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錢存入餘額寶時,所有人都在受益,那麼誰在虧損呢?

用戶69290716

簡單來講,餘額寶背後是天弘基金,天弘基金是一個比較大的項目,不僅僅只有餘額寶,招行的朝朝盈也是他在運營。把錢存在裡面,可以享受24小時0秒贖回,無論是賺利息還是使用便利上都遠遠高於傳統的定期存款。



與傳統存款不同,基金是需要有人運營的,和股票一樣。基金又分為股票型和貨幣型,貨幣基金幾乎沒有風險。在開通理財產品之前銀行會有對用戶風險承受能力的評級,而貨幣基金一般屬於R0到R1之間,也就是保證本金但不保證收入。


實際上通俗來講,餘額寶這樣的貨幣基金是穩賺不賠的,再通俗來講,他的運營模式是這樣的,基金運營者先從用戶手裡把錢集中起來,再借給需要錢的人。而他又會對這些借錢的人做一個統計分析,再把這些錢分為2到3部分,一部分人是那種每次都會準時還款並且保證有還款能力的人。我們稱這種人為A類人,而B類人可能還不上,但其實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就可以算作是A類基金,B類的風險是大於A類的,但是順利的情況下收益是要高於A類。打個比方,如果兩種類型規模相同,但今天只賺了5塊錢,只達到了A類的預期收益值,那麼B類就沒有收益了,但是如果今天賺了15,那麼給A5塊,剩下的10塊就都給B了。如果賠錢,則先從B類基金裡賠錢,所以A類基金雖然收益低,但是可以說是相當安全了。



餘額寶與基金運營機構是一種雙贏關係,支付寶利用大量的用戶,實現資金的快速募集,而用戶又可得到更高的收益,每天美滋滋,餘額寶只是貨幣基金的一種,這本來就是一種共贏的運作模式,並不會有人虧損。


歷史密探

  就如你把錢存進銀行,你拿到收益了;銀行將這筆錢貸給企業,銀行也賺錢了;企業再將錢投到生產中,企業也賺錢了;當產品大規模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那麼購買者相對以前的價格也是降低了,也可以說消費者也得到好處……

  這一過程,有誰不是受益者嗎?沒有。只要錢流動起來,它就具有其內在價值,而一旦不流通,那麼就會在通貨膨脹中貶值。



  不管是我國GDP,還是企業總資產,都是處於不斷增長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沒有虧損方的。也就是說,只要生產效率在提高,例如用機器代替人工,那麼恩格爾係數就會下降,人們生活水平就會提高。

  也可以這麼說吧!金融體系越是發達完善,對錢的應用就會更為完美,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餘額寶也是一樣。首先要提一下,餘額寶它是一隻貨幣基金,屬於理財產品,千萬不要因其可以隨時存取把它當作活期存款,它的風險程度是要你遠高於銀行活期存款的。

  貨幣基金資產主要投資於短期貨幣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內,平均期限120天),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

  由上面的投資標的可以看出,貨幣基金它只是一個信用中介,這筆錢還是要通過金融的方式投資出去,最終到達實體經濟中去,從而促進社會生產水平,正如上面闡述,誰都是受益方,不存在虧損方。

  當然嘍!如果規模過於龐大,資產過於集中,那麼金融系統性風險就會放大的同時,成為議價方。一旦成為議價方,那麼總體通貨膨脹就會相對上漲。例如人們都把錢存進貨幣基金,銀行吸收不到存款,但它又要維繫自身業務,那麼只能向貨幣基金借(如餘額寶),這就形成了銀行大額存單,利息可能由可議價的貨幣基金決定。要不其貨幣基金可以不借給你,借給其他銀行。

  那麼銀行的資金來源成本較高,會導致貸款出去的利息較高(如近期的房貸利率上浮),那麼企業經營成本會上漲,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可能上漲,人們消費需要花較多的錢。物價一段上漲,那麼這就形成了通貨膨脹。



  也之所以,為了限制貨幣過快成長,以免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監管層正在研究限制貨幣基金規模,以及採用基金的一般計算方法——淨值法。

  現在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採用的計算方法為攤餘成本法,直接的體現就是貨幣基金淨值每天都是一元一份,而且每天都能看到萬份收益。

  萬份收益是怎麼來的呢?這其中忽略了市場波動,直接計算到期本息收益。例如,假如債券本身一百塊錢,一年到期後本和息為一百零五,那麼貨幣基金就直接將其計算為105元,而忽略了該債券跌到90塊的可能。

  這樣的結果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萬份收益為正,不會出現為負。可一旦採用淨值計算,那貨幣基金就跟所有的基金一樣,每天買入的價格不一樣,投資標的也隨市場波動而波動,例如該債券跌到90塊,那麼其淨值就是90塊,不能忽略違約風險。

  也就是說,在不同時間買入的投資者可能出現虧損。以淨值計算方法計算,可以較大程度的規避違約風險,也是為了完善金融體系。但對熱衷於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陣強風,颳走什麼人和留下什麼人就不言而喻了!!!


