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畫池是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處園林,是四川園林中川西園林的代表作之一。


罨畫池是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處園林,是四川園林中川西園林的代表作之一。

罨畫池園林始建於唐朝,初名“東亭”,是一座衙署園林。宋時,江原知縣趙抃在園中開鑿罨畫池,加之後來蘇元老、陸游等文人的經營,罨畫池的園林格局大體奠定,併成為蜀中名勝。

宋之後,官方對罨畫池的修葺與重建大都以紀念陸游、趙抃兩人為主題,罨畫池因而逐漸演變成為現今的公共性紀念園林。

罨畫池現存建築群多為清朝重建,全園由罨畫池、陸游祠和州文廟三部分組成,總佔地34541平方米,其中水面1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5946平方米,全園格局及建築保存完好,是中國少數幾處保存至今的唐宋衙署園林之一。

罨畫池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很高的藝術價值,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罨畫,意為彩色的畫。此園始建於唐代,成勝景於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煙柳為勝。

唐時,罨畫池及其東南一帶最初是蜀州州署的郡圃;,同時兼有驛站功能,被稱為“東亭”,當時此處並沒有湖池存在。

北宋慶曆年間,趙抃入蜀任江原知縣,並開始了較大規模的造園活動。趙抃在興修水利以引水灌溉農田時,順便將水引入郡圃並開鑿湖池蓄水,作起居觀遊之用。

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崇慶州文廟一景明洪武元年,蜀地 人士為了紀念曾在此地為官的陸游和趙抃,在罨畫池畔修建了趙陸二賢祠。

民國五年,罨畫池被闢為公園。1955年,罨畫池被更名為人民公園,同時新建大門並廢除了原有的東門。新門位於西北角,面向較為繁華的大東街。

1960年代,罨畫池東北角新增建了一組兼有船埠功能的亭、廊、榭。1974年,罨畫池東北角增建聽詩觀畫亭與池北半亭,並在尊經閣西南增建了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為立意的比鄰廊。1981年,人民公園復更名為罨畫池。1982年,對二賢祠進行修復,並將其改為了陸游祠。2008年起,崇州市開始對罨畫池及其周邊進行整體打造,計劃對罨畫池水環境進行整治,同時保護周邊特色民居,並對周邊臨街建築進行風貌整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