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回家的夜路上,总是这群人给你温暖

他们是城市里的一部分,流动又固定。

夜晚路边,他们自带撩人的烟火,不华丽不喧闹,也不五光十色。

他们在城市的夹缝中存活,街头巷尾以及马路边的空地。

他们做出的烤冷面,有麻辣的,有香辣的,还有酸辣的,酸甜的,总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他们做出的煎饼果子,又脆又香,外软里焦,咬一口嘎嘣脆。

他们也会卖菠萝,菠萝蜜,甜滋滋,晚上下班吃一块,疲惫一扫而光;

城市夜晚的风情,在嘈杂的酒吧,在灯火不息的高楼大厦,也在他们呲呲作响的铁板之上。

他们就是这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加班晚归人群的流动饕餮盛宴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夜市的时候出来,不管你加班到多晚,总能在从公司回家的路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身影消解了行人的孤独感,他们刚做出的食物则让人觉得温暖。

他们就是加班族回家路上经常能看到的那群人——小摊小贩们,不过他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码商。

这个名字乍一听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陌生,但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这些大大小小的“码商”们。

饿了要吃东西,先扫码,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改变由此可见一斑。

以往人们口中的“小摊小贩”、“手艺人”成了这种改变的践行者。街上卖煎饼、卖水果、开小店,甚至是提供维修服务的人员,都因为使用了“收钱码”接入移动支付而加入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将传统生意变得“时尚”。由此,不仅加快了销售速度,还不用找零,也避免了假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码商”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他们自己对这个身份的认同也是极强的。52岁的“码商”王师傅是维修空调服务的个体经营者,在北京很多年,大概修理了近4000台空调。

去年生意突然变好,订单增多,可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补货,就利用自己支付宝收钱码积累的“多收多贷”额度,进行资金周转,顺利完成了订单。

像王师傅一样受惠的“码商”不止一个。通过接入“收钱码”的码商们都能享受到码商专属的“多收多贷”服务。

就是这种对“码商”身份的认同感,使得码商迅速地蔓延到全国,所以有码商的地方,生意就好做。生意好做了,街头的小摊小贩们自然就多了。有小摊贩的街头就有好吃的,就有温暖。对于上班族来说,在下班时,能迅速品尝到小摊贩们做出的可口小吃,也算是忙碌之后的小幸福了。这来自“码商”的下班福利,让夜晚的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