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huangcaiting

我想应该是幸福加一点小惊恐的感觉吧。在跨入心理学大门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接触共情这个词,说的通俗点就是会换位思考,在经过几年的反复强化以后,学心理的同学大概都明白倾听与理解的神奇功能。除了这些,学心理的朋友还知道一堆实用的情绪管理方法,压力处理贴士,克服各种日常纠结的小诀窍。试想想,你受了天大的委屈,男友只会对你说多喝热水,到学心理的朋友这里呢,她会用温柔平静的眼神鼓励你把委屈都一股脑都倒出来,然后适时的给你递个纸巾,告诉你你确实受委屈了,哭可以理解,骂人也可以理解,她会一直陪着你。是不是就很贴心?很温暖?最后重要的是如果你的认知方式存在偏颇,她还可以用产婆术,ABC情绪理论帮你慢慢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的偏差和烦恼的根源,这就是心理学区别于普通安慰的不同点之一,别人的安慰就好比是授人以鱼,而学心理的朋友的安慰则好比是授人以渔,所以说有学心理的朋友可以说是幸福满满了。

当一个人听到对方是学心理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怕被人看透的小惊恐,学心理学的朋友有可能会不自主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人的情绪,行为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其在研究微表情微动作时,时不时就会不动声色的在脑中分析一波,当然这种情况虽然时有发生,但分析的结果先不说准不准,可能他转眼就已经忘了ㄟ( ▔, ▔ )ㄏ。所以,这种惊恐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啦。

答者:暖心理的王文慧


暖心理

姚菁,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这位朋友您好!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促使了我去了解一下身边朋友的感受。我很有兴趣试试看来和你聊一聊这个话题。


作为一位心理咨询师,我身边有很多咨询师,和他们在一起,我总能感到更多积极正面的能量。


首先

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学习非常多的心理学知识,并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地学习,所以心理咨询师一般都是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的人。

其次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咨询师们会非常理解经历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如果遇到令人不开心的人或事,心理咨询师们更倾向于试着去理解背后的原委,而不是由着情绪的爆发。


第三

身边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可能在你情绪不好的时候给你一些帮助。


第四

心理咨询师都比较善于倾听,你跟他们会有比较好的交流体验。

对有些朋友而言,身边有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可能会害怕他把你的心思都看穿,或者整天叨叨着分析。从心理咨询的职业素养来说,这些是不应该发生的。

首先,开展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是自愿。

只有咨询对象自愿进行心理咨询,我们才开始工作,对方没有需求我们就不应该进行任何工作,除非危机干预。


第二,心理咨询师必须严格为来访者保密。

如果一位咨询师对着你对第三方进行评论,这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有的行为。


第三,心理咨询的规则里还包含了不为原本就认识的人进行咨询。

所以,如果身边的咨询师是一名专业的咨询师,能恪守职业的要求,我觉得应该是一个非常愉悦的体验。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我在最初学心理的时候,一些朋友知道了,总是会问我一个问题:那你能知道我心里究竟怎么想的吗?其实不经过沟通,一个学心理的,对别人所知也是有限的。而且心理学下面有诸多分支,如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行为金融学、工程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但是随着学习心理的日益加深,我发现心理学是一个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的有效工具。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就是人的知、情、意和行为。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方法,比如访谈、测评、实验、表情以及动作分析、心理咨询等等,都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如果你有一个学心理学学得很好的朋友,你真的要好好珍惜。

  举个例子来说,我一个朋友喜欢找我做爱情参谋。她单身有一些年头,通过婚恋网站遇到了一个所谓的金领男人。但是,对方是个工作狂,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她。她感到苦闷,来咨询我,这男人究竟靠不靠谱,合不合适。我通过几个问题,就了解到,这个男人和她的家庭背景并不登对,且前面一段感情受伤比较深,过度恋母,很重视母亲的意见,和父亲关系疏远。年纪比较大了,还没有固定女友,常出差……几个信息,让我开始搜索我自己咨询过的咨客,以及身边的朋友特征,我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隐性的“妈宝男”,而在我的经验中,妈宝男劈腿出轨的问题要比普通男人高。我就提醒她,这个男人不靠谱。

