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什么没在香港打出自己的天下?

国椦

其实大多数人对于近代黑社会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以为和电视剧一样,主要生活是喊打喊杀,其实清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市秘密社会的根基是政府对于社会管制的灰色地带,通过帮会的形式行使一定的秩序管理功能,而单一的帮会本身,实际上是经济角色为主,即求财的,类似于“公司”的变体,同时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比如帮内互助和职业控制。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毛主席在安源组织工人运动的时候都要和帮会打交道,甚至合作,在上海的工人运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会和帮会合作。

而杜月笙的崛起,本质上是黄金荣这个冒称“青帮”子弟的势力的扩张,而黄金荣的根基是在法租界的警察职务。

要知道上海的租界管理体系并不一样,法租界是典型的官僚集权制,也就意味着官商勾结的空间远远大于由工部局管理庶政的公共租界,也就是英美租界。

而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的坐大,其实得益于一个当时如火如荼发展的产业,就是中国的“鸦片出口”,在19世纪末,中国国产鸦片的出口量达到了世界第一,而上海就是当时鸦片内、外运的最大门户,而“青帮”在当时的力工群体,尤其是码头工人中非常之大,这就为他们插手鸦片贸易,建立三鑫公司奠定了基础。

三鑫公司的人事构成是老板为黄金荣,总经理为杜月笙,副经理为金廷荪,骨干有范问春等人,后来还吸纳了投诚过来的“大八股党”的成员沈杏山等人。

而张啸林的主要任务,其实是外联,即专门和淞沪护军使何丰林、淞沪警察厅主任秘书刘春圃、缉私营统领俞叶封等人联络,后来也成为副经理。

对了,他们的总后台是法租界总巡费沃里。

这个公司成立于1918年底、1919年初,缘起于黄金荣对抗“大八股党”的鸦片垄断,其主要业务,据程锡文在《我当黄金荣管家的见闻》中说:

范问春提议组织一个公司,像保险公司那样收(鸦片)保险费。

这个保险,是为中外鸦片贩子提供保险,为货值的10%,押运、库存期间所有损失全部包赔。最初是10家合作,1925年达到21家,主要是波斯土、川土、云土和北口土,这是说的产地,比如云土就是云南产的烟土,先由马帮陆运四川,再和川土一起在宜昌装船,到上海隆茂码头上岸。

为什么会有这个业务,其实就是为了对抗自清末新政开始,历届政府执行的“禁烟政策”,而之所以在上海由黑社会介入这项买卖,并不是因为“贩毒”,而是因为“缉私”,即对当时海关征税的“避税”,其实和明清时代黑社会参与“私盐”买卖是一回事。

比如潮帮、本帮的烟土上岸,船只会由淞沪护军使何丰林保护,从吴淞口直接运到十六里铺或淞沪护军使官署附近的仓库,不允许任何人检查,再由杜月笙派人包运到法租界,在法租界里则由巡捕房的巡捕和警察押运。

据当时人回忆,鸦片车运输为了掩人耳目,所过之处,他们控制的路灯都会熄灭。

另一项业务是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公司和法租界协商规定,在法租界发售的鸦片必须带“三星”印花,否则不得销售,要知道,到1927年左右,在小小的法租界里,已经有6000多家烟馆,1928年更是达到了8000多家……

在掌握了零售和流通环节后,三鑫公司就开始了“包销”鸦片业务,各地军阀运输来的烟土,由他们吃下后包销分成,或三七开,或四六开,帮助对方快速变现。

而三鑫公司的收入,按照不同口径的统计,1925年、1926左右,应该为每年5000—6000万元上下,而当时全国年财政收入为3.45亿元,也就是说,三鑫公司的收入达到全国财政收入的1/7。

在利益分配上,采取大三股、中六股、小八股的分法,即黄、杜、张三人每年分红在100万元以上(明面分红),这是大三股,然后是中层管理的亲信,再往下是喽啰们。

——叙述完整个产业链,大家应该明白三鑫公司的业务核心实际上是“法租界的政府关系”,没有这个基本政治资源,整个产业链的起点就不存在,而他们的业务,本质上也是以鸦片贸易为核心的。

当杜月笙到了香港之后,港英政府和法租界当局的行事风格,乃至于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完全不同,而且,华南地区只能算是鸦片外贸的一个小分支,早有“天地会”系统(即洪门)的本土黑社会把持,他一无政府关系,二无本地网络,怎么东山再起?

