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清照?

不如归去

评说李清照,不能不提及她身为女儿身,“心理性别却是男性”这个自古即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性格即命运,言则为心声,这个视角,也是我们理解李氏其人其文的关钥点。

入宋以来,李易安词名隆盛,“女词人”的标签深入人心。问题中说李清照有男性气质,并不算真正的“女”诗人,是指李易安的诗文沉雄健拔,为人好胜争强勇猛果敢绝非搓酥滴粉而言的,也就是说,在很多研究者看来,李清照无论诗文、性情及自我定位,完全是男性化气质。

这种说法看似和常识相悖,其实古来有之。 从宋人周煇的《清波杂志》到晚清学术大师沈曾植”文士之豪”的评断,实际都涉及到了李清照其人的“双性化倾向”,甚至某种程度上男性心理还占据压倒性的位置。

这一点对李性别心理的考索,所见以今人徐晋如申说最力。徐氏是当下声名藉甚的少壮学者,其人虽好呵佛骂祖非法辱圣,但是学养确实可称充沛,于诗词也是深造有得,所以在他言论基础上“接着说”,提供一点不同常情的思路,也许也是有意思的吧。


我们的一般看法,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是生死与之的神仙眷侣。

因为李清照词中,常有相思的表述,在名文《金石录后序》中有个别饭后茶余相伴读书的寥寥记载,从而我们一般都认定李赵夫妇是恩爱相依的典范。而在很多研究者看来,情形恰恰相反。一些蛛丝马迹我捕捉如下:

1,词的文体本身就有所谓“赋得”与“寄托”的传统,只是假借表达理想,子虚乌有假语村言,不必非得有其事;

2,《金石录后序》中的“赌茶消得泼香乐”之语,记载的是新婚之乐,但即便这样的时光,也许因为李清照男性化争强好胜的性格,赵明诚并不见得受用。 前述宋人周煇的《清波杂志》所载中就有“明城每苦之也”的记录;

3,赵明诚一生对文物收藏的狂热远超对妻子的爱意,也许也透露着些许信息;

4,有传的赵明诚诗文中其实也未见有对妻子厚爱的遗留,所有情思不过是李易安的“一面之词”;杨海明先生甚至认为,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奔南京母丧,李清照作为正妻却未能随行,可证此时二人的感情已经彻底破裂,赵明诚只是碍于诸多原因不便写休书罢了。

5,二人结婚20年,却无子嗣,赵明诚在外也有蓄养“小三”(《苕溪渔隐丛话》)。

6,李赵两亲家后来因为政见分裂,势同水火,赵明诚之父赵挺之热衷权势本身就是迫害李父的重要人物之一(《宋史·赵挺之传》),所以当李清照上书公公求救时换来的是冷眼。这样的处境如何可以恩爱?

7,世传李清照那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根本不是教科书中所言感慨南宋政府之懦弱,而是对丈夫赵明诚的“卑怯”慨乎言之:赵明诚任江宁府知府时底下叛乱,赵明诚竟然没有任何防备也不敢有任何抵抗,反用绳子绑住在城墙下偷偷溜走,丢下老婆不管,这在李清照看来是“奇耻大辱”(宋.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0)。

................


所以,徐晋如曾认为,李易安的性格是非常强势的,一生以男子自命,心理性别是男性化的,这种矛盾必然决定了他和赵明诚这样性格懦弱的纨绔子弟,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婚姻与爱情。

还有一点意见,与现在主流看法相悖的,是认为李清照的诗与文远胜其词,且与她的“男性化的双重性格”有关,因篇幅过了,我留待下次再扯扯吧。朋友们有什么看法,也不妨闲说说瞎聊聊。

2018,5,6,中午随写

会勉力坚持每天都写一些文史八卦、生活随感、人物看法、影视评论等。感谢阅读、关注、点赞。也欢迎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你们老师说李清照的作品拥有一点男性气质的粗犷,这话没错,毕竟李清照既能写哀婉落寞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能写浪漫豪放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毕竟,按照现今的观点就是优秀的人大多“雌雄同体”,文学艺术上不分男女,只看作品。

关于李清照的才华,她不仅有“词压江南,文盖塞北”之称,更有“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一本《漱玉词》和一篇《词论》惊艳了岁月,尤其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研究金石书画的美好故事更让人赞叹。

在文学造诣方面,李清照的婉约词的确令人佩服,至少在当时特定年代下,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禁锢下,李清照打破世俗,她不去按照条条框框生活,她就是要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得你奈我何。

