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阳公主为什么喜欢和尚?

用户59093779835

岂止是高阳公主喜欢和尚,南北朝时期,齐成武帝高湛的皇后胡氏与一个叫昙献的和尚偷情,《水浒传》中的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通奸。在古代,无论当朝公主、官宦妻妾,还是良家妇女、平民闺秀,许多女人喜欢与和尚偷情。

在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中,尼姑思春,和尚偷情更是随处可见。清朝时期,湖南巡抚卞宝第颁布了一则《示禁烧香》令:“烧香结会,男女杂处,最为风俗人心之大害。”禁止妇女以烧香为名进庙入观。可见,当时女人与和尚偷情的风气已蔓延到什么程度。

究其原因,在《水浒传》中,潘巧云临死时对杨雄说的一句话足以说明问题:“跟我师兄一晚,胜于跟你十年。”至于和尚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的魅力,作者施耐庵也作了一段最为精妙的分析: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紧。和尚们一天到晚静坐禅房,无所事事,专心养锐,不仅身强力壮,而且精力充沛。再加上他们无妻无女需要供养,有的是空闲的时间,因此,和尚便成为了古代女子们幽会偷情趋之以鹜的首选对象。

因此,高阳公主虽然贵为公主,但也不能免俗,她喜欢和尚也在情理之中。再加上她所喜欢的辩机和尚不仅是个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佛门弟子,更是个学识渊博,品行高洁的年轻和尚,在一次偶遇中两人一见钟情(又是老套路),从此爱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最后被唐太宗知悉此事,将辨机斩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高阳公主已经嫁人,驸马还是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可房遗爱在明知自己头戴绿帽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怪罪高阳公主,甚至在妻子与情敌偷情之时替他们把风,这种事情相信是个男人都做不出来,真不知道房遗爱是怎样做到的。

解密历史,畅谈奇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历史茶坊!

各位读者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历史茶坊

高阳公主的婚姻

高阳公主作为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在高阳公主15岁的时候,唐太宗就为高阳公主选了驸马。选择的是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房遗爱这个人人高马大的,按照常理来讲很多姑娘都会喜欢的。但是高阳公主对房遗爱完全没有感觉。因为房遗爱根本不是高阳公主的菜。

那么高阳公主喜欢什么样类型的男子呢?

高阳公主喜欢的是那种温文尔雅的,英俊非凡,有才华的男子。所以房遗爱除了在洞房花烛那天进过高阳公主的闺房之后就再也没有进去过了。

所以,婚姻不幸的高阳公主整天在外游山玩水,房遗爱就一直陪着她。

辩机是谁

辩机是一个和尚,这个和尚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他是一个佛学渊博,品行高洁的非凡的和尚。他有多牛逼呢?当时唐玄奘从西域回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九个人一起译经,然后参与撰写闻名世界的《大唐西域记》,那年的辩机才26岁。

相遇辩机

前面说到高阳公主一直在游山玩水,有一年打猎的时候,高阳公主遇到了辩机。一个皇家公主,一个学富五车的英俊的和尚(或许英俊才是最重要的吧)。两个人一见钟情,从此以后两个人如膝似胶整天在一起。

房遗爱知道他们两人的事情,但是他帮他们隐瞒还给他们制造机会。(这小子绿帽子戴的爽啊)

辩机之死

辩机被玄奘选中的时候,去了弘福寺长住,高阳公主送了玉枕给辩机,但是没想到后来玉枕被小偷偷了。官府在抓到小偷后往下调查的时候发现了高阳公主和辩机的事情。唐太宗知道后斩了辩机。

高阳公主之死

高阳公主恨死了自己的父亲,可是辩机死后没几个月唐太宗也死了,李治登基。高阳公主就把对父亲的恨转接到了李治身上。她想要造反,可是失败了。皇帝赐他白绫,高阳公主就在一束白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年才二十七八岁,辩机死那年辩机才30岁。


非说不凡

李世民为了实现“政治联姻”,在爱女高阳公主刚成年的时候,就许配给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

可是,高阳公主对一介武夫的房遗爱并不满意。婚后不久,高阳公主在一次狩猎中偶遇了辩机和尚,两人一见钟情,在辩机的草庵中有了肌肤之亲。

后来,高阳公主把自己的两名贴身侍女给了丈夫,意思是“咱俩各玩各的,谁也甭管谁!”就这样,公主与和尚的婚外私情持续了八九年之久。

高阳公主还将李世民赐给自己的外邦进贡玉枕,送给了心上人辩机和尚。

真相大白后,唐太宗盛怒,下诏将辩机和尚处以腰斩,并杀死知情不报的奴婢十余人。

辩机和尚死后,高阳公主极度伤心地说:“辩机是我的真爱!”从此,高阳公主对父亲李世民心生仇恨,直到李世民驾崩时,她也没有一丝悲伤。后来,高阳公主又公开纳智勖和尚等三个和尚为“男宠”,智勖和尚怂恿高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终被赐死。

那么,大唐高阳公主为什么喜欢和尚呢?

