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cles

在长沙湖南大学后岳麓山正门口有一幅对联:唯楚有材,于斯为盛。

在岳麓山的各个角落,散布着许多湖湘英雄人物的墓,比如黄兴墓、蔡锷墓、蒋翊武墓等,共计80多个,外加一些公墓,包括抗战时长沙会战时5000阵亡战士的名录。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是北方人在扮演主角,后来江浙人慢慢加入。上千年来湖南人的存在感一直不是特别强,到了晚清才开始出现了第一波大爆发。

从曾国藩开始,慢慢有了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曾纪泽、杨度等。到了民国时期,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中都有大量的湖南人存在,可以说近现代史上基本上都是湖南人在征战,在捉对厮杀。

,中国民主政治推行第一人的宋教仁,二次革命时在云南起兵的蔡锷等,这些都是湖南人中的豪杰。笔者曾看到一份资料,在黄埔军校的学生名单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员都是湖南人,他们为中国的国民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要问为什么近代湖南人会快速崛起,要从太平天国说起。

太平天国起义后,腐败的清政府已无法应对这一局面。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八旗军,都拿不出有诳的对策。满清政府的那些满人不得不向汉人开了一个口子,由汉族官员自行训练团练,对付太平天国。

最开始,以曾国藩和左宗棠为首的汉人组织的军队也难以阻挡太平军的进攻。痛定思痛,最后曾国藩发现这是一个成本、风险和收益的问题。

如果湘军拼命打仗,士兵也不过是得到一些工资而已。大家出来当兵不过是混份工作,没有必要拿命去拼。

经过长期思考后,曾国藩决定加大绩效工资,告诉各个将领,每攻下一座城池,大军可抢掠三日,所得收入均归个人,战死的人可以从中拿取部分作为抚恤。

这一政策极大的激励了湘军将士们的战争热情,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一场太平天国运动打烂了大半个中国,只造福了两省人,一个湖南人,一个安徽人。湘军和淮军大发战争财,从军官到士兵都赚到了超额回报。

据当时的江西巡抚沈宝桢给慈禧中的奏折上写道,湘军将士从战场前线运送回家的船员堵塞了长江河道,绵延数百里而不绝。

太平天国灭亡后,这些出来见过世面发了财的农民,明白现代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再也不能这么过,再也不能这么活。

他们争相把自己的子弟送往日本,甚至欧洲留学。这些年轻人都是热血爱国青年,他们读的是现代民主科学思想,对腐朽的清政府厌恶之极,最后有不少成了革命党。他们留学比较集中的地方日本也成了革命党的大本营。

这些人回国后加入了各种进步组织,展开革命宣传,到处组织起义斗争。真正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们的父辈为了维持清政府的统治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他们的儿子们却又担起了灭亡清政府反对统治的任务。想来清政府的灭亡已成了历史趋势,这大概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曾国藩们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为清政府续命50年而已。

正在这些热血青年的一次次冲击,埋葬了清王朝。他们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感染几代湖南人。

到了1920年代,广州的黄埔军校中就有相当多的湖南人,为日后的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政治和军事将领。

在共产党阵营中,就有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陈赓等数百人之多的湖南人。在国民党阵营中,也有大量的湖南人存在。


新知传习阁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湖南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对近代中国有着异常深远的影响。

1、政治名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就有10人,占19.2%。我们新中国成立后,除最高领袖毛泽东外,有担任过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和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有任弼时、李富春、陶铸;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李立三、林伯渠、李维汉、谢觉哉、蔡畅、朱镕基、彭佩云、江华、滕代远、袁任远等。

2、军事将领

在1955年9月授予的10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湖南人有3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在人民解放军的10位大将中,湖南人有6位(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在57名上将中,湖南人有19位(王震、苏振华、杨得志、肖克、宋任穷等);在100多名中将中,湖南人有45位。

3、文化名流

湖南人不仅在政治上赫赫有名,在文化上也占了一席之地:杨昌济、徐特立、萧三、田汉、丁玲、周立波、周扬、齐白石、吕振羽、翦伯赞、章士钊、周谷城、曾昭伦、周光召……

那么,为什么湖南人的影响力会在近代史会出现井喷式状况?