在古代,很多传奇故事与艺术成绩都在男性文人的身上发生,很少看见有哪个女子一鸣惊人,大多数女性都在深闺里看看书绣绣花荡荡秋千,少有女性能够在艺术方面大放光彩。

于是,女性被压制着,她们不敢发声又不甘平庸,就在这种矛盾之中又涌现出很多才女的传奇故事,例如李清照,她才貌出众又嫁了一个好丈夫,文能与男子叫板,又能在颠沛流离的年代里以豪壮的气魄写家国之事。

她既有小家碧玉的温柔,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胆识,她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凄婉清冷的笔调,耀眼了整个宋代甚至历史,她的才情也让现在的女生值得学习,去学习她身上那股对文学的追求与执着的精神,学习她敢于向生活叫板的勇气。

至于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在这就不多说了,毕竟故事在别人身上发生,好与坏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旁人无权评价干涉。


沈善书

从文学角度评价李清照,那是文学评论家的把戏,我想从性格和人品角度出发,说说李清照的几则佚事,进而谈谈我对李清照的一些看法。

先说我的观点吧:李清照年轻时很浪漫、很可爱,到了中晚年,却变成一个擅长左右逢源、精打细算的寡居官太太。但即便如此,她仍然光芒万丈,值得仰慕。她是我永远的女神,永远的梦中情人。

(我觉得,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老师应该是这个样子)

李清照生在一个不平凡的家庭。

她爹李格非,山东人,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文化部、教育部或者外交部中的司局级干部。李格非还曾经提点京东刑狱,相当于高院院长。

她弟李迒,南宋立国后任敕令编订所删定官,相当于人大常委。

她嫁给赵明诚,过门时赵明诚还没有毕业,还在太学读书。

太学主要是官二代读书的地方,赵明诚之所以能入太学,主要因为他爸赵挺之很厉害。

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也是山东人,也是进士,但官比李格非做得大,曾任副省长(转运副使),后来担任宰相(尚书省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一度成为蔡京的主要竞争对手。

赵明诚从太学毕业,担任小京官,与李清照定居开封,新婚燕尔,夫唱妇随。

(我觉得婚后的李清照老师应该是这个样子)

可惜好景不长,赵挺之死了,权臣蔡京对赵家子孙展开报复,撤了赵明诚的职,小赵不得不带着李清照卷铺盖,回山东老家。

赵明诚至少有两个哥哥,都已成婚,三家同堂,时有摩擦,李清照与妯娌们经常生气,也跟赵明诚大吵过几次,期间赵明诚纳妾,李清照隐忍不发,性格渐渐从单纯转向成熟。

对老公赵明诚,李清照最初肯定是恩爱有加,但后来恩情如何,很难说。

在山东闲居长达十年,赵明诚东山再起,几年后官至江南东路经制副使,相当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驻扎在南京。但他非常怕死,根本不是领兵的材料,南京闹兵变,他借助钩索翻越城墙,带着李清照和金银细软偷偷逃出,再次被罢官。

老公丢城逃跑的时候,不知道李清照有没有劝阻过。如果劝过,说明她顾大局;如果没劝,说明她也怕死。我觉得没劝的可能性大,因为这更符合“成熟”后李清照的性格。

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守寡,有人觊觎她的家产和丰厚收藏,诬蔑赵明诚生前通敌卖国。她不得已,将家中所有古董及金银珠宝拿出来,打点朝中权贵,得以免责。那时候,她的婆家大哥赵存诚和二哥赵思诚仍在官场担任高官,可以依靠,但李清照与妯娌关系不和,不找他们帮忙。

南宋立国后不久,秦桧担任宰相,一手遮天,他是李清照的表妹夫(或者表姐夫),也可以帮助李清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清照也没有找他帮忙。

李清照守寡多年,坐吃山空,不得已改嫁张汝舟。二人感情不和,婚后一百天,李清照提出离婚,张汝舟死缠烂打。李清照向兵部侍郎綦崇礼写信求助,使张汝舟被免职判刑。

綦崇礼是谁呢?其实他是李清照的远房亲戚。这层关系说起来非常绕——赵明诚有一个姨表兄弟谢克家,谢克家是綦崇礼的女婿,所以李清照的求助对象其实是她前夫的姨表兄弟的老丈人。