再有,你以为“打天下”是靠“打”的?错,是靠“钱”的啊!


刘三解



最近在看电视剧《远大前程》,陆昱晟的原型应该便是杜月笙,霍天洪、张万霖和陆昱晟并称“三大亨”,杜月笙亦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陆昱晟表现的是遇事冷静、眼光独到且有谋有略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的杜月笙亦是如此。虽然这部电视剧乃是虚构,但是仍然能从中看出杜月笙的影子。

杜月笙真真是个人物。



杜月笙:我想当国民党的狗。

杜月笙生于1888年8月,仿佛早已经注定杜月笙这辈子会发。杜月笙以贩毒起家,1911年入八股党贩卖鸦片,随后得到青帮头头黄金荣的赏识,开始跟着黄金荣混。1925年,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创办了三鑫公司,垄断了上海法租界的鸦片生意,“上海三大亨”的名头也开始亮瞎上海滩。

当时对于“上海三大亨”的评价是:“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那么,这杜月笙到底怎么会做人呢?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辞职后,曾逼居上海,杜月笙对待黎元洪可不是人走茶凉的态度,而是恭敬和善待黎元洪,这让黎元洪极为感动,让秘书长送了副对联给杜月笙,“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杜月笙则因此得了“当代春申君”的美誉。那位怂恿和策划袁世凯称帝的杨度跑到上海后,亦是获得杜月笙的热情款待,成为杜月笙的清客,杨度更是写文吹捧杜月笙:“谦抑山下,恂恂如儒者,不矜其善,不伐其能。”

电视剧《远大前程》里陆昱晟在听到洪三元说他们是国民党的狗以后,笑着说,洪三元说的没错,在这乱世里,当国民党的狗是正确的选择。当时的杜月笙亦如是。



杜月笙:我是爱国人士,但是我选择香港。

1949年,蒋介石即将败退台湾的时候,曾单独约见杜月笙,试图说服杜月笙同去台湾。我党亦曾秘密会见杜月笙,希望他能留在上海,为稳定上海局势贡献力量。如果此时是国民党得势,让他留在上海的亦是国民党,我相信他肯定点头,然而国民党的失势已经注定,为免日后遭清算,同时两不得罪,经过权衡利弊以后,杜月笙决定去香港。



杜月笙为何没有在香港打出自己的天下?

俗话说得好,“不是猛龙不过江”,但是杜月笙这条猛龙为何到了香港以后,却选择蛰伏呢?

一、老骥伏枥,无心江湖。

杜月笙生于1888年,1949年前往香港时的杜月笙已经过了花甲年。同时,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他,经历过大富大贵的他,什么没看过?又有什么没享受过?此时的杜月笙,最想的是安度往年,而不是继续江湖,这也是杜月笙为什么会与孟小冬结婚的原因。

二、杜月笙没时间,更没精力。

即使杜月笙是条猛龙,可是他的老巢是在上海,不是香港,他的影响力也是在上海,不是在香港。如果杜月笙想在香港拥有上海时的江湖地位,先不说打打杀杀,各种人际交往和关系渠道总是需要的吧?当时的杜月笙基本处于养病状态,你让他打打杀杀他还可以花钱招揽马仔,可是你让他去拓展人脉和渠道,中国的酒桌文化便会让他提早见阎王,他可不是上海时期的大亨了,香港的显贵即使听过他的名头,但是说到底人家也不会为了给你面子而损害自己的利益,除非杜月笙能给他们更多利益。但是,当时的杜月笙根本没精力做这些事了,说白了,是病重了,快死了。