唐代李家受北方胡人血统的影响,唐朝的性观念相对开放,李世民纳弟媳为妃,李治封庶母武则天为皇后,李隆基夺儿媳杨玉环为贵妃,太平公主公然包养男宠……另外,高阳公主由于对婚姻的不满无处发泄,加上高阳公主喜欢是温文儒雅的书生,所以高阳公主最终选择了私通有知识、长得帅的和尚。


书房记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十七女,她的婚姻可以说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到了适婚年龄的高阳公主,被唐太宗指婚给唐太宗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

房玄龄做为一代名臣,历史留名,但这起名字的功夫,的确值得商榷,本来姓房的人就不多,他还弄个遗爱,好像生的多多余一样,就房遗爱来说,对房家的确是个灾难。

一说到政治婚姻,好像置身其中的男男女女就很凄惨,当然就我们要讲的主人公高阳公主、房遗爱二人,的确也就是那么回事。


但放到当今社会,对大多数人来讲,至少对女娃儿来讲,能嫁入豪门――不管是政治豪门还是商界豪门,恐怕都是件让人艳羡的事情,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看似戏谑不可理喻,其实却极现实,也是很多父母择婿的标准。

再说这高阳公主,虽然她没有宝马,但她有高头大马,照样锦衣玉食,吃穿不愁,生活质量只要她愿意,调调定高点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就是在这样优渥的条件下,高阳公主并不满足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样的跟房遗爱(提到这名字就觉得房玄龄水平不行)厮守一生,相亲相爱。

而是在婚姻之外开始寻找安慰,高阳贵为公主,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她出轨的对象就是与玄奘合作的高僧辩机,《大唐西域记》的执笔人。


倒不是高阳公主偏爱和尚,后来的武则天几个相好的都是和尚,只可能是和尚由于身份的原因出入禁地比较方便而已,也可能是当时的和尚生活条件较好,身体比较健康罢了!

偷吃哪还谈得上喜不喜欢,能吃就不错了!


历史三日谈

这个故事都要起源于高阳可怜的身世。她的生母是太子建成的宠妃玳姬,她的出生就带上了很多不光彩的记号,会让许多人看到她就想到当年的玄武门事变,但是李世民爱屋及乌,因为疼爱玳姬,所以在一众公主里,他最宠爱的是高阳,几乎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算要天上的星星月亮,李世民也要想方设法给她摘。这也是为什么高阳会这么任性,会对爱情这么执着的根源。谁都掌控不了她,除了辩机。

要说为什么辩机能这样拿的住高阳,还得从小时候说起。二人相识于小时候,但是年少无知,在高阳心里,辩机只是个能说会道的小沙弥。长大后高阳要被送去和亲,但是辩机比武赢了松赞干布,高阳继续留在长安,从那场比武开始,高阳就萌生了青春期少女的悸动,只不过那个时候,她的感情还没那么强烈。

直到第一次指婚的失败,她被未婚夫背叛,她那么骄傲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屈辱?而且从小高阳跟吴王恪一起长大,吴王恪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生母是隋炀帝的宠妃,那么他就是大唐江山的接班人,由此可想是有多么优秀,再加上有个人中龙凤的亲爹,高阳的眼光高是必然的。

尝试了背叛的滋味后,她开始追求她想要的那种感情,那种浓烈、炽热,让你的整个身心都活过来的爱情,所以,她非常不满足于第二次指婚,房玄龄次子房遗爱,房遗爱软弱无能,根本不能hold住高阳,在高阳面前唯唯诺诺跟跟班没什么区别,所以高阳一肚子怨一肚子恨,她对李世民说,就算要嫁,也要嫁给他的哥哥房遗直!房遗直的确,跟吴王恪走的很近,就能说明这个人的确不差,但是他早就娶妻,堂堂公主不能做二房吧。由此可见,高阳根本没有什么尊卑的概念,一心只要纯粹的爱情。

这个时候她遇到了辩机,她求辩机带她离开这里,她对辩机的喜欢本来就萌生于孩童,生长于青春期,就像是一个始终都念念不忘的人,她对辩机的喜欢,喜欢的是辩机这个人,这个沉勇自信从容自若的男人,他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好,也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包容。

此时辩机早就喜欢上高阳了,因为高阳的热烈,因为高阳的明媚,因为高阳让他一心只想要复仇的心看到了阳光。所以他无法拒绝高阳的请求,但是他不能带高阳走,所以他选择了自己消失在高阳的世界里。

