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什麼有人寫行書,作品裡喜歡夾帶草書?

蘭亭軒主人


王獻之行書《新婦帖》中行草夾雜,而又字字分明,這也是行書章法與小草章法的結合。


比較標準的行書應該是《蘭亭序》,我們學習行書的範本,一般都是《蘭亭序》和《聖教序》這兩個經典。但是,《聖教序》裡面是有一些草書寫法的。

所以,從學習的傳統來說,行書之中穿插一些草書,應該也是從《聖教序》的經典中得到的啟示,這就一點不奇怪了。

最後我們說說,行書中穿插一些草書有什麼必要嗎?當然有,行書還不是很有激情的書法,如果夾雜一些草書,不但活躍了書法作品的氣氛,也在視覺上明顯有了動勢和衝擊力。

周慧珺行書中也穿插了少量草書,如“有”字等等。


我們知道,行書的字,基本是互相不連綴的,而且基本維持字字大小一致,但是草書就不拘一格了,可以把幾個字連綴起來,也可以筆畫誇張,有時一個字,要佔好幾個字的位置,對於書法作品的章法,會帶來波瀾起伏的巨大變化。

所以,不是有的人,而是書法家都喜歡行書中夾帶一些草書。這也是藝術創造的需要,情感抒發的體現,欣賞這樣的書法作品,會比純粹的行書要更令人心曠神怡。

王獻之的行書《廿九帖》中的“獻之”、“何如”就是夾帶在行書中的草書。

千千千里馬

其實這種情況在古代經典作品中很常見,不但行書中夾帶著草書。就是楷書中也會蹦出個草書來。
這是南北朝時期羊欣的一封書信,楷書,行書,草書交雜於一起。再看下面與羊欣同時期的薄紹之書作
也是大雜燴。這些以行草為主的書體互相參雜也就算了,在楷書規矩的書寫時,古人也能時不時的整個草書出來,看看下面王獻之給皇上的請假條,這麼嚴肅的事,王獻之也能秀一把。


看到了嗎?整幅以楷書為主的作品,裡面的“之”,“忍”,為標準的草書,而“劉”,“得”,“杭“,“不”等字,又是以行書寫的。王獻之楷行草在一篇作品中都應用的現象很多,再看下面這幅。
隨意之極。根本不受書體的限制。

再看看在嚴謹著稱的唐楷中,人家也不受約束。
還在做秦王的李世民,表彰少林寺協助平亂的唐太宗教文。

例子舉不勝舉。行書草書雜為一體,在古人那裡是不受限制。不需要為什麼,高興這樣寫,他就這樣寫。反而現代的人,字寫的不怎麼樣,這不能寫,那不能寫,自己給自己製造枷鎖來限制自己。


子衿tjk

我們在日常所見的行書作品中,經常會見到行書裡參雜草書的情況,甚至出現了連綿不絕的草書,其實古代也有很多這樣的書法家,行書、草書參雜在一張作品裡。

但是,我們看王羲之的《蘭亭序》或者《集王聖教序》,裡面基本沒有草書出現,都是純正的行書。而到了王獻之的作品裡就出現了行書、草書相參雜的情況。

本來好好的寫行書,後來出現了行草書相參雜的情況,這在書法技法史上是一個創新,我們叫它破體書,或行草書。


破體書的創始人就是王獻之,他之所以在書法上的地位這麼高,能和王羲之並稱,就是因為他首創了破體書或者叫行草書。

這種書體介於行書和草書之間,它打破了行書的工穩平正,增強了行書的縱向的勢能,從而使行書更佳具有表現力和藝術性。

使行書拜託了楷書的影響,不再墨守成規,拘泥於具體的形式,興致所到之處也可以寫成一筆書。就比如王獻之的《鴨頭丸帖》、《中秋帖》(如上圖)就是這樣,短短的兩行字,卻氣勢恢弘。

這種破體書對於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像後來的懷素、顏真卿、米芾、王鐸、趙孟頫都受到王獻之的影響。

當今書法除了追求一些小的趣味,對於氣韻還是很重視的,更多的人喜歡寫更能表達性情的行草書,你看到很多作品行書、草書相參雜也就很正常了。

你覺得呢?


不二齋

行書和草書本身就沒有嚴格的界限,有很多字體的行書和草書寫法是非常近似的。所以在書法創作的時候,有一種字體,我們稱之為行草書。也就是說一幅作品不一定非要行書或者非要草書,也可以介於兩者之間。我們常說的,王羲之的蘭亭序,我們稱之為行書,事實上裡面有很多字,都是楷書的寫法,或許稱之為行楷,更加準確。更具特色的像鄭板橋的書法,糅合了隸書,篆書,行書,草書,楷書的筆法,這樣說的話應該叫什麼書體呢?


書法本身就是興趣所致,自然表達,在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沒有特定的限制,但前提是自然流暢,而不是嬌柔造作,譁眾取寵。所以說,關於書法的字體而言,只要心境所致,可以任意馳騁。


書法講堂

雖然我也時常會出現失誤 ,但看到題主這個失誤還是先糾正一下,為什麼不是辦什麼。以後自己也該注意自己不犯類似的失誤。

行書作品裡夾帶草書,古已有之。現代創作作品反而對各各書體的界限劃分的比較清晰,但也不是絕對的。



古人的書法作品多沒有現在人那種刻意的作品意識,多為日常生活中來往交際應酬的書信或各類名帖,書寫過程,一方面都是用自己最拿得出手的字書寫。這種情況現在仍然存在,書寫就是書寫最拿手的,這也有面子的問題。

