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金”指的是黃金、黃銅、還是青銅?

牟平小夥最迷人

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大的時間概念。如果按照具體劃分的話,我們到以漢代作為截止。中國對於“金”指代的物質分為兩大時期,第一段是指從西周一直到春秋時期,第二段則從戰國一直到漢代。前一段時期的主要資料是金文,金文往往會記錄其載體青銅器鑄造的緣起,會提到說某個高級貴族向低級貴族賜金,或者強調是吉金、赤金、白金等。顯然這裡的“金”就是指鑄造青銅器的原料,因為這一時期商品經濟不發達,一般是直接賜予原材料供受賜者鑄造青銅器。到了後一段時期,貨幣經濟開始初見雛形,列國時代除了用青銅鑄造貨幣之外,也開始使用黃金鑄造貨幣。其中典型的是楚國鑄造的金爰,就是用純金打造的貨幣。楚國還鑄造了一種銅製的錢牌,上面刻著“視金一銖”、“視金二銖”、“視金四銖”的字樣。根據學者解讀,這種錢牌可以根據上面的文字充當對應重量的黃金使用。雖然錢牌本身是銅的,但文字上的“金”卻是指黃金。在秦國隨著商鞅變法,發展出一套罰金的法律制度。如果違反了相關法令,需要對違法人員進行處罰,法律條文中規定的罰金是以盾、甲、馬甲的計算的,但實際上是讓受罰者繳納購買盾、甲、馬甲所花費的錢或者黃金。換算標準是,一盾價值黃金二垂(16銖),等價於384錢。一甲價值黃金二兩一垂(二兩八銖),等價於1344錢。一馬甲價值黃金三兩一垂(三兩八銖),等價於1920錢。一銖黃金價值24錢,一斤黃金價值9216錢。到了漢代,金價有一定的波動,在西漢晚期,黃金價格被控制在一斤黃金一萬錢的標準上。一萬枚五銖錢的重量約為130.2斤。也就是說當時大約是一斤黃金可以換一百三十多斤銅。所以漢代的金顯然指的是黃金而不是銅。


大意覺迷

古代商周時期,青銅被叫做金還是比較普遍的,而青銅器上的銘文被叫做“金文”。那時黃金還不太流行,主要是青銅,青銅也是貴重金屬。戰國之前沒有“銅”這個字。“銅”這個字第一次出現在文獻記載中是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竹簡》中編號062的竹簡上。而“金”字在戰國之前的青銅器銘文中通常指銅以及其合金,也有少量銘文指鐵、黃金等其他金屬。

戰國之後,“銅”字的出現了,“鐵”字也出現了,並且由於生產力的發展,黃金也比之前多了,“金”的含義才慢慢的由銅等轉變成黃金。

從戰國一直到東漢以前的金,通常就是在說真正的黃金。那時的黃金多做成馬蹄形或餅形,每一塊就是“一斤(一金)”。現在出土的金餅、馬蹄金,重量一般就在250克左右,250克,正是漢代一金的重量。西漢時,韓信賜給漂母一千金,其實就是給了她一千塊金餅。一斤是十六兩,那時的一兩黃金大約在15.625克左右。

先秦時期,銅一般被稱為金,鐵被稱為惡金,黃金一般還是叫黃金。史書中關於貨幣的記載有黃金、白金、赤金,是指黃金、白銀和銅。“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二”,這裡可能指的不只是銅,還有鐵。

漢代之前的黃金並不太值錢,作為農業國家,商業並不發達,所以黃金更多是用來做各種黃金器具,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功能很弱。史書記載。漢代的時候一斤黃金可以兌換三斤白銀。黃金一鎰,摺合今天300克,才只夠交換10麻袋小米。所以當時的統治階級,只是認為黃金很漂亮,不認為很值錢。這與中世紀時,美洲印第安部落也不把黃金當作很貴重的東西相類似。

新朝王莽時期鑄造過一款錢幣“國寶金匱直萬”,當時史書的記載:此錢可易金千兩!其實這裡的金也是銅,指得是值一萬個銅製錢。東漢以後,如果賞賜的是黃金,一般都會很明確地說“賞金千兩”,一定有單位。若說“十萬錢”,就是我們常說的銅錢。漢以後的金,後面加計量單位“兩”的,一定指黃金,但說“賞金三十萬錢”這種,賞的就是銅錢。

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品交易越來越發達,作為財富象徵和支付手段的黃金顯得越來越稀缺,其價值也越來越引起重視。黃金至唐以後才真正的大行其道。

明清時代,如果不加單位的金,如“值數十金”,這裡的一金就是指一兩白銀。值多少金意思是值多少兩銀子。如《清稗類鈔》中有“一器值數十金,貴人饋遺以為重禮。”這裡的數十金,是說數十兩白銀,而不是數十兩黃金,更不可能是銅板。