跟张汝舟离婚后,李清照又守寡多年,一直活到七十多岁。她作为一个孤孀老太太,以文墨见长,以收藏名世,与当时书画名家和收藏大家交往颇深(例如米芾的儿子曾经找她品鉴字画),也与朝中大佬不断有书信来往。宋高宗和皇太后每次过生日,李清照都会写贺启,由地方官转送朝廷。这些种种手段,归根结底都是她的自保方式,使主流社会认可她,并保护她。

但是在另一方面,李清照也有自己的原则。例如她从来不去结交秦桧,并且从不国家大事上发表言论。不结交秦桧是因为她有道德底线,不谈论国事是防止祸从口出。岳飞冤死风波亭时,李清照同样不发一言,一个字都不提。

(我觉得中晚年的李清照应该是这个样子。)

李清照肯定不是一个伟大的、无畏的、大公无私的英雄,她只是一个文艺的、精明的、渴求保护的、后来又学会自我保护的女性。她不可敬,但十分可爱。


开周说宋

花开两朵,一代词名李清照

八音财子

少女时被家人宠爱,天性浪漫,青年时与丈夫琴瑟和谐,纵享幸福时光,亡国丧夫后坚强勇敢,努力自信,优雅从容,自强自立。前半生,她是一朵蔷薇,有点浪漫、有点高贵、有点深情、有点温柔;后半生,她是一朵红梅,有点不屈、有点坚强、有点惊艳、有点从容。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身上薄薄的罗衣被涔涔香汗渗透着,秋千架晃来晃去。隐约中听见男子的声音从走廊传来,少女心想如果被男子看见,就不好了,也懒得揉搓有些麻了的雪白细腻的双手了,鞋也顾不上穿了,穿着袜子半面含羞地就急走,心中对这位还未谋面却让她狼狈不堪的男子不由得产生一丝恼怒。边走边生气,连头上的金钗都配合主人似的生气的滑落下来。没时间捡了,躲在门后想看看是何方神圣,却嗅到一阵阵青梅香,只听到一句“德甫啊,你看这件事怎么样”,是父亲的声音,少女抬头一看,只见父亲身边一位翩翩美少年如画映在眼前,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嗯,倒是一副好皮囊”,少女心想!

而在许多年以后,乌江河畔,当少女面对着那个弃她而去,弃城而去的男人,她依然回忆起了初见他的那一面,那时候仿佛又闻到了那阵青梅香。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觉得他是世上最幸福的男人,他的妻子不仅肤如凝雪,貌美如花,还有着让词坛大家都艳羡的才华,更让人艳羡的是这既不是千金小姐和落魄书生的故事,也不是富贵公子和贫贱才女的故事,既没有封建顽固的婆婆,也没有不讲理的兄长。他的妻子出身状元世家,诗香门第,和他门当户对,两家素有交集,所以在世情小说中才子佳人最不易成的婚姻于他们而言却是没有一点阻碍。

他还记得和她初见的那一日,他和她的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刚好遇见她。他早就读过她的诗词,早已被她的才华所折服,此时一见,更感倾城倾国之色,顿生无限爱慕之心。

后来他把这件事说给她听,她却说:“错了,错了,我第一次见你不是那次”,“那是哪次?”“青梅花开的那一次。”

有一次,他出外未归,她便做了一首词寄给他告知自己的心情,读后赞叹不已。又想胜之,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和她的词夹杂在一起。叫人评鉴,好友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他忙问是哪三句,正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后,他对她更加倾心,觉得此生只她一人足矣!只是这时候意气风发、情深意重的赵明诚又如何懂得“一生”的分量有多沉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眼前安便忘靖康耻,如今的临安歌楼舞醉,竟胜得过汴梁微雨燕飞?赵明诚终究是让她失望了,她甚至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或许是在莱州,那时候不在他身边,那时候他已经开始蓄妾了;又或者是因为无嗣,他对她有了偏见;又或者是青春不在,红颜已逝,被厌倦了。但这都不重要了,国已破,家已亡,赵明诚也不在了,连他们的心血那十几车金石古籍也被金人抢走了。

原以为张汝舟会是她最后的归宿,却不想是个狼心狗肺,觊觑她财产的小人。那就离婚吧,举报丈夫会做牢又如何,沦为笑柄又如何,不被封建接受又如何,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讨厌的就是讨厌,词坛上那些前辈,从柳永到苏轼她都骂了个遍,她会在乎你小小张汝舟!

