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語》看那些邊緣人物如何奮力抵抗

《水形物語》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配樂等多項大獎,無疑是多年未見的大得主!在2018年的春天,帶給我們最震徹的心靈體悟,在早已漠視社會規矩的環境裡,帶給我們最唯美奇妙的視覺享受!

關於這部影片,孤獨感是最直接的給予觀者的感受,偏冷色系的畫面色調,在輕鬆愉悅的配樂裡,賦予影片更加夢幻的色彩。愛彷彿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影片裡的啞婦和魚人,在阻攔,歧視面前,奮以最大的勇氣和智慧,對強勢者作出抵抗,綻放愛的光彩與魅力!

《水形物語》看那些邊緣人物如何奮力抵抗

孤獨,愛情,憐憫都是影片所表達的主題,但它是如何表達的呢?我試著從人物身上,去剖析關於主題的意義!

影片中的啞婦,黑人,鄰居,博士,和魚人,他們都是邊緣人物,弱勢群體。啞婦是殘疾人,她已近中年,卻仍孤身一人,交際圈極小。黑人婦女,是個身材矮胖,嘮叨瑣碎的清潔工,雖然有丈夫,但丈夫懶惰成性,家庭不幸,受盡歧視的她,也只有和啞婦惺惺相惜。鄰居是個畫家,也是個同性戀者,不願踏出家門,也不願為之奮鬥,家裡養了一群貓的他,渾渾噩噩度日!博士儘管表面風光,但卻是美蘇冷戰的犧牲品,滿腔抱負和理想,卻無處舒展,內心的恐懼和孤獨也無處安放。最後是魚人,它是一個智慧生物,卻因稀有面臨活體解剖,在死亡來臨之際,悄然綻放的愛情,令它勇敢和堅強。這些角色都映射了當今社會里的邊緣人物或是弱勢群體,或殘疾人,或黑人,或同性戀者,在不被主流社會所接納的他們,被當作非人

去對待。歧視,厭惡,責罵,包裹著他們的生活和生命,而他們在影片裡,同病相憐,同理心和同情心,讓他們相互依偎,相互幫助,讓他們團結起來,對主流思想和強勢集體,作出抵抗!

《水形物語》看那些邊緣人物如何奮力抵抗

啞婦艾麗莎每天都會定時起床,沐浴,刷鞋,然後壓著點打卡上班,時間循規蹈矩,一絲不苟,偶爾和鄰居吃點零食,看會電影,聊會天,打發著她多年如一日的生活。但她在聽到踢踏舞的時候,自己也會在走廊上,悄悄跳一下,在心情好的時候,也會哼著歌,跳著舞。從這些諸多的小細節,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是渴望交流,渴望被認可的,和常人一樣,開心快樂也都會喜形於色,甚至比正常人更願意去表達!但是,艾麗莎,也有憤怒和悲傷,求救於鄰居的時候,面對被拒絕,她憤怒的錘擊牆壁,用手語說“不救它,我們也不是人!”在面對研究所所長理查德的盤問時,艾麗莎通過手語對他的歧視進行了反抗!在難過時,躲在角落低聲哭泣,在喜悅時,拿著拖把盡興舞動。雖然,她是不能說話的啞婦,但她也同樣有著獨立的人格,和表達自我的自由。表情,肢體,都是表達的方式,就算不能用語言去表達,卻仍然無法阻擋一個人的表達慾望……

《水形物語》看那些邊緣人物如何奮力抵抗

平時的艾麗莎,是孤僻膽小的,但當她遇見愛情時,她變得開朗,勇敢。在一次次和人魚的交流中,她愈漸活潑,將她封閉的內心打開,釋放出善意和溫暖。從剛開始的為人魚煮個雞蛋,到面對面共餐,聽音樂,到隔著玻璃擁抱,再到救出人魚後的撫摸,之後和人魚水乳交融,發生情愛。艾麗莎從一個懦弱自卑的中年啞婦,逐漸打開心扉,變成一個放聲歌唱舞蹈的少女,在愛情的路上,越來越堅定,越來越勇敢!所以說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由自閉走向活潑,由儒弱走向勇敢,由徘徊走向堅定!這段跨越種族的愛戀,將愛進行到底,在影片中,無論是種族,同性,還是物種,將愛情的概念放大,只要愛上了便奮不顧身。影片通過浪漫詩意唯美的表達,在觀者面前展開一幅愛情畫卷,令觀者動容和感動。