  但我的朋友一开始没有看重这个意见,直到一年后,她告诉我,这个男人不珍惜她,老不接她电话,和她在交往的时候,还同时交往了另一个女孩。朋友因为这个男人的劈腿而和他分手了。后来,这个朋友在我的建议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也许这个例子能告诉你,交往一个学心理的朋友,往往会可以得到中肯的建议,你常常不需要浪费时间在没意义的事情上,而是了解到自己是谁,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直达核心,更高效地达成心愿。

=================================================


肖震宇的科学小屋



阿鼎AD

那么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先说说好话,建立一下人气。往大了讲:

如果你有了个学心理学的朋友,首先他可能比你更理解你的行为。

这并非基于他懂读心术,而是基于他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他知道人类感觉的个体差异,因而能够理解这种差异;他知道期待与既有知识对知觉的影响,因而能够理解误会。至于他有多了解你?呵呵哒,这得看你们的关系有多深了。

如果你有了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他可能会改变你的世界观。

这个世界的原本是没有分类的,它是连续与流动的。分类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存在。理性的人都喜欢讲因果,因为不吃饭,所以饿了;因为不喝水,所以口渴;但心理学家发现,自己在研究『人与社会』的时候,纯粹的因果关系其实很少,更多的是复杂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结果,往往是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我们不能观察到,月亮圆了,犯罪率高了,就认为犯罪率的提高是月亮圆的原因,更有可能的版本是:月亮圆了,黑夜变得不那么黑了,坏蛋犯罪更容易被发现了。

如果你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他恰好还是考究帝。他可能会频繁纠正你的措词,好让你知道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相信我,这真的很烦,但对理解世界的真相却很有益处。

往小了讲:

如果你有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你可能变成行为上的学霸。

最近英国与加拿大的联合研究表明,我们大脑里存在好学基因,也就是说你爱不爱学习,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基因的问题。那么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拿什么来拯救一个在基因上就不喜欢学习的你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如果你的朋友是像斯金纳或华生一样的行为主义学派,他可能会用奖励的方法让你爱上学习,疯狂的,爱上学习。

如果你有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你会很有钱。

你可能会赚很多钱。

面对过山车一般的股市行情。已有研究表明,在预测未来这件事上,人们有多失准头。曾有心理研究表明,让黑猩猩与股市专家去买股票,结果专家对股票的预测结果与黑猩猩差不多。但最近面对股市的“天台见”行情,有研究称心理学家比经济学家更能在股市中赚到钱。影响因素之一大概就是心理学家比经济学家更能在压力情景中控制好自己,较少从众,更明白自己行为中可能隐藏的陷阱。

这个物品,华而不实,买来何用?”

“因为我喜欢!”

有需要才想购买,喜欢就是购买的理由。但为何有时候我们会买得如此“伤心病狂”?如果你有一个心理学的朋友,他恰好喜欢人类的决策行为,他也许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帮你发现自己奇怪的消费行为模式,你真的是有需要才去购买吗?有时候,你购买只是想证明自己并没有失去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有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你会有人爱。

你可能变得更加自信。


红杏一颗

如果你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首先会让你感觉身边多了个“垃圾桶”。我们每天在处理自己的生活事务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其它不好的感受,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我们精神上的垃圾,就像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腐败产生沼气引发自焚一样。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一直压抑没有宣泄的话,也会让我们不堪重负,产生疾病。当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净功能,不过总有自己够不到的地方。如果有心理学的朋友,你就管自己倒并且能得到及时的清理。他会用心理技巧让你把“心房”里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你还不用担心他泄密。

其次,如果你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你会感觉身边有把“梳子”。面对情感生活和家长里短,有时思绪万千,却千头万绪感觉一团糟,忍不住迷失自己,情绪爆发。如果这时你这个朋友在你身边,他会耐心地来和你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有心理学背景的他,对于人的心理轨迹变化和相应反应较之常人多一份洞察力,他能让你静心下来,让你在一旁看看你鸟巢般的思绪,然后陪着你一根一根,一层一层把它理顺。

