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港连续三年亚冠淘汰,他们跟随恒大的金元足球之路是不是被证明是错误的?

小苏侃球

虽然说上港最近几年投入很大,但是客观的说,上港的金元足球和恒大的金元足球根本不是一回事。上港的金元足球仅仅局限于外援,他们的外援确实是最贵的——埃尔克森1850万欧元,胡尔克5580万欧元,奥斯卡6000万欧元,都是当时创纪录的引援;但是

与大多数大投入的球队在内援上大幅补强不同,上港在内援上基本是没有什么动作的。

2015年他们刚刚进来的时候引进了孙祥、于海、石柯,杨博宇4名内援,价格最高的于海5000w人民币,在当时是标王。但是4个人和起来上港才花了8000w左右,而那一年夏天孙可转会权健已经到了6600w;到了2016年冬天,8000w你只能买到个金洋洋或者毕津浩,现在8000w更是拿不出手,所以当年上港内援引进上的8000w人民币根本就不叫钱。

到了2016赛季,上港是中超唯一一支没有内援引进的球队;到了2017赛季,吴航和贾天子都没跟一线队冬训,他们不过是去补充预备队的;要不是突然出台U23政策,上港也不可能租借韦世豪。而租借韦世豪也不过几百万,算上韦世豪的工资,这一年上港在韦世豪身上花的钱不到千万,放现在的中国足坛,这还叫钱么?而在今年冬天,他们再次是一个新援都没买。

为什么上港的金元政策不买内援?因为他们有国内最好的青训底子,所以不需要买。有些位置一些有特点的球员可以顶上来用,不轮换只是教练个人喜好问题;但是在中后卫的位置上,他们确实是没什么人可以轮换,也一直没有补强,这或许是上港在很多比赛始终差一口气的主要原因。


搜达足球

这个问题有失偏颇,金元足球在国内早已有之,何来跟随恒大一说?

首先,远自甲A时代,除了当时的八一体工因为特殊的体制限制,甲A其他各队普遍都引进了外援。只是那时候因为联赛初创,请不起也请不来真正的大牌,但请来的外援身价还是要远高于国内球员的。即使是曾经的八冠王大连万达,如果没有外援的助力,恐怕也难有如此的辉煌。

其次,中国职业足球非常悲哀的一个问题,就是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市场良性机制。俱乐部严重缺乏自身的造血经营能力,如果没有大企业、大集团的巨额投入,各个俱乐部根本就没法生存。万达投钱,球队就叫万达,实德投钱,球队就叫实德,如同民国初年哪些大大小小等着被招安的草头王,俱乐部更象是雇佣军,成为了投资客的私家摆设和资产。俱乐部都是跟着钱姓,这难道还不是金元足球吗?

对于金元足球大家不要习惯带着有色眼镜去打量,金元足球只是职业足球发展的模式之一,它既非罪恶当然也并非万能。人在这世上都是要挣钱吃饭的,有钱当然是好事,只有大家都有钱挣,都愿意往这个产业投钱,这个产业才能兴旺发达。而象广场舞那样不谈钱大家还踊跃参与的活动,那只能算是个爱好。俱乐部为了提升成绩扩大影响力,有钱而且也愿意更大的投入,这本来是好事,就算不鼓励但也绝不该限制。买卖值不值人家自己都会算账,旁人又操个哪门子心呢?倒是国内球员,因为培养断层造成资源紧缺,一时间形成身价与能力的倒挂,这和金元足球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后备供应情况得到好转,价格最终还是会回到正常的价值区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建立和发展中国职业足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繁荣中国足球产业市场,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足球优秀人才,最终是为了实现百年中国的足球梦想。这样一个三步走逻辑,其顺序应该是不能任意歪改的。与其去限制别人怎么花钱,其实最该考虑的是如何让俱乐部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以及啥时候能摘掉那个百家姓的属性,这才是眼下更为紧迫的当务之急。俗话说:种地先养土,养鱼先养水,不给俱乐部创造合适的空间,过多限制和插手俱乐部的正当权益,俱乐部的生存状况怎么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俱乐部每每都是入不敷出、朝不保夕,这样的职业联赛又怎么能得以稳定的发展?没有稳定的职业市场,哪又来那么多的孩子愿意进入足球这个行业?所以说,如果不从根本上去解决中国足球的市场地位问题,仍然象以往和现在这样胡乱折腾下去的话,再给50年,中国足球依然没戏。

