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到底是谁?

xiaole898

王成是巴金笔下作品《团圆》中的一个人物,可以说是一个虚拟人物,他是很多志愿军战士世纪的一个缩影,但是这个人物在巴金创作小说时是有人物原型的。现在说法很多,但最接近于王成原型,并得到巴金老先生认可的是唐山乐亭的特级英雄赵先友。但是小说中的王成是两个人和在一起的形象,当时喊出向我开炮的并不是赵先友本人,而是他的通讯员刘顺武。当时战斗到仅剩下多处负伤的副指导员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时,情况紧急,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敌人已冲上我阵地,要求团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志愿军65军在保卫开城反击作战胜利后,召开了庆功大会。我国著名作家、音乐家巴金、王莘、胡可、徐光耀等参加了大会。会后巴金、王莘、胡可等同志到我们582团采访,并了解英雄事迹。后以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等烈士写出小说《团圆》。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小说改编设置成《英雄儿女》电影。

1991年,65集团军为宣传英雄事迹,决定在194师582团营区办公楼前立一个“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友”的英雄塑像。请巴金老先生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 ——特等功臣赵先友。雕像1992年建成。他生前所在部队驻地怀安县落成。雕像正面巴金题写“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雕像背面是原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张振川将军撰写的赵先友及六连英雄事迹。

小说《团圆》中写的“王芳所演唱的赵连长的英雄事迹”和“通讯员小刘的英雄事迹”,以及“王成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便是赵先友、通讯员刘顺武等烈士的真实写照。

战友王志才(时任志愿军582团5连副连长,67高地战斗二等功荣立者。与赵先友烈士是同村人、同时入伍、同一个营的战友)写的:《65军的“王成”原型—特等功臣赵先友及其子孙》证实了王成的原型就是赵先友。


山野论史

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武兆堤导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的战争片《英雄儿女》上映了。

作为上世纪的经典作品,即使我们这些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能知道“向我开炮!”这句经典台词。

那么大家一定会有疑问,这位鼓舞着一代人的斗志的英雄原型是谁呢?

由于年代久远,只能根据各种采访资料来探究英雄王成的原型了。

该电影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1952年冬天,朝鲜战争正处于激战时刻,为了准确了解前线情况,全国文联组织了一批创作人员赴朝,巴金担任组长。

在与志愿军的朝夕相处中,巴金积累了《团圆》的素材,回国后编写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读过以后,决定要拍摄一部相关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接下了这个重任。

同年夏天,导演武兆堤和编导毛烽开始了改编剧本的工作。

王成本来并不是小说《团圆》的主角,但是他勇于牺牲的精神给两位主创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决定将其作为电影主角,并且结合了当时朝鲜战场的其他志愿军的事迹。

蒋庆泉就是其中一位。

在石岘洞北山战斗中,蒋庆泉所在的连接到了扼守阵地的命令。

他作为步话机员,主要负责通报“开炮”的具体位置。

然而经过几轮的争斗,虽然我军占领了山头,但是牺牲了大部分的战士,随着敌人的逼近,为了保证阵地的不失守,蒋庆泉拼尽全力,冲着步话机嘶吼:“别废话!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之后他又将该文章结合守卫281.2高地战斗的于树昌的事迹写成了《向我开炮》一文。

编剧毛烽以此文为基础,并根据另一位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烈结局。

所以,英雄王成并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且无数英勇的志愿军的化身。


鲸鱼电影

据档案栏目介绍: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最突出的人物是杨根思和蒋庆泉。当然也是成千上万抗美援朝将士的缩影。电影英雄儿女中的台词说的很好: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特(术)材料制成的人。他的豪迈气概从哪里来因为他对朝鲜人民无比的爱、对侵略者切实的恨。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和光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