1、基因角度:移民带来的活力

湖南在明末清初有移民潮,周边地区富于创新开拓精神的人群涌入湖南。本地人与移民的血统结合,使得新湖南人更加生命活力。形成了湖南特有的民风,被人称为“吃得了苦,耐得了烦、霸得了蛮”的“骡子脾气”。

2、夯实了经济基础

经过清初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到康熙时,赢得“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从而为湖南经济的恢复、人口的增加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经世致用的风气,关心时政

湖湘学派始终以“康济时艰”“传道济民”为治学宗旨,湖湘学者多能“留心经济之学”,且努力付之实践。嘉道年间贺长龄、魏源主张去编纂《皇朝经世文编》,凡120卷,300多万字,总结本朝政务得失,为当时提供借鉴。在此风气下,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是早年历下报国的志向,不仅关心八股文章,还极为关心天下大局。

4、重视地缘关系,喜欢用同乡

这个特点也不能回避。早在曾国藩带领湘军打太平天国之时,这点已经非常明显。曾国藩的军队就是要求同乡组队、同族组队,把地缘和血缘因素发挥到极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往往是一家出了达官显贵,就把同乡同宗之人都提携了,放到重要位置上锻炼,干成事业的机会,自然比其他人多。因此,在湖南内部也就形成了长沙、湘潭、湘乡、宁乡四个人才籍贯核心区域。


历史研习社

杜甫有诗曰:“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在华夏文明史上,湖南可以说是早熟而后发,是野火湘楚,霸蛮之邦!

湖南人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影响震古烁今:

  • 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启了中国向世界学习的最新思想的魏源;

  • 有抬着为自己准备的棺材,年近六旬上新疆收复伊犁的左宗棠;

  • 有以书生挥剑,打出“无湘不成军”气魄的曾国藩;

  • 有“我自横刀向天笑”,为改革中国抛出第一颗头颅的谭嗣同;

有高举兴汉屠满义旗,建立兴中会的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等前赴后继,结束了中华二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篇章。


自近代以来,湖南人在中国的影响几乎是无处不在,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成为新中国缔造者,写就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辉煌篇章。“一群湖南人,半部近现代史”那是对湖南人的高度概括。

比如,政治方面的名人:新中国成立后,除最高领袖毛泽东外,有担任过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常委任弼时、李富春、陶铸;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立三、朱镕基、彭佩云等。

军事将领则更多,有抗战时期,高喊“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后来成为了十大元帅之一,除此之外,十大元帅中属于湖南人的还有贺龙、罗荣桓,占了三分之一。

科技文化名流更是不计其数,杨昌济、徐特立、萧三、田汉、丁玲、齐白石等,新中国成立之后,享誉世界的杂交稻之父袁隆平应该是比肩蔡伦之伟大人物。

于是,湖南籍的歌唱家李谷一在2008年的赈灾晚会上总结出了湖南人的 “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性格特点得到了全体湖南人的认可,并得到了全中国人的认可。


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性格特点基于历史、现实、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 湖南人其实是各地民族的大融合。

湖南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一片蛮荒之地,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因为人烟稀少,而且主要集中于长江沿线一带,但湖南人后来人丁兴旺,主要原因是北方民族多逃亡至此。

  • 如中华始祖之一炎帝最终就在湖南终老;

  • 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沉于湖南汨罗江;

  • 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就在洞庭湖仙逝;

  • 柳宗元被贬也在湖南永州;

  • 李自成最终落难湖南;

  • 在湖南的桃源还有一个维吾尔族集聚地;

而现在的湖南人多是江西人的后代,所以,湖南人称江西人为老表,等等,这充分说明湖南人其实是各民族的大融合。

湖南适合耕种的地方并不多,大多是丘陵、山地、红壤,为了生存,必须吃得苦,开垦荒地,并集中智慧,因地治宜,古代长沙曾是天下粮仓之一。

“湖广熟,天下足”,主要说的就是湖南人对中国的伟大贡献。

二、 湖南人重视地缘关系,有不怕死的精神。

重视地缘关系在湖南人中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曾国藩的军队就是要求同乡组队、同族组队,把地缘和血缘因素发挥到极致。湖南人看中同乡情,互相提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湖南人既然是各民族的大融合,湖南是他们最后的归宿,几代人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土地,绝不容许被践踏,而且也再无地方可退,向南要越过南岭,向西那是高原,向东和向北都是平原,正是各种势力入侵之路径。

所以,坚守家乡,捍卫生存之地,必须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否则,投降和后退也只有死路一条,横下一条心,抗争到底,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一半由湖南人创造那正是因为湖南人的这种精神体现,日本人为什么在湖南人面前屡屡受挫,那是因为已经触动了湖南人的生存底线和文化精神。

三、 湖南人发扬了楚文化的精神。

楚文化之所以能够在湖南发扬光大,那是湖南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正是楚文化精英人士总结出来的精神。

湖南人在近代中能够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精神体现,早在古代就表现出来,岳麓书院就有当年抗元保宋时全体学生英勇而战死的激烈惨面。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那更是这种精神最直白的体现。