可是啊,在国破家亡无人可依,在梧桐花落,在慢慢细雨随风飘洒,在黄昏中独处时,她还是心有郁结,会落寞,会伤心,会愁到借酒消愁。她依然怀念少女时候的样子,无拘无束,不识愁滋味,她还想到了小时候父亲教她填词的样子,温文尔雅中带着丝严肃,她怀念那个微雨燕双飞的汴京,那个记忆中明眸皓齿的少年,而这些,也只能是怀念罢了!

“当真有愧这三百年繁华呀”,李清照叹息道。


八音财子


雪天雪晴

应该说是生活成就了李清照、大凡有大成就的人多半都兼有两性性格,苏东坡能有豪迈奔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也能作哀婉断肠的“十年生死两茫茫”;陆游能写“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也能吟“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靖康之耻打乱了李清照的人生,也升华了李清照的境界,就像黄桥兵变虽然最终摧毁了李煜的家国,却也催生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李清照虽然是女子,可能因为家庭教养关系也可能小时候还生长于北宋尚未对女子约束太紧的时期又或许是因为其父李格非是苏东坡学生的关系,所以总体来说李清照的性格里还带有一丝男儿豪迈之处,不然也做不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令男儿也甘拜下风的好诗来!个人是很喜欢李清照词的,用字通透灵性,虽浅白简洁却如同一幅幅水墨画卷徐徐铺开、每读易安词总引人遐思、口齿噙香!


夜睡海棠

您老师说对了一半!李清照作为一个婉约的女词人,从来都是充满着女性气质女性意识的人,而且属于那种文艺到骨子里的词人!当然了,属于山东姑娘的李清照的骨子里,还有山东人的粗豪和粗粝,她的眼界、勇气和气质,超过了很多男词人!

1.李清照是清月朗照的文艺女神,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百花园中的花神,是婉约派的一代宗主,相当于武侠世界中灭绝师太的地位!词坛同武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灭绝师太倚天剑一出,必见血封喉,天下谁与争锋;李清照同样以如花妙笔,震动宋代词坛。灭绝老尼以绝情著称,李清照因情深闻名,这是剑和笔两种武器的区别。灭绝师太限于身份的关系终身未嫁,李清照因为爱情,先后嫁了两个,不过前一个是神仙佳侣,后一个是所遇非人。在这一点上,民国才女张爱玲与之恰恰相反。文艺女青年的爱情往往百折而千回,比如李清照和张爱玲,比如杜拉斯和萧红。

2.李清照命运轨迹就像她所处的时代一样,充满了悲剧色彩,李清照的悲剧就是时代的国家的悲剧!她的前半段美丽得让人心醉,后半段悲凉得欲哭无泪。这和她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国家的命运即民众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船,风正帆悬时,我们和乐幸福;风雨如晦时,我们朝不保夕。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蚂蚁,时代的每一个风吹草动,必将投射到我们身上,就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野火在轻轻地烧,我们无处可逃”。因此,李清照后半生颠沛流离漂泊无依的悲惨命运,既是她个人的性格悲剧,又是整个宋朝的时代悲剧,犹如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中的冯婉瑜。

3.李清照是少女时代就喝得“一杯酒扶墙走,两杯酒墙上走,三杯酒墙走我不走”的酒徒!她的词中有三分之一,不是写喝酒,就是写喝醉!李清照的饮酒,也体现了她不同时期的心情。少女时代喝酒因为好玩;人到中年世事如棋人生难料,是为了麻醉自己;而到了暮年,或许才在浓烈的酒精中看透人生。李清照的人生变化如此,你不让她饮酒,她如何度过那一段凄凄惨惨戚戚的生命的严冬?

4.李清照是感情脆弱的女子,遭遇骗婚,李清照又是坚强勇敢的人,一言不合就离婚!

当时有个爱财好色登徒子张汝舟,看中了李清照的文物,就用花言巧语欺骗,和李清照结婚,李清照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和道德危机之中。李清照是个勇敢的人,她绝不拖泥带水将就凑合,在发现那个衣冠禽兽张汝舟竟然是为了她的文物才和她结婚的真相之后,李清照再次表现出大无畏的勇气,冒着身陷囹圄的危险,勇敢地将张汝舟科场作弊博取功名的丑事揭露出来,将张汝舟告倒发配远方。但好在李清照的朋友多,路子广,最后自己仅坐牢九天就被释放。就这样,李清照如愿解除了与张汝舟的婚姻,成为反对家庭暴力、反对作弊的先驱者。