《水形物語》看那些邊緣人物如何奮力抵抗

為何有憐憫之感,首先因為女主艾麗莎不能說話,魚人也同樣是不能說話的,但他們都能感受到語言,體會到情感,也樂於將自己的情緒直接的表達,這讓他們惺惺相惜。女主身在社會底層,受盡壓迫,人魚面臨死亡和解剖,這讓他們的邂逅充滿共通性,在靈魂和精神上的神合,使得他們互相憐憫,互相依賴,進而產生跨越物種的愛戀。當然,艾麗莎和鄰居,黑人婦女,研究所博士,都是互相同情和憐憫的,因為他們都是弱者,都是在某種意義上,屬於不能正常交流的人群,當他們受到壓迫和歧視的時候,所逆反的抵制與反抗,讓他們團結到一起,共同營救了魚人…他們在各自的空間內,都一樣的有苦難言,面對各自的境遇,讓他們自然而然凝結到一起,相濡以沫的互相憐憫和同情!影片中的這些小人物或者說是邊緣人物,都像是一座座的孤島,但都同樣懷有善意和友好,在悲天憫人的時候,他們之間所共通的情感,像是海洋裡的水波,將他們互相連結,組成可以與世俗所抵抗的力量和陣營!

《水形物語》看那些邊緣人物如何奮力抵抗

在剛開始的畫面裡,影片的色調多以淺藍色或淡綠色為主,復古感和層次感尤其豐富,艾麗莎身著灰樸的衣服,彷彿能夠被環境所吞沒。在研究所是個不起眼的清潔工,在社會上更是無人問津的小人物,被周遭所湮滅的她,不懂得抵抗和反對,按部就班的進行著自己的生活…但當她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愛情萌芽開始生長時,她慢慢壯大,漸漸勇敢…頭上戴的紅色髮帶,作為轉折點,漸漸的,她穿上了紅色的高跟鞋,她的情感也愈漸飽和,然後從浴缸中的與魚人相互依偎,到將水放滿整個浴室,由小變大,由局部到立體,最後在碼頭的放歸自然中,她穿上了一件大紅色的外套,此時她的情感達到高潮,整部影片也達到高潮!沒有大場面,沒有大遠景,沒有大人物,影片的情感流露在細無聲中,悄然綻放,愛情的浪漫與溫馨,撲鼻而至,人物的孤獨感和影像的魔幻色彩,紛至沓來!

《水形物語》看那些邊緣人物如何奮力抵抗

總的來看,全影片都表現出了邊緣人物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在這種趣味微妙的情節堆疊中,雖然邏輯上略有不足,但無傷大雅,溫潤純真的情感表達才更加重要。美蘇冷戰,黑人歧視,白人中心論,殘疾人,同性戀,間諜組織,這些彷彿離我們遙不可及的事情,在影片中都極為巧妙的展現,褪去華麗的外衣,魔幻的色彩,非常現實的社會問題直面而來,傷口復原和揭露,在大環境裡顯得非常微不足道,但人類何嘗又不是將傷口翻來覆去的折磨呢無論是來自幻想還是來自現實,人類也從不會牢記傷疤,從不會吸取教訓,在如今社會,還有諸多這樣或那樣的現實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和處理,探其深度,社會像是我們永遠無法觸底的海洋,是浮於海面,還是沉在其中,我們都無法逃脫!

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座孤島,是孤芳自賞還是隨波逐流,值得我們深思看這些邊緣人物如何抵抗的同時,我們作為普通人,大洋中的一顆水滴,又如何自處自安,更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