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易经》或《道德经》悟出哪些人生智慧?

小小米格

《易经》源于自然,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由伏羲的“无字天书”,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历代圣贤的延伸发展,被誉为“群经之首”。《道德经》是老子在《易经》的基础上,参透宇宙人生,是天人合一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万经之王”。

这两部经典中的经典对中国人的影响太大了,渗透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对整个人类思想史都产生极其深远的推动和影响。这个问题分量太重,只能谈谈个人的一点点领悟,实不敢论“智慧”二字。

第一,《易经》中的“阴阳之道”,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万事万物都是在阴阳互动变化中生生不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遇到任何事情,看到一面,马上去想相反的一面,就是要学会兼顾。也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就是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经的宇宙观,也是老子的自然辩证法。

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任何事物一分为二,才能看的清楚;合二为一,才能看的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不能僵化、顽固、偏激,这样就会远离事物的本质,导致误判和选择上的错误。

第二,老子《道德经》告诉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内在矛盾,还要看到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就是太极,“二”就是阴阳,“三”就是阴阳的互动变化。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会兼顾、看到事物内在的矛盾对立和相互作用,还要看到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道德经》就是在讲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天为人之本,道为德之本。人的行为应该顺天应时,如果逆天而为,最终必将遭到天谴。

因此,我们在奔波忙碌的现实社会,应该适时静下心来,常常思虑一下我们的行为是不是违背了天道,是不是丢掉了初心,是不是背弃了良心。

人,只有在心静的状态下,才能看清事物内在的变化规律,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发挥潜力和创造力。

第三,《易经》告诉我们“时”的重要性。

《易经》是基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创生“八卦”,经过长期演变形成六十四卦,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包罗万象。

而这一切的变化的根本就是“时”。时,就是时间、天时、时机。我们做任何事,一旦错过了“天时”,后面的走向就会完全改变。在什么时间讲什么话、做什么事,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比如《易经》第一卦“乾卦”,六个爻,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潜、现、惕、跃、飞、亢。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分别代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做出合理的应对。非常形象、透彻的告诉我们,该潜的时候就潜,该表现得时候就表现,该小心的时候就要小心,该跃的时侯就跃。到了乾卦第五爻,也就是九五飞龙在天,就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龙战于野、亢龙有悔。

可见,整个乾卦的走向,就告诉我们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整个人生的过程“时”最重要。时势造英雄。

第四,老子《道德经》告诉我们“无”的重要性。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至无者,故能为万变之宗主也。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了大量的“无”字,无乃有之本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只相信眼睛看到的东西,而忽视了背后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时说,我们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却不去探求现象背后的道理。这就导致很多人盲目从众,随大流,被存心不良之人利用。

我们太注重有而抛弃了无,太注重物质而丢掉了精神,太注重眼前而忽视了长远,太注重表象而忘记了根本。这就是世俗之人和修道之人的本质区别。

老子讲的“无”,给我们无穷的思索和启示。他告诉我们,要抓住事物的根本,本立而道生。我们的一生都应该遵道贵德,而不要整天无事生非、琐事缠身,浪费宝贵的生命,一辈子也活不明白。

第五,《易经》中的“谦卦”和《道德经》中讲的“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易经》中的谦卦是最特殊的一卦。《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德皆有吉凶、祸福相随,可是谦卦的卦德六爻皆吉。

谦卦告诉我们,真正的谦谦君子,真正有领导力的人,不会自矜功伐,而是以自身的谦和魅力,垂范下属,乃至垂范社会。虽劳心劳力、功高权重,但不居功自伟。坚持以身作则、枘言敏行,如此则无往而不利也。

《道德经》第十章有云: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一个人有了创造而不据为己有,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帮助了别人、对别人有恩惠而不主宰、不索取。这就是高尚的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一些人施予了恩惠,就到处张扬、炫耀,甚至要求、役使接受帮助的人。这种人根本谈不上谦,更无所谓德。而所有的恩惠也会化为乌有,甚至引起人们的厌恶和唾弃。

我们做好事就是遵道贵德、顺天应人,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一旦私欲膨胀就变成心怀不轨,就会败坏道德。放在我们世俗社会,就是不要去讨要人情,人情不讨人情永远在,人情一讨连本带利都会成为泡影。

以上只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之言,欢迎各位点评。


昆仑樵夫

这个问题太大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首先是语言文字是高度概括的浓缩的精华,包含的内容非常多、非常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易经》贫民可依靠它占卜、算卦、看风水谋生,医生靠它医病救人,将军靠它可以出奇制胜、帝王可以靠它定国安邦。

其次,这两部经典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精华,也可以说是国粹,是被世世代代人民生活所应用,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在应用中不断地丰富完善,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再次,这两部经典虽然在我国传承几千年,真正能研究透的人很少,孔子对易经的注解到死他也不十分满意,老子过函谷关留下5000言走了,后人不管如何解释都有不同的见解和争议。即使两部经这么难理解,但是能够理解一句半句、只言片语也足以使个人收益,这正是这两部经典的宝贵之处。

易经和道德经这两部经典主要是讲形而上精神的东西,也结合行而下唯物的东西,于是 在今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两部经已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我们信仰唯物主义,西方人唯利是图注重实用主义,可是他们信仰宗教。是说明什么呢?