三人聚眾

向全民發福利的最後,虧損的當然還是自己,天下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始終要記住的一點,如果所有人都變得有錢了,那麼一定是物價變高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可能存在一個黑箱子,把大家的錢放在一起,然後大家都得利。

餘額寶最飽受批評的莫過於向銀行吸血,餘額寶背後是天弘貨幣基金,而據稱,作為基金公司,天弘大部分將資金作為同業存款或者大額存單存入銀行,這樣的利息自然要高於普通人存款的利息,事實上,餘額寶大部分只是作為銀行和儲戶的中間方,也就是說它所發揮的效用就是將閒散資金匯聚起來,再存入銀行,從而收穫利差。



這樣的行為會導致什麼情況呢,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提高了,自然會推高貸款利率,加強信用的篩選,貸款更加不易,而企業承受了更艱難的環境,成本自然也要提升,最終又反應到了物價之中

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金融綁架”,活期較高息的模式,更加容易帶動人們的消費,更多使用支付寶,同支付寶綁定,信用評估,螞蟻花唄等等,最終的結果是低儲蓄,高消費,高債務。


凱恩斯的貓

誰在受益?誰在虧損?要從兩方面看,有比較才有判斷。

從狹義的角度看

餘額寶的資金流向是這樣的:

儲蓄者---餘額寶---天弘貨幣基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借款人---投資產業---消費者。在這個鏈條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進行利益整合,是受益人的同時,也是付出者。

餘額寶的出現,增加了儲蓄者和銀行之間的環節,打破了兩者原來的利益平衡,使得儲蓄者收益上漲,銀行利潤降低,餘額寶和天弘基金增加了收益來源。因此,狹義的說,把錢存入餘額寶,和傳統儲蓄來比,儲蓄者、餘額寶和天弘基金是受益的,銀行是受損的。這也可以從近期銀行的表現看得出來,攬儲壓力加大,利潤增速降低,員工離職率上升。


從廣義的角度看

雖然很多人為此叫好,但這其實不是什麼好現象。因為從廣義的角度看,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受益者和受損者,大家最終都是利益的共同體,都是“拴在一條線上的螞蚱”。

如果整個鏈條算是一個生態平衡,那麼哪裡薄弱哪裡就會出現問題,相應的上下游環節也會隨之傳導過去。比如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出現利益受損,經過不長時間就會傳導到天弘貨幣基金和借款人。

餘額寶最高收益曾到6%以上,現在只有4%,未來可能更低。天弘基金曾經飛速成長,現在也因監管而壓力不斷增加,未來貨幣基金的政策也很難說。

如果所有儲蓄資金都到了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的收益就會降低要現在銀行儲蓄的水平,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從上面的鏈條看,最短可以做到儲蓄者即借款者(投資人),但是這基本回到了原始社會的生產狀態。

如果餘額寶可以貸款,那就可以把天弘基金和銀行吃掉,如果銀行提高利率,也可以把餘額寶和天弘基金吃掉,但是這都將造成制約失衡,儲蓄者和借款人也會被極度壓榨,到最後誰都不是贏家。

因此從廣義的角度看,金融鏈條任何環節的的變化,只不過是利益的再平衡罷了,根本不存在什麼受益者和受損者。


天涯孤行者

馬總不會著賠錢的賣買的,當你想天到馬雲早就想到了,等你想到了馬雲的我早就賺到包包裡了,在別人眼裡馬雲給人的帶來想不到新鮮是,給人帶來了多少方便,也是馬雲的付出得到的回報,經商頭腦太高,你看馬雲是個誇誇嘴,他認實的都是有錢人大款人是,但馬雲為什麼不著高端生活,一班人看不透,馬雲是商業其才,在中國有錢人佔多少,他的支付寶所以老百姓用,給人們帶來方便實慧,馬雲賺的錢是那裡來的,全是普通百姓,利小人都,你看馬雲淘寶網,到處開分佔消費是多少,他就是想到每個人吃得起東西,每個人一天平均給馬雲一分錢,他賺多少,我文品不高有智商的算算吧,餘額寶你活期每次都給你錢,銀行沒有,但支付寶有現在好多人都把錢轉如支付寶裡,馬雲把錢投資別賺的不知這點利息,加上現在借錢不好借,人們的自己送給馬雲的支付寶,全國有多少人多少錢你們知道嗎,有錢好辦事,還有消費者,你們算算,又在七個省開店,全國也能開啊,因為馬雲不為錢操心,只想把錢投資作什麼,有效益快,自己的網絡好作個什麼網上發展市場太快,不用吹灰的力就成功了,因為他的路也普好了,只關前行,虧損馬雲會幹嗎?


