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国之绝密档案北伐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三国中期以及后期最为闪耀的一颗星,在正史中,诸葛亮也赋予了无数个头衔,特别是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家喻户晓。而诸葛亮毕竟也是人不是神,人总是要犯错误的,诸葛亮的北伐一直以来也是一个争议话题,首先在北伐的必要性问题学者就产生过很多的质疑。而且在北伐的时机选择问题上,不论在当代还是现代同样是说法不一,今天就诸葛亮北伐来进行讨论,如果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点。

首先我们得先看一下诸葛亮不顾反对执意北伐的动机。关于这个动机,绝大多数人喜欢从《出师表》之中去寻求答案,一开始诸葛亮就讲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很多人会觉得诸葛亮说的很有道理,毕竟那个当时的情形已经很不乐观了,先是丢了荆州而后夷陵大败,关键是统帅如今也亡故了,而且通过夷陵之战国力早已消耗殆尽特别是魏、吴也随着濡须口之战以后孙权臣服汉室而和解,而曹丕和孙权都对西川虎视眈眈,似乎北伐是一个相对优质的选择。

但是按照史书去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诸葛亮的《出师表》这个开头,我只能用夸大其词来形容。当时的形式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的紧急。北伐是针对魏的行动,但是当时魏国的局势其实同样岌岌可危,曹丕受刘协禅让之后,当时的局势其实不容乐观,最可怕的莫过于青州兵哗变,还有就是曹丕的弟弟们之中也有窥视他皇位的,同时还有丁仪等曹植死党也是漫天散步曹丕的不利言论。所以魏国这个时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没有威胁的。而吴国方面孙权这个时候更想的是割据一方,毕竟主攻派的周瑜早就过世,而且一连扫清了周瑜势力的孙权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人才凋零的趋势。而白帝城之后,孔明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主力部队在夷陵一战消耗殆尽,国力这个时候是严重衰退的时候。所以北伐的必要性至少我认为没有什么迫切的需要。

再看三国之绝密档案北伐篇

首先当时的蜀军属于败军,夷陵之败士兵的不安情绪还没有调起来,而且益州的百姓长年受异族的侵略又秉性怯懦,一个新败之师又赶上性情怯懦的兵源,而且在粮草和军饷都不齐备的情况进行了一场飞蛾扑火的行动。虽然魏国这边曹操死了,大将方面夏侯惇也死了,夏侯渊死了,曹仁也一只脚进了棺材了,但是诸葛亮你这边的黄忠、严颜、关羽、张飞不也都死完了吗?过去仗着还有个南郡可以两路夹攻曹操,现在荆州也丢了,过了汉中就得面对魏国的骑兵而且是在平原作战,诸葛亮那么聪明难道算不清这笔账是稳亏不赚吗?

其实诸葛亮比谁都清楚这个时候北伐是一笔绝对的亏本买卖,但是为何诸葛亮还要执意北伐呢?其实《出师表》之中就能给我们答案。在出师表的前边部分讲到内务安排的时候,其实不难发现诸葛亮是在进行一次布局。如果刘备这个时候在世的话,很多内部矛盾问题还不至于凸显,刘备的发展其实主要也分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恰恰是从人才的加入时段来划分的。从桃园结义到刘备二次丢徐州,这个阶段加入刘备的人才为第一个阶段属于元老势力。

第二个阶段就是刘备弃袁绍一直到入西川之前,这个阶段的人才包括诸葛亮、黄忠、赵云、魏延都属于中途加入的,在此称之为外来势力。

第三个阶段就是入川以后,刘璋的旧部有加入刘备麾下的,在此称之为原住势力。

所以刘备死后,三个势力的平衡已经开始逐渐失控,首先在刘备阵营真正说一不二的是元老势力。就是关羽、张飞、糜竺、糜芳等人,都是刘备起家时候还没有地盘的时候加入刘备麾下的。后来关羽、张飞先后亡故以后,但是他们的孩子还在啊!依然是顶着老爸光环的二代们。而诸葛亮通过荆州关羽的问题上不难发现,诸葛亮根本惹不起关羽,关羽都快不把刘备放眼里的时候,诸葛亮只能客客气气的安抚关羽。

再看三国之绝密档案北伐篇

在刘备入川之始作战不利的时候,张飞作为援军的首领是从中路进攻的,而诸葛亮和赵云作为侧翼的援军也就是属于副职的角色入川的,其实刘备这个人在管理方面的能力比起曹操来看确实是很欠缺的。外来势力不论你立多大功劳,但是你的地位和发言权始终不可能撼动元老集团,元老集团不论多么嚣张,刘备都默许了。特别是刘备入川以后,为了安抚刘璋的旧部,在自立为王以后官职安排上也是刻意把刘璋旧部官职往上提拔。

所以在刘备这儿最不得宠的其实就是第二阶段的外来势力,就好像仨孩子一个娘的道理一样。刚生老大时候,那是千顷地里头一棵苗,肯定宠爱有加。而后过了几年,老二出生了。一个娘带俩孩子经济就有负担了,这样为了省钱补贴家用,老二的衣服就只能穿老大小时候穿过的,玩的玩具是老大小时候玩过的旧玩具。之后两个孩子再大一点了,特别是老大也能下地干活了,经济条件好了不少,这个时候又生了一个老三。特别是这个老三还是个丫头,这下会更加宠爱老三,甚至把对老大和老二之前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时候的愧疚一块补偿在老三身上。

所以诸葛亮他们这个外来势力所扮演的就是这个老二,好的轮不到你,冲锋陷阵你们得冲最前面,立了战功你永远比不上人家老大论继承问题,老大和老三肯定比你分的多。而刘备托孤白帝城的时候,偏偏这个人是诸葛亮属于外来势力,也就是三大势力之中对不得宠的势力。当然当时的刘备身边也无人可托,如果托孤原住势力的话,最后刘备的基业虽然没改姓,但是实质内容和改姓没有区别,所以刚才为什么说老三是个丫头呢?丫头将来迟早是别家的媳妇,生的孩子还得改别家的姓。

而刘备托孤以后诸葛亮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盼来了自己的出头之日,老二的日子不好过啊!所以诸葛亮很快明白拉拢自己的势力的重要性,同时还得去处理元老二代势力与原住势力之间的关系。所以诸葛亮这个时候的处境同样是很艰难的,现在的刘备不但没钱,而且没储备粮草,外加没兵,最要命的是地盘也没了一大块荆州,雪上加霜的是魏国和吴国如今成了秘密同盟自己也已经势单力孤了。

再看三国之绝密档案北伐篇

在出师表之前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国库空虚、兵源紧缺、收支不平衡日渐亏损、没有外援、边境不太平、内部不团结。其实这就是现状。如果没有最后一点的话,休养生息其实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当时的国力是不允许诸葛亮去大兴征讨的。所以这个北伐可以说是诸葛亮打着先帝委托之名去完成自己的目标,通过北伐的战斗达到把三大集团的不合暂时撇开或者滞后的作用。这么做也体现了诸葛亮的私心,把主要问题用转移矛盾的方法去搁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