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毛会选择过一种流浪式的生活?

陈良昱

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力,三毛也一样,只是三毛所选择的生活在外人眼里或许是流浪式的。

一、向往自由

“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决不妥协。”

对于三毛而言,自由的最好的诠释就是像空气一样,可以进入每一个角落又不会改变原本的样子,可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于是自由在她身上就变成了四海为家的漂泊,去每一个陌生的角落,成为那里的异乡客却不会惊扰当地人。

二、孤独的灵魂

她一直是孤独的,会在深夜黯然神伤无尽思乡,不过她也享受于这种因离别的思念唤起的心灵欢聚,因为这份孤独是来自灵魂深处的。

“毕竟,先走的是比较幸福的,留下来的,也并不是强者,可是,在这彻心的苦,切肤的疼痛里,我仍是要说——为了爱的缘故,这永别的苦杯,还是让我来喝下吧!”
“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三、游戏的心

三毛的骨子里一直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有她的天真、任性,也有贪玩、好奇,她曾说长大想要做个收破烂的,因为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在大街小巷里闲逛玩耍,还能淘到别人丢弃的“宝物”。

喜欢三毛的随性,不喜欢她的轻生,但那种结束生命的方式又何尝不是对自由的追逐,让灵魂也去流浪呢。

PS: 配图来自网络,一个画画的非专业的专业HR欢迎您专业的探讨交流,谢谢。


艾米Whisky

我想这种流浪的生活方式,不是三毛刻意去追寻的,只是她在情感遭遇挫折的时候,一种下意识的逃避。

三毛第一次出国,是因为初恋失败。

三毛逃离了台湾,飞去了西班牙,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在那里,初次遇到了十八岁的荷西。

接着,三毛又先后在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漫游,然后返台。返台后,与一德裔男子相恋,两人互有好感,已经开始谈婚论嫁。可就在结婚前夕,那人猝死在了三毛的怀里,随后三毛自杀获救。


然后,三毛再度去了西班牙,与荷西重逢。

接下来便是西属撒哈拉沙漠,三毛说当初决定去撒哈拉是因为她,而留下来实在是为了荷西,两个人在沙漠小镇结了婚。

后来因为沙漠战事,他们移居加那利群岛,直到荷西离世,三毛一人回台。

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喜欢三毛的朋友请关注从不穿靴子的猫,我的头条文章里有很多三毛的音频讲解。


从不穿靴子的猫

我觉得这个是自己能力的一种体现吧!三毛有惊人的记忆力,了解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这样难免不对整个世界充满极大的兴趣。要想随心所欲的去经历不同的事情,那还是流浪比较随意。而且毕竟三毛最初的启蒙来自于。可能那时流浪已经流进了她的血液。

热爱自然是她的魅力。


撒哈拉不含糖

三毛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外界的认识处于自闭的理想状态中。恐惧和矛盾在现实的撞击下不断攻击她的心理防线,我想在还未找到理想港湾停靠的时光里,流浪对于她来说并不是漂泊,而是新鲜感战胜恐惧感的一次刺激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