對於這種情況,也許在古人那裡可能只是一些書法高手隨意的偶然為之,但因其形式靈活 ,常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故被有心人發揚光大,形成一種帖寫形式。並且,夾帶草書這種情況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多為固定的語句和簽名類,如王羲之書帖的簽名“王羲之”,或“頓首”,“奈何”。《得示帖》裡的“知足下”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內容。這種形式不僅豐富了作品形式內容,也給人一點點異軍突起的另類的鮮活感覺,這也許本身就是人們類的一種天性和本能吧。(也許還有人類的虛榮心作怪,就像我們現在一些青年本身黑黑的頭髮偏要燙染成紅頭髮一樣。)




翰墨書道

1大家好,我是王羲之搞笑書法。現在行草書很受歡迎!越來越多的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喜歡在寫行書的時候夾雜草書,或者寫草書的時候夾雜行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2第一個原因就是:書寫時的隨意性!有些書法家或者愛好者,在書寫行書的時候,感情投入,忘我書寫,意到筆到,有時候無意中就會夾雜著一個草字,這是無可厚非的,也無可指責的!



3第二個原因就是:為了保持整篇作品的氣韻流暢性。因為行書和草書都是動的書體,書寫起來節奏比較快,為了使上下氣韻生動,偶爾夾雜一些草字來使書寫更流暢,氣韻更生動也是可以的!


4第三個原因就是:個別的行書字不會寫或者寫不好,用幾個草字代替,掩蓋自己的不足。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形式,有著特定的書法法則,它不是楷書的快寫。有的時候,寫到某一個行書字,自己不會寫或者不確定,所以用草字代替,掩飾自身的缺點,這一點也是無可爭議的,只要作品寫出來好就可以!!!


清雅齋書法日講

謝謝受邀。

楷書和行書是字體屬性相近的兩種字體,而行書和草書又是字體屬性相近的字體,說屬性相近是因為:

第一:它們的結體有一定的相似度。

第二:它們的書寫速度有一定的關聯性。

第三:用筆技巧上的相似度。

正是因為存在上述幾種相似的屬性,所以書寫者在創作中就會自然而然地進行融合和嫁接,所以當你寫楷書時會出現向行書的結合,寫行書時,又會出現向草書的融合,這都是由於字體的關聯性使然,而隸書和篆書都不會發生在書寫時向行,楷或者草書發生嫁接的情況,這是由於它們存在著較遠的書寫屬性和關聯性。

另外,有的書家在行書中加入草書也是有意而為之,這樣能調整書寫節奏,豐富作品色彩,讓整個創作過程顯得更精彩更完美。這正是:

行中帶草也挺好,鄰居同簷難免吵。

此般全為書盡興,悅心怡情就罷了。
照片作品,陸柬之書蘭亭五言詩。選自(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楊半2



愚以為草書較行書抒情性更強,且行書分行楷、行草兩類,行草中夾帶草書比較自然,並不違和。

如果行楷夾帶草書,草字會顯得突兀、做作。

在不違背法度的前提下抒情,應該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有的人連法度都沒有掌握就胡寫亂畫,還自以為天才創造,這是狂妄出於無知。書法表現個性抒發情感是必須戴著鐐銬跳舞的,沒有法度的字、畫畫而不是書寫的字,失去了書法的本質。從點畫、結體、行氣、章法去創造美去抒發情感是不能用別的手段代替的。法度當中,愚以為用筆的法度最應遵守,否則就是病筆,就是混搭,就不是書法的點畫和各種書體的規範點畫。此外,用墨也有法度,寫字不能搞成潑墨山水。

天下三大行書都是文稿,且抒情性都很強,但首先都是書法技法的典範,不是想當然的塗抹。

不管怎樣寫,首先要“守法”,所謂創新和破格,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還沒有學爬就學走,不是創新破格,而是急功近利。

藝術是非功利的,一切都要出之艱辛,出之自然,矯揉造作,故作驚詫是非藝術的經營。

所以,行書中夾帶草書,如果不是覺得非那樣寫不可,最好不要勉強。


大悔憶智冰

人們有時習慣把行書和草書統稱為“行草書”,行書作品中常夾雜草書,草書作品中常夾雜行書,究其原因,大約有以下原因:

1、貫氣的需要。作品創作時要考慮上下左右之間的呼應,行筆至下一字時,如果用前一字體不能很好地表現這一呼應,就要考慮換字體,不獨行草,有時楷書中也可夾雜行書,這樣可以讓作品“活起來”。

2、尋求字形的變化。這一點在《蘭亭序》中充分表現出來了,其中20多個“之”,如全用行書,要想都不一樣,寫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中間夾雜有草書的寫法。

3、書寫時情緒的變化。這一點在顏真卿在《祭侄文稿》中淋漓盡致。開篇比較工穩,情緒相對鎮靜,隨著書寫的進行,作者情緒出現變化,到最後幾行,已由行書變成草書,作品也隨之達到高潮。

不知說得對否,請大家指正。

更多作品點評及書法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行書,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的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行書講究運筆輕鬆、便捷,線條追求暢快、動感,講究氣韻生動。如下圖

我們再來看一下草書,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線條流暢,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一般,一些部首及筆畫出現了符號化,如果沒有草書基礎的人很難認得出來。如下圖

我們瞭解了行書和草書的特點,再來看一下,為什麼書家愛在行書的作品中,加入一些草書,因為這樣可以使作品在氣韻上更顯得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如下圖中的“何如”,“獻之再拜”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整幅做品端莊大氣中又不乏靈動。

以上是我的拙見,敬請各位熱愛書法的書友批評指正,謝謝!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