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在中國,醫療服務機構為民眾提供關乎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醫療服務。 在我國整個醫療服務產業的核心位置,對於上下游都具有極強的議價能力。 在所有醫藥子行業中,醫療服務版塊是最貴的。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數據截至2018/04/05

這幾年,在A股也陸續出現了一些知名的民營醫療服務企業。其中最著名的的三家,

美年健康:體檢的行業龍頭

愛爾眼科:眼科的行業龍頭

通策口腔:口腔的行業龍頭

在過去一年,表現都極其優秀。是大家公認的價值好股。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1965年出生的陳邦,是湖南長沙人,他是個典型的湖南人的特點“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

1982年,17歲的陳邦選擇了參軍,兩年後考上軍校,卻因紅綠色盲而退學,於是他提前退伍,進入國企工作。

1986年底他從國企離職下海,起先代理了國產知名的椰樹牌椰汁。1990年來到海南,隨後進入海南房地產市場。也是那一年,地產大鱷潘石屹在海南搬磚造房,馮侖剛下海到海南成了億萬富翁。和潘石屹,馮侖不一樣的是,雖然也在房產項目上賺到了第一桶金。

在1994年海南房產泡沫的時候,輸光了一切。“崩盤之後,很多房地產老闆選擇跑路,但我沒有,想的是如何挽救。”為了挽救海南的項目。

1995年,陳邦在臺灣建設文化主題公園,希望藉此“解救”海南房地產項目。可是,還未建成對外營業,卻因為時政原因,千萬投資打了“水漂”。 他是臺灣項目的“團長”,帶著100多人來到臺灣,結果全部人又跟著他“無功而返”。

事業上的起落,伴隨著陳邦度過了三十歲的生日。

2006年,愛爾眼科成功與世界銀行的認可合作,成為愛爾眼科發展的“加速器”。公司憑藉著規範的財務基礎、良好的治理以及行業前景,成功從世界銀行申請到長期貸款,為此後愛爾眼科能夠成功在創業板第一批上市打下良好基礎。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如今的愛爾眼科,已經有了足夠多的頭銜。

它是全國最大的連鎖專業眼科醫療機構;

覆蓋全國醫保人口超過70%;

年門診量超過400萬人;

市佔率從12年的3.56%,增長至16年的4.84%;

從薄弱環節攻入,是每一個行業替代者的最佳途徑。

技術含量低+可複製性高使得他們能夠在進入後得到快速的發展。

專科連鎖是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第一批熱點,現在重心已經從早期拓荒轉向進一步擴張和複製,從而實現規模化增長。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獨特的成長邏輯

民營專科醫療服務企業不斷飛速擴張的背後,是業績的高速增長。愛爾眼科從09年上市以來,成為了十倍股。在業績上,更是標準的超級成長股表現:

營收復合增速33%,淨利潤複合增速30%,每一年都高成長。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ROE也持續增長,16年有拐頭的跡象: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美年健康的業績表現也不逞多讓,營收復合增速73%,淨利潤複合增速54%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完美的表現,搭配遠大的空間。成功形成股價的雙擊表現,業績與估值齊飛。美年2年漲10倍,愛爾8年漲10倍,通策12年10倍。

業績飛速增長的背後,是商業模式的支撐。

這3家公司都是連鎖經營企業,連鎖企業的核心特徵是資源的可共享和經營模式的可複製性。

由於單個實體門店受制於面積、 輻射人口、重複消費等因素影響,增長到一定規模後將面臨增長瓶頸和天花板,而新開門店可複製能力強、重複消費率高的公司增長瓶頸和天花板沒那麼容易看到。

核心的商業模式其實是:有多少店,決定了有多少業績。

來挨個看下他們的擴張策略和路徑。

美年健康:最簡單直接粗暴,就是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以控股或參股的方式不斷新開門店,搶地盤,各門店的核心設備主要靠租賃,極大降低了前期開店的成本。這些點的相似度極高,門店數上市兩年即翻了番。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覆蓋區域也佔了全國大部分發達地區: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美年門店覆蓋區域圖

