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和小米十亿赌局,为什么董明珠经常对媒体反复提及,而很少听到雷军回应?

哇爸比

先回顾一下这个赌局的内容:


在2013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雷军与董明珠均获得了年度经济人物,在颁奖环节中,雷军董明珠对赌掐架,雷军表示五年内如果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愿董明珠赔自己1元,董明珠则表示,如果被击败愿意赌10亿。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小米营收达到1146.2亿元,同比增长1.67倍;2017年格力总营收为1482.9亿元,同比增长36.92%。假如还是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小米在今年年底的营收绝对有可能超过格力。

董小姐反复提及,那是因为格力是被追赶者,而且被赶得很急,很狼狈,所以董小姐一直不忘;雷先生之所以少有提及,那是因为他是追赶者,成功了他是赢家,追不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另外,其实我们也看出,其实董小姐对于新的模式、新的生产力是很在意的,她之所以念念不忘,就是因为她也看到小米这种模式、这种理念的威力。


关注丰禾刀,我们一起追寻投资的魔力。


丰禾刀投资

在本质上,我认为是董明珠没有深刻理解互联网的颠覆能力,过于自信了。

雷军代表的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追求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董明珠代表的是经典的商业思维,传统制造业追求的通常是延续性创新(技术创新)。

在思维模式上,雷军已经完全碾压了董明珠。所以,最终他不需要过多去回应,因为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商业逻辑。

最后贴一篇刚写的文章,供大家思考:


雷军曾总结小米的成功依靠三点:

轻资产。小米没有工厂,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

采用电商直销模式,没有渠道成本。

加大投入研发和用户沟通。

用互联网的基因重新做消费电子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小米就是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说小米同时利用了互联网减法和加法,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董明珠认为格力电器底气在于:自有工厂遍布中国。格力对技术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将产品制造看做格力的关键灵魂。公司和经销商一起打造了庞大的经销体系,在全国有数万家专卖店服务中心。

总结一句话:格力电器不靠价格,靠技术。同时我有优秀的服务。

格力靠核心技术

这两者对打的赌局,并非是一场轻营销重制造的赌局,而对赌的是:两者对于未来市场截然不同的解读方法。

在我看来,董明珠是代表了经典的商业逻辑。从本质上讲,格力是一家及其封闭的公司:核心技术、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部自己掌控。对于电商,她认为:电商是一种新趋势,但不可能替代实体店销售,互联网只是一个帮助销售的工具。只要格力的核心技术不断升级,新的市场空间就会被创造出来(比如从单机到一拖多,恒温恒湿功能)。格力的根本在于制造。

在商业价值模型中,董明珠坚定地认为:“创造价值”环节才是根本,而不是因为互联网带来效率提高所代表的“传递价值”环节来决定发展思路。

董明珠说得对吗?对于格力,她说得很对。但是对于小米,恐怕她理解错误了。

到底是什么带来了小米爆炸式的发展?曾经有一位投资人说过:小米用包括软件硬件和应用生态(互联网服务)的整体方法,创造全新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颠覆了中国公司在这个领域的传统做法。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就是雷军所说的三驾马车。我们逐一来分析下:

1.硬件。小米开创了智能手机领域的“材料成本(BOM)定价”模式,这个模式实际上就是免费模式。它结合互联网的特性,进行高效的口碑传播,并运用电子商务方式减少渠道成本,这使得小米手机在提供顶级性能配置同时能保持价格适中的优势。(实际上BOM定价还是有可能赚钱的,有机会下次谈)

2.MIUI(软件)。在MIUI开发的时候,小米为用户、发烧友、提供了非常多的参与感,MIUI的一部分功能使用户参与开发的,小米官方称目前有数十万人参与操作系统MIUI的开发,并向MIUI生态中的开发者分成。这种模式让任何采用传统开发模式的公司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这是互联网加法时代的玩法。

3.互联网服务。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是小米天然的属性。格力无法做到相同的体验。

重点来了:小米在推出手机后,接着又以零利润的市场策略争夺移动及家庭客厅屏幕市场,在迅速累积数亿用户的同时,通过MIUI达到盈利目标(即卖服务、卖内容、卖会员、卖衍生品)。所以小米本质上是一种OTT商业模式。

不管硬件如何革新,我决定不通过硬件赚钱,零利润销售,然后靠别的赚钱。你如何和我竞争?OTT商业模式就是传统制造业的二向箔!

所以,董明珠和雷军的赌局不是“创造价值”(中国制造)和“传递价值”(网络营销)的赌局,而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赌局,是“创造价值”和基于OTT的“创造价值”的赌局。

技术创新,其本质是去发现一种新形态的价值。而商业模式创新,是为这种价值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找到一种新的价值交换规则,从而为这种新价值赋予合理的商业价格。没有商业模式(价值交换规则)的价值,就没有价格;没有价格,就无法流通;无法流通,就不能兑现价值。

对于不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配合的技术创新,都是“延续性创新”,延续性创新相当于把一把匕首升级为一把砍刀;而颠覆式创新的商业模式就是直接把刀扔了,因为我造出了一把枪!!!哪个更厉害!!!

