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婴到底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孙子?跟胡亥是什么关系?

探索王阳明

如果要选出一份“最倒霉的亡国之君”的榜单,秦三世嬴子婴绝对位列其中。

↑子婴很有能力,但命运不幸让他成为亡国之君↑

他是短命王朝秦帝国的最后一位君主,登基伊始,因为山东六国都已经复国,拥立他的赵高等权臣认为秦帝国的皇帝已经不能称为皇帝了,遂恢复到“秦王”的称呼。赵高这个做法,有卖掉秦国,讨好六国,为自己将来谋个新出路的意图——赵高想和六国重新瓜分天下,自己混个秦王当当。

然而,秦王嬴子婴识破了赵高的用心,并且先发制人,除掉了赵高,这已经是他能够为秦帝国做的最好的贡献了,也反映出子婴这个人是有能力的。

可惜,嬴子婴只当了46天秦王,等刘邦军队兵临咸阳城下,子婴选择了投降,他的人生目标已经不再是奢望秦帝国复兴,只想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刘邦没有杀子婴,其实是顶住了部分舆论的压力,樊哙等人建议刘邦杀掉子婴,刘邦回答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把子婴看管了起来。

↑刘邦不杀子婴,是很聪明的做法↑

等到项羽率军到达关中,刘邦自保尚且勉强,更来不及关心子婴的命运,项羽到达咸阳后,从刘邦手中接获了子婴及秦朝宗室,项羽可没那么心软,把子婴一家老小全部杀死,并且杀死了秦王室诸公子和宗族,自此,秦始皇嬴政的千秋大梦成为泡影。

子婴的身份,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团,有多种假说,我们一一梳理一下,并通过逻辑推理,看看哪些假说站不住脚,而哪些假说又比较靠谱。

1、子婴是胡亥的侄子。这一说法来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司马迁写到:“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这里的“兄子”,就是胡亥哥哥的儿子的意思。

学界中大部分支持这个说法,有的人还指出子婴是扶苏的儿子。然而,子婴是扶苏儿子这种可能性很低,众所周知,扶苏是被胡亥赵高矫诏赐死,而在赵高的谋划下,胡亥又大肆屠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屠杀的作用自然是为了铲除潜在的政治威胁,那么,扶苏的儿子怎么可能会被赵高等人放过呢?

↑扶苏仓猝自杀,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尤其是,在胡亥滥杀兄弟姐妹的时候,子婴站出来表示反对,如果他是扶苏的儿子,恐怕不敢这么做。而子婴敢这么做,必然因为他和胡亥没有政治利益上的冲突。所以“子婴是胡亥侄子”的说法,不太可信。

2、子婴是胡亥的哥哥。

针对这个说法,我们不能去抠“兄”这个字眼,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分析。

↑秦二世胡亥就是一个蠢货↑

同第一个说法一样,这个说法说不过去的理由,正是因为胡亥上位后大肆屠杀兄弟姐妹,如果子婴是胡亥的哥哥,那么他想活命,必须明哲保身,怎么可能会在李斯的事情上提反对意见,又劝胡亥不要杀兄弟姐妹呢?这种反对,会刺激到胡亥的杀心,然而子婴几次三番表示反对胡亥做法的意见,都没有遭到反噬,反而在胡亥死后被拥立上位。

试想,如果子婴真的是胡亥的哥哥,赵高拥立子婴上位,不是脑子坏掉了吗?等着被报复吗?赵高既然想控制秦朝大局,为将来谋取更多自身的利益,当然要选择一个人畜无害的候选人,子婴能被拥立,说明他的身份不被赵高忌讳,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子婴必然不是秦始皇的儿子。

3、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史记·李斯列传》里,司马迁曾经写到:“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赵高知道自己想当秦王,老天不同意,群臣不支持,于是立了“始皇弟”子婴。

这个说法其实比前两种说法更合理一些。因为是秦始皇的弟弟,所以子婴在秦朝宗室中有发言权,但没有继位权(如果不是胡亥英年早逝的话),子婴尽管提出那么多反对意见,但胡亥拿自己的叔叔没有办法。

↑子婴的真实身份,司马迁你也不说清楚一点↑

而且,这个说法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佐证——年龄。秦始皇去世时年仅50岁,长子扶苏去世时年仅30岁。

子婴诛杀赵高的时候,曾经“与其子二人”共谋,那么子婴两个儿子的年龄不能太小,怎么也得15岁以上才有“共谋”的能力。

综合来看,如果子婴真的是秦始皇的弟弟,那么年龄应该在40多岁,这个年龄段的男人正当成熟期,所以子婴才能有那么深刻的政治见解。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此时才15岁左右,而子婴的两个儿子恐怕刚刚出生,怎么可能“共谋”,所以,单纯从年龄角度分析,第一种说法就是错的。

