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18岁时都在做些什么?

YXL独立风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出人物的18岁吧:

↑爱因斯坦和米列娃是早恋↑

1、1897年,18岁的爱因斯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范系数理科学习物理,他的班级共有六名学生,唯一一名女生是比爱因斯坦大三岁的米列娃,她是爱因斯坦未来的妻子,这时候两个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恐怕正在摩擦爱情的火花。三年后毕业,全班五名同学参加了毕业考试,爱因斯坦平均分4.9,是倒数第二名,而垫底的,是米列娃,分数只有4.0,校方不允许米列娃毕业,又让她留级了一年。

看,早恋耽误学业,哪怕你是爱因斯坦。

↑什么是天才?高斯告诉你↑

2、1795年,18岁的高斯,也就是未来的数学王子,发现了最小二乘法,并猜测了质数定理,他没空谈恋爱,而是专注于曲面与曲线的计算,并成功得出了高斯钟形曲线,也就是正态分布曲线,相信大家只要学过概率课,就一定会知道正态分布(也成为高斯分布)函数。

↑法兰西岁月中的邓小平↑

3、1922年2月14日,18岁的邓小平身在法国,他来到哈金森橡胶厂找到一份短工,制作胶鞋,一天做20多双,赚取15到16法郎,一直做了9个月之久,靠这份工作维持自己的勤工俭学,期间他上过夜校和蒙塔日的当地学校,同年10月17日,邓小平辞去了这份工作,利用积攒的积蓄赶往夏蒂荣(Chatillon)地区花费四个月时间专门学习法语。

↑不得不说,伟人是天生的↑

4、1911年,18岁的毛泽东很忙。他考入了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在革命党报纸上读到黄花岗起义的新闻后,

激动万分的毛泽东在学校张贴文章,公开支持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并且带头剪掉辫子,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长沙革命党率先响应起义,毛泽东果断加入革命军,成为湖南新军的一名普通士兵

↑王阳明18岁就开始格竹子了,天生奇才人物↑

5、1490年,18岁的王阳明带着刚结婚一年的夫人诸氏从南昌一起回余姚,船经过江西广信的时候,王阳明拜访了当地的大学者娄谅(唐朝名相娄师德二十四代孙),娄谅给王阳明讲授了“格物致知”的学问,王阳明听后很开心,觉得找到了解决人生困惑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王阳明开始格竹子,盯着竹子看了七天七夜,什么都没有看出来,反而大病一场。从此,王阳明对“格物”之说产生了很大怀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那一年,王阳明才18岁!

↑这个羞涩的面孔,竟然是人类空战史上最杰出的传奇↑

6、1940年,18岁的埃里希·哈特曼高中毕业,面对祖国德国越来越深入战争的局势,哈特曼意识到他将不得不参加军队,他认真考虑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对飞机滑翔的热爱,于这一年10月15日加入了纳粹德国空军第十训练团的训练基地,开始系统学习航空史,飞机原理与发动机使用,空气动力学,材料学以及气象学等知识。

从此,这位二战史上,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赫赫有名的王牌飞行员横空出世了,直到1945年5月战争结束,他创下了世界纪录:一共击落了三百五十二架飞机,在他生涯里执行的1404次任务中,他从未让任何一名自己的僚机丧生,他也活的好好的……堪称传奇。


我见青史多妩媚

18岁的杰出人物……

一,皇帝篇。

1,秦始皇。

秦始皇13岁当秦王,20岁清除外戚势力和权臣,30岁开启统一大业。

秦始皇18岁时,应该有了完整的人生规划。39岁当始皇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2,李世民。

