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严重吗?

gaogpp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大经济体不约而同地以扩大国债规模为代价刺激经济复苏。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转好,经济增速减缓,债务问题成为了新一轮的讨论热点。美国、日本、中国、意大利以及法国是全球债务最多的五个国家,累计债务总额合计41.6万亿美元,占全球66%。其中,美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达239.3%。 大量新兴国家债务水平也在上升。从2008年开始,由于全球总需求不足,导致以出口为导向的新兴市场国家外部盈余大幅减少,新兴市场国家从外部获得的流动性出现紧缩。同时,美元加息,欧元区也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债务成本攀升,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外债负担持续加重,短期债务偿付风险大幅增加。据统计,今年以来,美元计价的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票据发行规模已经攀升至16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发行量增长超过一倍。新兴市场国家今年底将面临超过1.9万亿美元的债券及联贷到期,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占偿债总额的1/5。 大量债务被投放在没有生产力的领域。以美国为例,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政府对于福利机构等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截止2018年占政府收入的63%。巨额的信贷增长没有对实体经济起到任何帮助。 过度经济金融化会加剧全球债务问题。全球金融化本身并不会使得债务问题加深,但过度金融化会加速泡沫的破裂。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逐渐加深,社会流动性逐渐脱离实体经济,大量资本流入虚拟经济,世界经济各项指标健康,但已经逐渐出现疲态,出现泡沫。 没有脱离实体经济合理价值的金融工具不会造成全球性的不可逆危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上层建筑,是实体经济优化过程中的衍生物。随着自身的不断演化,传统的金融工具能够在经济疲软的时候进行自我的风险调节。但一旦经济过度金融化便很容易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当金融工具的交易价格偏离实体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时,便出现了过度金融化信号。现在全球逐渐步入了过度金融化的状态,甚至一些日常可见的普通商品,例如大蒜、生姜等也进入“资本轮动”,越来越偏离实体经济层面。 价值难以衡量的非生活必需品是过度金融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本身价值就不高的普通商品而言,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金融市场是一个开放的且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非常容易受到不完全信息的错误引导,在面对割离了生活的大宗商品,或是涉及到知识盲区的艺术品亦或是科技产品等,很容易在错误的引导信息下引起毁灭性的金融危机。


刘典

全球债务负担都很严重,民主发达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过度的福利政策(选举承诺)造成政府债务不断累积已经达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而专制国家由于政府权力不受监督下的过度膨胀,并且非独立的央行天然有着强烈超发货币的动力,伴随而来的是政府开支(包括低效率投资和吃饭财政)的急剧增长和银行坏账及企业负债的大幅增加,这种情况也已经达到接近崩溃的地步,一些如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国家已经先后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两种情况相比较而言,发达经济体由于有较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纠错机制,摆脱债务困境更容易一些,而那些新兴经济体(专制国家居多)只剩爆发危机一条路可走,这些国家也注定会成为2008年次贷危机的最终买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