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盛泽这些桥

“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此系盛泽地理概况;“日出万绸,衣被天下”,此乃盛泽丝织盛况。明末清初,吴越之际,盛泽即以水上丝绸闻名,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江南四大绸都。改革开放后,建“东方丝绸市场”,成“华夏第一镇”,再创辉煌,顺理成章。


难忘盛泽这些桥

盛泽城北全景图

地缘交界,“可为吴,可为越,难为分析”,故古有“合路”之称。由村而镇,初为“盛寨”,别号“盛湖”等。清光绪《盛湖志补》载,明嘉靖年间,始称为市,“居民百家以绸绫为业,其后商贾辐凑,烟火万家,百倍于昔,蕃阜气象几与郡县相埒”。

难忘盛泽这些桥

盛泽风光

市声商潮,舟楫往来。西南烂溪连接乌镇,东北黄家溪直通古运河,镇西“西白漾”浩荡,镇东“东白漾”秀丽。一条市河,两岸绸庄;“白龙”(桥)迎开张,“升明”(桥)候收庄。凝视着民国初年邑人李君手绘的盛泽地图,不能不感叹绸都有缘:缘在丝,丝系市;缘在水,水济桥。

难忘盛泽这些桥

20世纪50年代盛泽西白漾划船照片

难忘盛泽这些桥

西白漾

难忘盛泽这些桥

西白漾

泽国多桥,古桥多娇。细梳桥史,感慨“为富而仁,慈悲为怀”。盛泽桥,里人、僧人捐建最多。

难忘盛泽这些桥

盛湖市声

首推白龙桥。当之无愧,亦首当其冲。白龙桥位盛泽坛丘乡,烂溪与西白漾间,扼守盛泽西要津。西白漾极浩荡,系盛泽象征,故又称盛湖,民间直白为盛泽荡,同时为纪念明末本土名士卜舜年,又雅称“舜湖”。(面对此湖,不妨进一步浩荡联想尧舜禹治水。)龙为传说,白龙桥自然与传说白龙于此出没有关。

难忘盛泽这些桥

白龙桥

南北走向,确切建造年代尚有争议,2013年新出版的《吴江市志》主张:“清康熙初年建,宣统三年(1911)重建。”花岗石,石拱三孔,桥长40.6米,主孔宽9.9米、高5.6米。

难忘盛泽这些桥

白龙桥

2016年春笔者实地考察记录:白龙桥紧傍新兴公路水泥桥,近盛泽实验小学舜湖校区。高峻,豪迈,单侧台阶近三十级。中孔拱壁4节,双侧孔拱壁3节。东望,湖面,依然一水浩渺,野萍缥缈。遥想当年,白龙桥定谓“东进”盛泽之大门。大龙携小龙,白龙桥串联迎龙桥,匆匆无心追究两者因缘。

白龙桥桥联,堪作绸都代言与宣言:“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吴江文史专家周德华先生曾考证,言联中“千尺浪”源头可溯至清代汪文柏《盛湖》诗句“夜灯千匹练,秋雨半湖菱”,不置可否;但其所转摘的盛泽培元公所楹联,堪作参照:“风送万机声,吾辈登堂当思先泽诒谋,白漾波澄,昔日留荄今证果;晴翻千匹练,工师启宇犹愿后贤济美,红梨春涨,他年饮水此寻源。”留荄,留根;红梨,红梨湖,盛泽又一借代称。

难忘盛泽这些桥

白龙桥

难忘盛泽这些桥

白龙桥桥联

荡开一笔,说一下圆明寺桥。此桥界盛湖与红梨湖,傍古刹圆明寺,旧时系盛泽陆行外出之要道。初建无考,同治年间重建,“长六丈六尺,高三丈三尺,广三丈四尺,酾水为三”。“明月清秋迥,中桥水一分。”因此桥,“圆明晓钟”成文人墨客钟情风景;也因此桥,桥北的红梨湖不约而同俗称为“桥北荡”。柳亚子当年哭诗僧苏曼殊,有诗句“一水红梨旧梦痕”,触景生情,令人唏嘘。人有命运,物与景亦然。解放前,圆明寺遭炮火焚毁,寺旁桥炸成断桥最终荡然无存。今所见“圆明寺桥”,长88米,完全水泥建筑现代桥。

难忘盛泽这些桥

圆明寺桥

难忘盛泽这些桥

圆明寺

次举升明桥。出类拔萃,亦出色当行。桥位镇东栅,东白漾口,近百年老校盛泽中学。1990年,我曾执教于盛中,对附近古桥有深刻的感观印象:高峻,古朴。隙间,杂草点缀、乱枝蓬生。久别重游,桥旁已宅第林立,老完中置换作小学新校区。升明桥圆拱三孔,桥长48米,顶宽4.1米。中孔矢高5.4米,跨径10.7米,拱壁4节。一阶双石铺,上下各26级,信步徐缓。桥面中心整块花岗石,饰吉祥莲花图案,叹为观止。20世纪90年代初,列为危桥,石块编号原址原样重修,功德无量。

难忘盛泽这些桥

升明桥中心石图饰

升明桥,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清雍正九年(1731)重建。南北走向,位东白漾口。东白漾形似菱叶,别称菱叶渡;水面相对不大,但汇聚四围五湖之水,故桥又有“五聚桥”雅号。清代与民国年间,此处始终是盛泽丝绸对外贸易的水上孔道,繁盛自不必言。东向桥联:“祥开震巽彩虹高,千秋壮丽;喜溢乾坤新月满,万户盈宁。”“震巽”代表方位,表明升明桥时位古镇东南。西向桥联:“雁齿衔堤,近链白漾流五聚;龙腰亘渡,遥通沧海窦三环。”窦,指桥洞,三孔圆拱,壮丽恢宏。

