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郭沫若先生重新题写的“中国银行”四个字?

惊龙轩

他在新中国最初的二十年一直是国家的领导人,曾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等高级职务。

同时,他在文学、戏剧、考古、历史、甲骨文方面的巨大成就,赢得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好评。所以,他是以为著名的文化人。


郭沫若的书法是有过深入研究的。我们很多网友不了解郭沫若,认为他不是书法家。

实际上,郭沫若的书法地位是很高的。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无不以得到郭沫若的书法题字为幸。

但是,据我所知,只有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有郭沫若的书法题字。

其中傅抱石是得到郭沫若书法题字最多的画家。因为,郭沫若最喜欢傅抱石的绘画,而且与傅抱石的友谊很深。

至于郭沫若的墨宝,一般书法家是根本得不到的。

据毛主席的警卫长李银桥的回忆。毛主席给李银桥写了一幅《七律-长征》的书法。郭沫若看到了觉得非常珍贵,就题写了几句赞美词。结果被一位领导借去说是要欣赏欣赏。


但是,这幅书法作品李银桥去要,那位领导说,这是重要文物,要上缴入档。后来李银桥打听,到底入到什么档案中了,结果管理档案的说不知道。李银桥就一直怀疑是被那位领导私人贪污了。

你们想想,谁敢在毛主席的书法上题字?恐怕也就只有郭沫若。

我们说了这么多,就说说,郭沫若的书法,绝对不是一般人想象的“不是书法家”。郭沫若身边就有以为书法家,他的秘书妻子于立群,就是一位书法家呢!

本来就没有书法家这么一说。苏东坡是书法家吗?

书法家是一个现代兴起来的热门词。郭沫若那年代没有明确的“书法家”概念。

据说,陆维钊听到称他“书法家”,说这是侮辱我!


具体今天题主问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几个字怎么样?

我说没有任何问题。郭沫若的书法,有文人的雅趣,大师的气派,这是一般人不具备的。

说实在,我很早就知道中国银行,一看这几个字,就觉得非常清新不凡。但很晚才知道这几个字是郭沫若书。

郭沫若题写的牌匾比较多,中国银行这几个字是最精彩的题匾之一。


千千千里马

关于“中国银行”四个字,可谓是几经变化,不同风格,总结起来一共经历了三次变化,那么都是怎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

第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主持改组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门头的四个字是他题写的。孙中山一贯用他敦厚稳重的字体题写。


第二,为了银行业务的需要,全国建立了很多分行,为了规范统一,国民党元老蔡廷锴为中国银行题写了新的牌额。

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非凡,我个人认为郭沫若的字写成一篇的话,我是欣赏不了的,然而题写匾额却是很适合的,全国各地他也题写了不少的匾额。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对此你有什么了解呢?欢迎留言,谢谢支持!


铁匠的头发

看到过太多郭沫若先生的题字书法,就我个人来看,“中国银行”这四个字应该可以代表郭沫若先生题字书法的最好水准。应该承认,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显得灵动洒脱,古意盎然,力度不凡,与郭沫若先生诸多题字作品相比较,这几个字堪称经典,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孙中山先生早年就已经题写过“中国银行”几个字了,而且至今还可以在上海看到当年的老招牌。孙中山先生虽然于书法领域用功有限,流传下来的墨宝却非常多。据说他幼时临习颜体,具备相当不错的童子功。从他题写的“中国银行”四个字来看,的确可以看出些颜体风骨,另外明显揉杂了魏碑笔意,方正典雅,法度严谨。当然,从艺术底蕴上来说,孙中山先生的题字比郭沫若先生的手笔还是要略逊一筹。


其实关于郭沫若先生的书法水准,一直颇有争议。与孙中山先生一样,书法也并非郭沫若先生之所长。郭沫若先生才华横溢,历史、文学、戏剧及考古等诸多方面都成就斐然,尽管争议颇多,这些成就是不能被抹杀的。