清朝時,如果說“一金”,不帶單位,就是一兩白銀,如果帶單位,說“一兩黃金”,那就是黃金。如“月賞金五十兩,銀二百兩”,這裡有黃金有白銀,一定不是銅。從清末到民國,“一金”就指一個銀元了。

即便到了今天,說到“金”時也要看語境和上下文。有時候金就是黃金,有時候金指代當時的貨幣金屬。比如,這個月獎金一千塊,這一定不是一千塊金磚。“五金”肯定不指黃金,年金、賞金、住房公積金等等都是貨幣的統稱,而不是說黃金。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季濤談收藏與投資

中國古代在出現文字的時候,是不用黃銅的,所以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青銅器上的金文以及大篆裡的金本來含義是青銅,偶爾會指黃金。

&大量出土的青銅器

黃金在先秦時期地位是不如青銅的,包括到了唐代,青銅的使用也是有嚴格的規定。唐代百姓是不允許使用青銅器皿的,銅和絹都可以直接當成錢用,甚至大臣犯錯還會受到罰銅若干斤的責罰,一般最低罰二十斤銅,算是罰款。這時候的銅還是青銅,黃銅的大量使用是明代中期才開始的。



&唐代海獸葡萄青銅鏡

青銅在漢代都還是被稱為金,漢代史書往往會記載賞賜金多少多少斤,那都是青銅和黃金一起統稱為金,讓我們到現在還以為漢代金如鐵。漢代賞賜的金絕大部分為青銅,只有極少黃金。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漢代王侯墓中往往看到滿眼的青銅器,金器卻很少的原因。海昏侯大墓裡也不過出土了七十多公斤黃金,跟史書上記載的動不動賞金幾萬斤是有極大出入的,原因就在於這些金多指青銅,而這些青銅則被受賞郡國或個人用於製作青銅器皿和鑄造錢幣了。



&海昏侯墓出土金器

在漢代以前,金則完全指青銅,被稱為吉金。而黃金應該也被稱為金,這時候我們只有通過整篇銘文去推斷是青銅還是黃金。至於什麼時候銅的這個名稱開始出現,什麼時候把黃金單獨稱為金,目前還沒有定論。


&青銅器上對於青銅的稱呼——吉金

總之,漢代以前黃金是沒有具體的名稱的,或許也會被稱為赤金,目前的說法很多,能確認的是漢代的時候青銅還是被稱為金的。


風雲說收藏

大家好,我是講堂嚴選空空,作為一個資深文玩從業者和愛好者,空空可是有著十多年的文玩行業經驗,有很多關於文玩的知識和資訊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鑑假估價都可以來找我哦。學文玩是一件非常有趣和好玩的事情,大家可要一起來?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好奇:中國古代的“金”指的是黃金、黃銅、還是青銅?

關於這個文題,空空是這麼認為的:

相信我們小時候都學過歷史,空空記得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學習商周歷史的時候,那時候青銅器比較流行,王室貴族生活中用的最多的都是青銅器的器皿,而且出現在它身上的銘文都是被叫做金文,從這麼一個小小的例子當中不難發現,黃金在那個朝代並不流行,而更多的是把黃金當做是貴重金屬。

接下來再來說說戰國時期,那時候黃金開始流行起來,多是被做成馬蹄形的形狀,廣泛被大家認知;

先秦時期,銅和鐵又被大家重視了起來,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鑄金人十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注意這裡的金不是指金,是指鐵和銅哦。

歷史就這樣慢慢推進,黃金的價值慢慢的到了提升,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古代的“金”不一定就是講黃金,有可能是黃銅和青銅。


文玩講堂

古代用辭上的"金"不是單指純粹意義上的黃金或黃銅、青銅。金是種貴金屬,古代的人們把金從礦石、沙礫中淘選冶煉出黃金,歷經艱辛殊盡血汗,且物以稀為貴。故古代以金打啄而成的飾品佩帶、器皿擺設多為王公貴族或有錢人家享擁,是富貴的象徵。而古書藉、詩詞中金字多為意涵借用非單指黃金。區別在於:金為主語的字句與謂語的相互關係作用,比如:金光燦燦意描寫某一物品象金子的光芒般耀眼而非指物品是金。如果是:金髮簪、金戒指、金葉等句子就是金製成物品了。隨著商品的交換,古代很多貴金屬金、銀、銅等,也視同現代的貨幣流通進入市場,擁金即擁財富,故有金錢、金銀、金融等作為主語的稱謂,而非單謂黃金。


紅塵中人14

中國最初之鐵字,直至春秋末年才出現。

翦伯贊認為:“但是我以為根據文獻中‘鐵’字之有無而推斷鐵之出現與否,是最危險的方法。因為古人對於各種金屬,統稱為‘金’”。(翦伯贊,《先秦史》)

所以,中國古代的“金”是泛指,不專指黃金、黃銅、還是青銅。


濁世清風



至道元寶

古代的金通常是指黃金。銅被稱為赤金,白銀被稱為白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