所以,湖南人的“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其实既有儒雅的一面,但也有视死如归的一面,湖南精英总是文武双全,看似文弱书生,实则刚强勇猛,总能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开创出一条独领风骚的道路。

湖南人英才辈出,占了近代史的半壁江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近代史湖南太重要了。

我创xia造bi性bi地分个类吧。(不过,我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史学要求,近代为1840年到1919年,只把视野放在清末民初这段时间。)

一是政脉,这个首先要说曾国藩。当官要看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作为儒学大家,曾国藩的成就除了文化,最大的就是领兵绞杀太平天国了。而在他的努力下,清朝平定东南,本可以称帝夺取天下的他,却主动交出兵权,保证了大清一统。但是,从他以后,因为八旗子弟兵、绿营战斗力被秒成渣,湘军、淮军等等团练部队兴起,以至于后来袁世凯小站练兵,再有了北洋军阀,开启了民国乱局。与曾国藩同时代的胡林翼、左宗棠、骆秉章、郭嵩焘、曾国荃等人,皆在近代史上各领一时风骚。

二是文脉,湖南也称得上人杰地灵,前面说过的曾国藩自不必说,他的文化成就也有目共睹。其他,近代湖南文人可以用灿若星斗来形容。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根据好友林则徐发配新疆前托付给他的材料,加上他自己后来收集的,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扩充为100卷,开创了介绍西方先进文明的先河。另一个要提一下的是王闿运,这位先生一生精彩,早年曾劝曾国藩称帝,失败后,开始集中精力著书立说,门下聚集了一大批弟子。但是虽然人在杏坛,心却也没离开政坛。晚年还曾被袁世凯接到北京,想让他帮助自己称帝,但是老王没理这个话茬。王闿运有一个著名的弟子,叫齐白石。

三是武脉,湖南将军辈出,无论是平定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等人,还是维新变法的谭嗣同,或者是民国革命的重要人物黄兴、蔡锷,近代史上的将军也是层出不穷。半部近代史都是战争史,而这部战争史里面,处处都有湖南人的足迹。无论是清政府的将军、还是革命党的元老、或者是维新派的主力,都有湖南人一笔。我觉得这里面武功最强的是左宗棠,无论是绞杀太平天国,还是平定回乱,或者收复新疆,左的一生基本上走遍了中国的版图

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因,我觉得首先是太平天国的冲击,洪秀全从两广起事,一路北上,在湖南转道往东,所以湖南战略位置决定了需要出现武将。而湖南靠近两广,在近代三千年未有大变局中,可以承风气之先。


何殊我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这句话,堪称名符其实。

从晚清的湖南人曾国藩带领湘军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湖南为中华民族贡献出了最顶级、最大量的杰出人物。

这些人,让中国改天换地。

具体是哪些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知道的,可以自己到网上搜一下。

在这个题目里,其实我想挖掘的是背后的东西:为什么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如此多的杰出人物呢?

作为一个曾经在湖南读过四年大学的山东人,我试着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当时的大学里,有很多南方学生,几乎囊括了南方各省。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有一个本质区别:北方人偏刚,但无韧性,做事很容易半途而废;南方人偏柔,但有韧性,做事往往能够坚持到底。

那么,有没有哪个地方的人同时融合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呢?

有。就是湖南人。

湖南人有“刚”的一面,又有“韧”的一面。既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又有坚持到底、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韧劲。

湖南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什么意思呢?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软的、硬的都不惧。

同时,湖南人还有一句话,叫做“打掉牙和血吞”。

他们内心强大,不会受了一丁点委屈就像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找人倾诉。他们会保持乐观,面不改色。正所谓,人狠话不多。

尼采有一句话说得好:凡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我觉着,这句话与“打掉牙和血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者所为。

综上,就是近代中国人所崇尚的“湖湘精神”。

当然,湖湘精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经世致用。

从明清时的先辈开始,他们就不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搞那些死学问,他们喜欢把自己投入时代的洪流中,用自己的学识去改变世界。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之所以涌现出了那么多牛人,与“湖湘精神”的长期浸润是分不开的。

这就是文化的巨大作用。短期看,它好像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但长期来看,它能改变一切。因为它能改变人的所思所想,进而改变人的行动。


趣谈秘史

在近代中国,湖南的确是一个奇怪的地方。从鸦片战争以来,湖南共出现了几十位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比如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等等。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湖南因为深处中国腹地,所以湖南的发展非常落后,当上海、广州、天津这些城市已经进入现代化的时候,湖南仍旧还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之中。

那么,湖南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人物呢?前几年,美国学者裴士锋的《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其实就在探讨这个问题。在裴士锋看来,除了湖南人性格豪放、豪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湖南比较落后。

