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dddddddc_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同时她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其权势甚至一度可以效法武天则取皇帝位而代之,以女儿身荣登大宝,但是她却没有这么做。史学界常把刘娥和汉代吕后、唐代的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贤后生平极具传奇色彩,相传她是五代时后汉名将刘延庆的后代,后家道中落,流落蜀地。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并随着龚美到京城谋生。后龚美为谋前程把她献给了当时还是襄王的赵恒。赵恒即位以后,就把刘娥接到宫中。尽管此时的刘娥已36岁,但是凭借自己的聪慧依然获得真宗的专宠。但终其一生都没有子嗣,宋真宗赵恒是他的养子,没有子嗣又因为出身卑微所以大臣一直反对立她为皇后。直到四十四岁时她才真正母仪天下成为皇后。

刘娥做了皇后以后并未像其他后宫女子一样为获圣宠而机关算尽,她博览群书,熟知政事,一直是真宗政务方面的贤内助。后真宗重病不能临朝,下诏让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刘娥辅政。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真宗驾崩,仁宗长大成人,在刘娥主政期间,他能任用贤臣,罢黜奸邪,并且法令严明,赏罚有度。尽管有史学家认为刘娥拔高其家世,封赏其亲族有徇私之嫌,但是这都是为了稳固其地位的需要,因为刘娥并为让其亲族参与政事。

刘娥不仅有着较强的政务能力,而且为人宽厚仁德,她并没有为了掩盖仁宗不是她亲生儿子的事实而加害仁宗的亲生母亲,而是恩养了这名宫女;刘娥权势鼎盛之时,有不少官员劝谏她效法武则天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毅然决然的表示决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环球网

  刘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奇女子。纵观其一生,主要有三奇:

  其一,与宋真宗的爱情堪称传奇。

  刘娥与宋真宗之间有真爱,并且这份真爱从少年时相遇一直维持到两人去世。之间偶尔有些波折,但是瑕不掩瑜。

  两人初见时,宋真宗尚是皇子,而刘娥则是一个银匠的妹妹。

  刘娥本是四川人,因家贫跟随银匠龚美来到京城。也有版本说,刘娥就是龚美的妻子。

  那一年,身为皇子的赵元侃(宋真宗)府里选侍女,龚美在皇子府打造银器,见到了招聘通告,很是心动,于是就劝说刘娥去试一试。结果刘娥立刻被选中,并从此获得了赵元侃的欢心。

  之后,因赵元侃过于宠爱刘娥,甚至要娶刘娥,引发乳母不满。在宋太宗亲自下令干涉下,赵元侃不得不将刘娥赶出府邸,迎娶了名门之后郭氏(郭氏为乳母亲眷)为夫人。

  刘娥被赶出后,赵元侃把刘娥安排在心腹张耆家中。刘娥每日苦读典籍,为日后从政做了准备。

  一晃十多年过去。在刘娥的谋划下,赵元侃终于登上帝位。称帝之后第一件事情,赵元侃(宋真宗)就将刘娥接入宫中。

  两人从十五岁相爱,一直到最后宋真宗五十五岁去世,有着四十年的爱情。在宋真宗去世之后,为了报答宋真宗的信任,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刘娥一直悉心辅佐宋仁宗,直到自己去世。

  其二,刘娥处事的态度堪称传奇。

  许多宠妃一旦受到皇帝恩宠,就骄横跋扈,刘娥则全不如此。

  刘娥寄居在宋真宗一个贴身侍卫张耆家中,她从不摆主母架子。张耆让自己的妈妈和妻子去服侍刘娥,刘娥却总是称张耆之母为母,张耆之妻为姐,彼此相处极为和睦。

  入宫之后,宋真宗抛下许多年轻妃嫔,专宠三十来岁的刘娥。刘娥多次劝宋真宗去找皇后,找其他妃嫔,让宋真宗很感动。

  当郭皇后之子病重时,不少妃嫔都暗自称快,可是,刘娥却在大冷天夜夜祷告,为小皇子祈福。郭皇后本来对刘娥夺走丈夫的宠爱心生怨恨,可是,相处数年下来,却被刘娥深深感动。在临终之前,郭皇后终于下令赐予刘娥美人身份,并留下懿旨,让刘娥继任皇后。

