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有时候会人满为患。

上千岁的文物们,

正襟危坐接受大家的围观和赞叹。

我们和他们相隔几千年,

最终又以这种方式相互问候。

当暮色四合,

人潮褪去,

他们还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如果给你一把手电筒

你敢夜游博物馆吗?

有人敢!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手电筒的光扫过墙上的字画,

又照在人面青铜鼎,

一切正常,并没有诡异的事情发生。

他深呼一口气,

继续往前走,

……

在他走以后,

刚刚经过的房间房间亮了。

然后,文物们开…开口说话了!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你们看我这千年拍灰舞能火吗?”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我们才是千人千面的老戏精”


上面所描述的场景还有画面,出自昨晚7点左右在朋友圈开始被不少人分享的一个H5——《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

H5是为了迎接5月18日,也就是今天的国际博物日预热造势。

它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这七大博物馆与抖音联合发起。

在体验的过程中,估计会让不少人会想起电影《博物馆奇妙夜》。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图来自电影《博物馆奇妙夜》

也可能会想到,今年年初,CCTV播放的一部关于文物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图来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不管你联想到的是什么,这一定也是今年上半年看到现在,值得去展开讨论的一个H5。

因为它从感官上,提供了一个能让人入戏的刺激点——

那就是让我们原本印象里,那些一本正经、有点严肃、甚至可望不可即的国宝文物,“悄悄地活起来”。

而且,还是以一种“抖音感”的方式。

这种“反差萌”的视觉体验,很难让人拒绝。

根据H5制作方 MadMonkey 方面透露的信息,到今天下午3点,H5的访问量已经超过400万。


其实,在2017年的时候,抖音方面也用相同的逻辑,创作过一条“让世界名画抖起来”的H5。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当时那个H5,更多侧重于在视觉层面的互动。

这次的《文物戏精大会》,则加入了一些小剧情和抖音梗。

比如它设置了一个博物馆管理员的身份,带人进入到博物馆的空间来开启叙事。

比如文物们的“表演”,只有使用过抖音的人,才可能在看到“当当当”“表演真正的技术”“98K电眼”这些词汇后,能够心领神会。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98K电眼,了解一下”

从这个点去看的话,抖音这款App,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属于自己平台的视听传播语境。

也就是说,品牌想要在抖音上做传播,只有把视听物料做得有“抖音感”,才可能会带来自己想要的传播效果。

另外,这两年,越来越多原本在我们印象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也开始走出“画框”,以一种现代人能够快速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

比如故宫淘宝的“卖萌”;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比如2016年,腾讯创新大赛NEXT IDEA的《穿越故宫来看你》H5里,明成祖朱棣唱起了rap;

当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戏精

这些“开口说话”“起身跳舞”的国宝文物和历史人物,因为根植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土壤。

所以当它们“鲜活”起来的时候,那种“熟悉的陌生感”,会让人更加觉得趣味化。

当然,前提都是,这些创意本身,它既尊重历史和人物本来的面貌,也符合在互联网环境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的接受方式。

记得《如果国宝会说话》里有这样一段文案: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

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

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合。

6000年,

仿佛刹那间,

村落成了国,

符号成了诗,

呼唤成了歌。

6000年下来,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经典,值得传承的有很多。

但似乎只有在这两年,那些更容易让人接受的“传承方式”开始涌现了出来。

比如,创办《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拍摄《如果国宝会说话》这样的纪录片是一种,故宫淘宝卖萌的方式是一种……

还有在《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的H5里,现在也看到了新的一种。

且不管这些传承方式的具体效果如何,但一定是只有调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才能让经典,真正地传承下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