高阳结婚了,但是她从没有停止过打听辩机在哪里,终于在她找到辩机时,两颗热烈的心互相碰撞,干柴烈火,高阳找到了她人生中的爱,那份热忱,那份执着。所以当她和辩机的事情被发现时,她说,辩机是我的命!在辩机死前,他说,那是我这一生见过最美的倩影。想来二人的感情,互不辜负,这样的辩机,也值得高阳付出。


入行娱乐

贵为千金的唐朝公主喜欢不能近女色的和尚,多么狗血的剧情。

我们看看前人是怎么讲的:

根据《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爱女,公主与太宗很投脾气,很受宠爱。太宗将其嫁给了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房玄龄在当时炙手可热,是太宗的左膀右臂,号称“房谋杜断”,可见公主在太宗心中的分量。

根据传说,公主并不喜欢房遗爱,爱情生活不大幸福。有一次,他们出去打猎游玩,碰到了辩机和尚。这个和尚眉清目秀,谈吐不凡,一下子就虏获了公主芳心,史书上说,“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两人共赴巫山云雨,行其好事,虽然只有短短十几个字,后面的画面感实在太强。

公主出了墙,房遗爱没意见吗?公主给了老房两个宫女,让他快活,两人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公主极爱辩机,送给他一个玉枕。不巧的是,这个玉枕被小偷偷走了,后来小偷落网,官府发现这个玉枕不是民间之物,顺藤摸瓜,一下子发现了这么大的奸情。御史报告给太宗,太宗大怒,将辩机腰斩。公主从此失宠,也恨上了太宗,以至于太宗驾崩后,公主也没有多少表示。

公主失去辩机后,很是伤心,于是就四处寻找年轻俊俏的和尚来做替代品,先后找了智勖、惠弘等僧人,肆意快活,最终,在他们的撺掇下,高阳公主意图谋反,事泄被杀。

当然,以上这些情节都是宋朝编订的史书里出现的,很多学者提出质疑,很有可能是当时著史的人,引用了很多小说、传说等内容,给高阳公主抹黑。她是政治上的失败者,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一只死老虎,也不在乎多啐一口唾沫。


饮水君

高阳公主喜欢的是辩机,而辩机恰巧是个和尚。

高阳公主性情开朗,阳光活泼,深受唐太宗喜爱,并将其许配了给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房玄龄乃是贞观重臣,太宗将高阳嫁进房家,足见其对这个女儿的疼爱。

可是婚后生活却不尽如人意,房遗爱与才名在外的房玄龄不同,他不学无术、空有一身蛮力,高阳对这个夫婿很不满意,迫于房家势力与皇家颜面只能把心酸咽进肚子里。

平静的日子没有过太久,有一天高阳公主在领地狩猎遇见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辩机和尚。阳光下温文尔雅的辩机扰乱了高阳的心扉,飒爽英姿的高阳也惊艳了辩机的时光,只一眼他们便再也忘不掉对方了,这就是他们的初恋,那一年高阳16岁,辩机21岁。

历史上有很多后妃淫乱,与和尚私通,不过那些和尚都是贵人们的性奴罢了,人品卑劣,出身低贱。可是辩机不同,他是玄奘的接班人,是名负长安的高僧,撰写了《大唐西域记》,翻译了诸多经文,在遇见高阳之前他从没想过自己会爱上一个女人,更别提是有夫之妇的大唐公主了。也许正是辩机的大德高僧形象,让少年的高阳一见倾心,奋不顾身去追求,不惜坠入阿鼻地狱。

自此他们开始了频繁的约会,而高阳的丈夫房遗爱不但不阻拦,反而会替公主把风,不知道这位驸马爷是怎样看待自己头上的绿帽子的。公主也够意思,把自己的两名漂亮侍女送给房遗爱,以后就各玩各的,夫妻俩也是其乐融融。

这样的生活过了八九年,辩机被选去译经,很久未见高阳,但一直随身带着高阳送的玉佩。后一时不小心玉佩被盗,更倒霉的是偷玉佩的小偷被官府抓到了,官府发现玉佩乃是宫中之物逼问小偷玉佩来源,于是辩机与高阳的事情就被揭发出来了。

唐太宗大怒,下令将辩机腰斩,知情不报的奴婢斩首。辩机死后,高阳深受打击,整日闭门不出,捶胸顿足,如同疯了一般。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向自己父亲报仇。