三、杜月笙不缺钱。

杜月笙作为曾经的“上海三大亨”之一,身家当然不会少到哪里去,在香港肯定能当个富翁,人家不缺钱花。这种时候,你让他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拖着病躯去打天下?闲得慌吧?杜月笙应该做的便是拿着钱,好好享受时间已经不多的余生,他的钱够他花了,甚至他的儿子孙子一起花都没问题。

即将入土却又很有钱的老头子,杜月笙已经不愿继续折腾了。


吾与吾国

杜月笙,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风云人物,上海滩青帮教父,上海三大亨之一。1949年,解放上海前夕,杜月笙带出四姨太,五姨太及亲人随从,保镖等一行十多人匆忙离开上海。乘坐荷兰豪华轮船驶向香港。


到了香港,杜月笙租住在坚尼地台18号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和杜月笙在上海的杜公馆简直是天壤之别。香港不比上海,上海是他发迹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占着。在上海滩做为青帮老大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几乎没有他杜月笙办不成的事。

但是香港就不一样了,俗话说货到地头死,强龙难压地头蛇。当时香港就是一个殖民地,是一个花花世界。权贵富甲大有人在,纵横上海滩的杜月笙在香港也就是一个小吏而已。


况且杜月笙离开上海之前,还将上海杜公馆以四十五万卖给了美国驻沪领事馆。这也是他逃离香港仅有的积蓄。听说后来在宋子文弟弟宋子良那里还存有十万美金。

在香港杜月笙虽然有了发展空间,但是他没有靠山没有人扶持,也失去了政治舞台。想东山再起几乎不可能。所以杜月笙在香港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在香港唯一让他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与一代名角孟小冬举行了婚礼。

孟小冬(1907~1977)北平宛平人。出身梨园世家,京剧演员。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优秀传人之一。


早年杜月笙在戏院结识了孟小冬,后来经四姨太姚玉兰撮合于孟小冬走到了一起。

1949年跟随杜月笙来到香港,一年多来,孟小冬一直在照顾着杜月笙的生活起居。以至于后来杜月笙哮喘病复发,根本离不开床榻,甚至要靠氧气瓶来维持。都是孟小冬在侍候,煎汤熬药,不离左右。孟小东于杜月笙没有夫妻的名分却尽到了夫人的责任。

杜月笙看在心里,觉得对不住小冬,于是不顾家人的阻挠,依然决定与孟小冬举行婚礼。

1950年,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坐着轮椅,带着儿女与孟小冬举行了正式婚礼。从此小冬成了杜家有名份的人。

杜月笙与孟小冬一世情缘终于尘埃落定。这也是杜月笙晚年在香港唯一的一件喜事。这场婚礼也被后人称作:轮椅上的婚礼。


好景不长,就在杜月笙与孟小冬新婚不久,杜月笙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坏,已经病入膏肓。于是立下遗嘱。将仅有的11万美元(其中包括寄存在宋子文弟弟宋子良处的10万美金)做了分配:即每个太太一万,长子一万,女儿未嫁的6000,出嫁的4000。并且销毁了之前别人在他这借钱的借据。以告诫后人他死之后一切化为乌有。不要再去找别人要帐。

交代所有后事之后,杜月笙在1951年8月16日下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骨灰后来被葬在了台湾。生前遗愿是想葬在大陆上海老家祖坟。但是最后一直没有如愿。


就这样杜月笙打拼在上海,终老与香港。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任驰赢天下

杜月笙的发迹以及20多年叱咤上海滩,不仅仅是一个黑社会大佬的成长史,更多的是背后他与政治的紧密串联,在上海青帮大头目身份的背后,是他在政界的深入渗透,这是他能长盛不衰的根基。

从蒋上位伊始,杜月笙就一直是蒋的忠实铁粉,他利用自己的江湖地位优势,将蒋的政治势力也渗透进上海滩,尤其是各大租界,他通过开办恒社,广泛招揽政商演艺新闻等各界名流,借以提升蒋政权的影响力。