6237613556

先給答案:是金融市場上每年被割的韭菜們和納稅者!下面細聊:

餘額寶作為目前最龐大的貨幣基金,管理方是天弘基金。錢的主要投資去向有兩個:一是以儲蓄形式放在銀行,分銀行的利潤。二是政策性金融債券。

再說是誰為你的收益買單,1.前者由於目前銀行攬存壓力都不小,所以不得不拿出利潤分給天弘基金。銀行的利潤呢,一邊拿錢去投資股票期貨債券等,一邊發行各種理財。最終都是流向了金融市場,不管什麼市場都是有賺有賠,我們都知道只要你看不對行情,小散戶分分鐘被割韭菜,就這樣把單轉嫁給了投資者!2.政策性金融債券,就是一些由政府信用背書的銀行發行的債券,基本是投向城市基建、棚戶區改造、農村秋糧收購貸款等低風險實體項目。這些項目最終買單的是每一位納稅人!

因此,所有的收益與虧損背後都是由每一次選擇決定的,千千萬的選擇造就了資金不停的再分配!


聽老溼說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因果循環都是緣(圓)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到了佛系這個詞,因為提高的收益最後繞了一圈還是由消費者買單。

很多小夥伴虎軀一震,瓦特?錢放餘額寶不是比放銀行多賺了很多利息嗎?

別急,我們來捋一捋。

流動性的轉移和緊縮

銀行一年期存款利息3.5%,活期0.35%,而餘額寶現在基本穩定在3%-4%左右(最早出的時候能到6%、7%,還不限額),還是活期,秒殺存款利息。

所以很多人把一部分錢從銀行取出來放在餘額寶裡,等於是從銀行嘴裡生生奪出一塊肉來,這塊肉有多肥,1.5萬億,要知道2008年救市不過用了4萬億,全國資金存管的規模也就100萬億,一個區區餘額寶背後的貨幣基金就吸收了上萬億的規模。

餘額寶出現之後,銀行心有不甘,紛紛推出自家的貨幣基金,也帶動了各種“寶”應運而生,如此一來,全國的“寶寶”不知道吸收了多少資金。

除了儲蓄的轉移,還有一部分零錢,這樣消費者的錢,也就是流動性都鎖在了“寶寶”裡。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

餘額寶本質是貨幣基金,也是有收益波動的,但是消費者認為它幾乎沒有風險,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全社會的無風險利率水平,銀行手裡的錢本來就少了,現在無風險利率又上升了,實體經濟就更難融到錢,像p2p類的產品更是如此,我們高息把錢貸了出去,機構會以更高的利率貸給實體經濟。

這樣一來,店鋪的租金上漲了,生產企業的成本上升了,那麼你認為最後是誰來買單?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卻蘊藏了深厚的經濟學原理,所以大家要明白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悠雲掩月

首先明白一個問題:受益不代表一定就得有人虧損

比如:債主借出去10萬,利率為10%,借款人用借來的10萬元,由於很會做生意和投資,賺了20萬元。這時債主也是賺錢的,借款人也是賺錢的。

當然債主借出的錢,借出的人都劃分了風險等級

借款人 經驗豐富 誠信 又有抵押物做擔保,當然可以多借出一點

借款人 沒抵押物 但分析他很會經營,投資,老手,這時也可以借出點

借款人 沒抵押物 新手,就是發現一個賺錢生意需要錢,那就要看你願意風投多少出去了哈

關於如何出借 我只大概說下,因為標題你問的是誰虧損

當下最大的出借人屬銀行哈

那麼大家放餘額寶,餘額寶買的銀行大額存款等等,銀行大額存款等等借出給的人群是否就一定虧損呢?當然會虧損,只是概率非常非常的低,從借款人整體來看是不虧損的


投資老手

國家要管支付寶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格局太大了。哪天天弘的基金盤不回來,倒黴的就是我們這些存錢的。幾萬億的資金每天要掙多少才能夠啊?一旦崩了,涉及到幾億人,馬雲也挺不起的。

雷曼都能破產別說支付寶了。

老是有一些無腦的噴國家的政策,麻煩看清楚你跟天弘籤的條款,告訴了你有風險的。崩了你別想找馬雲兜底。

國家管支付寶不是他分了銀行的羹而是他的體量太大了。大的他完全沒能力在危機產生時去維持。

所以國家提高支付寶的預備金是必須的事,怎麼就成了打壓支付寶呢?


煩鴉是隻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