所以我一直说,不管结果如何,这场赌局都是雷军赢!


最后用雷布斯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文章:

如果你仅仅是把互联网当作工具的话,那你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其实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它用完全不同的思想来开展业务、看待市场。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互联网就是颠覆性的,我认为互联网的核心思想可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


爱读Ido科技

这件事有意思之处在于,俩人身份的不同造成了俩人根本就是不对等的两方,这个赌局从一开始就有问题。

我们先看看董明珠。目前是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已经卸任了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要知道,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的股东,而格力集团又是珠海国资委全资持股的国有企业。所以根本上说,董明珠是一个国企的高级经理人,她很厉害名气很大,上面还是有婆婆管她的,而且理论上能管她的婆婆不止一个。

雷军是真正的企业家,估值46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小米的创始人、老板、精神领袖、CEO,一首Areyouok晋身超级网红;尤其惊人的是,作为天使投资人的他,投资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包括聚美优品、爱奇艺、51talk、快手、今日头条、迅雷、蔚来汽车等等的已上市或未上市的独角兽群,给人一种冰山一角、巨鳄潜伏的神秘感.考虑到小米2018年即将IPO,要论身家业内有人称雷军将不逊于二马一李。

现在我们来看看赌局的内容:五年后,也就是2018年结束时,小米格力两家谁的营收低,就作为输家赔10亿。原本雷军是说赔一块就好,董明珠主动加码到10亿。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承诺人到底是谁?到底是小米格力两家企业的赌局,还是董明珠和雷军个人的赌局?

我们先看雷军。雷军是小米的老板、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他就是小米,小米就是他。如上所述他的身家惊人,所以他代表小米也好,代表他自己也好,都可以做出这样的承诺,因为他都给的出来,而且相对容易。

董明珠呢,如上所述,是国有企业格力电器的高级经理人,她拥有0.74%格力股份,格力的实际控制人可以说是珠海市国资委、也可以说是珠海市政府,甚至直接说是国家也没有错。她是不能为格力做出这个赌局的承诺的;至于她个人的财产,她的年薪一年大概500万,主要的财产就是上面所说的格力股份,目前市值约20亿元。10亿是她身家的一半了,她要筹集到10亿元现金就只能围绕着股票运作,这里面还有一些是限售股,高压监管之下抵质押操作也非常困难和惹眼......这一点基本是不可能。

因此,无论从企业的角度、个人资产实力的角度,董明珠提议了这个赌局,但是她实际上并不具备参与这个赌局的资格。但她性格强硬,行事高调,屡有惊人之举(言),曝光率自然就高;反观雷军,他说话最多的时候就是小米手机发布会上,其他时候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非常低调,正如前面所说的“巨鳄潜伏”。所以说,董明珠频频回应这事儿并不奇怪只能说是性格使然了。


一剑西来舞榭歌台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看了太多的讨论和回复,吹水太多。

根据个人对经营模式的观察和实践经验分析一下这件事。

题主的题目有贬有杨的目的性很明确。但赌期已经临近,从今年下半年的经营数据,董明珠赢盘是75%。

题主的问题根据“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可以分解为:

1.打赌的背景

这个背景网友可以从网上自行汇总。

董明珠参与其中的核心是国家决策出现脱实向虚,总理亲自上阵为“互联网+”鼓与乎的全国狂热,而世界冷静的大环境下。

董明珠为实体经济的未来国家政策走向而战。

历史已经证明董明珠是正确的,赌局已经不重要。

总理可爱,民生很重要。

2.董明珠是传统经营模式的代表吗?

.雷军是现代互联网经营模式的代表嘛?

格力空调和雷军小米都是家电,都是以传统产业为本的电子消费品。

空调属于耐用品,寿命低于10年,会被行业无情清洗掉。空调在部分地区还属于奢侈品。

空调属于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产业之一。

手机属于易耗消费品,寿命3年即可。手机的使用和人的基数成正比(尤其低价手机)。

小米的模式是“皮尔卡丹”模式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再现。

什么意思,谈模式,只要用心,总能从其它行业找到可移植的影子。

营销模式具有市场,产品的继承性和可移植性。具体的战术只有适用二字。

小米成功在于,当人们将信将疑,同时实业受2008经济危机的影响因素下,国内智能低价手机需求旺盛双重要素作用下,轻资产运营时机掌控很好,从而雷军小米模式取得空前发展。

现在随着人们对实体经济的重视,以及实体经济自身强力反弹下,雷军小米也必然开始脱虚向实。

将初级的模式看成一种商业战术,那么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雷军小米在其它品牌手机的冲击性下,经营必然下沉,小米制造,小米控股/参与战略物流,售后服务将成为必然。

3.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有至少三层次内容:第一个层次,互联网是一种公共设施,围绕这个设施有它的技术研发,生产运营以及服务;第二层次基于互联网平台技术应用而产生的产品服务(网络游戏,电商等),以及技术研发,应用等;第三层次,基于互联网设施,以及应用产生的结果以及结果应用。

4.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如何影响企业经营?