裴士锋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自晚清以来,随着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把东部沿海地区变成殖民地之后,新的思想在逐渐从沿海地区向中国内陆传播。所以,湖南的知识分子会比沿海地区的知识分子更能感受到现代化与传统逐渐的落差。湖南人因此往往会出现激进的革命思想。

从1897年以来,湖南就率先掀起了地方改革运动,出现了很多西式的学校、报纸等等。后来,黄兴所领导的华兴会也是从湖南这个地方开始了革命的道路。裴士锋认为,湖南人在近代化形成了一种“湖南认同”,这也导致了近代以来,湖南曾经兴起了一次独立运动。

其实,在我看来,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常常处在一种撕裂的状态之中,鲁迅说是一种价值的“中间物”。他们是现代与传统的过渡,在他们的身上常常会体现激进与保守共存的一面。就湖南来说,从明代王夫之以来,湖南人就有了一股反叛的精神。此后的郭嵩焘把王夫之作为崇拜的偶像,出现了曾国藩之后,很多人又把曾国藩当作偶像。湖南人的精神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的。

民国时期的湖南


兮兮说事儿

听一个湖南同事说,他们当地流传一句话,“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我也知道近代史上出过很多厉害的湖南人,像曾国藩,左宗棠、宋教仁等,算起来真的是灿若群星。湖南人对中国近代史的贡献真的有那么大吗?

