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當時——記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文 | 鄭中砥

2018年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走過的第25個年頭。25年來,共有6566部國產影片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參展,其中377部影片獲獎。25年裡,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共舉辦千餘場分會場活動,並逐步走向世界,為億萬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這個開始於1993年春天的電影節如同一聲春雷,奏響中國電影和中國一代代影人的成長序曲。自創立以來,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拍、大學生評”為鮮明特色,對國產電影做出大學生視角的獨特評判。霍建起、張楊、金琛、施潤玖等導演曾在這裡首次獲獎,葛優和趙薇分別獲得過3次“最受大學生歡迎男/女演員”獎,馮小剛從2004年起,摘得3次“最受歡迎導演”獎和3次“最佳導演”獎,還曾於2016年憑藉《老炮兒》獲得過“最佳男演員”獎,成為大影節歷史上獲獎最多的一位電影人……大影節見證了這些電影人的成長,也始終與中國電影的發展交織在一起。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始人、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回憶創辦大影節的歷程,“25年前的一天,我和一批年輕教師共同創辦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這是中國第一個大學生的電影節。‘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拍、大學生評’是大學生電影節的品牌。正是一屆一屆青年學生的堅守和努力,才能讓電影節不斷髮展壯大。我一直堅信,大學生天然就應該能做大事,敢做大事,敢於成為大手筆,才能成就大文章。”她見證了大影節一屆屆的成長,深情地表達著對大影節的愛:“大影節呀,充滿著青春朝氣,每次來我都覺得自己才18,真的沒有80吧,我特別喜歡參加你們這個年輕人的電影大Party,讓我看到才人輩出,看到大影節茁壯成長,看到中國電影越來越好,到處都充滿年輕、美麗、青春的氣息,這就是我們辦電影節的初衷,大影節的蓬勃發展與中國電影的交叉共生是我最大的欣慰!”

2018年4月14日,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全國政協禮堂拉開了帷幕。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執行副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鬍智鋒在開幕式上撫今追昔道:“本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走過的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年份。在這個平臺上,既培育了中國國產電影的新生力量,為國產電影的健康發展注入了青春活力和學術文化氣質,也以此通過電影的生動形象的影像故事,關注中華文化的優秀價值和訴求,培育一代青年健康的價值觀、高雅的審美觀,為高校思政教育和美育的創新探索出獨特的路徑。”

電影節期間舉辦了多場放映交流活動,其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北京加勒比電影節2018——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特別展映活動”,為期三天的活動特別精選了加勒比國家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哈馬、巴巴多斯——4國8部展現此地區真實生活場景、藝術、歷史、音樂、文學等方面風貌的優秀影片,以光影為媒,打開了中華文明與加勒比地區文明之間交流互鑑的對話通道。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從第一屆大影節從零開始,到第四屆大影節確立“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的宗旨,再到第五屆大影節,孕育出活力自信、腳踏實地的吉祥物“小飛虎”。25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一路走來,堅守初心,在追逐光影的征程上越走越遠。

5月6日晚,第25屆大影節落下帷幕。馮小剛憑藉《芳華》第三次摘得“最佳導演”獎,《紅海行動》拿到本屆“最佳影片”的桂冠。《唐人街探案2》被評為“最受大學生歡迎影片”,李晨憑藉《空天獵》被評為“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張艾嘉、遊曉穎憑藉《相愛相親》獲評“最佳編劇”,張震、周迅分獲“最佳男/女演員”,大鵬(董成鵬)和楊冪獲選“最受大學生歡迎男/女演員”,苗苗和鍾楚曦憑藉在《芳華》中的出色表演,共同獲得“最佳新人獎”。《妖貓傳》獲得“最佳觀賞效果獎”,《村戲》《嘉年華》獲得“評委會大獎”,《血戰湘江》《十八洞村》獲得“組委會大獎”。

“新時代·新景觀·新徵程”

專家學者共論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影

4月15日,為期一天的“新時代·新景觀·新徵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電影主題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舉行。數十位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新景觀·新徵程”的主題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中國電影進行梳理與點評。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研究員饒曙光提出“如何進入新時代”的命題。饒曙光認為,“電影的強國不僅僅是市場與數字,我們更要總結歷史、立足現在、著眼未來與國際,藉助‘一帶一路’等開放包容的歷史新機遇推動中國電影可持續繁榮發展,改變世界電影的地理與文化版圖。”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賈磊磊分享了其認為影響歷史進程的九部電影,其中第一部以個人承包方式製作的《荒原殺手》、第一部立體聲恐怖電影《黑樓孤魂》及取得35.8億票房收入的主旋律商業電影《紅海行動》等。賈磊磊認為它們從縱深中推動了中國電影史的發展,代表了中國電影人的敬業與對電影的熱愛。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著重探討了如何提升中國電影在國際傳播中主體性文化品格。在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文化軟實力積極拓展的同時,他提出中國電影在“走出去”方面的短板與劣勢,並熱切號召要以“高科技”和“高情感”拓展電影藝術事業的文化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上海電影學院教授陳犀禾以“中國故事”為切入點,一面梳理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電影中“中國故事”的講述與表達,一面發表了關於未來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思考。從《芙蓉鎮》到《17歲的單車》,從《失戀33天》到《紅海行動》,陳犀禾從“中國故事”的演變中汲取經驗,並以此反思當下中國電影創作的“癲狂”與出路。

