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传媒大眼导读

听起来简单的集数之差,其中却包含着故事节奏、情节能量密度的诸多学问。而大家之所以会经常抱怨国产剧不够精彩,不是因为剧情太过平淡,就是剧集太多且难逃注水之嫌。

剧荒期点开最近热播剧片单,感兴趣的剧还没挑出来,先被剧集的长度打消了一半积极性。

《温暖的弦》48集、《归去来》50集、《誓言》60集、《莽荒纪》65集……从追剧多年的经验来判断,集数越长被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尤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追一部50集的电视剧意味着要搭上一个月的时间,万一运气不好遇到了烂尾剧,这一个月的青春年华显然也就所托非人了。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而反观那些高口碑的海外剧,通常10集左右就可以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近期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热门英剧《梅尔罗斯》,就是一部仅有5集的限定迷你剧,却以9.2的评分被称为2018年第一神剧。

国产剧的长度怪圈:40集起步、不超60集都不好意思叫“大剧”

最近几年,国产剧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集数越来越长。带给观众的印象也从原来意犹未尽的“不够看”,变成了如今不胜其烦的“看不完”。时下热门的都市情感类剧集,通常都是40集起步,这已经可以算作是电视剧中的短篇了。古偶剧50甚至60集早已司空见惯,如果片方稍有点野心,想炮制一部所谓的“长篇巨制”,那70集、80集甚至上百集也是有可能的。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同样是主打当代都市人的生活与情感,上世纪90年代的高分神剧《过把瘾》只有8集。放在今天可能会被归类为古装偶像剧的《还珠格格》,第一部只有24集。1986版的《西游记》只有25集,可是在2011年重拍时已被定位成“古装”、“奇幻”、“冒险”,结果一口气拍出了60集。要是放在今天再重拍,恐怕分分钟就能拍成200集的魔幻大戏了吧。

曾几何时,看长剧意味着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挑战。通常只有剧本严谨、架构宏大、人物情节丰富的历史正剧,才敢以这样的长篇之姿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46集的《康熙王朝》、59集的《走向共和》、84集的《三国演义》等等。此类作品往往文学性较强,对播出平台和受众的欣赏能力也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商业价值反倒不会成为最重要的考量标准。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反观当下,剧集的长度拉伸已成行业潜规则,只是作品的厚重感与深度却未能同步提升。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本追的是一部甜宠爱情剧,可20集过后,心机小三、恶婆婆、车祸、绝症等狗血元素一拥而上;看一部古装偶像剧,20集后竟然变成了双时空设定,后几十集同样的演员又在重新相遇后上演了另一种剧情,真是太会玩了!

短剧集已成“国际惯例”,5集迷你剧照样口碑封神

就在国产剧拉开架势,铆着劲地拉伸集数时,海外剧却已经进入到“短小精悍”的新时代。欧美剧集多以季为单位呈现,通常每季都在10集左右。日剧更是精简,10集内已经可以完结一部剧集。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曾以长篇电视剧对中国观众和影视行业造成极大影响的韩剧,如今也早已调整策略,进入到小体量的精品短剧时代。曾经长达129集的《妻子的诱惑》、80集的《传闻中的七公主》、54集的《大长今》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如今的韩剧早已改头换面,近期热剧《迷雾》、《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武法律师》都只有16集,连温馨的家庭生活剧《请回答1988》也只有20集。

剧集越来越短已成国际惯例。就像上文中提到的英剧《梅尔罗斯》,虽然只有5集的长度,却足以刷爆各大好评榜,第一集就拿下9.1分的好成绩,第二集之后不降反增,目前稳定在9.2分。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短剧集并不意味着情节简单。《梅尔罗斯》改编自英国作家爱德华·圣·奥宾的半自传小说,该系列作品共有5本,相当于每一集剧都要承载一部小说的内容量。

该剧第一集,主人公飞往美国接突然去世的父亲的骨灰回家。在这个过程中,故事情节完整描绘出了英国上流社会出身的梅尔罗斯挥金如土、私生活混乱还是个瘾君子的角色形态。剧中的梅尔罗斯之所以如此颓废不堪,是因为他的父亲向来专横跋扈,曾对他做出过恐吓、虐待甚至性侵等举动。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复杂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主角一方面渴望重新开始、积极生活,一方面又陷在父亲留下的阴影中歇斯底里的分裂状态,以及一种复杂的心境。演员卷福通过丰富生动的演技,为角色赋予了荒诞的悲剧色彩,并没有让剧情流于伦理剧的俗套。

假设用国产剧的展示手法来诠释这个复杂的故事,第一集的内容恐怕就能拍出50集的内容,但真正值得国产剧思考的是,为何动辄几十集的篇幅,却讲不出一个让观众满意的故事来?

10集以内定生死,自制网剧率先进入小体量时代

如果搁在以往,一部剧的理想收视率或网络点击量应该呈波动上涨趋势,往往会随着剧情渐入佳境,会有更多观众被吸引进来。但随着生活节奏、收看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可供选择的剧集的增多,各项指标呈下滑趋势的剧集却越来越多,一部长剧如果在10集内还不能吸引观众,便很有可能遭遇到弃剧的结果。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近日,爱奇艺2018年网络剧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长剧集的弃剧率正在不断攀升,45集以上的剧集在弃剧率上甚至已经达到了56%。这意味着市场需求不断向快节奏、精品化转移,供给侧必须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才有可能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新需求。

当下,电视台面对“一剧两星”和插播广告的限制,通常出于收回成本、扩大收益的目的,尽可能地拉长剧集的篇幅。但相对来说,网剧的制作成本较低,播出方式更为灵活,收益方式也更多样,所以调整方向的阻碍也相对少去了许多。

去年几部影响较大的作品,如《白夜追凶》、《河神》等,都保持在35集之内,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北京女子图鉴》也因为20集的长度被赞良心。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目前,自制网剧通常每周集中一次放出6到8集。如果首周不能形成热度,很难有理由让观众等到下次更新。这也促使其在内容和节奏方面不断精炼。如此看来,这场来自国产剧自身的“瘦身”运动,网剧已经先台播剧迈出了一大步。

总而言之,小体量是时代赋予影视产业的又一全新特征,且无论时间长短都不应该成为内容拖沓或割裂的理由。受众对重归短剧集时代的强烈呼唤,需要的是整个行业拿出魄力和实力,让决定剧集长度的根本原因回归剧情,而不是其他目的,才能让国产剧的未来发展更符合全球影视作品的主流发展趋势,进而增强其自身竞争力。

仅有5集的英剧口碑炸裂,可50集以上的国产剧为何难出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