4、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

这个说法也很有说服力。秦始皇的弟弟,在历史上可见的材料中,只出现了成蟜,以及赵姬嫪毐所生的两个孩子。成蟜生卒年不详,但基本认定是在公元前256年,因为成蟜在公元前239年就降赵了,那么子婴出生年纪大概是在公元前240年,不可能晚于公元前239年,若是子婴出生在赵国,就回不到秦国了。

↑成蟜的一生也是充满不幸↑

到了公元前206年的时候,子婴年龄在34岁,子婴的儿子年龄估计也已经15岁左右(古人早熟,且生孩子普遍早),也能满足“与其二子”共谋的条件。

第二个说法中那个“兄”字,此处理解为“从兄”,也就是说子婴是胡亥的堂哥。堂哥和亲哥,政治身份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胡亥之所以杀掉亲兄姐,自然是为了铲除政治威胁,而堂哥子婴不具备继位的身份条件,自然胡亥不会对他动手,反而对他还能比较礼貌,即使子婴屡屡劝谏,胡亥也没动杀机。



我见青史多妩媚

始皇37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馀子,少胡亥最受,请从:上许之。

通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述,可以确实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在胡亥同室相残的时候,共杀了16个皇兄。并没有斩尽杀绝。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秦始皇是公元前209年七月,丙寅(二十日)驾崩沙丘宫平台。而杀蒙恬是发生在同年九月份事情。

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姿,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二世自杀,阎乐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乃立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令子婴斋戒,当庙见,受玉玺。子婴与其二子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佯义上我。......。我称称病不来,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子婴逐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赵高女婿杀胡亥和子婴杀赵高是发生在,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9月间的事情。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由此结论:“子婴应该是是秦始皇的孙子”。


相忘江湖71941665

窃以为秦王子婴既不是秦始皇的儿子也不是他的孙子,很有可能是他的侄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是没有疑问的,他为了自己名正言顺就在赵高的建议下将自己的兄长都予以杀害,若是子婴是胡亥的亲哥哥,那么势必会影响胡亥继位的合法性,子婴必定会在胡亥屠杀的范围之内,相反子婴没有被杀那就说明子婴与胡亥继承皇位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就排除了他是秦始皇儿子的说法。



另外还能证明的就是在胡亥要诛杀蒙恬兄弟时,子婴曾在朝堂劝谏,若是秦始皇的儿子逃命还来不及,怎么会一直在朝堂上,一直到胡亥被杀,他被立为秦王。

至于说他是秦始皇的孙子就更不可能了,秦始皇去世是在公元前210年,那一年他49岁,然后我们看秦王子婴登基前即公元前207年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子婴能和自己的儿子们商谈诛杀赵高之事,那他儿子至少得有15岁,反推一下,那就是子婴当时至少得有30岁以上,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时子婴的年纪大概在30岁左右,很明显年纪对不上,所以也就排除了他是秦始皇孙子的说法。



然后根据高立二世兄子婴,这个兄前面排除了是亲兄弟,那就极有可能是堂兄弟了,再有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即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子婴授玉玺,两相佐证,子婴很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侄子。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秦王子婴跟秦始皇的关系一直没有定论,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第一种:扶苏之子,秦始皇之孙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史记·秦始皇传

二世之兄子,兄子做兄长之子解释,二世之兄即扶苏,所以就是扶苏之子,那么即是秦始皇的孙子。

第二种:秦始皇之弟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史记·李斯列传

始皇弟,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以秦子婴设局杀赵高的情况来看,秦子婴应该是那种成熟稳固有心志的,又加上胡亥已将他的兄弟都杀光了,那么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

第三种:胡亥的哥哥,秦始皇之子

“高立二世兄子婴。”---六国年表

这种说法是将,那句二世兄子婴断成,二世兄,子婴,子婴做为一个名字来看待,不过这种说法比较不可靠,原因就是胡亥已将兄弟们都杀光了。

第四种:秦始皇的侄子

这种说法是将 “始皇弟子婴”理解成始皇帝的弟弟的儿子,婴,还有将“二世之兄子”理解成为胡亥的堂兄(而不是亲兄)的儿子,秦始皇确实有弟弟,那就是成蟜,这种说法比较好解释了秦子婴的年纪问题,还有没有被胡亥所杀。

至于各位比较相信哪种说法,可以回复交流讨论!


历史简单说

霸上这个地方,当年的秦王子婴是一路素车白马,缓缓走过来的。那一日,离他当上秦王,仅仅过去四十六天,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比他叔叔胡亥要短得多,更何况,胡亥是皇帝,而他,仅仅是一个王。

说起来,这还得怪赵高,之前赵高将胡亥扶上皇位,却无力融合六国,以致于异兵四起,赵高心生恐惧,唯恐殃及自身,于是,便与自己的女婿、弟弟合谋杀死了秦二世胡亥,可笑的是,当初酷杀自己兄弟姐妹的秦二世,如今死到临头却没了王者气度,一昧地低声下气乞求——

我只愿得一郡为王,如何?