具体我个人从这两部经典悟出哪些智慧,大的方面不谈,仅就养生身体健康方面谈几点:

二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是平常一句话,你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一句: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有利于你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但是有几人能悟到?快过年了,要贴对联一付: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易经坤卦。

三是我的命运我做主。这句话也好多人不信,消极的认为“人的命、天注定”。易经里有句话是“趋吉避凶”,如果是命里注定的,你怎么能避呢?当然,术类的东西能避一时不能避一世,要想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必须要行德行善,具备一定福德条件才行,如果能变福德能为功德,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能夺天之造化,主宰自己的命运,到时候阎王老子也管不了你。

道理很好理解、也很好懂,但是如何自己证到就要下一番功夫了,看你自己有没有恒心。


大智之愚夫

我水平有限,说一下看了老子《道德经》及一类书的感悟。《一》老子是我国道家学派师祖,属一个哲学流派。道教就是受道学影响发展而来的,《道德经》博大精深,所言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可谓煌煌万言、包罗万象,无所不及。



《二》《道德经》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可从不同角度认识,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我认识水平有限,谈不上很深研究,只谈感受。看书也熟悉了许多个字眼,也就是老子所言的“道生万物”、“隐”、“不争”、“无为而治”、“上善若水”“仁爱”、“顺其自然”、“知足常乐”、以柔克刚”、“出生入死”、“治大国若烹小鲜”等等,从中我觉得老子教导人民做一个讲究仁义道德,有理智,能忍让的人,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做到知足常乐,上善若水任方圆,不要争名夺利,争一时长短,不争,至柔能具有宽阔包容的胸襟气度和思想品德。我觉得我们如果能静下心来,认真读读有关《道德经》的书籍,一定会有所体会感悟,收获颇丰的。



(三)我从中也能深深体会道老子写《道德经》时可能就是想把一个国家整体的各个领域方面和私体个人的修为、做法都进行细分之说,并且还想把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如何协调,相处,和如何解决处理进一步解说清楚,可谓用心良苦,正因如此,才写出了如此浩浩巨著,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和思想道德!就像孔圣人赞许老子是一条龙,我认为老子当之无愧也!以上也算是我在平时看了老子《道德经》及相关书籍的一点感受!一孔拙见,不揣浅陋,惭愧,向大家学习,共勉!雅正!



《易经》《道德经》所传递的都是古圣先贤对世界的朴素的解读。

“一阴一阳谓之道”,可以让人们以辩证的思维来应对各种困境,祸福相依,就会提高心灵的承受程度,物极必反,可以使人们适度的把握分寸。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帮助人们理解主观意识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以人心合于道心,凭一颗善良心来应世,“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当自己所做的善事受到打击的时候,圣贤智者的话就是加油站,一善解千愁。

《易经》包含三层含义:简易、变易、不易。大道至简,人心简单了,事情就简单了,世界就简单了,固守着一个淳朴至善,就可以应对外面的千变万化。


“治人事天,莫若啬”,这种俭啬是对万事万物深沉的爱,不同于吝啬,是珍惜和爱惜。这份爱足可以化解来自外面的讥讽、挖苦、不屑一顾,自己也就会变得“希言自然”。
以 一颗善良之心,无愧天地,自己就会变得从容淡定,时常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光彩,这便是人性的光芒。


汉字在人间

所谓的从道德经中悟出道理,道理的本身依旧是生活。

《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理很多,小可以用在修身齐家,大可以用在治国平天下。《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据书上说,道德经原本分为《道经》和《德经》,后古人统一起来称作《道德经》。《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在中国“老子”的名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他留下这本道德经,包含天文地理之根本,玄而又玄,至今没有人敢称自己完全读懂。

《易经》又名周易,是儒家经典制作。传说《易经》与河图洛书有诸多联系。作为现在预测学的始祖,《易经》用卦和爻教会我们世间万物运行的机理,带我们走进事物背后的世界。


今朝有酒地天长

《道德经》学习札记之三:当亚里士多德遇见老子

老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哲学的两个代表性符号。本文仿电视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尝试从这两种哲学思想并行同存关系比较的角度解读《道德经》。

上古的中华大地,从伏羲氏的手中诞生了一部兼三才、包万物、无所不言的奇书---《易经》,人类最早的哲学书籍。

几千年后的春秋战国,老子为换取出关归隐的通行证,连夜奋书,留下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巨著---《道德经》,成为中国哲学的起源。

往后两百年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写下了被那个特斯拉的牛人马斯克总爱挂在嘴上的第一性原理---《第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起源。

东西方哲学就此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道,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发源于《易经》,弘扬于《老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自然没有疑问,可怎么跟老外扯上关系?

