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豁达的词是哪一首?

谢小楼

如果我们要说苏轼最豁达的一首词,那莫过于《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了。凉雨侵人,春寒料峭,在林间沙路上,有一人身无雨具却步伐从容,且一边吟咏长啸。看穿了世事,无比从容面对风雨人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写在1082年三月五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春天。词人有一次与朋友春日出游,忽逢大雨,因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都觉狼狈,而独苏轼品味出了其中趣味。雨过天晴,他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上的大雨,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这雨不仅是自然界的,更寓意着他的一生,正是在命运的风雨吹打里,苏轼一直泰然前行。在这里,什么样的风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象征了我们人生的坎坷荆棘,谁又能没有一点挫折呢?学生有考试,青年有婚恋,做官有仕途,种地有丰歉…我们要有一种什么心态呢?不妨学学苏子。

何妨吟啸且徐行。前方的路通向哪里?你只管走就行了,前方定然风景无限,不是说了,要登山,会无限风光在险峰。观景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还有一句叫车到山前必有路,山不转水转。所以莫徬徨,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平生总有悲喜离合,而东坡也刚经历了乌台诗案,几乎死去,可是他现在只是“任”之。说明他看透了,任尔东西南北风风雨雨,我自漫步徐行,走出自己的风景。

料峭春寒吹酒醒,感觉有点冷,这时正好有阳光照来,温暖了些,我想这既是自然界阳光,又是人生的阳光。只要你坚定地走下去,风雨过后,就会有灿烂阳光,一片晴朗的天。



这里,我们仿佛看了苏轼的风雨坎坷路。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后来辗转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又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后又出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于途中在常州病逝。

无论奔波到哪里,在仕途沉浮中流浪,他从来没有低下头,没有沉沦,向命运屈服。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在道中遇雨之后的从容淡定、坦然自适。但坦然之后却又再无其他。没有对同行者进行揶揄嘲讽,也没有对天晴的愉悦,连天晴都说成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天没有下过雨,雨没有发出过“穿林打叶声”,东坡也没有在雨中“吟啸徐行”过…… 是那么淡然,好像把一切都放下了。

如佛家说的,把一切都空了,连空都空尽了。这才真是大彻大悟呀。不过你也别以为苏轼消沉了,跳出三界外了,没有,他依然要吟啸徐行,这就是苏轼的达观。他独有的一生。

音乐中的留白是为“此处无声胜有声”,中国画中的留白是为“此处无物胜有物”。创作者之所以留白,是相信他留的白会由听者、读者自动填充,用心去填充。这是作者和受众的默契,像一种隔绝时空、不定身份的游戏。 我们仿佛又可以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么这首词又给你什么感觉呢,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是否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呢?


发现历史

个人觉得,苏轼的词中,最能代表他豁达的人生态度的,是他的一首《定风波》。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写于1082年,此时,已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经过一段时间的凄凄惶惶,苏轼终于调整好心态,淡然面对这一次差点被杀头的人生打击。

序言中写道,这一年三月七日这一天,苏轼与朋友外出春游,在沙湖那个地方遇到下雨,而带着雨具的仆人先走了,同行的朋友都狼狈不堪,苏轼却浑然不觉,过了一会,天就放晴了,这一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却让苏轼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领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要去听那雨穿过山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放声歌唱一边慢慢行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手拿竹杖,脚踩芒鞋,一身轻便,比骑马还逍遥自在,谁怕这风雨?披上一身简便的蓑衣,便可任凭这世上的风吹雨打。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吹散了身上的酒意,渐渐感到了一丝寒意,山头的夕阳却迎面而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那刚才风雨萧瑟的地方,走吧,那里没有风雨,也没有阳光。

这一首词,可以说概括了苏轼一生的人生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总有风雨,但只要内心淡然,就无惧风雨,我们何妨在风雨中潇洒自在地吟唱,人生终究不过求个心安,只要一具蓑衣,便可逍遥地度过风雨人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曾经我们觉得迈不过去的坎,日后再回看,也不过如此,曾经的痛苦快乐,终究在时光中化成一丝淡然的回忆,那人生是风雨还是晴呢?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一世,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在中国古代的文人中,苏轼的人生对我们最有参考意义,他丰富的一生,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时,都能得到有价值的人生提示。

读了苏轼这首词,你会顿觉心胸舒阔。每当我们面对人生风雨时,读读这首词,也许内心就不会那么凄惶了。

答者 | 谢小楼


谢小楼

我东坡本来就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豁达这种事,好像是渗透到他骨子里的。

你要说最,那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最多人熟悉的肯定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但不能说到苏东坡豁达就是这首,还有别的呢!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不管咱们举多少例子,说东坡多少诗、多少词、多少文,把他所有的豁达归于一处,就是这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要知道,东坡一生经历了3次贬谪,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一次比一次艰险,一路上还有很多敌人不依不饶。

