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盂县有传承千年的宋金古瓷窑吗?

脑洞人物史

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山西盂县也有历史近千年的宋金古瓷窑吗?答案是肯定的!

山西古代窑口不少,这一点相信很多三晋文物爱好者都熟悉。从山西博物院中也可零星看到一些地方窑口的作品展示,北抵大同、浑源,南至临汾、长治、晋城,可谓纵贯南北。山西地形封闭,东西两侧阳泉和吕梁历史遗存少,但阳泉的确是有宋金古瓷窑遗址存世的,这一点经由考古发掘已被证实,亦文亦物老师今天讲一讲阳泉古窑址的来龙去脉:

1、盂县古窑

阳泉古瓷窑位于盂县,窑址则在县城东30里的磁窑坡村。最早对此窑口进行记载的是《元一通志》,里面非常简略的提到了一句话:石甘有窑十处在盂州。明朝初年编撰的《永乐大典》也提到,盂县有瓷窑一座,在县东南三十里。此外更早的记载便再无踪迹。

这窑址先后发掘过两次,第一次是在1977年,首次发现;第二次更细致、系统些,在1992年冬天,山西考古研究所会同阳泉文管会二度发掘,收获很大,开窑年代、烧造品种、技法特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出土了不少残片实物,发掘报告间隔多年被发表在在1999年的《文物世界》上。现如今名叫鲍家湾,这片遗址规模约在数万平米,间隔一条阴山河,与磁窑坡村相对。

2、瓷窑的特点

从出土实物来看,盂县磁窑坡白瓷多,装饰手法较单一,有刻花、印花和镂空,产品是素白瓷、印花白瓷、刻画白瓷和黑花白瓷。好吧,这些都是白瓷,整体属北方定窑系。

盂县窑是地道的民间窑口,烧造均为民用器皿,这也就决定了它流俗的一面;而且地处东西汇集之地,受到周边的瓷窑影响很大,产品还是较粗糙,窑具也更简单。显然,这并非一处大窑口。

从调查报告看,盂县窑装烧的技法很多,有支钉垫烧、匣钵正烧、支圈仰烧、支圈覆烧、色圈叠烧等五种,由于是小窑口,它在烧造过程中必须考虑经济适用,故这里发现的匣钵多数有一器多用特色。一山之隔的东面,便是河北的定窑,定窑在金代出现涩圈叠烧之法,很快便传入盂县,在这里被广泛使用。

3、盂县窑为何会消失?

据学界猜测,盂县窑的市场不算大,仅为周边一带,它创烧的年代应在金代早期,终结时段也在金末期,甚至都没有持续到元代,这可能与蒙古人的南侵有关。这里的器具很接地气,有盆、碗、缸甚至蒜臼、油灯等日用品,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此挖煤,还在古矿中发现过“油川子”,质地成熟,器型优美,只是今天已非常少见,喜欢的朋友可到当地去试着淘换,说不准有好运气。

关注【亦文亦物】看更多顶级古建、古迹艺术、经典人文


亦文亦物

传承千年的瓷窑地址是有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良,基本也都不是过去的手工作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即使名字还在,还是那个地址,内容都不同了,这就是任何事物都是要随环境因缘改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