为了支持蒋的各种军事等开支,杜月笙成了白道政府贩卖鸦片的手套,政府给杜月笙以鸦片贩卖专营权,而杜月笙以此帮政府筹措军费等开支,当然,杜月笙挣了大钱也不忘知恩图报,在1935年曾一口气订购了120架军用飞机送给政府,这几乎相当于抗战前中央军的全部家底。

蒋政权的根基力量是江浙财阀,而江浙的核心是上海,在上海各种国外势力非常复杂,国民政府根本无法掌控上海,杜月笙就相当于蒋政权钉入的一颗楔子,他在上海代表蒋,周旋于各种政治势力中,长袖善舞,为政府获得最高利益。杜月笙飞黄腾达的20多年时间里,政府不方便下手的事情杜月笙去做,不管是贩卖鸦片,还是各种暗杀、渗透、交易、协调、甚至镇压。

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上海一下子变得极其“干净”,各种鱼龙混杂的势力都不存在了,租界也没了,完全掌控在国民政府手中,蒋政权想干一些事情,也不再需要杜月笙等手套了。其实从二战结束起,杜月笙就开始衰弱了,旧上海那种各种政治势力盘根错节的政治环境已经不存在了,长袖善舞的杜月笙已经没有了生存发展的土壤,他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若不是国民政府忙于打内战,杜月笙早就被扫地出门了。后来去了香港更是如没有水的鱼,瞬间一落千丈,更别提打什么天下。


云中史记


人常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对于杜月笙,这句话同样有效,他在上海滩是不可一世的王――一代流氓大亨,但到了香港则为客,非亲非故。

并且没有无缘无故的一片天留给杜月笙!

杜月笙与香港结缘,初是缘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杜月笙避走香港,以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开始算,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后八年时间。

再就是1949年4月份,到1951年8月份,杜月笙移居香港,再没回来。

杜月笙在香港的时间,断断续续、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超过10年,在这期间,杜月笙的事业重心始终在大陆,在他的家乡上海滩。

香港,在他的生活在出现更多的是扮演避难所的角色,杜月笙也没有在香港长期发展的规划,因此,要杜月笙一下子在香港风生水起,像在上海滩一样如鱼得水,那简直是太难为杜月笙了!

更何况,杜月笙在上海滩铺排太多,场面太大,根本不可能有精力或者抽身布局香港。

当然,不是一直不想,而是抗日战争时期尚兼顾不上,国内战事此起彼伏,杜月笙身上担子不轻,担负着不少敌后抗战的重任。

等到了1949年之后,杜月笙其实有心在香港发展自己的事业,但今非昔比,一是杜月笙到香港时,他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哮喘病也一天比一天严重。


再一个就是此时的杜月笙势力大不如前,大陆的事业和产业早已荡然无存,而被1杜月笙转移出来的,实在聊聊。

从杜月笙临终之际的10万美金,就可以看出来杜月笙在香港基本上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早已没有折腾的资本。

比之巅峰时期或者上海滩时期的杜月笙,10万美金不过就是毛毛雨,可能都没他积德行善一次的钱多。

况且杜月笙一代枭雄――流氓大亨,一生涉足来钱最快最猛的黄、赌、毒三业及航运、金融和面粉业等实业。

以他后期在上海滩的场面,即使不叫流氓大亨,商业巨子的名头,显然他也当的起。若论财产计,千万数不在话下。

但就是这么个叱咤上海滩流氓界和商界的一代枭雄,在香港却过起了硒惶的时光,一家子节衣缩食,眼瞅着山穷水尽!

在这种境况下,杜月笙想起来上海滩是情理之中的事,虽然回不去,但把上海滩的事业搬到香港,也在他的考虑之中。

但此时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没有多少资本,就是连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都各奔东西了,黄金荣执意留在大陆,张啸林,则在抗战时据说被杜月笙让人弄死了。

他的一众徒弟们,也是树倒猢狲散,各自保命。跟随他到香港的顾嘉棠,则因为投机猪鬃,一生积蓄被亏蚀一空,回到了他刚拜杜月笙为师的地步。

从这些原因分析开来,杜月笙已经没有了翻身的资本,时代也没留给他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历史三日谈

1949年5月3日,“宝树云”号客轮驶抵香港,闻讯赶来迎接杜月笙的,只有在港的少数家人亲友。寥寥数人的欢迎场面,在嘈杂喧嚣的码头上显得毫不起眼,这一幕说明,属于杜月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属于杜月笙的江湖已经苍凉了。

霸王不过江,枭雄逃异乡!

