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隋文帝杨坚?

钱用草袋装89时尚

我记得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中傻到被女人骗的杨坚,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物?》

人是有两面的,所以杨坚从正面看完全值得一个“文”的谥号,但是看题主的解释似乎有说杨坚挽救汉族灭族的功绩,这一点不认同。从负面看,杨坚也有其为了权利狠辣的一面。

杨坚制止了北周时期的部分领域的鲜卑化反弹,但是高度到不了汉族被灭族,杨坚力挽狂澜的程度。要说胡化,北齐比北周厉害多了。

不知道题主说的

他在汉族面临灭族的最危险时刻成功取得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强大的胡人政权,建立隋朝。

这个观点是从何而来。

宇文泰执政后的确在一些领域出现了鲜卑化的反弹,比如对一些大将赐鲜卑姓,杨坚父亲杨忠就被魏恭帝赐普六茹姓。军制上府兵鲜卑化。

但是宇文泰本人就是汉化的鲜卑族,其推行许多鲜卑化政策,但是也未完全放弃汉化。

宇文泰推行的关中本位主义,利用的就是关陇地区的豪族,比如韦孝宽的京兆韦氏、崔氏等,苏氏等这些都是汉族。

仿《周礼》设置六官,推行均田制等,都是汉化的行为。

实际上从宇文泰的行为看,其更像是寻找将鲜卑与汉族能够完美融合,取得中原王朝正统的行为。

汉族最危险的时期是五胡乱华,但是汉族自己救了自己

五胡乱华时,北方汉族死伤无数,除了部分根深蒂固的士族,大部分士族都南迁。建立东晋,此后东晋与北方对立,并且数次北伐。祖狄、桓温、刘裕等。

杨坚残暴的一面

杨坚正面的一面不用多说,历史书上已经写得很清楚,这里挖掘一下杨坚残暴的一面。

杨坚篡位将北周皇室成员杀戮一空,男子几乎杀光

1、用阴谋手段诛杀宇文诸王。

杨坚用计将宇文五王召到京城,一并杀掉。赵王甚至被诛九族,其余诸王也逐一被杀。

2、诛杀所有反对者。

宇文泰外甥尉迟迥及其他北周拥护者起兵反对,杨坚任用韦孝宽出兵平定“三总管之乱”。

嫁给突厥的和亲公主宇文招的女儿,因为自己家族被诛九族,怂恿可汗对隋开战,被杨坚利用突厥内部矛盾,施展离间计,退敌。后来该公主又写诗骂杨坚,被杨坚施展反间计,死于突厥可汗手中。

清人赵翼评价:

(杨坚)大权在手,宇文氏子孙以次诛杀,殆无遗种……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

李渊妻子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隋文帝受北周禅,窦氏大哭道:“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窦毅与襄阳长公主忙掩其说:“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可见当时杨坚之名之凶。


妖鬼杂谈录

杨坚是改变历史的人,对中华民族居功甚伟。

前几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编写了一部书——《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在这几千年来的100位世界名人中,中国上榜的有八人,其中有孔子、老子、孟子三位思想家,有蔡伦一位发明家,政治家只有四人,分别是秦始皇、毛泽东、成吉思汗,最后一位就是杨坚。外国人把杨坚排进这样一个名人榜,和那些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排在一起,是有充足理由的。细数起来,杨坚共有五大历史功勋。

第一,变胡化为汉化。杨坚生于南北朝时期,在北周时承袭父爵,做了高官。当时,北周宇文氏称帝,他们属北方鲜卑族,极力推行鲜卑文化。比如,汉族高官一律要改鲜卑姓。杨坚在北周时,虽然贵为宰相,但也不能姓杨,而要姓胡姓普六茹。因此,在北周时期,是没有杨坚这个人的,只有普六茹坚。他还有个小字,叫那罗延,意思是金刚不坏。杨坚建立隋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推行汉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汉族文明才又在北方兴盛起来。

第二,统一天下。隋朝建立后,南方还有陈霸先建立的陈国偏安一隅,中华仍处于南北分裂状态。杨坚一心要统一天下。他于开皇八年发动灭陈战争,以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三路大军伐陈。到开皇九年正月,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灭亡。开皇十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归于一统,结束了两百多年来南北分裂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再次兴盛奠定了基础。