西北大學文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系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會長張阿利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西部電影發展的交疊關聯。他認為,“西部電影折射出中國電影中民族化表達的變遷,它在新時代下的突破與變化也將為展示西部歷史與文化、西部生態與人文做出巨大貢獻”。

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安華梳理了1978年以來國產文藝片的發展脈絡,認為該類影片作為思想和實驗的邊界和場域,既是電影文化的魂魄所在,形成了當代電影史的主屏景觀,也曾步入玩味沉悶、沉溺於底層空間的誤區。在他看來,2014年來以《路邊野餐》為首的一批文藝佳作推動起一股“新文藝浪潮”,意義深遠。

上海交通大學廣電系主任、教授李亦中反思了當下中國電影產業與創作中的一些問題,認為現實題材作品缺失、國際電影節表現後勁乏力、電影市場兩極分化、國際傳播不足等短板將是中國電影后幾十年亟待解決的命題。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路海波肯定了新一代年輕導演的努力,認為他們的創作不拘泥思維定勢,涵蓋多樣類型,值得鼓舞與激勵。路海波號召從院校培養、國家體制管理以及整個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等層面去為年輕導演提供支持與培育,保證電影人才的梯隊建設。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鍾大豐探討了四十年來中國電影與時代互動方式的變化趨勢。他認為,1980年代藝術電影的活躍、1980年代末娛樂片的興起均與特定的時代主題與氛圍相共振。在他看來,新時期電影和時代的互動機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所有的影片都要面對市場的考驗,以至於主旋律和藝術電影呈現出明顯的類型化趨勢,同時商業電影中也常表達對社會熱點的批判。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千人計劃”教授馮應謙以全球化視角分析了內地電影與香港電影在改革開放初期以來的互動與合作,並介紹了《英雄》《讓子彈飛》《唐山大地震》等電影的海外形象與國際傳播。

戲曲單元·動畫單元·紀錄單元

大影節評選豐富多樣

當前華語電影市場呈井噴之勢飛速成長,其中優質國產動畫電影層出不窮,動畫電影市場愈發蓬勃發展;紀錄電影具有很高的思想教育價值、文化傳承價值以及國際傳播價值,國內紀錄電影也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格局,創作成績斐然;而戲曲電影是中國電影的“活化石”,國產戲曲電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忽視的影像載體,亦具珍貴的文化價值。大影節為戲曲片、動畫片、紀錄片設置獨立的評選單元,旨在讓更多優秀的影片得到大學生的關注和肯定,彰顯大學生電影節的文化意識,同時也向這些電影的創作者們致敬。

4月23日晚,第二十五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戲曲單元·動畫單元·紀錄單元組委會特別推薦頒獎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北國劇場舉行。

戲曲片單元獎項由《柳毅奇緣》獲得。導演潘鈞現場表示對獲得此獎項非常驚喜。他認為一部粵劇能夠跨越語言的屏障被觀眾認可,具有一定的難度,他也希望通過戲曲電影讓更多人接觸戲曲,讓年輕人愛上戲曲。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動畫片單元獎項由《大世界》《貓與桃花源》《大護法》《媽媽咪鴨》四部影片共同獲得。《貓與桃花源》製片人於洲表示,《貓與桃花源》聚集了一群熱愛動畫的主創團隊,他們懷揣著夢想一路坎坷地走到現在。《媽媽咪鴨》的出品方萬達影視傳媒動畫工作室總經理周沁表示,這部電影經過了主創團隊精益求精的製作,他希望萬達今後可以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紀錄片單元獎項由《厲害了,我的國》《搖搖晃晃的人間》《生命簽證》《黃土高原》斬獲。大優酷事業群泛文化中心高級製片人張紫君表示,《搖搖晃晃的人間》得到不同電影節的認可和支持得益於電影人對優秀題材的關注,他鼓勵更多年輕的力量走進紀錄片這個行業。《黃土高原》的影片代表希望讓這部紀錄電影成為更多人瞭解黃土高原及其居民的一個方式。

當晚,《大世界》《厲害了,我的國》《柳毅奇緣》三部影片在北國劇場舉辦展映。

《七十七天》《殺瓜》《村戲》

展映交流活動多姿多彩

大影節期間展映了諸如《十八洞村》《七十七天》《嫌疑人X的獻身》《大世界》《厲害了,我的國》《柳毅奇緣》《閃光少女》《村戲》《殺瓜》《西小河的夏天》《六年,六天》《捍衛者》《嘉年華》《血戰湘江》等影片。多位影片主創到現場與大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七十七天》導演趙漢唐介紹了拍攝這部電影的緣由:他曾在十年中去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自駕旅行,積累了在高海拔地區活動的豐富經驗;他被楊柳松七十七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遊記打動,下決心拍攝《七十七天》。“雖然沒有無人區拍攝的經驗可借鑑,但就是幹自己想幹的事!”趙漢唐說道。