(未完待续)。


凯腾聚知

小米和格力完全就是两种平行的企业,虽然都算上是制造业,但是小米和格力的完全盈利方式就是两个相反。

很多人以为小米的手机便宜没好货,或者是听各种各样销售员来说小米的手机太便宜了,便宜没好货或者是暖手宝。所以觉得其他品牌去黑小米,只是因为小米的手机便宜了,压低了别人的利润,那是因为没看到根本的问题。

小米对其他手机产生的威胁不仅仅是单品价格压低了别人的利润,对其他品牌更危险的则是因为小米的手机本身硬件性价比足够高,而miui系统在优化上又足够主动,这就使得小米的手机可以撑过更长的迭代周期,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这样进一步保证了小米通过MIUI进一步盈利。可以看一下小米手机现在目前为止有多少还在用二代的。还有多少一代的红米还在正常使用?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在每年压低了别人的利润,更使得消费者更新换代的主动性降低。小米都可以通过miui来盈利,而别的厂商通过硬件盈利的方式话就会承受到这一大批老的小米手机依然运转带来的销量的影响。

而且现在手机对配置组件要求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米的手机高配版的保有量依然很多。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宽松,很多老的别的品牌手机譬如oppo和vivo之所以前几代总是用不长,并非因为他们自己做的不好,而是因为软件环境被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所生产的硬件带起来的相对宽松,加速了他们的淘汰周期。

所以这两年你可以明显看到oppo和vivo,即便是再想盈利盈利,也会在6处理器上进行选择,而不会像原来那样用联发科甚至4系的处理器。因为只要选择与红米的机型相匹配的处理器。至少能保证在红米的生命周期内硬件,不会淘汰太快。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雷军为什么不搭理董明珠。其实很简单,因为没有必要啊。格力依然处在传统的制造业范畴内。而小米早已走入了整合扩大资源渠道的范畴。你会说小米是组装机,我只能说你的经济地理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社会。到今天为止,即便是美国制造业依然在衰退,谁能掌握好更多的信息话语权呢?即便科技发达,如德国法国。难道就可以依靠科技技术来获得话语权吗?

说到底了,谁能掌握话语权,取决于谁能掌握更大的经济体量的方向。

你觉得看明白这一点的,雷军有必要去理睬董明珠吗?


张慢慢的走读世界

当时雷董对赌时候,雷军要赌1元,是董大妈要赌10亿,我不知道董大妈有什么底气,我就问就当时而言,谁的身价高?雷军的起家大家都清楚,就算没做小米之前也是赫赫有名人物,天使投资人赚了多少钱?你董大妈就算格力老总又能有多少钱?就现在而言雷军身价几百亿,况且小米是雷军的,个人拿出10亿轻轻松松,你董大妈随便拿的出来么?你是以格力企业在赌,还是以你个人名义在赌?


飚扯子

开个玩笑,董大妈即使输给雷军10亿,也是格力出,幕后两个人再分一下,空手套白狼,都是美美哒!

上面都是开玩笑啦!当然不可能这样的啦!当时雷军凭借小米,风生水起,风光无限,董大姐凭借几句话,一分钱广告费不花,就与做手机的雷军扯上关系,自己也去做一把手机,赚够眼球,曝光度剧增,可谓一个绝佳创意。虽然之后格力手机被各种吐槽,没什么成就,但在这之前,不关注空调的人,网络上又有几个人知道董明珠?现在提起董明珠,网络上又有几个人不知道呢?

绑定一个话题中心人物,然后炒作自己,虽传统的炒作套路,但董大妈玩得很溜,我们能说董大妈落伍吗?有钱人的世界,我也看不懂,只能自己臆测一下,娱乐下网友


品冰堂主

其实不好,这看一个人处事方式,董明珠还提过请审计,审计小米的财务,有点不将小米放在眼里的意思,还是雷军谦虚,更能赢的米粉。董小姐气焰太盛,还是靠格力的硬实力,也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小米营收超不过格力,但小米赢了人气。


西格玛的化学

格力原则上已经赢了,但优势不明显,雷军为何不提,一方面,他实现目标并没有想象那么顺利,在一个,就是小米这些年已经开始做改变,在做生态,其实已经偏离当年打赌的内容了,就算是赢了格力,也胜之不武,董小姐当年对于互联网确实缺乏理解,但是她的保守没有错,互联网需要实体技术的支撑,否则都是虚的,没有根基。小米借互联网高速发展有点昏头,才有了赌局,后期小米出现了发展瓶颈,已经意识到董小姐的某些说法是正确的,小米开始做生态,打好自己的基础,做生态就是在以制造业为依托利用自己的技术完善产品与互联网的关系。


西区一只猫

很简单,董老太思维跟不上时代发展,她不知互联网的威力;也不敢相信新经济的速度!以为赢定是必然的。

雷总对上述2条认识充份,所以一开始敢和董太对赌。

可雷总也对一个企业发展必经历程认识不足,以至于15年达到高峰后,发展瓶颈渐现。

高峰过后的低潮,使雷总明白了,企业发展是长跑,不是原来想像中的50米,要的不仅是速度。为小米能更上一层楼,此后几年小米踏入一个力量积累期。

至此雷军低调处理"对赌"就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