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嘉州太守趙昱才是二郎神的原型嗎

隋朝嘉州太守趙昱才是二郎神的原型嗎

趙汗青

在隋朝時,趙昱是嘉州太守,曾斬殺惡蛟,為二郎神主要原型。《方輿勝覽》載:“趙昱隱青城山,隋煬帝帝起為嘉州太守。時鍵為潭中有老蛟為害,昱率甲士千人夾江鼓譟,昱持刀入水,有頃,潭水盡赤,顯左手提蛟頭,右手持刀,奮波而出。一日,棄官去。後嘉州水漲,蜀人見昱雲霧中騎白馬而下。“宋太宗賜封神勇大將軍.”到了《嘉定府志》中,則說成是:百姓們感戴趙昱的恩德,在灌江口立廟奉祀他,俗稱“灌口二郎”。《常熟縣誌》所記也大體相同。《八閩通志》又說宋真宗時張泳入蜀平亂,得到二郎神的幫助。事後張泳奏請追封川主趙昱為“清源妙道真君。”

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三九引《龍城錄》載,隋朝時有個趙昱,隱居青城山學道,因隋煬帝迫其入仕,出任四川嘉州太守。時有老蛟興風作浪,成一方禍害。趙昱乃持刀投江,沒入水中,與老蛟大戰,頃刻間江水盡赤,石岸半崩,吼聲如雷。最終趙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於是州人頂戴,奉為神明。其後趙昱棄官隱去,不知所終,但又在嘉陵江水漲溢為患時,幾度“顯神”。唐太宗從地方官的奏摺中獲知後,即封他為神勇大將軍,在灌江口為之立廟。後來唐玄宗避安史之亂逃到四川時,又加封赤城王。據學人考證,《龍城錄》乃宋人王銍託名唐柳宗元而撰,有關趙昱人江斬蛟的事蹟,應在五代時已經流傳,王銍只是作了總結並加以記載。而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稱,在唐太宗封神以前,當地民眾已為趙昱立廟於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北宋真宗時,益州大亂,張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詣祠下求助於神,事後請皇帝追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從此,這位“二郎神”聲望日隆,宋元時代小說戲曲及漢族民間傳說中的二郎神,基本上就是這位趙二郎的形象和“神蹟”,並對其後《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有史料記裁:某年的三月二十八,正是春耕季節。突然,天空烏雲籠罩,狂風大作,電光閃閃,雷聲隆隆。不一會,暴雨傾盆而下。頃刻間,山洪暴發,河水猛漲。趙昱大人帶領軍民在城上察看水情。沒多久,洪水已衝上河岸,撲向州城。趙昱大人急忙組織軍民用石塊、沙土堵住城門。但洪水不斷上漲,洪滔已至半城牆,水聲如雷,加上雷鳴電閃,聲勢甚是驚人。趙昱大人站立城頭,內心十分焦急,他想,春天哪來的如此大雨大水呢!難道是水神爺怨我為官不夠清廉而懲治於我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願意棄官不做,歸鄉為民,耕耘一生,請水神爺不要侵害綏州軍民。於是,他便脫掉官靴,拋向洪水中,以示棄官自懲。然而洪水仍在上漲。趙大人心想,是怕我心不誠嗎?便接著將官袍、官帽一齊拋入水中。誰知洪水仍不減退,反而越漲越猛,洪峰已離城頭二三尺了,浪花已濺到城頭。趙大人在隱隱中似看見洪峰中有一蛟魔在呼風喚雨,興風作浪。他頓時才明白了,原來是你這妖孽在作怪。為了全城軍民的生命財產,我只好與你拼死搏鬥了。於是他披頭散髮,手執寶劍,大喊一聲:“妖孽休得猖獗,我來也!”說罷縱身一躍,跳入水中。

趙昱大人跳入水中後,洪水停止上漲,但只見河中心浪滔上下不住翻滾,似有廝殺搏鬥之聲。一會兒,聲浪漸漸平息,雷止閃停雨住,水勢迅速跌落下去。只是趙大人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趙昱大人為綏民捐軀了!綏民為報答這位大恩人,便在文屏山建廟祭奠。因趙大人排行第二,故為趙二郎廟。

綏德有趙二郎廟,趙二郎治水患是為了保護全城軍民的生命財產,其象徵意義十分明確。古人留下了詩篇,其中明朝馬汝驥的《登二郎山同大兄》和楊錦的《二郎山》就很有代表性。

馬詩云:“丹梯百丈繞雲松,秀出吾州第一峰。山接石城屯虎豹,水交沙窟混魚龍。天門絳節時朝鬥,日殿黃冠自叩鐘。捫棘踐苔兄共上,回看萬井翠煙重。”

楊詩云:“名城正對二郎山,層疊峰巒萬玉環。登眺路連青嶂外,轉移身在紫霄間。遮門古木幽禽集,摩漢仙宮共客攀。借問斬蛟郡守事,徘徊遺蹟不知還。”(二詩均見清光緒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編寫的《綏德直隸州志?藝文志》)

趙二郎廟建立後,香火一直旺盛,並確定每年三月二十八為廟會之日,後來城內又建起了楊二郎廟,綏民便一併祭奠這兩位神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