事情是酱紫的,札记二不是提到了《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即“道是形而上”,形而上又是什么东东?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研究的范畴。亚氏认为第一性是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他的徒子徒孙觉得很有道理,可又不知道该归于什么范畴,就创新了一个名词“Metaphysical”,后人借鉴易经,把第一哲学译为形而上学,又称玄学。形而上者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存在的众多证据,但却说不清楚是什么。属于精神方面的宏观范畴,抽象的理性思维,故而老子也称其“玄之又玄”(见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作为形而上学的巅峰之作,更是统摄天地人万事万物,成为哲学的终极理论。


王强的价值经营


我身边很多人就问我,学《易经》到底要做什么?有什么用 ,就学《易经》来讲,对我们事业上,生活上,或许没有很明显的效果。事实上它最大的功能是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学习《易经》的过程当中,发现可以让我的思维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视野随之开阔。甚至会发现思维可以跳脱出原来的思考模式,它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易经很少人学习是因为它不可能马上在我们生活中起明显效果。它有潜移默化之功,易经本身作用便在于无形中的帮助,只是很多人没有去感觉而已。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瑰宝,学习它有助于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 ,作为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被称为中国哲学的主根、东方文化的瑰宝,学习《道德经》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如果我们能真正领悟《道德经》,就知道它有多么的博大精深。

《道德经》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当代人所接受,与现代科学和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将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处世能力。如此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梅语微风

首先易经为五经之首,包含了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通过先贤们的不断研究,成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根源,它用极简单的哲学命题解决了最复杂的人生生活中的问题。

阴阳这个对立与统一的概念,是"立天之道"。柔与刚的对立统一是"立地之道"。仁与义之对立统一是"立人之道"。易就是变的意思,是指变化之永恒不息,万物在不断变动中生生不息。数千言之的《易经》都是讲事物运动变化的,只有变化万物才得以生存,即生生之谓易。从易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事物必须变动变化,所以宇宙万物包括宇宙自已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动之中,我们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奥秘才能在宇宙中生存下去。必须去适应和掌握这种变动变化才会生活的更好。《易经》中揭示人们向外探索宇宙,向内探索自身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壮大下去。易经又分为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从宇宙观向道德观,政治观,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方面发展。象数派则是从方法论向卜筮术,堪舆术,相命术方面发展。这两派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用唯物主义的观念去探导和使用好《易经》这部祖先留下的经典著作。


四川太极王

易经论述天地人三才之道,其智如海。但总离不了一个‘位’字。系辞曰,圣人之大宝曰位。易经让我们知道任何时候不论做事对人都要清楚了解自己所处之位。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好比照镜子,太近太远都没法看清楚,只有合适的位置,才能看清。卦象的吉凶都是由位而成。这就是‘位’的重要性。也是《易经》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超级飞侠


感谢头条高人能提出这样有水平,弘扬国学文化的问题。我是研究《易经》奇门遁甲的预测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从《易经》悟出的智慧其实是很多,很多有点文化的人讲话中张口即来。比如人人都会说:“作为男就要撑起家庭重担,不怕苦不停奋斗给妻子孩孑创一个安全丰足的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易经》中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呀。天为乾卦代表男人嘛!天体不停运行男人就要奋斗。又要求人要积德积厚重善良的品德,才可干大事当大官,德不配位就会完蛋了,现在抓起那么多贪官都是品德太差太贪大坏,人没有好的品德路走不远。这些理论感悟从那里来,《易经》呀,“地造坤厚德载物。”呀。因地的厚重才承载了万物,人只有积德才能经起各种物质的诱惑。还有:“三尺头上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太岁头上动土没好果子吃。”“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一花一世界一物一如来。”等等太多太多。《易经》理论在广泛应用。现在一根毛发一滴精液就可破案用的不正是"一花一世界″的原理吗?但是很不幸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对《易经》一无所知,张口闭口两个字:“迷信。”但《易经》这个流传五千年的国学文化必将万古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