近代中国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总结概括得很到位!湖南三湘大地,天灵地杰,历史文化悠久,崇尚教育,更爱习武强身,在中国一近代一百多年中,文修武成,人才济济,战将密聚!清朝末期曾国藩,左宗棠……等是杰出代表,民国时期更是人才辈出,不盛列举,但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恒……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强大,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团结拼搏,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风雨,冲破重重困难,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消灭了蒋介石八百万军队,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更是在建国初期,在经济扱度困难的情况下,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敢打敢拼,面对所谓的十六联合国军,打得强大的美军屁滚尿流,打得联合国军没有了脾气,嚣张的气焰被毛泽东等老一辈湖南人彻底给灭了!抗美援朝一战成名,树立了新中国的虎威!让强大的美殴西方国家一败再败,中国一雪中国近代前耻!中国人在一百多年中第一次扬眉吐气!湖南人敢于亮剑,敢于挑战,敢于牺牲的精神,让敌人胆寒!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赢得了六十多年的和平发展环境,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正在实现!湖南人既有虎的威猛霸气,也有猴的精灵属性!是胜利的保证和前提。中国地大物博,天杰地灵,人才辈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四川人,广西人,江西人,湖北人,江苏人……都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做出杰出贡献!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将士!作为湖南人,我自豪,作为中国人,我骄傲!因为,我父亲参加了抗日战争,我叔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姑姑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们虽然伤痕累累,经历生死考验,但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从不愄惧,更不后悔!
在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每一次历史潮头,总有湖南人激发出来的浪花。说一部中国近代史,一半是湖南人的历史,并不为国。
当列强的铁蹄踏破古老中华,湖南邵阳人魏源著《海国图志》,首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
践行魏源理论的第一人,是湖南湘乡人曾国藩。湖南湘阴人左宗棠接踵其事。两人都是洋务运动的中坚人物。
湖南湘阴人郭嵩焘是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代表。而戊戌变法时,我湖南又有浏阳谭嗣同,为维新流血牺牲。
我湘军,在清末外战的历史功勋卓著。湖南湘阴人左宗棠、湖南湘乡人刘锦棠收复新疆;湖南湘乡人曹志忠,湖南慈利人孙开华,抗法保台;湖南邵阳人魏光焘、湖南湘乡人李光久血战日寇;湖南湘潭人杨载云、湖南岳阳人胡轮抗日保台。外战英雄,永垂不朽!
清朝不可救药,我湖南长沙人黄兴、湖南桃源人宋教仁,湖南邵阳人蔡锷为反清奔走,卒灭清朝。袁世凯称帝复辟,蔡锷为四万万人争人格,奋起反抗,卒令袁世凯帝制梦成空。
抗日的战场上,我湖南人为中华民族而战,英勇为诸省之首,涌现出郑洞国、廖耀湘、宋希濂等众多抗日名将。抗战中,湖南出兵200万,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日酋今井武夫说:“打湖南比打中国的任何一个省都吃力。湖南人确实与中国其他省的人不一样。后来我们才弄明白,这里是清朝曾国藩湘军的家乡。”
威武霸气的湖南人,令日寇胆寒,为民族争光!我为我是湖南人而骄傲!湖南万岁!七千万湖南同胞万岁!
湖南人除了名人多,还有他们的霸气也是值得中国人称道的,这里就不说毛泽东在我们心目中的霸气,那是代表着大多数湖南人的锐气,朱镕基也是个出了名的人物,他也是以霸气,这是湖南人的个性特点决定的。别说那些出名的人物了,我家的远房亲戚也是这样,是个认死理的人。话又说回来,说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是有点过份,但是,又有哪个地方的人,表现得如此的霸气呢?湖广,燕赵自古以来多名士,然而,比较起来,也不过如此而已,湖南人的不怕死的风格,尤其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范也堪称天下第一,敢做敢为,敢为人杰的成功之道,也是值得敬佩的,这是由于他们的‘’三湘四水‘’来决定的,也号称是开创一代新风尚,中国人就是这样,把湖南的山川气势联系起来分析,不是一个生动使然吗?
广东人革命,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北伐,北上抗日,9.18二万矮得不能再矮的倭寇,把三十万牛高马大的东北军赶得飞逃,一个星期丢了东三省。几十万川湘粤桂苏浙赣鄂皖云贵军喊着北方人看不起的鸟语汉音血战长沙常德武汉台儿庄上淞沪雪峰等地,血染中华大地。
湖南人杰地灵,毛泽东,黄兴,谭嗣同,蔡锷,左宗棠,蔡伦,鬼谷子,王夫之,怀素,袁隆平,粟裕,贺龙,罗荣恒,陈赓,许光达,肖劲光等等,太多了。近代革命先驱南方人最多。古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近有敢为天下先的英雄热血。
湖南人是受着湘文化的影响、成为了千古绝唱,无湘不成国,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事!要彻底发扬湖南人的精神,领导中国!影响世界!中国有三个首都:北京是政治首都,上海是经济首都,湖南是人才首都!中国有三个半人:江浙人(江苏江西浙江人)算一个人,两广人(广东广西人)算一个人,湖南人算一个人,山东人算半个人。中国的近代史大半部是湖南人写就出来的。这是国内外公认的。
清末出現的湘军将领曾国藩,左宗棠,戊戌变法六君子的谭嗣同,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黄兴,蔡鍔,宋教仁,还有魏源,杨度,熊希龄等近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诸方面对近代,现代史产生了強烈的幅射波。 新民主革命时期又涌现出了多革命先烈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郭亮,毛泽民,毛泽覃,黃公略,左权,杨开慧,向警予。 新中国成立又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李富春,陶铸,胡耀邦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 开国十元帅湖南有其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开国十大将湖南占其六,粟裕,黃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开国五十七个上将湖南有十九位正好三分之一,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明,李聚奎,杨勇,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鈡期光,唐亮,陶峙岳,彭绍辉,傅秋涛。一百七十八个开国中将湖南45个占四分之一。 就是这么一大群^造就了中国半部近代史,湖南人有血性,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敢为天下先,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湖南精神。 湖南人表現得最为充分的是抗日战争中的不屈不侥的牺牲精神,日夲鬼子兵不血刃两万人占领东北,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日军又功占了上海,随之而来的是首都南京还有武汉。眼看长沙不保一年多以来日冠连占上海南京武汉三座大城市,长沙很快将被日占领,蒋介石也认为长沙难保于是来了一个焦土抗战,火烧长沙。三九年曰冠进功长沙,谁知就是这座长沙使日冠丟盔弃甲以伤亡十万人的代价败退长沙,迎来了抗日战场的第一个大胜利。隨后日冠的第二次第三次又在长沙遭遇滑鉄卢,一直到44年长沙才失守。 湖南还有著名的衡阳保卫战,常德保卫战都成了日冠难啃的硬骨头,以至脑羞成怒的日军高层在常德使用了细菌战,残害中国人民。 总之湖南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献是不可磨灭的,湖南人的历史造就了中国半部近代史一点也不为过。

找个小仙女把她宠上天

近代以来湖南可谓人才辈出,而且对中国的整个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领域均形成了巨大影响,甚至严格意义上这还不仅仅只是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来的,事实上早在鸦片战争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局下湖南人就已经开始了对民族未来社稷民生的思索,之后湖南人才就前仆后继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战,先后涌现出以下几波人才群体:

一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人才群体——主要代表人物如下: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道光年间历任安徽、江苏等地巡抚,官至两江总督。陶澍为官期间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任内力图整顿淮盐积弊,裁省浮费,严核库款,缉禁私盐,淮盐得以行销。又于淮北试行票盐,后推及淮南。陶澍是经世学派领袖,不仅对湖南人才影响巨大,而且对近代中国人才都有深刻影响,是近代湖湘学派最先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人。