疼爱她的父亲去世时,她没有一丝难过,她是真心爱辩机,所以痛恨杀了辩机的父亲。太宗死后,她甚至想夺走李家的江山来祭奠辩机,结果不但没成功还因此丧命。

在辩机死后,高阳又找了三个和尚当男宠,大概只是想从他们身上找到辩机的影子罢。只是世上只有一个辩机,再多的和尚也不是辩机。


史论纵横

大唐高阳公主也是个美人



那和尚不是一般的僧人,他是唐僧的学生,叫辩机,唐僧取经后的翻译佛经的工作就是他主持编译的,可以说是才子,知识渊博,高阳公主是政治婚姻,金枝玉叶,当时佛在唐朝很兴盛,这样高阳公主就有机会和辩机和尚接触,日久生情也是自然之理…



皇帝知晓后,觉得有伤风化,处辩机以极刑,在执行刀斩时,辩机请求暂缓执行,原因是开斩的刀口上有只蚂蚁在爬行,他怕刀斩自己而伤了蚂蚁的性命…救了蚂蚁一命,此僧大慈大悲,功德圆满,临死还顾及蝼蚁之命,因果必报,辩机死后,其家人等皆受其德果报,高官厚禄,福德长久…


烟花三月醉红尘

唐朝-----红杏众枝出墙来,高阳公主是唐朝宫廷女性的缩影。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是武则天的好友加政治盟友。有一天武则天约高阳公主到寺庙进香许愿。虽然高阳公主贵为公主,但是皇宫的高墙大院一般很难出来。

高阳公主如出笼飞鸟,一路欢歌笑语。这时的高阳以为人妻,夫君是大唐大名鼎鼎宰相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其是高阳公主的婚姻并不美满,高阳公主平时生活在深宫娇生惯养,性格霸道。房遗爱出身相府,当然是饱读诗书,再加上父亲是唐朝有名的大忠臣,肯定是虎父无弱子。

房玄龄把儿子房遗爱的这段婚姻也看在眼里,为了维护皇室和相府的尊严,不得不哑巴吃黄连。

武则天和高阳公主到了寺庙,得到寺庙最高礼仪,和尚辨机接待了她们。

和尚辨机是玄奘法师最得意的徒弟,这时的辨机才高八斗,学识五车,他帮助玄奘完成了佛经的翻译工作。根据有些书中记载那时辨机是十几岁的小和尚,少年得志。

高阳公主看到和尚辨机面如宝玉,身似潘安一见钟情。对于不幸福的婚姻高阳公主早已按耐不住那颗荡漾的春心。

高阳公主名为烧香,实则给辨机暗秋天的菠菜。

就这样高阳公主和和尚辨机眉来眼去造就了千古一和尚——骚和尚。

和尚辨机被腰斩,这就是不守清规骚和尚的归宿。


大漠甘露2

《新唐书》里有所谓高阳公主谋反的罪状,其中说到她跟两个和尚和一个道士私通。这种事即便是真的,在唐朝说实话真不是什么新鲜事,之所以被拿出来说事,说白了还是长孙无忌想要借此搞掉政治上的对手。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高阳公主唐太宗的女儿, 深受宠爱。她下嫁给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

高宗继位, 高阳公主想让房遗爱得到他哥哥房遗直的爵位,于是就说房遗直调戏 她。房遗直就反击,说更高阳公主夫妇罪盈恶稳,会连累家人。

高宗让长孙无忌审理这个案子。在长孙无忌手里,家务事成了一桩谋逆案,最终导致高阳公主家破人亡。

房遗直要反击,直接说自己的弟弟要谋反肯定不行,这会连累自己。所以他说的罪盈恶稳,应该指的是私生活问题。但到了长孙无忌哪里,这个事情就可以被拿来利用了。

高阳公主和高宗是兄妹,关系其实不错,高宗某种意义上是她的靠山。自己搞掉靠山逻辑上说不通。

高阳公主的老公房遗爱的罪名是跟薛万彻有这样的对话,说要是国家动荡的话,要奉李元景为主。

薛万彻不承认说过这样的话,最后还是房遗爱出来做人证。李元景的女儿是房遗爱的弟媳妇,他也不认罪。最后他的罪状是说做了一个手握日月的梦。由此可以看出,证据本身是被罗织出来的。

那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将尽脑汁找出这些所谓的证据?简单说就是要借此搞事情,整人。矛头之一是吴王李恪。

唐太宗曾想让李恪取代李治当太子。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李治能保住太子之位,长孙无忌出了大力。所以李恪跟长孙无忌的矛盾不可调和,长孙无忌抓住任何机会要除掉他。

还有长沙王李道宗,也跟长孙无忌不合。这些人都被裹挟进了这桩谋反案。最后核心人物高阳公主等人死于非命,其他人也都不得善终。从这个结果来看,更多像一场阴谋。而在这场阴谋中,高阳公主作为核心的人物,她的那些“喜欢和尚”的行径,即便能被坐实,也更多是更大阴谋的导火索,动机跟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系,拿出来被大说特说,得更像舆论造势的伎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