愛爾眼科:獨創“三級連鎖”經營模式。上海愛爾作為一級,重在技術和科研,定位為愛爾眼科的全國技術中心和疑難眼病患者的會診中心;

愛爾眼科的門店數量翻了十倍: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從簡單的行業規模來看,似乎還都有不少的空間。體檢1200億的市場規模,眼科800億,口腔900億。現在三個公司佔比最高也不過10%。

看起來都太美好了,但最重要的地方還沒看。美年,愛爾,通策的估值: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注:處於歷史高位的意思是比歷史多少的時點PE高。比如愛爾眼科,就比歷史86%的時候都要高了。

不管是看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這三個價值好股,都是貴的離譜的。看他們的研報,就連最樂觀的賣方也只是給出了30%-40%左右的增速。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高估的好股票比垃圾股更兇險

高估的好股票,歷史上不少見的。先來看一下迪安診斷的故事。迪安成立於2001 年,是國內經營規模最大的醫學診斷服務運營商之一。最開始作為羅氏的代理商起步,2004 年開始轉型進入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外包領域,2014 年升級成為為檢驗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擴張模式和愛爾,美年,通策一樣,也是全國連鎖化、規模化的擴張策略。在16Q4之前,其連續幾年的營收和淨利增速不亞於現在的美年和愛爾。

當時市場也是給予80倍以上的估值,以“4+4”速度向全國擴張,即每年新開4 個獨立醫學實驗室,再為下一年籌備4 個點。公司不斷加快“產品+服務”的產業佈局。公司在加快全國連鎖化步伐的同時,也實行橫向拓展檢驗檢測大平臺,縱向欲打造醫學診斷產業鏈。

市面上充斥著的評論是:

"公司擁有獨具特色的商業模式"

"多領域協同發展,打造“診斷+”生態圈"

“行業遠未達天花板,80倍只是起點”

但結果是比較慘烈的。在16Q4之後,公司的業績增速急轉直下。淨利潤增速回落到了30%左右,營收增速則是直接減半。雖然絕對值上是高增長,但是這個增速顯然是對比其迪安高達近百倍PE的估值。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所以後面股價的走勢也是比較動人了: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股價一年半時間,接近腰斬。對應的估值則從天上的100倍,直接下跌了2/3,來到了30多倍。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我們總是在其最好的時候幻想其最好的未來。但是事實證明,大部分真的只是幻想。

雖然後續迪安的業務仍在穩步推進,增速在一眾A股公司裡面也算不錯,但奈何之前預期太高,全國佈局增速不及預期的結果只能以股價接近腰斬作為收尾。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這種類型的公司,增速稍微一下滑,面臨的就是殺估值。看看當時的窘境: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高成長之下不是沒有隱憂的。現在的醫療服務三巨頭,估值基本都超出了天際。簡單的通過歷史增速及行業未達天花板來估算未來的美好未來,有點想當然了。

醫療服務,最終擴張還是取決於服務的人,這類的服務業基本是不存在持續的爆發式增長的。高高在上的市夢率終會被拖回地面的。即使公司還在增長,和迪安診斷一樣。

即使能夠取得超高增速,比如信維通信的例子。估值超高,但業績真的支撐得起,每個季度增速都翻番。股價也可以繼續翻番。但是一個季度的不及預期或者,業務環境發生變化,估值殺起來是一點都不會客氣的。

警惕!這類高估的價值股

現在醫療服務是個好生意,明星公司也很優秀,奈何現在的估值,真的已經不具備吸引力,安全邊際極低。要在這個行業找到未來更好的機會,幹龍頭這一套是行不通的。因為大家已經把龍頭幹上去了。

去年的大票行情讓不少人都玩起價值投資。但是大部分人買的只是“好公司”而已。見好就買,面臨的結果,可能比瞎買還要慘。

如果你瞎買了,你會止損。但若買了個好公司。總會暗示自己買了個好公司,總會漲回來的。

結果就是,估值可能腰斬再腰斬。

上週的《暴漲的醫藥股》跟大家聊了醫藥股的核心特徵和影響醫藥股的核心因素。在上一篇中,大家應該已經看到了,醫藥有很多細分行業。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會分幾篇好好寫一寫醫藥裡面的各大細分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