  可是,刘娥却以自己没有功德为由,拒绝成为皇后。

  当然,刘娥这么做,也是考虑到宰执大臣必然反对。果然,以副宰相赵安仁为首的大臣,以刘娥出身微贱为由,不同意封后。

  刘娥毫无怨言,还劝说宋真宗不要生气。

  后来,在刘娥与宋真宗的联手布局下,刘娥借腹生子,有了小皇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在有了儿子之后,大臣无法再反对,刘娥终于封后。封后之后,刘娥不但善待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并且善待宫中其他妃嫔,像生下宋仁宗的那位李宫女,就一路升迁到了宸妃,并且还生了一个公主。在当时的后宫序列中,成为第三人。

  其三,刘娥治国之才堪称传奇。

  史家评价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就是说刘娥的政治才干,不输给吕雉、武则天,可是在德行方面却远远超过。

  有关刘娥才干的故事有许多,她垂帘听政之时,内有权臣当道,外有敌国蠢蠢欲动。可是,在她软硬兼施之下,把持朝政的枢密使曹利用,很快就被其扳倒。在刘娥的手中,启用了一大批能臣,尤其是将宋仁宗一朝政治推上巅峰的名相吕夷简,就是刘娥挑选并推上宰相高位的。

  在刘娥晚年,有些官员为了拍马,怂恿刘娥称帝。刘娥多少也有些动心。不过,最终她还是放弃了野心。

  朝中有人唱赞歌,自然也有人说反话。像范仲淹,就多次上书批评刘娥,说她把持朝政,皇帝已经成年,太后依然不放权等等。

  刘娥对于这类大臣,虽然将他们赶出京城,却并没有贬官流放,而是让他们远离政治漩涡中心。因此,像范仲淹,一方面对刘娥很不满,另一方面对刘娥又很敬佩。

  刘娥去世之后,宋仁宗一度误会刘娥害死了自己亲生母亲,范仲淹就跳出来为刘娥打抱不平,说若无刘娥,根本就没有大宋朝的安定局面。

  事实也正是如此!


叶之秋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提起明肃皇后刘娥也许大家有些陌生,但提起狸猫换太子,遇皇后,打龙袍。大家都耳熟能详。大家同情含冤瞎眼的李太后, 愤恨残忍的刘妃,感谢断案如神的包公,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小说家的虚构。刘妃却有其人,但和小说家的描写的阴谋家恰恰相反,却是第一个北宋临朝听政的太后,是一代女政治家。一个典型的而真实的灰姑娘嫁给王子的传奇。

刘娥,生于公元968年,四川人,自幼父母双亡,幼年家贫被其外祖母养大,13.4的时候嫁给修银匠龚美为妻,二人一路流浪到了北宋京师汴梁。在汴梁的时候,刘娥当垆卖酒,招待来往的客人,就在这个时候,刘娥的时机来了,宋太宗的儿子襄王赵恒微服游玩,一眼就看上这个16岁左右的川妹子,而刘娥和未婚女子截然不同的气质让赵恒钦慕不已,经过一番运作,把刘娥纳入府中、给了自己的前夫哥很大一笔钱表示感谢,由于当时赵恒没有登基,也不敢太放肆,悄悄地把刘娥安排在心腹大臣家里,有时间就去幽会,这种刺激让赵恒兴奋不已。公元997年,赵恒登基成为大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登基的第一件是就是把刘娥纳入后宫,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刘娥在后宫没有任何名分,当时后宫名额已满,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对刘娥的前夫很不错,让龚美改姓刘,与刘娥为兄妹。加封节度使高官,长期承包皇家工程,可见宋真宗对前夫哥是真好,这事情要是换做明清,皇帝不知道要杀多少人保守这个秘密呢。公元1007年,宋真宗的皇后病逝,宋真宗要立刘娥为皇后。遭到宰相寇准的强烈反对。宋真宗也只有作罢。