难忘盛泽这些桥

升明桥

中和桥,位古镇北端偏东,旁有济东会馆(清嘉庆年间建),不远处有先蚕祠(祭祀蚕丝行业祖师,清道光年间建)。梁式单孔,两侧桥台分别配置拱形泄洪孔,远观恰似一框两弧“三孔桥”,融通方圆,兼具两式,妙!细细琢磨,这不正是中庸气度、儒商风格?桥始建无考,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花岗岩材质。全长18.5米,梁孔宽5.1米、高3.7米。泄水孔上方嵌楣额,南侧为“月波”“川媚”,北侧为“挹秀”“梯云”。

中和桥端雅,其桥联同样秀气并大气。一联写景,曰:“金波遥映红梨渡,玉带长垂绿晓庄。”红梨渡“远”在西白漾,遥相呼应;绿晓庄,近在咫尺,名士卜舜年孤傲居此。一联议论,曰:“北胜跨虹融水德,中和位育贯文风。”北胜,地名,指北胜坊,传为沈万三所建。水德,典出有故。老子有言“上善若水”。古人概括“水有四德”:“沐浴群生,通流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柔而难犯,弱而难胜,勇也;导江疏河,恶盈流谦,知也。”

难忘盛泽这些桥

中和桥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此为明末清初周灿《盛泽》诗句,周灿为盛泽历史第一名人周用后裔。如果把东西两白漾看作盛泽古镇对应的“源头”,那么东西两漾口上的白龙桥、升明桥就是遥相呼应的“端点”。一条盛泽老街,说穿了就是贯通“源头”连接“端点”的一条绸带。市河两头,设轮埠;市河两岸,“绸庄如街面”;而市河之上,小桥鳞次栉比。旧时“盛景八景”之一的“五桥晴市”,即与市河之上的五座石桥(本质与桥下的商贸)紧密关联。由西而东,分别为观音桥、永安桥、善嘉桥、登青桥、龄嘉桥,另有东庙桥,实为六桥。乾隆《吴江县志》这样描述红火场景:“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而今,市河填平,五桥不复。东白漾消退了,一座长32米的“升平桥”登场了;西白漾萎缩了,白龙桥侧与时俱进修建起了85米长的公路大桥。

难忘盛泽这些桥

张贻宗《五桥晴市》

古拙泰安桥。此桥属远离城中的“溪桥”,位黄家溪村。民谚:“先有黄家溪,后有盛泽镇。”发达的手工作坊业,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也造就了清朝时期黄家溪一带“走桥”“找做”的独特风俗——站立桥头,待人佣织或雇人织挽。其中最出名的桥就是泰安桥。明崇祯五年(1632)始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梁式三孔,全长20米,桥面宽2.4米,主孔高4米。一式花岗岩长条石,简朴而大方;桥面梁侧饰连环祥云纹,与蓝天白云、悠悠碧水,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难忘盛泽这些桥

泰安桥

现场不能均至,但赏玩可以不拘一格。桥可能已不存,而贮存文化印记的桥联可长存。附录几则盛泽桥联,聊作机声、涛声回响。

如意桥(独拱):虹垂野岸祥光合,烟锁江村佳气浮。

万缘桥(独拱):南连两浙恩波远,北接三吴福泽长。

香波桥(独拱):一水斜通菱叶渡,双峰遥拱洞庭山。

南新桥(独拱):西北环溪,源通白漾;东南高跨,瑞映青龙。

莲云桥(独拱):路达东西,相界盛湖笠泽;波潆左右,常依明月清风。

保盛桥(梁式单孔):五聚潆洄资保障,六桥锁钥庆安澜。

宝德桥(梁式单孔):北达麻源欣利涉,西通笠泽庆安行。

目连桥(梁式单孔):策杖闲听,两岸机声连牧笛;临流远眺,一泾帆影半渔舟。

里仁桥(梁式三孔):衢达东西,相界松陵笠泽;流分南北,常通秀水麻湖。

登云桥(拱形三孔):从此登云题柱,谁为司马;沔波流水凌虚,影照垂虹。

青云桥(梁式三孔):虹影卧鸥波,北带麻溪,南襟秀水;鳞塍环雁户,春风击壤,夜月鸣机。

水月桥(梁式三孔):水通万里流源远,月照长虹烟火稠。

双龙桥(梁式三孔):势若垂虹,练横蠡泽;光同浩月,珠涌龙泉。

福海桥(梁式三孔):衢达东西远派,受麻溪九曲;村连南北乘源,锁菱渡五流。

鼎方桥(梁式三孔):舟楫往来,一水潆洄连北角;桑麻掩映,数村环抱接中山。

太平桥(梁式三孔):春到风光行处好,时和景物望中新。

纪长桥(梁式五孔):君子来游,徜徉于坦道;仁人利溥,遐迩到欢声。

难忘盛泽这些桥

难忘盛泽这些桥

凌龙华,男,1966年生。江苏吴江人,笔名凌子、轩窗主人。现为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史委主任。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文史随笔、时评、教育论文三百余篇。出版有《轩窗随笔》《教育,教育》等个人专著3部。

难忘盛泽这些桥

稿

[email protected]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