广州恒大和上海上港接连在亚冠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队伍老化、后续乏力并不是金元足球造成的,而正是中国足球顶层长期的不作为、胡作为带来的恶果。谁不知道国内那些球员动不动几千万上亿的身价都是注了水的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一方面是国内没啥球员好选,另一方面足协又限制外援的人数逼着你非用国产球员不可。特别是又搞出个U23上场政策,好嘛,本来一场比赛该十个人跑的路,结果还是靠那7个人来跑,这样的比赛不累惨才怪。在俱乐部基本都是净亏损的状态下,投资方花巨资投入足球,更多的是看重足球给自己带来的市场宣传效应。可是在影响力更大的亚冠赛场,因为足协的愚蠢政策,使得亚冠阵容和联赛阵容根本无法接轨,花高价引进的外援,由于平时在联赛中被限制了上场机会,等到了亚冠比赛时往往又达不到理想的比赛状态,自废武功,还谈什么亚冠为国争光为己扬名呢。特别是连日本足协都可以为了亚冠的比赛来调整联赛日程,可咱们的足协不为所动,连丝毫的体恤都没有,这不能不让投资者寒心啊。

历史上,中国足协为了世界杯战略,曾经取消了甲A升降级;那么今天,足协祭出的U23新政,怎么看还是异曲同工、新瓶装老药。这种不顾中国足球的客观现实、不顾俱乐部生死存亡的切身利益、不顾足球人才发展自然规律的灵光奇葩,说白了就是为了早点弄几个人出来,好凑个队伍参加下一届世界杯。盯着世界杯没有错,可也不能不管俱乐部的死活吧?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从骨子里反映出在足协的心目中,俱乐部又算是哪根葱呢。

金元足球没有错,错的是在权力可以任意干涉市场的情况下,金元足球也是无力回天的,就算你想玩,恐怕也是玩不出多大个花来。


东风不破东山在起

上海上港连续三年冲击亚冠未果,今年甚至连亚洲八强都没有进入,从刚升上中超的东亚到现在财大气粗的上港,球队看上去是强大了不少,上港跟随恒大的金元足球之路,想在短时间内复制恒大的成功,看上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且,上海上港自身的优势也已经丧失殆尽。



不可否认,恒大的成功是金元足球的成功,但恒大在大肆购买国内优秀球员和天价引进外援的同时,请来里皮这个体系教练,是里皮让恒大这支队有了真正的战术体系,并在里皮走后球队仍延续着,所以不管这几年恒大人员如何进进出出,都保有一定的竞争力。



回过头来看看上港,东亚自从上港的接手,4年3教练,每次推倒重来原地踏步,以天价外援为核心制定战术打法,导致外援一伤全队崩盘,本土球员持球能力以及场上自信急速退化,每每到关键时刻,国内球员却无一人站出来,小苏侃球不仅深思:东亚体系是不是在上港接手之后就分崩离析了?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不是球员的问题,王佳玉和朱峥嵘的淡出是加剧了这一过程,但是继任的孔卡和达维是完全有能力替代他们的,关键是教练!埃里克森完全推翻了原先的东亚体系,构造了以孔卡为核心的战术打法,当然,带来的好处就是急速提高球队战力,但隐患是明显的,一旦外援禁赛或受伤,就要舍弃原先的战术打法,退而求其次寻找另一种战术,这本来就不是一支强队的作风。



博阿斯来之后前几场比赛一度认为上港找到了适合的体系,但是好景不长,几轮过后又回到了依靠外援打天下模式,但这不能怪博阿斯,应为他的体系太高级了,太现代了,国内球员达不到要求,至少不能长时间贯彻(体能是个大问题),何况站在博阿斯的角度(只签一年并有夺冠指标),他当然选择更有效直接的打法(外援两人转),而目前的接任者佩雷拉基本就是博阿斯的延续,但是他还没有博阿斯的好运,连足协杯打中乙球队都不愿意轮换,只能迎来这样的结果。



总结:根本问题在哪,我认为在于管理层,管理层的急功近利!对冠军的执念毁了东亚体系!甚至毁了东亚球员!不要看恒大!恒大那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已经不是那样的年代!盲目照搬恒大的金元足球手段,最后只能毁了我们的上港!我们现在能像恒大那几年直接打包国脚提升战斗力吗?绝对不可能!不说老朱和王佳玉,王4,汪5,蔡6,武7,吕11,这几年他们有何长足的进步?各位球迷你们看到了吗?



最后希望管理层能脚踏实地,真正找一个体系教练,认准了,签个长约,用最快时间建立自己球员的战术体系,因为留给老东亚这批人的时间不多了!他们也应该到了出成绩的时刻,我真心希望这群东亚出来的年轻人能拿一个亚冠冠军!能为我们的徐根宝争口气!