《捍衛者》映後,製片人顏悅,導演廖希,主演呂星辰、赫子銘,以及作曲劉曄均現身資料館與觀眾進行交流。製片人顏悅認為:“從中國電影的市場環境來看,戰爭片在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是有一定風險性的,但出於責任與義務及對歷史的敬畏,出品公司依舊制作了這樣一部抗日題材的戰爭片。”

電影《西小河的夏天》映後,導演周全、製片人劉宛玲以及主演榮梓杉與觀眾分享了創作的臺前幕後。青年導演周全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是為了表達自己作為獨生子女成長的孤獨,創作靈感來自於童年的一些經歷。這是一部關於故鄉,關於獨生子女年少生活的電影。

《殺瓜》是一個關於底層人民反抗意識覺醒的故事。一個炎熱的三伏天,路人、老婆、村長、殺人犯、縣領導、警察輪番出現在瓜農的瓜棚。老實巴交、逆來順受的瓜農生平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影片改編自董立勃同名短篇小說。在映後分享中,導演高則豪坦言這是一部舞臺感和戲劇風格明顯的作品,因為改編成劇本時就只有一個瓜棚的主場景,所有的戲份均這裡展開,“整體呈現出話劇三一律的感覺”。

現場有觀眾直言不諱提起該片的豆瓣評分不高。高則豪坦言這是一部“不走寫實路線的農村題材作品”。他表示自己並不強求評分,“在拍攝時就下意識地走向了一種戲劇性、重儀式感而不重真實性的路線。於是《殺瓜》不同於《秋菊打官司》的美學,其中董勇老師所飾演的農民可能也不像一個地道的普通瓜農,但這都是風格使然,我不強求評分”。

《旺扎的雨靴》是一個充滿童真的故事。影片改編自才朗東主同名短篇小說,生活在藏地農區的小男孩旺扎一直想擁有一雙漂亮的雨靴。然而,等他擁有了一雙雨靴之後,卻一直沒有下雨……來自藏地、並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拉華加用純樸的手法創作出這部敘事自然、美術淡雅的處女作。

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映後,導演梅峰、美術王蹠、攝影朱津京現身與觀眾交流。談及影片的黑白影像風格,朱津京坦言,“最開始就決定要用黑白的形式”。另外,朱津京解釋了影片多用中景遠景的原因,“影片裡面大量利用遠景和中景,是因為歷史中沒有特寫。而且越有事情發生,就越要退一步看,不特別遠也特別近,這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5月2日,作為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入圍影片展映的最後一個映後交流場次,電影《村戲》的票早早派完。映後,導演鄭大聖分享了他創作這部影片的心路歷程。

影片改編自《賈大山小說精品集》中的前半部“夢莊生態”部分。

如何用多篇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鄭大聖導演首先解釋道,“短篇之間的連串與糅合靠的是想象,但夢莊的生活方式等電影的硬核來自故事本身,其中的氣氛是統一併貫穿始終的”。分享起創作這部電影的緣由,鄭大聖說:“賈大山樸素生動的文字,說明他確實是在那群人物中生活過的,而非高高在上的作家姿態,這讓作品擁有了非同一般的力量和肌理。”

談起《村戲》目前的放映方式,鄭大聖分享說,他非常認可之前以點映與觀眾見面的方式,因為觀眾都是有興趣才會來看,單場上座率均在87%以上,“就像一個效果更好的小型巡演”。未來,他也會努力尋找機會謀求正式的公映。

第五屆青年劇本與創意大賽評選

為講好中國故事固本培元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一等獎得主趙丹丹(左二)孫子荀(右二)

5月3日下午,第二十五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五屆青年劇本與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北國劇場舉行。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劇本大賽終評評委會主席寧岱在致辭環節中表示,她陪伴青年劇本與創意大賽已經有三個年頭,參賽作品也愈發成熟。她希望所有熱愛寫作的大學生不論遇到什麼困境都能堅持到底,並透過自己喜愛的編劇事業釋放內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作為終評評委的著名編劇汪海林在點評環節指出,好萊塢模式以劇作為核心,但我國編劇職業還不被業界重視,希望青年學子能夠做堅強自立的編劇。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劇本中心辦公室主任馮錦芳認為,50部入圍作品質量很高,期待未來能夠繼續參與其中,收穫更多高質量、好創意的作品。

經過評選,最終評出20名獲獎作品,其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創意鼓勵獎10名。20名獲獎者都將獲得榮譽證書及獎金獎勵。

這屆大賽的順利結束也開啟了第六屆青年劇本與創意大賽的序幕,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王宜文現場發佈了新一屆青年劇本與創意大賽的徵集令。新一屆大賽將繼續推動青年編劇的發掘與孵化,希望有更多青年學子加入到編劇行業中來。

為發掘新生影人“掘地三尺”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青春正当时——记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