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颠簸跋涉,当时的杜月笙虽说未至心死,但曾经的江湖神话已死!因为如此,一向注重江湖排场的杜月笙再无心情去在意这些,与迎接他的人简单寒暄后,他就一脚踏进了坚尼地台18号。

从此,杜月笙成了套子里的人。也许这个套子还有江湖枭雄的些许余辉,但套子中的人却黯然萎缩的厉害,以至于没几年就脱壳而逝了。

这样的状态,不说打天下,就是苟活下去都异常艰难,即便他是杜月笙。

其实就是在江湖纵横的巅峰时刻,杜月笙也不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崛起上海滩,他靠的是勾结各方势力大吞赌毒黑钱,后期转型金融工商实业,他靠的是以自己的江湖能量弱肉强食,或明或暗地大抢各行各业的大码头。

说到底,杜月笙的天下是靠地位、人脉、运势、心力以及他的江湖手段支撑起来的,而在香港,杜月笙的这几样东西要么已经成了空架子,要么干脆就荡然无存了。

先说杜月笙的江湖地位。

49年初到香港时,面上杜月笙还有青帮大亨的名头地位,但此时的名头地位拿来给地头蛇成撑场面还行,想自己重新呼风唤雨显然已经不可能了。

江湖规矩,越朝上走其实越残酷。

在杜月笙的江湖轶事中,所谓的香港最后发挥“余热”,说到底其实就是杜月笙给“香港的杜月笙”撑过一段时间的场子。

这号称“香港杜月笙”的人是谁呢?

李裁法。

此人原先只是个小角色,落魄时还曾受过杜月笙的恩惠,靠着抗战时期积累的名声,战后在香港混的很是风生水起。49年5月,杜月笙到香港后,此人已成了远东最大规模游乐场——丽都花园游乐场的老板,此外还兼有夜总会皇帝的江湖名头。

表面上,这香港的杜月笙十分敬重杜月笙本尊,但本质上却是利用杜月笙给自己撑场面。

而杜月笙呢,一段时间确实抛过一些头、露过一些面,这中间当然也有想重振雄风的意思,但结果只是李裁法挣大钱,杜月笙只能当帮忙看客。

是曾经的强龙又怎样,杜月笙最终只能黯然缩回去。在香港,残酷的江湖规则已经不会给杜月笙真正的机会了。

再说人脉。

人脉在杜月笙的江湖事业中至关重要。可他在香港还有什么人脉呢?清一色几乎全都是失意避难者,至于另一些还有能量的人脉,却又都在台湾,而台湾呢,自己又下不了去的决心,如此一来,在香港的杜月笙根本无法伸开手脚去谋求一些东西。

因为这个,曾经的上海滩第一人很多时候只能去打小买卖人的算盘,但那些小买卖,一则杜月笙根本看不上眼,二则他也确实不擅长。

在当时,杜公馆里就屡次出现过这样的尴尬一幕,有人来找杜月笙商量,不行,咱们开个戏院吧!

杜月笙怎么回答的呢?算了吧,原先在上海滩都没干过。

这种说法其实特能反应杜月笙当时的尴尬境地。

能干的事,既瞧不上,又觉得不妥,更觉得干不来。

之后就是运势。

在香港,杜月笙的运势很不好,这其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先说必然性。避居香港,杜月笙的内心其实始终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简单说就是该何去何从他不知道,他很大的精力都花在了投石问路上。