第三,改革政治。杨坚魏晋以来一直沿用的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这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前身。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各朝虽有调整,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制度的基本设计。后期这些朝代除元以外,都能稳定支撑两三百年,与这一政治体制是分不开的。在对中央政体进行改革的同时,杨坚也在地方行政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据统计,通过杨坚改革,朝廷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行政经费只有南北朝时期开支的三分一。

第四,实行科举。魏晋以来实行的是门阀政治,只有名门望族家的子弟才有资格做高官,不要说普通人家的子弟,就连庶族地主也没有资格。这样既不利于朝廷延揽人才,也不利于社会稳定。杨坚对此进行了大力改革,实行科举制度,选官唯才是举,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也就是从此以后,中国才有状元这一称谓,陈士美等人才有机会出名。这一改革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的政治要求,也为平民百姓打开了向上的通道,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选拔人才,对朝廷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改革法律制度。随朝以前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人不小心犯了法,就有可能被砍手剁脚,甚至更倒霉的还会被割掉小鸡鸡,所以“内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朝建立后,杨坚立即下令制订《开皇律》,删除苛酷条文,将原来的宫刑、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前后共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杨坚对死刑特别慎重,明确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杨坚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这一套改革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此外,杨坚还积极整顿整治,打击贪腐,推行均田制,改革货币,轻徭薄赋,恢复民力,并北击突厥,维护边境安定,创造了前后二十余年的开皇盛世,据隋书记载:“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

虽然杨坚创下这许多功绩,但他晚年也变得糊涂起来,滥杀大臣,颁布苛刻刑法,特别是贬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更是直接导致了隋朝的二世而亡,这不能不说是他最大的败笔,也是历史的遗憾。

但人无完人,谁又能苛责别人呢?


梦与白云一起飞

千古一帝隋文帝!

作为结束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开创科举取士的皇帝,怎么评价他都不过分。

结束300年内乱

西晋本来是一个不该存在的王朝,三国内乱,让司马家族趁机夺取了天下,这个家族像开玩笑一样治理着庞大的帝国。早在秦朝就开始的中央集权统治,经过汉朝400年的磨合早已经成熟。竟然被司马炎逐渐废除,代之而起的是罢郡兵,恢复诸王割据。再加上司马炎传位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导致了著名的八王之乱。

在西晋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参与到进来,于是北方成了各民族角逐的战场,南方也在不断更替政权。从那时候起,中原大乱,人们流离失所。

从公元311年的西晋八王之乱开始,一直到公元590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持续了279年的内乱。

当隋文帝结束这一切的时候,其意义不亚于秦始皇统一中国!

开创科举

从三皇五帝开始,权利的拥有者大多数都是靠血统传承的。而那些生活在民间的寒门子弟,只有靠依附于这些贵族才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一切在汉朝时期有所改观,比如举孝廉制度,但在当时来看,仍然式微。到东汉末期开始,直到隋朝之前,一切又变得严峻,世家大族垄断了上层,即便有寒门子弟登上高位,仍然会被鄙视。阶级固化,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失去活力,而士族阶层越来越腐朽。侯景之乱的时候,南朝士族像小鸡仔一样被杀掉就是证明。

(腐朽的士族阶层)

隋文帝选官不问门第,通过考试的方式选取人才,让各阶层精英一起来维护隋朝的统治。

隋文帝的这一政策不亚于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及度量衡!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隋文帝生于公元541年,两人正好相差了800岁。


历史风暴

“千古一帝”其实最早是西方历史学家对隋文帝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但是我们中国人很多的时候却把这个尊称赐予了秦始皇、唐太宗等一些有比较有突出作为和盛世开创者的封建帝王。
(隋文帝)

由于隋朝属于一个短命王朝,从建国到灭亡仅仅存在了短短的37年,人们大都忽略了大隋王朝所闪耀的历史光环和创造的丰功伟绩。当提到隋朝的时候,更多的是想起一个“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暴君隋炀帝杨广。而隋文帝所创造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后世影响确实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毫不夸张的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千古一帝的称谓实至名归!



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的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