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在后台留言给我们鉴定绿松石真假的有不少,看了这么多玩友们需要鉴定的绿松石,感觉仿造得特别逼真的大家都会比较难鉴别。

自从1972年造假的绿松石面世以来,各类造假品种接二连三,大家或许迷惑当今市场究竟还有多少假货流行,品种究竟有多少,今天番茄匠就为大家梳理一下绿松石的造假历史,看看演变的同时也跟目前市场现货做比照,看看哪些还在流通,尽可能地帮助大家少入坑。

第一代:吉尔森合成松石

这种是造假松石的鼻祖,最早产自1972年,自此以后各种造假手段此起彼伏,什么染色、合成、仿制、再生等种种,让人烦而生厌、躲之不及。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技术手段:采用了制陶瓷的工艺过程,颜色、成分单一均匀。

主要特征:表征颜色单一均匀,人造铁线均匀分布表面,一般不会有内凹。天然松石杂质较多,常伴有高岭石、埃洛石等粘土矿物,还可见石英微粒集结的团块、褐铁矿细脉斑块和不均匀的褐铁矿浸染等,铁线线条不均匀,一般内凹。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二代:白松

技术手段:学名菱镁矿,非绿松石,高温高压注胶染色而成。

主要特征:白松的摩氏硬度在3.5~4.5区间,绿松石摩氏硬度常在5-6,所以用刀可以划动白松,通常划不动绿松石,染色的白松可以看到不均匀的地方,在许多地方可以找到发白的原色,有的为了制造出铁线效果,会在缝隙染上深色,观察这些地方,会看到颜色和胶的沉积。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三代:白泡松

技术手段:本质为绿松石,但是品质非常低劣的绿松石,高温高压注胶染色而成。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主要特征:这个跟白松的基本相似,注胶的白泡松用刀割会打卷,火烧会闻到刺鼻味。

灌胶 ▼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沁胶▼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过腊▼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四代:泥土烧制--假白松

技术手段:泥土烧制加色,然后仿制绿松石描上花纹。

主要特征:仿品中的仿品,最让人愤怒和侮辱消费者智商的仿品,泛滥于各大旅游景点。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五代:帝皇石

技术手段:一种质地漂亮线纹,可以加色的石头,属黄蜡石类,又称帝王石,染成姹紫嫣红。

主要特征:万紫千红,染色可看出不均匀的地方。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六代:红线松

技术手段:国产图画石,石头的一种。

主要特征:松石在西方的知名度较高,所以很多石头的商业名称都往松石靠,像红线松,非洲松,绿草松,草松,灌胶松,染色松等。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七代:金点松/金线松

技术手段:合成物,用铁粉或者铜粉以及松石碎料压制而成。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八代:高仿合成松石摆件

技术手段:合成,染色,高仿。

主要特征:在特殊灯光和角度下,很难分辨。因为是合成所以解剖面与天然有区别。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九代:非洲松

技术手段:

非洲的杂石,非洲松。

主要特征:颜色杂,铁线分布跟天然有差异,可看图自行比对。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十代:草松

技术手段:颜色草绿色,也是杂石。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十一代:压制电解合成松石

技术手段:跟金点松的只差一个步骤,就是电解压缩提高硬度。

主要特征:因为是合成,所以铁线非天然可通过查看铁线分布和凹陷情况判定。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第十二代:雕工精湛菱镁矿仿松石

技术手段:高温高压注胶染色,最关键的是配置于精湛的雕工。

主要特征:染色不自然,和天然松石的蓝色、绿色有差别,颜色不正。光泽感不强,瓷度不够,偏蜡状光泽。看起来太过于完美,没有杂质,天然松石一般都会有白花、铁线和其它包裹体。价格很诱惑,2.0的珠子至少12克,这么好的珠子至少500一克,怎么可能2800能拿下那?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整整12种!把手把带你认识市面上所有的假绿松!

生命不息,造假不止,可能第十三、十四、十五代也正在悄悄问世

更多绿松石知识交流, 请关注我们,查看更多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