李世民20岁随父亲占据关中,成为方面军总司令,8年时间,减除群雄,成为皇帝。

李世民18岁时,应该在苦读兵书,苦练武艺。

3,李隆基。

李隆基25岁联合姑姑太平公主灭韦皇后,紧跟着灭太平公主,27岁当皇帝。

李隆基18岁时,武则天杀了李显的嫡子,李隆基惶惶不可终日之下,应该在寻找出路。

4,康熙。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屠杀功臣鳌拜,20岁逼三藩造反。

康熙18岁时,面对不管事的孝庄,满地的奴才,正在努力作死。

有人觉得康熙少年天才,无敌天下,其实康熙正是太年轻掌权,办了太多糊涂事。

二,虎将篇。

1,霍去病。

霍去病19岁组织两次河西之战,夺得河西走廊,为汉朝立下千古奇功。

霍去病18岁时已经成了成熟了武将了,可惜李广70岁还没明白。

2,岳飞。

岳飞25岁遇宗泽被赏识,38岁掌握南宋三分之二的军队,39岁被冤杀,成为千古名将。

岳飞18岁时,可能还是普通一兵,考虑如何在战乱中保全性命

3,常遇春。

常遇春,25岁跟随朱元璋,29岁带兵攻取衢州,30岁当元帅,38岁和徐达一起攻入北京,恢复中华。

常遇春18岁时,可能是一个土匪喽啰,却一直在寻找出路。

4,袁世凯。

袁世凯15岁读书累到吐血没考上,19岁叔父去世,与徐世昌结拜兄弟,20岁投笔从戎,23岁在朝鲜大展神威抓大院君(朝鲜王的父亲)回保定问罪,后在朝鲜当了十几年“太上皇”,直到甲午战争期间才回国。

袁世凯18岁时,应该是准备在科举之外做点事情的,事实证明,袁世凯少年英才必成大器。

三,天才篇。

1,王勃。

王勃9岁读汉书,指出其中错误。16岁考上科举当了官,那一年,他成为初唐四杰之首。21岁入狱,26岁死。

王勃18岁时,正处在被罢官的苦闷中,游历四方也许也是创作诗歌的高峰期

2,王阳明。

王阳明,5岁开始说话,15岁献策皇帝,出关到草原游历,20岁中举并开始当官,34岁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王阳明18岁时,按照格物致知观察竹子七天七夜,神经衰弱,彻底否定了朱熹理学。

3,张居正。

张居正,12岁被人故意考不上举人,15岁考上举人23岁考上进士,48岁当首辅。

张居正18岁时,正忙着考科举,应该是落榜过的,但那时候已经自命宰相之才了

4,汪精卫。

汪精卫,19岁中秀才第一名,20岁入日本法政大学,27岁刺杀载沣失败。随后被袁世凯赦免,成为两面派。

汪精卫18岁时,远没有选好人生方向却是有志青年,却在28岁成为一个软弱妥协的政客。

总结,18岁是好好读书的年龄,如果不能好好读书,也要为将来规划人生方向,如果过早开始冲杀,难免失败。


历史知事

康熙16岁已经除鳌拜,18岁已经着手撤藩。

李世民16岁已经领兵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18岁太原起兵反隋。

霍去病17岁已经大破匈奴,成为最年轻的战神。

王希孟18岁画成不朽的《千里江山图》。

当然还有很多英年早逝却留下不朽名篇的人,比如王勃,25岁写《滕王阁序》;甘罗12岁拜丞相;孙策25岁之前就统一江东,虽然我对邪教组织太平天国有偏见,但是太平天国的将领陈玉成还是值得肯定的,26岁被俘身亡;还有鬼才李贺也只有26岁,和王勃起名的骆宾王,6岁就写出了《咏鹅》,后又写出著名的《讨武曌檄》,后死于狱中;唐代著名女诗人鱼玄机只活了27岁……还有贾谊,曹冲,郭嘉等,这些都是英年早逝的英才,想来他们18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出众了。但是如李世民一样开挂的前半生的还不多。


轮回的刻度

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到封建时代里找人,看我党就行,我列几个,保证有借鉴意义:

第一位:邓小平(1904~1997),他的丰功伟绩我就不说了,16岁时到法国留学,18时岁时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24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第二位:陈云(1905~1995),同样为我党我国作出了巨大贡献,14岁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18时岁当店员,20岁时参加五卅运动,26时任临时中央领导成员……;

第三位:肖华(1916~1985),这位实在是太猛了,1955年时,39岁的他被授于上将军衔。肖华出生于出生于贫苦工人家庭,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3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委,

18岁参加长征,任红二师政委,21岁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

第四位:吴忠(1921~1990),迄今为止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1955年,年仅33的他被授于少将军衔。13岁时吴忠开始参加红军闹革命,14岁参加长征,同年在89师政治部任共青团书记,19岁时任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中队长,作战非常勇猛,战绩彪悍……。

还有像林彪(18岁时还在黄浦军校学习,23岁时任军长),寻淮洲(18岁任师长,21岁当军团长)等等,他们可能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在里面,但面对困境、逆境、黑暗的环境时,那种奋勇向上的坚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一定值得我们学习


三多学历史

我十八岁还在读书,你呢?再看一看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什么吧,人比人,就是虐死人,不服也不行咯,谁让咋们普通,人家杰出呢?

1.霍去病早已经因单枪匹马率领八百勇士杀入匈奴而获封冠军侯。够生猛!