5.李清照是豪情万丈的千古一丈夫!是柔弱外表下的女汉子!李清照不是个小女人,而是个大丈夫。李清照无与伦比的艺术洞察力和敢想敢说的性格,让她成为一个优秀的文艺批评家。她留下了一篇现在已经残缺不全的《词论》,不但评价了唐宋诗词的成就与特点,还批评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词人。如此自信,非但一般女性诗人不能匹敌,整个文学史上也没有一个男性诗人可以与之比肩。


好玩的国学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

总叨叨对李清照评价如下:

1、李是生于名门,官宦之家,父亲高官得坐俊马得骑。母亲也是出身书香门第,通晓词赋诗文。李从小就被浓郁的书卷气包围,那气质,那谈吐,十里八乡少有人及,左邻右舍无人能比。是大伙公认的才子~~对象。



2、李虽然不是爷们儿,可是具有女汉子气质和情怀,她的诗既淑贤妩媚,又刚毅率真。常常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李还喜书画金石。致力于收集整理收集,搞学术研究。




3、李找了个好婆家,嫁了个好男人。俩人志趣相投,夫唱妇随,打情骂俏,逍遥自在。“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李清照的如意郎君是个短命鬼,它死在副湖州上任的途中,估计是来了急病。李清照没招了只能梅开2度嫁给了为了骗取钱财而对他百般示好的张汝舟,她的改嫁也遭到原来的施大夫阶层的污垢渲染,使得李身心受到严重的残害。



总叨叨

很简单,我以前写过文章,反驳婉约和豪放简单粗暴的二分法,其实,李清照不能用婉约或者阴柔这样的词语概括她这个人和她的作品。

论词,她确实风格偏向阴柔美,毕竟她是女性作者,但是,李清照也有《渔家傲·记梦》“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你能说本词是婉约美吗?


随便拿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也是婉约咯?很明显不是了。所谓的婉约,更多是李清照词的主格调,但是仅仅一个词也不能很好概括出李清照的风格特色。

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个词中女皇,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词学理论。她写过《词论》一文,简单说就是“词别是一家”。具体有七点:1.词要协律(这一点应该是反对苏轼的,苏轼以诗为词,并且写词不随格律)2.词要高雅(柳永的“俗”文学就不行了,柳永用词就喜欢俗语)3.词需浑成(有句无篇的张先,宋祁等)4.词要有铺叙(晏几道只擅长小令,没有铺叙)5.词需要用典重(不满贺铸艳丽有余)6.主情致,7.尚故实(不满秦观,也不满黄庭坚)从以上她的观点可以看出,她是不一样的烟火!自成一家,别具特色。



李清照早期是一个活泼少女,有着自由的闺中生活,和幸福的婚姻爱情。

比如著名的《如梦令》 宋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般柔弱的少女恐怕不会这么疯疯癫癫的饮酒,然后又迷路差点不能回家。虽然说是女子情态,却又是一个活泼可爱开朗型女汉子。

如梦令 宋 ·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寥寥数笔,勾勒出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的那种伤春之情,“绿肥红瘦”更是被后人大家称赞。

而后来,她在“靖康之耻”之前,还有一段和赵明诚在青州的生活。


一剪梅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充满离愁别绪,应该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一次分别,笔法细腻,语言通俗浅近。最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结构巧妙,对仗工整。把男女离别的感情写的淋漓尽致。

而到了,“靖康之耻”,李清照和丈夫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之恸,在词人笔下表达出来。声声慢 宋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头用了十四个重叠字,由此可知她精通音律,不用典故,却又把心中怅惘的情怀写了出来,怀念亡夫的情感也浸润期间。此时的李清照心境真的是如同她的《武陵春》里所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了。

1.她的词语言上通俗易懂,音律协调,清新工巧,富于表现力。《声声慢》

2.把家国兴亡与个人情感融合,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声声慢》、《武陵春》,不是简单去写男女个人的离愁别恨,而是加入了哀婉时代的凄怆。

3.不止是简单的女子气息,婉约风格,也会有大气风格词作,比如《渔家傲-记梦》

综上所述,人是复杂的,作家性格也不是一两个词能概括,尤其是被文体限制,李清照不可能展现更加全面的性格特点,尤其是李清照有自己的词学思想。所以,说李清照有男子气,也没错。


半卷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你能想象能写出这样温婉词句的人,竟是一介赌徒嘛?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她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性情呢?

想知道答案就快点开视频一起看鉴真相吧!\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5e9bcf2d6b9fb4a54075fe13de0ceb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