但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东坡的文学才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当回忆起这一生的时候,东坡没有因为三次贬谪而幽怨、痛苦,反倒是把这些磨难当做自己成就功业的基石。

试问,世间有几人能做到这份豁达!?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前两天答题还说了这首词。

当苏东坡看透了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在一叶小舟上被静谧的大自然吸引的时候,豁达之情自然就升了起来。

小舟从此逝,就是要和这群俗货说再见。

江海寄余生,寄的就是对自由的向往。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依然是苏轼的代表作。

跟上一首词创作时间差不远,都是在看破世事之后人生观的转变。

尽管已经生华发,还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是这不重要了,我都一笑而过。

人生就是一场梦,用一杯酒,敬这江水,敬这明月,敬未来的人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被贬到了当时最蛮荒的岭南,九死一生之地,可能再也回不到中原。

可这又何妨?

苦雨终风也有放晴的时候,明月即使被乌云遮挡,但乌云总有散去的时刻。人生犹如天地万物,本就是美好的,不需要其他东西来点缀。

何况我还怀有孔子的志向,还有皇帝的乐声相伴!

回不去又怎样,死在这里又怎样,我的人生已经如此壮丽!



也可自话

那我觉得毫无疑问的就是那首《定风波》了,我看大部分答主也是回答的这首诗,前辈们答的都很到位,这首词也完全能代表苏轼的豁达之情。

贴个全诗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看既然前面的答主已经回答的很全面了,我就不对这首诗做解析了。正好前段时间在看《东坡志林》,我就给大家讲点在这首诗之后苏东坡发生的趣事。

《东坡志林》中有这么一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大概就是说,东坡前段时间跑到一个叫沙田的地儿去看自己的买的房产,然后生病了。。这件事情发生在三月份,正好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大家联想一下,下雨没带伞然后感冒了。

我是长生,谢谢大家支持。


沈长生

苏轼,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词,比《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定风波》《蝶恋花.春景》等等

但是,其中我觉得最豁达的一首当属《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的意境讲的相当的豁达豪放。写这首词时,苏轼已经老了,但是他此时却仍然发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慨,纵使鬓微霜,又何妨?心中的梦想依然是持节云,遣冯唐。让我想起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沥,志在千里。老当益壮。这首词就完整的体现了此时苏轼这样的心里感受,让我觉得特别的豁达,乐观,积极向上


晓梦·蝶

我觉得苏轼最豁达的词应当是《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当时诗人被贬岭南,距家万里之遥,人烟稀少,但诗人依然乐观开朗,不悲不怨,心态安怡。还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全词如下: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

笑时犹带梅岭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诗词路漫漫

最豁达的一首词,我觉得是《定风波》,特别是那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之情不言而喻,全文是这样写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然,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写尽了苏东坡的乐观旷达,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苏轼在小事中见真理,有人曾称这首《定风波》是“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还有人评价道: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足以表达后人对该词的赞赏,对苏轼情怀的佩服。


潇洒一书生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性情豁达,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最能体现他豁达人生态度的我认为是这一首写于他困苦纠结时的《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酒醉夜深家不得归,独对江涛风声,这个时候应该是最能明了自身心意的时候了。苏轼能发出江海寄余生的感慨,就是本人内心真切的想法,是内心不愿蝇营狗苟,向往江海自然的豁达人生观体现。虽然没有豪言壮语,胜在诉说心声,淡泊以明志。


xiaomo光影客

我觉得苏轼最豁达的一首诗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认为这首词里有两句最为豁达: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2.“羽扇纶巾,谈笑间去、强虏灰飞烟灭”(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剑灵散信

我覺得這首巜水調歌頭》最為首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的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作於宋宗𤋮寧九年(1076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任守。他與弟弟蘇轍已是七年闊別,再加上政事上的不不順心,又趕上丙辰年的中秋節,於是對月思人,盡抒情懷,乘醉而歌寫出了這首傳頌千古的名篇。

全詞敘述跌岩起伏,情感放縱奔騰,充滿浪漫主義情懷情調,風格超曠飄逸,表現詩人開闊灑脫的胸襟和積極達官的品格,全詞構思奇特結構嚴謹,蘊含深廣,通過對虛無縹緲的月宮仙境的幻想,表现了现实世界中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迷茫,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本词语言如行云流水,理性情趣兼有,是宋词的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