2.唐太宗跟着父亲多次出征,早已平服山西内各种叛乱,并抗击东突厥的入侵,鼓动父亲起兵反隋,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隋朝国都。

3.汉武帝与秦始皇由于分别有窦太后和吕不韦,所以还在皇位上暗中韬光养晦。



4.康熙已经铲平了鳌拜,准备削三藩!

5.李白隐居戴天大匡山而读书,时常外出游玩。

6.朱元璋当着和尚,四处流浪讨着饭。在25岁时,才加入郭子兴军队反元。



8.武则天还是唐太宗身边嫔妃里的五品才人。

当然还有很多,但不管怎么说,时代造就非凡的人,只要抓住机遇,碰到风口,普通的人也会飞起来。当然,韬光养晦非常重要。


非常茴香豆

伟大的18岁

如果说,历史上我最崇敬的三个人,无疑是亚历山大大帝,独裁者尤利乌斯·恺撒,和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亚历山大形貌昳丽,天才卓越,拥有不朽的声名和无与伦比的功绩。从他征服亚欧,建立庞大帝国那一天起,天下所有意图扬名天下的男人,都不得不站在他的阴影之下。

18岁时,这位伟大的征服者,随着父亲腓力,参加了镇压底比斯反抗的战争。率领军队左翼一举击溃敌方,奠定了战争的胜负。

恺撒以其卓越的天才,敏锐的目光,富有成效的行动力,一力颠覆腐朽的罗马共和,为罗马帝政铺平了道路。“若度过此河,便是人间地狱。若不度此河,却将迎来我自身的毁灭。”

18岁时,恺撒因为和马略关系亲密,而被视为平民派不得重用。这个时候,这位浪荡的大佬,正在向克苏拉借钱追求贵妇。

据说,一直要等到他被苏拉所逼迫,逃离罗马,在希腊见到亚历山大的雕像,才拉开了辉煌一生的序幕。

拿破仑几乎一一己之力,保住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兰西的荣耀和全世界的自由增添荣光。如果皇帝没有选择出兵俄国,或许他在历史上的生声名还会盖过亚历山大。但,他有选择吗?

18岁时,皇帝还是一个小小的炮兵少尉。第二年法国大革命才爆发,他应该还在苦读各种古典文学和大炮参数资料。

以上。

有时候,我不禁会想,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三个人,历史的走向将会发生多大的改变。平庸的人,习惯于用“缺了谁,地球也不会停转”来安慰自己。但看到这些人,我难免好奇,没有他们,人类的历史将会如何进行下去。


刘秀研Jer

今天就来讲讲千古圣人孔子18岁的经历吧。

18岁那年正是他多灾多难的一年。那时候的孔子还没有开宗立派,只是鲁国一个稍有才华的年轻人,而在那一年,他却遭遇了两大挫折:

  • 母亲去世

孔子十八岁(也有说是十七岁)那年,母亲颜徵在去世。颜徵在是一位有担当、有远见的母亲。她当年与落魄士族叔梁纥“野合”,这里的“野合”并非今天意义的野合,而是说老夫少妻不符合当时礼仪。因为叔梁纥当时已经66岁,他与正妻施氏有九个女儿(另一说是有十二个),却没有儿子。而他的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却因为有足疾,不能做继承人。所以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于是小女儿颜徵在以18岁的年龄嫁给了叔梁纥,并在叔梁纥72岁时生下了孔子。

可惜好景不长,在孔子3岁时,叔梁纥就去世时,她果断决定搬家到鲁国国都曲阜,让儿子从小就有了一个接受最好教育的环境。因此颜徵去世时孔子十分悲痛,当时因为不知道父亲叔梁纥的墓地,他先将母亲单独埋葬,等到寻访到父亲的墓地之后,才将母亲迁坟合葬。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件事可以说是孔子一生的痛。

  • 遭遇宿敌

孔子在十八岁那年,遭遇了自己的宿敌阳虎。《列子》这本书里总结孔子一生有四大难:“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其中两难(围于陈蔡和见辱于阳虎)与阳虎直接相关,另外两难或多或少也与阳虎有一定的关系。而阳虎正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反派式人物。他起先是鲁国季孙氏家臣,身份算不上尊贵。却拼接阴谋与算计上位成为鲁国卿大夫,并最终执政鲁国,开鲁国“家臣执国政”的先河。

在孔子十八岁时,阳虎也还没有成为后来的大反派。他当时仍然是季孙氏的家臣,可是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那时的阳虎虽然地位不高,权力却不低。就在那个时候,他小人的嘴脸就已经暴露了出来。事情是这样的:

就在孔子十八岁那一年,鲁国季氏宴请士一级人士,孔子应邀前往。但到了季氏家门口,家臣阳虎却不让他进去,并对孔子说:“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意思是什么呢?假如有一天,你们市的一名政要名人宴请本市有名望的读书人,你应邀而去,却在门口被保安拦住,还出言侮辱你:“我家老板请的是有名望的读书人,你有什么资格来?”这时候,你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而当孔子的心情差不多也是那样。

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阳虎和孔子结下了梁子。两人几乎成了一生的敌人,阳虎也因此即使在死后也落下了万年骂名。

以上就是孔子18岁的故事,也许正是因为孔子在少年时期受过这么多的挫折,才能让他磨练心性,成为千古圣人吧?


狮子安纳金

我是不是答的有点晚了?我记得17年最后一天大家都在晒18岁时的照片,那你们有没有想到历史上的杰出人物18岁时都在干嘛?

秦始皇嬴政——18岁时如同一个傀儡一样生活在嫪毐和吕不韦的控制之下;

汉武帝刘彻——18岁时也是个傀儡皇帝,窦太后垂帘听政;

隋文帝杨坚——18岁时跟着他老爸屁股后面打酱油呢!

唐太宗李世民——18岁时他正在山西平定乱党,抵御东突厥的频频骚扰。

宋太祖赵匡胤——18岁时正是他新婚之时

成吉思汗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

明太祖朱元璋——18岁时正当着和尚托钵流浪呢!惊不惊讶!

清太祖努尔哈赤——18岁时脱离李成梁返回建州,与父母分居,并与佟佳氏成婚,后尊佟佳氏为元妃。


我今天说的都是开国的皇帝们。你们有知道的都评论留言吧!让大家都知道一下古代的名人们18岁都在干嘛?


羽评历史

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在18岁时都在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广泛,因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千千万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里面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里面所罗列的人物都可以算得上杰出人物了,还不包括西汉以后的。所以篇幅所限,我就仅仅就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面最开始所提及的秦皇汉武吧。

首先是秦皇,嬴政,其13岁时因其父亲秦庄襄王驾崩,被立为秦王。到其21岁时亲政,将嫪毐、吕不韦的政治势力一一铲除,接下来就是率秦国兵马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并称始皇帝。他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建了宽阔的驰道,修灵渠,并伐匈奴、征百越,为中国之后的封建王朝的领土以及统一奠定了基础

汉武,汉武帝刘彻,其16岁登基为帝,在位54年,70岁崩于五柞宫。其一生开拓了汉朝的疆土,奠定了汉朝的属地范围,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鼎盛繁荣时期,其在位期间平定了南方闽越国的动乱,解决了北方匈奴的威胁,至汉末,匈奴也没有从当初汉武帝的军事打击中恢复元气。同时,汉武帝时期也将的丝绸之路贸易也是异常繁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枫水流沙


十八岁的意味有很多,在现在最大可能就是意味着成年。到了懂事的年纪,知晓着一些微少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但还是摆脱不了年少无知,稚嫩懵懂的先天标签。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多吃了十几年盐的人肯定比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要成熟一些。

而在历史上,古人一般都是年少有为,自古英雄出少年,就好比当时所说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并不是没有道理,三国时的孙权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连曹操都有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的才能已是可圈可点。当时的孙策,周瑜也是年少成名,都是少时英雄。可见当时少时有所作为已经不稀奇了。



而且,过去一般十几岁就已经婚配了,甚至孩子都几岁了,其思想也比现在十几岁的孩子的思想要成熟多了,那么在过去基本上十八岁就会为自己的家庭奔波了,因为成家的早,当时也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女的在家相夫教子,男的在外挣钱养家。与现在相比,虽然结婚比较晚,但基本的责任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过去,如若下定决心走官场之路,也是一走走到底,比如当时中皇榜的进士们,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并且经过一番寒彻骨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的。所以勤奋刻苦永远不会过时,古人曾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八岁正是一个该奋斗的年纪,不要在这个有激情的时刻选择了安逸。



历史上大多数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在他们十八岁的时候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不断地吸取着书本中的营养,充实着自己的行囊,以便于自己越走越远,大家都知道在江湖上走,没有过硬的本领在外面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在十八岁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好年纪,此时的记忆,学习能力最高效,领悟能力也达到了高峰。十八岁,一般也是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交流在一起,共同分享一些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见解,使自己的三观归于正道。可见十八岁于古人来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懂事长大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