令我有些不解的是,郭沫若先生的这幅题字风格与其它题字风格有着明显差异,甚至有人猜测这几个字是经过了加工处理而成,真实原因已经无从知晓。我认为,若论书法功力,郭沫若先生的所有题字作品中,也只有“故宫博物院”几个字可以与“中国银行”的题字相提并论。



郭沫若先生擅长行草书法,但是他的行草书风其实并不太适合题字,这也是“山东博物馆”等诸多题字作品饱受争议的原因。倒是用行楷字体题写的“中国银行”成为了经典,着实令人唏嘘。


惊龙轩

一直对郭沫若书法不感兴趣。虽然“中国银行”四个字几乎每天都看得到,说真话,我并不知道是郭沫若所题。


对于这几个字,总的印象还是不错的。用“浓、润、爽、动”来概括这四个字。

第一字“中”,气感风云,五味皆足。此为浓,皆具旨趣调畅,此为润。

第二三字“国银”二字,肃穆飘然,如欲奔飞。此为爽、动。

最后一个“行”,重新蘸墨,笔润调和。重起轻收。

在郭沫若的题字中,我认为这是他最高水平的作品。



子衿tjk

银行标志的书写,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要么是名家书写体,要么是电脑印刷体。中农工建四大行中,其他三个银行最初是书法体,后来几经更迭,变成了印刷体,虽然很规范现代,但是缺少了点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只有郭沫若先生题字的中国银行四个字,大浪淘沙,历久弥新,一直保留至今,这四个字现在看来还是既大气又极有雅趣。

大家眼中的郭沫若是个文学大家,最擅长诗歌,特别是他的女神,名噪一时,影响深远。其实除了文学成就,郭沫若的书法造诣不同凡响,他的书法独创一格,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和个性,被称为“郭体”。

他最擅长的是行草,乐于题词,很多著名商家的匾额都出于他手,当时中国银行四个字,郭老共写了四个版本给中国银行选择使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当时选出来的其中一个。

郭老一生成就很多,无论文学还是书法都备受推崇,但是关于他的人品还是颇有争议。鲁迅先生一生嬉笑怒骂,以笔为刀,可谓见血封口,被鲁迅骂的最狠的人居然是郭沫若。

这其实是文人之间的战争,一个新人要挤进文坛,迅速成名,是需要打擂台的,是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当时的郭沫若选择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新青年的文人作为靶子,进行攻击,说新青年差强人意,写的都是启蒙文章;鲁迅的脾气如何忍得,反骂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郭沫若的人气和才气也在争议声中为世人所瞩目,而文人之间的口水仗还是继续延续。


东篱趣谈唐宋

中国银行”的牌匾是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郭沫若写的,对于这四个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经常在大街上就能看见。

我上学的时候基本上那天都能看到这四个字,在我的中学门口就有一家中国银行。尤其到了晚上,发光字亮起来更加清晰。

当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中”字的首位处有一点枯笔,我觉得很有意思,每看一次,都会不自觉地想象这个枯笔是怎么写出来的。

后来才知道这几个字是郭沫若写的,再后来又知道我们中学的校名也是郭沫若写的,据说当时学校给他邮寄了一封信,希望他给写一个校名。

没多久果然收到了他的来信,可是打开信封里面却是空的,什么也没有,后来一想才知道,原来题写的校名就在信封上。

关于郭沫若“中国银行”这四个字,虽然不能代表他书法的最高水平,但是这几个字却是适合做牌匾,工整、好辨识。

最重要的是它的识别性很强。有这一点,作为牌匾就够了。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不二斋

关于郭沫若先生和康生之间有很多奇闻异事。

书法上康生颇为自负,他曾经说过,我用脚趾头夹根木棍儿都比你郭沫若写的好。郭沫若所书写的,中国银行四个字确实不同凡响,可谓是铁画银钩。郭沫若先生最擅长的书法是行草书,所以能写出这么力道千斤的“中国银行”四个大字儿,实在难得。


郭沫若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不但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声名赫赫的大书法家。他的诗集是《女神》,这个话剧《屈原》等。

郭沫若的行草书,摇曳多姿,功力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