其三,如果你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你会感觉自己多了一面清晰的“镜子”。心理学的人通常会多一点理性,更善于剖析和洞察自我。面对这面“镜子”,你更能清晰看到自己主观意识中的所思所想,能够知道自己在自我成长中的不足和值得改善的地方。

当然,如果你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请你不要把他当成拐杖,他会告诉你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己长大,他所做的是辅助性帮助你成长。


鹈鹕心理

你对他寄予厚望,他可能总还你以失望,但依然不离不弃,在你的朋友名单里安然无恙。

睡不着跟他请教被催眠,他不是让你放点舒缓音乐就是让你数羊。

又帮他做了回被试,填了份量表,激动的问他,怎么样测出我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他一脸平静告诉你,数据都在正常区间。

你聊天说哎呀不能多说,你肯定能知道我心里想什么,他一头黑线说你刚才说的我还没明白呢。你打算让他他帮忙分析女朋友最近反常的行为什么原因,发现他都还没女朋友。

考试了你指望他教你个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法子,发现他除了告诉你多背多复习,就是抱着自己需要厚厚的书在狂背到不能自拔。

有时候他比你还抑郁,有时候他比你还幼稚,想到他的专业,你更加好奇,你们心理学都学啥啊?然后他巴拉巴拉一堆你没听过的名词和理论。你说好吧,听起来挺高大上哦,咱们换个话题吧。


微微光

喜欢题主的这个问题。我的本科专业是物理学,身边是一群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里一样的朋友。而我的研究生期间则是心理学专业,身边又被一群搞心理学的人包围着,何其有幸。现在我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我的身边依然活跃着一群搞心理学的人。因为本科时候并不是这个专业,有了对比,这让我对搞心理学的朋友的体验更加敏锐。应该说,

身边有学心理学的朋友——无论他们是临床心理学还是认知心理学还是社会心理学——都太酸爽了!

让我随便举两个例子吧。

研究生期间我们的学生宿舍离主校区有一定距离,在实验室搬了一天砖,大家会在傍晚乘坐校车回宿舍。偶尔在实验室忙晚了,就会结伴骑车回宿舍。每次能约到的骑车小伙伴都不同,路上大家一般也说说笑笑,谈些好玩的事情。一次有幸和隔壁临床心理学实验室的同学一起骑车回去。当时又是搬了一天砖,身心俱疲却没做出来什么东西,有些郁闷。初春的夜晚冷风习习,路上也没什么人了,我连闯了好几个红灯只想赶紧骑回温暖的宿舍。就在闯过第三个红灯时,骑在旁边的临床心理学同学悠悠地来了一句:“你最近这个反社会倾向好像有点儿增加哦~~~” 说完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让我心中不由得一惊。如此的例子其实数不胜数,身边有学心理学的朋友,能够不时地从你自己都想不到的层面向你的灵魂深处发问,促使你反思与内省,哈哈。

还有一次也比较经典,是工作之后,有一年的美国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年会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召开。去过赌城的人可能都知道,那里大部分酒店的大堂实际上就是赌场。一个晚上我和北京来的一位研究风险决策心理学的教授以及台北来的一位社会与人格心理学教授从外面吃饭回来,因为两位前辈都没玩过老虎机,我就自告奋勇在大堂里找了个机器展示了一下。投了几美金进去,有输有赢,蛮有意思,不过一会儿就输光了。正当我准备起身和他们一起上去时,其中一位教授递过来了一张20美金,鼓励我再玩一下。恭敬不如从命,于是我又继续快乐地拍起了老虎机。拍了一会儿正开心,我忽然意识到身后观看的两位前辈学者,正在

饶有兴致地讨论,研究我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改变赌博策略,什么时候增加或者减小赌注。。。。所以身边有学心理学的朋友,他们有时候比你自己还能关注到你的行为以及背后隐藏的细微心理呢


鲸鱼小星球

泻药。

我有个北大心理学研究生的朋友。

嗯,没什么特别的,总感觉他上了也白上。啥都不会,当然了我是这么觉得的,毕竟这个东西我觉得有点虚无缥缈O__O"…

哦对了,除了感觉他是个学霸以外嘛。。。没什么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