贺长龄(1785~1848)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人,原籍浙江会稽。高祖上振,官湖南司狱恤囚有隐德,贫未能归,遂家湖南。长龄,嘉庆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赞善。长龄为官40年,勤于职守,有惠政。山东所属多水患,长龄导民开沟洫,兴水利,收获倍增。在贵州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整饬吏治,练营伍,储粮备荒,恤孤抚幼,劝课桑棉,教以纺织,创建书院义塾,兴修府志,其中他主修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推为“天下府志第一”。著有《耐庵诗文集》等传世。

唐鉴(1778—1861)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人,自幼就勤奋上进,学习如饥似渴。嘉庆十四年己巳洪莹榜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检讨、御史、府、道、臬、藩等官,道光二十年(1840年)内召为太常寺卿。唐鉴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

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今为汨罗)人。清道光进士。曾任兵部尚书、陕西巡抚、陕甘总督、江苏巡抚、云贵总督、云南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参与禁烟与鸦片战争抗英,并有文才,时号位湖南“以经济而兼文章”三君子之一。有《芋香山馆诗文集》、《李文恭公奏议》、《李文恭公全集》、《李星沅日记》等存世。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今隆回县司门前镇)。著有《诗古微》、《书古微》、《海国图志》、《圣武记》、《皇朝经世文编》,率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用世界地图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

这些人有的活跃于鸦片战争前夕,有的活跃于鸦片战争之后,他们都明确感知到国家命运正处于沉沦状态,他们为国计民生率先开始思考和探索。虽然他们并没能改变什么,但正是他们开的头被后来人继承贯彻,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二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涌现出的湘军集团——主要代表人物如下:

曾国藩(1811-1872),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知人识人之明——左忠荣、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等人均出自其举荐,其下属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四十多人。

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有《胡文忠公遗书》等作品。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加入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运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和福州船政学堂,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和海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又率部平定陕甘同治回乱和中亚浩罕汗国对新疆的进犯并在收复新疆后筹划在新疆建省。

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他一手创建湘军水师,奠基中国近代海军的基础。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他是湘军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刘长佑(1818年—1887年),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湘军重要统帅、清朝大臣。初在湖南办团练,与江忠源友善。1852年以拔贡随江忠源率乡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及天地会起义。次年春因扑灭浏阳征议堂会众起事,擢知县,旋升同知。6月,太平军围困南昌时,奉命独领一军自长沙驰援南昌;旋即偕罗泽南赴援解吉安围,并分兵克泰和,后官擢知府。1871年后历任广东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主张加强边防,抵抗法国侵略,支持刘永福援越抗法。后病逝原籍。谥武慎。著有《刘武慎公遗书》。

江忠源(1812年-1854年),字岷樵,湖南新宁(今属邵阳)人,晚清名将。江忠源举人出身,后兴办团练,镇压雷再浩起义,升任浙江秀水县知县。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组建楚勇,到广西参战,并在蓑衣渡之战中击毙冯云山。此后,江忠源转战湖南、湖北、江西,累升至安徽巡抚。咸丰三年(1853年)江忠源到达庐州,陷入太平军的包围。同年十二月(1854年1月)庐州城破,江忠源投水自杀,年仅四十二岁,追赠总督,谥忠烈。

相比第一波涌现的经世学派的人才,湘军集团出身的第二波湖南人才大多是封疆大吏,手握重权。他们也的确利用手中的权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变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了第一步基础。

三是戊戌年间的维新派志士——主要代表人物如下:

谭嗣同(1865-1898),浏阳人,著《仁学》,激进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首。

唐才常(1867-1900),浏阳人,激进维新志士,领导自立军起义。

熊希龄(1870-1937),凤凰人,著名维新志士、立宪派人、民国初年出任“第一流人才内阁”总理。

皮锡瑞(1850-1908),著名经学家,著《经学历史》,主持南学会。

这一波湖南籍人才要么如谭嗣同一般为维新变法而倒下,活下来的后来都转投革命党,总体来说他们在戊戌年间并没取得多大成就,但他们的活动唤醒了部分中国人,而他们之中活下来的人在转投革命党后依然坚持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四是辛亥革命前后集中涌现的湖南人才——主要代表人物如下:

黄兴(1874-1916),善化人,清末革命党领袖,与孙中山共创民国。

宋教仁(1882-1913),桃源人,清末民主革命家,为宪法流血之第一人。

杜心五(1869一1953),生于湖南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晚清民国十大武林高手之一,1904年夏在宋教仁指点下东渡日本留学。曾任孙中山、宋教仁的保镖,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革命生涯。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省政协委员。

陈天华(1875-1905),新化人,清末民主革命宣传家著《警世钟》、《猛回头》。

蔡锷(1882-1916),邵阳人,清末民初著名军事家,“反袁拥国军神”。

禹之谟(1866—1907),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曾以幕友身份随湘军参加甲午战争,运送粮弹,后去上海研究实业,与谭嗣同等相识,主张变法维新。1903年加入华兴会,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湖南分会首任会长,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同年8月10日在长沙被捕入狱,秘密解往湘西靖州,备受酷刑,坚贞不屈。1907年2月6日,被杀害于靖州东门外。就义前高呼:我为救中国而死,救四万万人而死!