小苏侃球

个人认为金元足球是短期内提升联赛水平和知名度并且出成绩的最快捷方式,很多国家的联赛都走过并且现在还在走金元足球的道路,对这种方式的本身去批判没有必要,因为任何方式的核心都是使用它的人。

但中超似乎走出了一个另类:极短时间以高水平外援迅速取得发展,这方面恒大的最重要的试水者,金碧辉煌的中超王朝,也极大造成了联赛的虚假繁荣,而国内青训水平和各项制度政策跟不上,人才断档,最明显的特征是中超球队拿掉外援后,中甲甚至中乙的球队都可以拼一下深甚至战胜他们。



从之前的中国杯到现在的亚冠,我们看到的其实就是海市蜃楼式的虚假繁华,而繁华背后中国足球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还有所倒退。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也曾经历过金元足球的时代,无节制的烧钱,但他们后来理性的认识到了的足球发展的根基,而联赛俱乐部投资也已经趋于理性,而在并不太需要高薪外援的辅助下,本土球员的的意识、跑位和技术应用提升非常快,球队的踢法越来越从容,整体技战术运用越来越科学,如今他们已站在亚洲之巅。

上港失利后很多人拿U23政策和赛程密集、球员疲劳这几个原因来说事,这确实是客观原因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根本,根本是中国足球25年的职业化历程中,依然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足球发展之路,金元足球不是根本解决之道。


卡彭卡


梅威摄

虽然说是恒大球迷,但也不能说上港的金元足球就是失败的。中超成绩稳定在前三名以内,都进入了亚冠淘汰赛。至少比国安,苏宁和富力要好。放眼球坛,没钱还能玩得转足球?还能问鼎冠军俱乐部可没几个。上港有中超最好的门将(个人觉得比曾城要好),有最好的外援。也有优秀的本土球员,在中后卫位置的石柯跟贺惯,我觉得是可以加强的点。上港有获取中超冠军的能力,但抗压能力较差。或许只差一个冠军证明自己。【拒绝地域唾骂,为中国足球加油】


走路去纽约86

上海上港如今过于依赖外援,尤其是胡尔克的发挥与成绩的直接影响。上海上港两回合的三粒进球均是由外援打进的,本土球员发挥失误频频,把握不住机会,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鹿岛鹿角方面则是配合娴熟,尤其是在小范围内球员之间的默契度要远高于上港球员。而且其进球基本全部为本土球员打进,直接给金元足球的上海上港上了一课。



金元足球最主要的代表就是恒大了,恒大的成功刺激了更多的中超球队,上海上港首当其冲,打造了一支豪华球队,然而大价钱买来的外援只是表面繁荣,过于依赖外援的发挥,使得球队在有无外援球员在场的情况下判若两支球队。这样的金元足球带来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本土球员得不到发挥,与日韩之间的差距开始显现了。


金元足球终归不是长久之道,培养自己的球员,增强青训体系才是国足的崛起之道。


蜗牛爱踢球

所谓成功不可以复制,这也深刻的印证了上港现在的境遇,当年恒大属于开创先河,而上港自己却有着东施效颦的意思。说实话现在上港真的算是把当年徐根宝留下的东亚好牌给活活打坏了。

恒大的金元入驻有着一种开创先河的态势,大量的资本入驻冲击着当年脆弱不堪的中超市场,而就是因为这所谓的市场冲击让恒大一跃成为整个中国足球阵容最强大,声望最高的球队,而为了维持没在不间断引入大牌外援的同时也在大肆收购适龄国脚,不得不说恒大确实刮起了一阵金元旋风。

而各大企业看到恒大在足球领域砸钱吃到了甜头,纷纷都撒着钞票强势入驻,而上港集团就是其中一家。当年徐根宝把自己一手培养的上海东亚全盘托付给了上港集团,而有资本的上港继续玩着当年恒大完剩下的金元足球,从而忽略了当年徐根宝一直强调的青训问题,导致上港明明有着很好的青训班底但是却打不出青训的牌,而这几年更多的是看到外援横行霸道,中国球员和外援毫无连接,曾经东亚的那一批优秀学员如今也慢慢被忽略或者沉沦,上港最终还是输在了自己。

而反之一直玩着金元足球的恒大突然换了套路,开始减少转会投入,加大青训投入,响应一波足协的号召,不得不说恒大确实一直走在政策的前线,而上港的决策失误一直是他们无法前进的阻碍。



DK体育文学

这个只能说是上海上岗起步晚了,没有广州恒大的先见之明,恒大因为起步早了把当时中国基本最好的球员都弄回来了,这样的本吃了这么多年所以才让球队一直处于中国霸主地位,但是这几年随着这批国内球员的年龄增大,年轻球员又踢不出来,慢慢也开始下滑了,从这恒大这几年的亚冠成绩来看就知道了。上岗这几年的投入的确很大,但是虽然外援厉害,但是国内球员还是差了点,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能一直和恒大抗衡的只有上岗,苏宁,华夏幸福,鲁能,权健这些都只能说过眼云烟。


月影落疏桐

恒大的成功不可能被复制,一个特殊时期产生的奇葩,冠军球队从赛会制开始就以本地球员为主,辽宁,大连,山东,上海,唯独恒大的冠军以买球员起家,所以连恒大要延续冠军都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其他俱乐部复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