不可。

那就做一个万户侯吧?

也不行

我愿意同妻儿一起只做个老百姓,这样总行了吧?

还是不行。

胡亥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是活不成了。于是,自杀而亡。

二世既死,赵高便谋立二世哥哥的儿子公子婴,并且认为当时六国已经纷纷复国,秦帝国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不应再称为皇帝了,只能像以前一样恢复王号。就这样,年轻的公子婴接过了这样一个烂摊子——内外交困的秦王朝,自己还被剥夺了皇帝的尊号,降为王。

虽然赵高只打算立一个傀儡,但秦王子婴仿佛并不愿意仅仅做一个傀儡,之后不久,便在斋宫刺杀了赵高,灭其三族。

至此,搅乱秦帝国的两人,胡亥与赵高俱死,但可惜太晚了,刘邦军队的马蹄声,如催命的音符,已经近在咫尺。子婴心知秦王朝积怨已久,大势已去,他是个聪明人,因此当刘邦招降子婴的时候,他便身穿丧服,捧着天子玺符,看向刘邦——这位未来大一统皇朝的开创者,当然,这一点子婴不会预知到,他此刻关心的是刘邦会怎么处置他。

有人建议杀掉秦王,而刘邦认为秦王已经投降,再杀了他不吉利,于是子婴幸运地逃过一劫。然而,谁都没想到,幸运的时效性竟然如此短暂,没过几日,西楚霸王项羽便领兵屠了咸阳,并杀死了已经投降的子婴。

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却承载了六国数十年的怒火,似乎命运选中子婴当上秦王的唯一宿命,就是杀死赵高,并让六国完成最后的复仇。

至此,秦朝灭亡。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无限风光,最后也只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一个长达四百年的大一统皇朝就此拉开序幕。


成周子

关于秦子婴的身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谜。似乎连史记的撰写者司马迁都没搞清楚,他和秦始皇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但是,在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因为他的皇帝来源不正。他有点做贼心虚,在他当称帝后,整天就胡思乱想,以为其它的兄弟会来夺他的皇位。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老师赵高,赵高当初篡改秦始皇遗照的时候,就想过操控二世胡亥,然后自己独揽大权。

正好这时,胡亥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

于是,赵高就建议胡亥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杀光。这个愚蠢的计策,二世胡亥竟然是答应了。他把秦始皇所有的儿子以及嫁出去的闺女全部给骗到了咸阳城,给腰斩了。

所以,从这里来看,子婴若是秦始皇的儿子的话,怎么可能没被杀。显然这和史记上记载的不一致。

还有人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扶苏的儿子。这个说法很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大家都知道,秦末朝中掌权的是奸臣赵高,他不但害死了丞相李斯,还导演了一处指鹿为马的戏,来试探大臣,想把二世胡亥杀于无形之中。

结果,大臣基本上都配合赵高演戏,不配合的当然被赵高杀死了,在他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把二世皇帝给杀了。

杀了二世之后,本来赵高是想要自己当皇帝的,可惜的是,天怨人怒,根本没有人支持他,还发生了地震。最后,他不得不放弃当皇帝的美梦。

这时候他只好把子婴找出来当秦王,他继续做大秦的宰相。

可是,不要忘记,赵高是杀了扶苏的凶手。若是子婴是扶苏的儿子,赵高怎么可能立扶苏的儿子为秦王呢?他就不怕子婴掌权后,灭他的族吗?

很显然,赵高敢立子婴为秦王,就说明子婴和扶苏是没有血缘关系的。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子婴是秦始皇的兄弟。

没错秦始皇是有两个兄弟,但是,这两个兄弟在他们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被秦始皇给斩草除根了。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兄弟呢?

因为这两个人是嫪毐和他母亲生的孽种。秦始皇是不会让他们存活于世的。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子婴既不是秦始皇的兄弟,也不是秦始皇的儿子,更不是秦始皇的孙子。

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还是司马迁没有给我们把他们的关系给屡清楚。

所以,很多线索流传到现在,已经是无从得知了。


史学达人

子婴是秦始皇孙子还是兄弟,历史记录两种说法,第二种最接近真相.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e590000eca977bdcccd\

蓝风

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堂侄子,有可能是比较远房那种,绝对是宗室,因为秦始皇别的儿子都被胡亥杀光了,子婴不可能是秦始皇孙子,因为即位时已经三十几了,子婴的儿子都十五六,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庶子,胡亥不可能放过他。


驭风者520

子婴很有可能是在嬴政八年反叛的嬴政弟弟成乔的儿子,即使是嬴政的侄子,胡亥的堂兄弟。这也是为什么胡亥不杀子婴的原因。


历史哨声

这个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一种说法说是扶苏之子,也就是胡亥哥哥的儿子,名婴。《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婴”)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


第二种说法是秦始皇之弟,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婴。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


第三种说法是始皇之侄,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名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