刘道一(1884—1906),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时期喜欢阅读进步书籍,1903年受革命潮流影响,加入华兴会。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刘道一受黄兴委任为萍浏醴起义领导人。到达长沙后刘道一将核心同志召到水陆洲船上秘密开会,商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不幸的是刘道一因在长沙、衡山等地运动新军、筹集军火,引起清政府注意,在从衡山返长沙途中被清军逮捕。面对严刑拷问,刘道一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在狱中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诗句。1906年12月31日刘道一在长沙浏阳门外从容就义,年仅22岁。

姚宏业(1881—1906),字剑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益阳下梅塘人。1904年赴日留学,设路矿学校,首倡保护路矿主权,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5年因与陈天华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旨在禁止中国留学生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陈天华蹈海后,姚宏业在上海与秋瑾、于右任租屋开学,创办中国公学,开民间自办新学之先河。因遭官绅阻扼,加上诽谤流言,于1906年3月27日悲愤投黄浦江而殁。

杨毓麟(1872—1911),字笃生,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时代聪慧异常,好学深思。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接连战败,杨毓麟痛诋满清政府贪生误国,深知非改革不足以图存。1902年4月,杨毓麟东渡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1903年,杨毓麟与黄兴等人组织横滨暗杀团,研制炸弹,声称:“非隆隆炸弹,不足以惊其入梦之游魂。非霍霍刀光,不足以刮其沁心之铜臭”。杨毓麟后由日本携带炸弹潜赴北京,暗杀慈禧未果。1903年12月,杨毓麟参与组建华兴会的筹备工作。1906年华兴会合并入中国同盟会。12月4日,萍浏醴起义爆发,杨毓麟准备在上海响应,但未能如愿。1908年,杨毓麟被留欧学生监督蒯光典聘为秘书,随行至英国。1909年,杨毓麟辞去秘书一职,转赴英国苏格兰爱伯汀大学读书,同时担任《民立报》特约通讯员,为国内读者介绍西方各党派的活动情况。1910年3月,汪精卫、黄复生等人暗杀满清摄政王载沣所使用的炸弹系由杨毓麟从英国购买而来。1911年杨毓麟在英国听闻黄花岗起义失败,列强妄图分裂中国,悲愤交加,以致旧病复发,头痛浮肿,痛苦难忍,势单力孤,无法报国,留下遗书,将留学英国数年所积攒的一百英镑转寄黄兴,作为革命经费,之后在1911年8月5日赴利物浦海边,蹈海自尽,终年39岁。

焦达峰(1886-1911)辛亥革命烈士。字鞠荪,湖南浏阳人。早年入浏阳高等小学/长沙高等普通学堂预备科学习。后加入哥老会,参加1906年萍、浏、醴起义,任起义军将领李金奇的参谋。失败后逃亡日本,入东斌学校学军事。不久加入同盟会,任调查部长,专事联络会党。1907年8月,与邓文翚、刘公等组织共进会,为同盟会外围组织,改同盟会纲领中的“平均地权”为“平均人权”,以便联络会党。1909年先后在武汉、长沙设立共进会机关部,开展革命活动。

陈作新(1870—1911),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99年随唐才常在湖南联络会党,准备举事。1902年入湖南弁目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任新军二十五混成协炮兵营排长,旋改任步兵四十九标排长,因倡言革命被撤职。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该协创办随营特别班和测绘班,兼任教官。1910年春长沙发生抢米风潮,拒绝参与镇压,拟乘机起义,再次被革职,仍留长沙,在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成功后,积极筹划响应。10月22日新军攻占长沙,成立军政府,被推为副都督。10月31日新军管带梅馨发动兵变,陈作新与焦达峰同时被刺牺牲。

这一波湖南人才几乎都和辛亥革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将中国打造成一个民主共和国

五是五四运动后涌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群体——实际上这个群体又分为两代人:

杨昌济(1871.4.21——1920.1.17),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等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先后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促成新民学会的成立。参加筹备湖南大学,撰《论湖南创立省立大学之必要》,被誉为“湖南大学蓝图设计第一人”。严格意义上杨老先生具有进步的革命理念,但还不能称之为革命家,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他对中国革命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培养了自己的弟子兼女婿毛泽东主席。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这两位作为毛泽东主席和蔡和森、萧子升、田汉等社会名人的老师,对他们的弟子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想到正是在他们这群弟子的推动下中国将引来新生。在他们之后湖南出现了人才井喷的现象,不能说和他们推动的教育体系改革无关——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彭德怀、李富春、贺龙、任弼时、胡耀邦等等都是在此之后涌现出湖南籍人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算起,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人中,湖南籍有4人(毛泽东、何督衡、李达、周佛海).在他们所代表的全国53名早期党员中,湖南籍的有20余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有10人,占19.2%。

在1955年9月授予的10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湖南人有3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在人民解放军的10位大将中湖南人有6位(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在57名上将中湖南人有19位(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民、李聚奎、杨勇、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钟期光、唐亮、陶峙岳、彭绍辉、傅秋涛);在100多名中将中湖南人有45位。

湖南还涌现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除最高领袖毛泽东外,有担任过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和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有任弼时、李富春、陶铸;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李立三、林伯渠、李维汉、谢觉哉、蔡畅、朱镕基、彭佩云、江华、滕代远、袁任远等。

湖南籍的文化界名人除了上文已提到的杨昌济和徐特立之外,还有萧三、田汉、丁玲、周立波、周扬、齐白石、吕振羽、翦伯赞、章士钊、周谷城、曾昭伦、周光召。

在革命战争期间牺牲的著名湘籍英烈有: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何孟雄、郭亮、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向警予、缪伯英、罗学瓒、陈吕、蒋先云、夏明翰、柳直荀、罗亦农、夏曦、张昆弟、段德昌、曾中生、蔡申熙、黄公略、王尔琢、伍中豪、蔡会文、潘心元、周以粟、刘畴西、寻淮洲、李灿、方维复、曾日三、左权、卢冬生、袁国平、朱克靖等等。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湖南人的不怕死的风格,尤其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范也堪称天下第一,近代湖南人创造了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湖南人材半国中、无湘不成军的盛况。湖南骡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湖南人刀刚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不怕死,不要命,老子不信邪,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勤勉质朴、务实笃行、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毛泽东,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蔡伦,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王夫之,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千古完人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数不胜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楚荆之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近代,骎骎昌盛,英才豪杰辈出,不同的人才群体,各领风骚数百年。倡导改革,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以自立,引领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想之先。太平天国时期之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湘军人才群体,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融合程朱理学之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之作风,勇当天下之责,声誉之大,功勋之著,成就晚清历史显赫之一页。维新变法时期之清朝光绪年间,资产阶级维新派人才群体,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尽显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之英勇斗争精神和无私无畏、锲而不舍之献身精神。辛亥革命前后之清朝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以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为代表,自强不息、坚忍不磨、不畏艰险,引领历史潮流之前进。五四运动后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等为代,缔造新中国,神州大地别开生面换新颜,成就中国不朽之业,历史功绩,永垂不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潇湘之地,山环水绕,古往今来,人文荟萃,湖才遍及三湘四水、大江南北。


芷若幽兰666

近代中国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总结概括得很到位!湖南三湘大地,天灵地杰,历史文化悠久,崇尚教育,更爱习武强身,在中国一近代一百多年中,文修武成,人才济济,战将密聚!清朝末期曾国藩,左宗棠……等是杰出代表,民国时期更是人才辈出,不盛列举,但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恒……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强大,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团结拼搏,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风雨,冲破重重困难,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消灭了蒋介石八百万军队,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更是在建国初期,在经济扱度困难的情况下,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敢打敢拼,面对所谓的十六联合国军,打得强大的美军屁滚尿流,打得联合国军没有了脾气,嚣张的气焰被毛泽东等老一辈湖南人彻底给灭了!抗美援朝一战成名,树立了新中国的虎威!让强大的美殴西方国家一败再败,中国一雪中国近代前耻!中国人在一百多年中第一次扬眉吐气!湖南人敢于亮剑,敢于挑战,敢于牺牲的精神,让敌人胆寒!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赢得了六十多年的和平发展环境,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正在实现!湖南人既有虎的威猛霸气,也有猴的精灵属性!是胜利的保证和前提。中国地大物博,天杰地灵,人才辈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四川人,广西人,江西人,湖北人,江苏人……都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做出杰出贡献!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将士!作为湖南人,我自豪,作为中国人,我骄傲!因为,我父亲参加了抗日战争,我叔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姑姑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们虽然伤痕累累,经历生死考验,但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从不愄惧,更不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