宋真宗身体一直既就不大好。没有念过什么书的刘娥却能辅助自己的老公处理政务,刘娥显然是天生的政治家,比宋真宗强多了。史载:通晓政务,性情机敏。博文强记。但可惜的刘娥没有生育能力。这时候宫女李氏给宋真宗生下一个男孩,宋真宗大喜,但对外宣布刘妃生下太子,随即于公元1012年下诏立刘娥为皇后,刘娥时年44岁。刘娥完成了一个灰姑娘到皇后的华丽转身。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原型。当了皇后 刘娥也开始全力辅佐宋真宗处理国事,而且能力出重。深得赵恒信任在宋真宗病重的时候,真宗下旨,由于太子幼小,“命皇后权处分军国事”,这样就从法理上确定了刘娥临朝听政的权力。就这样属于刘娥的时代来临了。趁赵恒病重,刘娥假传圣旨,罢免首相寇准。将其贬到当时的不毛之地广东,宋真宗都不知道,大臣也不敢告诉他,可见晚年的宋真宗已经失去了对朝局的控制力。

公元1022年太子赵桢继位,也就是宋仁宗,由于赵桢年纪小,刘娥以太后身份辅政,当政第一天,刘娥就让满朝文武大臣推荐各自亲属朋友为官,文武大臣也就分别举荐亲朋古旧,刘娥下下令,把举荐上来的人刻在屏风这上,这些人一律不得录用,从此以后,凡是有官员升迁的,这要在这个屏风上的,一律得重用,满朝文武让刘娥给耍了一道,但心里又不得不佩服太后的手段了得。刘娥当政的的时候,与宰相丁谓政见不和。刘娥以丁谓勾结太监,建造皇陵有误为由,将其罢相,贬到海南,而丁谓的被被贬,也正是确定了刘娥的政治地位。

刘娥与赵祯共同听政,实际上就是刘娥一人处理国事,刘娥处事公允,多思善断。从后世历史对宋仁宗的高度评价,也能显示出刘娥对宋仁宗的教育是成功了的,也显示刘娥在处理国家大事是应该是很不错。刘娥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有称帝之心,这个想法应当说,刘娥惦记了一辈,刘娥问过鲁道宗,则天女皇如何?鲁道宗作为刘娥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一句话就给怼回去了。鲁“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娥默默无语,已经听政十一年的刘娥是真想过把皇帝瘾,在1033 年二月要行祭祀太庙,刘娥穿天子衮冕,提出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议论纷纷,范仲淹上书斥责被贬。但在群臣的强烈反对中,而刘娥也最终遏制了自己欲望没有当皇帝,当然,就算强行当皇帝也当不上。而三司使程琳献《武后临朝图》,称刘娥为当代武则天,刘娥把图抛在地上,厉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可见刘娥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从公元1022年听政,到公元133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刘娥一共临朝听政11年,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是比较中肯的。可以说把一个花团锦簇的大宋朝交给了宋仁宗,不负宋真宗的嘱托刘娥是两宋第一位听政的皇太后,自至此后,两宋共有七位太后垂帘。而《宋史》对刘娥评价很高,太后秉政十余年天下太平。而这位平凡的四川妹子是完全担当得起的,这就是一个女子传奇经历。


清水空流

刘太后刚掌权时,故意说要封赏,让几位权臣将自己的亲戚都推荐上来,然后将这份名单贴在寝宫墙上,后来,凡要被提拔的人她都会与这份名单核对,凡上了名单的,一律不用不提拔!可见其手段高明,宋仁宗一朝没有出现大的朋党和大奸臣,与刘太后贤徳仁慈有关。

刘太后与孝庄皇太后都是名垂青史的好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