这种棋子落不定的状态很折磨人。

然而杜月笙轮番投石问路的结果又是如何呢?两条路似乎都被堵死了。大陆传来的一些消息让他不敢回去;台湾传来的一些消息让他不愿前往。

柳岸始终不见花明,前路始终不见又一村!如此这般地憋在异乡死角,再说运势对杜月笙而言几乎已到了奢谈的地步。

这是必然性的运势,偶然性的运势杜月笙更差。

在香港,杜月笙唯一一次下定主意做生意,结果却是血本无归。

怎么个事呢?一位四川的朋友拉杜月笙做丝蚕生意,这种大手笔的倒买倒卖一向符合杜月笙风格,于是杜月笙投了十万美金。按理说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可结果就遇到了货运飞机起义,巨资砸在了货上,货却活生生地烂在了内地。

遇到这样背运的事,哪儿说理去,从此之后杜月笙再没染指任何生意,只剩下坐吃山空。

接着再说心力。

越是枭雄人物,心力越显得重要。

可以说,在香港的杜月笙已经到了心力全无的悲惨境地。

导致他心力全无的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此时的杜月笙身体已经垮掉了,一个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人还能有什么心力可谈,就这一点几乎就能给所有问题给回答了;第二,坏消息接二连三,一会儿谁谁谁被镇压了,一会儿谁谁谁又落魄而死了,加之身体又不好,身没死,心已渐成了死灰;第三、很多时候心力是由钱财撑起来的,此时的杜月笙全部身家只剩了应付全家人坐吃山空的三十来万美金,想重燃心火,压根就是没柴呀!

最后说江湖手段。

没了前面那些个前提,所谓的江湖手段就是零。

所以说,杜月笙在香港再打不出天下,这是他那一代江湖人物的宿命!

只所以列举上述那些个理由,只想说明一点,被时代抛弃的人,即便给他机会,即便再给他不止一次的机会,他也不可能再成功!

读杜月笙,咱们不应该被其黑道传奇所误导,越是读这样的人咱们越是应该去思考,属于咱们自己的人生正道在哪里?

否则,迟早有还的时候,迟早有还的一干二净的时候。

飘零香港的杜月笙不就是这样嘛!


黑句本

首先杜大老板被称为“上海皇帝”是不准确的!杜老板是“法租界”和“华管区”的中国人的皇帝应该更名符其实一些!在杜大老板如日中天时,英控“公共租界”是个在中国国土上和杜大老板管辖的上海范围内的一个例外。英国已经文明的霸占了香港很多年。它不像“只要能让我浪,我不管谁是嫡”的法国。它树起了一个女皇当老大。想给我玩,就得遵守我的规则。在上海装过逼的杜老板,几乎没有称霸的可能。好在杜老板明白人生的云卷云舒,而且还有钱!


还算正常人

我觉得吧,都是虚名,再牛逼你也就是个凡夫俗子,离了那个环境,谁还怕你,谁还敬你呢?很多大佬混的好,混到一定程度就是靠名望活着。到了外地,名望作用大跌。办事就不能靠面子只能花钱了


毕达哥拉斯基

大概翻阅了一下,一堆废话都再说杜老板在上海如何。麻烦问一下,你们真做过调查吗?杜月笙并不是香港当不了老大,而是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枭雄的胸怀。在香港被占日军占领前期,杜月笙的门徒李裁法是香港唯一黑社会,青帮的老大。杜月笙没必要非得自己去那里当老大,而且更没有必要和自己门徒争权夺势。杜月笙到香港住的地方小,说明这位大哥明白今夕不如往日,低调不惹众怒——你试想,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谁不知道杜月笙,英国政府丘吉尔都知道他。所以杜月笙要是带着国军这些人打李裁法,李裁法依然胜算不大。但杜月笙明白,自己时无多日,自己勇退江湖,可以给后代带来安全。这就是智慧,所以麻烦各位吹牛逼的时候,看完书以后,站在当时的环境,主人公的角度上多想想,别张口就来。


妇女必读

你们没有说到要害 他们黑帮生存的土壤是各种租借。社会上需要他们这种人,处理各国边界外的各种矛盾,蒋介石需要他们打打击工人队伍,外国人需要他们调和利益的冲突。不论站的多高 都是虚名,黄金荣和部队的公子哥 闹上了,不是被抓到监狱 整的很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