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区的民风怎样?外地人好融入吗?

星星点灯158957837



湛江市区的外地人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流动的务工人员,第二类是外来定居的普通外地人,第三类就厉害了,是城市较为上层的人物,他们一般在部队、政府机关、企业高层、高校、科研机构等。

湛江市区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大多数人对外地人比较友好。如果一个人看上去比较体面,又讲普通话,本地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是部队的”,从而比较尊敬。

湛江人内部,以前有“讲雷州话”、“讲吴川话”及“讲涯话”的分派,但现在好多了,讲什么话的都可以做朋友,互相婚娶是常事。对外地人,他们也并无太多排外。市区内,普通话也盛行。

如果说对外地人有看法的,可能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中会多一些。特别是一些阿婆,经常把“捞”字挂嘴上,因此一些外地来的儿媳,要融入当地文化会有个过程。有人说湛江人自大,其实湛江人内心深处有一种微妙的自卑,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失落吧,不知怎讲!

当然,如果一个不受欢迎的外地人,不是本地人排外,他走到哪都不受欢迎的。总的来说,湛江对外地人不算排外,如果一个外地人有能力又适应环境,可以在湛江发展得很好。纵横哥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所以外地人到湛江不要忧虑被“排外”“难相处”,我们湛江人自己也要注意形象:一是要搞好团结,二是言行要斯文些。“脚爆爆”虽然纯朴,知书达礼也是必要的。


湛江纵横哥

在湛江的市区民风还是非常不错的,民风淳朴,也不怎么样排外,总体上来讲是可以的,外地人还是非常好融入的,毕竟湛江有将近70%的外面来人口,所以就是你不会当地的语言也是可以和很好的和当地人交流的。

刚去到单位工作的话其实不熟悉环境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只要慢慢的了解当地的习气风俗,多和其他人好好的交流,在湛江这样的一个有着庞大的外面来人口的城市中是可以很好的的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的。

至于语言不通也不要担心,只要慢慢习惯就可以了,拉帮结伙什么的其实也是大多人喜欢拉一群熟悉的人组成一个生活圈,所以只要慢慢去融入,试着加入他们的圈子里,很快可以消除这些隔阂。

在湛江这边本地人一般也是比较的和蔼的,只要你不主动惹事情的话,再加上外来人口比较多,可以和那些一起来到湛江的外地人一起,多了解自己周边的生活习惯,遇到不了解的东西可以问有经验的同行,多加注意和学习就好了。


我爱湛江

不好融入,都说方言,即使是粤语也是当地话居多,人不坏,只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毕竟是广东省最后通动车的地方,共享单车ofo,摩拜,都没有,只是有老式那种定点租用的自行车,其实一个城市是否能发展的快融入性强,我觉得最低的标准就是看有多少说普通话的,说普通话的越多,说明融入性越强,还有就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共享是个趋势,便民也是大方向,希望湛江能追赶东莞,珠海,以广州,深圳为目标吧


想去环游世界的小君


历史上的宋军南下,移民迁徙;近代的法国殖民;50年代——农垦兵团主导的国有农场建设;60年代——中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现代港口;70年代——南海西部石油开发;如今——超大型钢铁基地、石化、造纸等项目,都有赖全国各地的专家、工人乃至军人的参与…加上湛江一直是南海舰队所在地,军人军属也多非本土;五十年代就建立的民航机场、铁路和几所高校,有来自各地的旅客和广大师生。另外,湛江本土方言较多,使用者比较分散,没有一种本地方言有绝对主导地位,所以讲普通话是很常态的现象,家里有亲朋是讲普通话的也是很普遍的。所有这些,都让这座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的海滨城市一直都具有开放包容的传统、文化及心态。

又,我一位在深圳多年的老朋友说,湛江的西餐厅比深圳还多。估计不假。当然,湘菜川菜东北菜,兰州拉面、重庆小面、山西老面等各种地方饭店也是随处可见。


鲲子的翅膀

对比全国其他城市来说,比较难融入。

主要是语言问题,湛江虽然沿海,但受制于交通原因,开放程度不高,市区以本地人为主。本地人主要讲粤语,还有部分讲雷语。基本上,从事服务业,如餐饮、服装、酒店等等人员都是说粤语,非常非常少有讲普通话的。只是你对他讲普通话,他能听懂,他说什么你基本上猜不出来。外地人去菜市场买菜,用粤语和用普通话基本上是两种价格。这是本人的亲身经历。

文化上来说,属于岭南文化、海洋文化。有些东西对于北方人来说,想要融入其中需要一定时间。身边很多外地人找本地对象的,分手的比较多。

教育不是很发达,很大一部分有素质的人都去了珠三角。

在东北,是能动手尽量不吵吵。在湛江,是能砍你,绝对不废话。

所以,无论本地人再怎么欢迎外地人,这些客观因素存在着,想完全融入也是比较难的。


Amadeus🌴

比较难融入,小圈子比较多。像你说的廉江雷州,他们可能会分讲白话和讲雷州话的,或者讲客家话的,你如果只会讲普通话,那么很难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