思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通過雙軟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從事軟件產品開發業務的同時,積極開展產教協同育人。公司現與山西近60所高校及省外10餘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係,累計培養合格的軟件工程師5000餘人,累計接待院校實習實訓20000餘人次,日常實訓學員500餘人;被山西省經信委認定為“山西省軟件人才實訓基地”,並與全國1000餘家企業建立人才合作關係。

公司董事長趙鵬作既是企業的創始人和負責人,同時還是太原師範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碩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

山西思软赵鹏:教书不忘育人初心,创新实践产教融合

山西思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鵬

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

提到創業的背景,趙總介紹到,作為高校的學科帶頭人,深知高校普遍存在著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脫節問題。高校的學科教育內容偏理論、側重於知識的掌握;而企業則是強調大學生的專業應用技能和軟技能(素養等)。大學生畢業後的普遍狀態是“高不成低不就”,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率偏低。基於此,在2005年就有了如何將產業需求與教學培養打通的初步想法——通過將產業的技術課程化、案例化,讓學生去學、去練,從而形成硬技能以促進就業。

但真正開始模式實踐是到2010年成立山西思軟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開展技術研發的同時,依託高校教師的身份,把在校大學生引人公司進行知識應用和技能實踐,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

相比創業初期的教育環境,現在的高校教育現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為了解決人才供給和企業需求“兩張皮”的矛盾,2017年12月19號國務院出臺了“產教融合實施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提出人才培養要偏向應用,而不是按原有的理論化方向培養。趙總介紹到,這個指導意見的出臺,進一步堅定了公司深入開展產教融合的決心和信心。

創業八年,機遇與挑戰並存

從創立至今,公司開展產教協同育人業務已經八年,已經成長為公司的一個重要的業務板塊。截至目前,山西思軟科技有限公司每年為山西當地企業輸出專業人員1200人左右,在早期培養的人才目前已成長為各大企業的技術中堅。

隨著大學生技能實訓市場的不斷成熟,公司的業務發展卻並非一帆風順,具體來看,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市場監管缺失,大批機構湧入,能力參差不齊。按照不完全統計,全國類似的培訓機構大大小小有4000多家,僅山西就有80多家。由於各培訓機構的水平參差不齊、管理不規範,甚至很多機構把教育當生意做,追求短平快效益。這不但給專注做教育的培訓機構帶來了衝擊,還嚴重降低了培訓質量。

第二,成本增加,利潤縮小。利潤的縮小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眾多培訓機構的出現,瓜分了市場,使得各家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除此之外,企業自身人力成本和運營成本增高導致利潤空間不斷縮小,最突出的成本是房租。據趙總介紹,如果公司規模壯大,需要的培訓空間有可能就是上千平米,如果按照實際房租支付,靠學費是很難支撐的。

第三,政策扶持有限,補貼申請難度大。據趙總介紹,山西在企業教育領域基本沒有政策支持比如補貼。公司目前的業務主要是人才培養和科技項目運營兩大塊。要想獲得政策的扶持就存在一個尷尬的問題,如果通過人才培養業務向人社部門申請往往是徒勞的,因為當地政策規定人社只是針對培訓學校,不直接針對企業。所以公司的政策申請一般都是通過科技型公司的端口來申請資金支持,來解決公司的問題。

第四,受客觀因素影響,師資短缺。公司的人才培養是偏向應用型,這就要求負責培訓的老師應該是來自產業企業的,如果還是從高校來聘請教授的話,多半和高校的現狀不會有太大差異。而山西的這種高新企業數量又有限,這也就導致了師資較為缺乏,如果公司在北上廣的話,這種狀況就會好轉很多。

面對這些挑戰,趙總認為,有些客觀因素是無法避免的,那麼修煉自身內功就顯得非常重要。說到底人才培養的根本還是教育,是一個良心活,可能經濟效益不大,但是社會效益很大。課程體系、實訓質量、服務質量、就業質量是衡量一個培訓機構的硬指標。他認為,無論是人才培養解決方案還是技術體系、實習和實訓服務,都需要很強的公司服務能力。比如課程體系包括教材、技能點、服務都必須隨產業變化調整。

趙總介紹到,面向山西輸送人才時優勢較為突出,公司設在山西,使得在服務客戶時,效率很高,能很快滿足需求。雖然目前市場上做類似事情的公司很多,但是能夠規模化且持久的還是比較少的。

三大模塊,相輔相成

公司目前的三大業務模塊:信息化產業應用(軟件開發)、人才培養以及創客空間。

從最初的人才培養來看,學員畢業後有兩個選擇:就業與創業。如果是後者就可以通過創客空間提供服務,比如由導師幫助學員瞭解應該具備哪些創業條件,如果已經具備的,可以幫助辦理註冊,政策申請等服務,讓這些學員可以在創業初期專注於自己的業務。

回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來看,既然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那麼學員的培訓就離不開實戰。通過信息化產業應用(軟件開發)的項目,將項目分解案例化、課程化後放入實訓課堂,一方面讓學員自己感受目前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練習增強實戰能力。從經濟效益方面來看,利用人才培養的天然優勢,面對項目時,不缺項目人員,很容易就可以完成。

由此可見,三塊業務並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依託,業務間形成生態運作,既滿足了產教融合需求,同時又有商業模式,一舉兩得。

關於公司的未來,趙總有清晰的規劃,遵循業務的三大模塊展開:

在人才培養方面,爭做企業化大學。我們知道,知識日新月異,企業對於人才需求旺盛。而目前體制內的課程體系太機械化,如果改變課程體系,高校所需的週期長,不利於滿足現階段的人才需求。如果市場化運作的話,作為企業和大學之間的轉換,既有商業模式又能解決產業需求問題。

在信息化應用方面,做開發與服務的集成性公司。目前,雲平臺、大數據的搭建,都是未來的業務點,目前已經在運作中。

創客空間的投入未來將不會太大,但會保障健康發展。

關於公司線上平臺——職道網,於2018年4月已上線,通過“技能樹”的指標方式來給定產業人才建立評價和培養標準。目前,平臺還在不斷升級之中,未來會將學生、企業、院校、導師等集結到線上,重點發力。

【2018中國軟件生態大會】

5月17日(週四),2018中國軟件生態大會再次抵達太原

【1】中國軟件網CEO曹開彬洞察企業服務生態趨勢

【2】阿里釘釘、用友、東軟、眾盟、泛微、致遠、L2C、紅圈、小A智能客服、.....20家全國優秀產品帶來無限商機,帶來好看的黑科技

【3】“ToB非成勿擾”10家頂級產品和15家太原頂級渠道商現場配對

【4】面向大眾,免費參會,200位企業高管參會,獲取商機與人脈,包你不虛此行

【5】會議詳情,請掃描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