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易經》或《道德經》悟出哪些人生智慧?

小小米格

《易經》源於自然,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由伏羲的“無字天書”,歷經漫長的歷史演化、歷代聖賢的延伸發展,被譽為“群經之首”。《道德經》是老子在《易經》的基礎上,參透宇宙人生,是天人合一的巔峰之作,被譽為“萬經之王”。

這兩部經典中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影響太大了,滲透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對整個人類思想史都產生極其深遠的推動和影響。這個問題分量太重,只能談談個人的一點點領悟,實不敢論“智慧”二字。

第一,《易經》中的“陰陽之道”,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分為二、合二為一。

萬事萬物都是在陰陽互動變化中生生不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遇到任何事情,看到一面,馬上去想相反的一面,就是要學會兼顧。也就是老子說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就是萬事萬物的內在規律。“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易經的宇宙觀,也是老子的自然辯證法。

放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對任何事物一分為二,才能看的清楚;合二為一,才能看的全面。也就是說,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不能僵化、頑固、偏激,這樣就會遠離事物的本質,導致誤判和選擇上的錯誤。

第二,老子《道德經》告訴我們,不僅要看到事物的內在矛盾,還要看到事物的變化規律和趨勢。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這裡的“一”就是太極,“二”就是陰陽,“三”就是陰陽的互動變化。這就告訴我們,不僅要學會兼顧、看到事物內在的矛盾對立和相互作用,還要看到事物的變化規律和趨勢。

《道德經》就是在講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天為人之本,道為德之本。人的行為應該順天應時,如果逆天而為,最終必將遭到天譴。

因此,我們在奔波忙碌的現實社會,應該適時靜下心來,常常思慮一下我們的行為是不是違背了天道,是不是丟掉了初心,是不是背棄了良心。

人,只有在心靜的狀態下,才能看清事物內在的變化規律,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才能發揮潛力和創造力。

第三,《易經》告訴我們“時”的重要性。

《易經》是基於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創生“八卦”,經過長期演變形成六十四卦,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包羅萬象。

而這一切的變化的根本就是“時”。時,就是時間、天時、時機。我們做任何事,一旦錯過了“天時”,後面的走向就會完全改變。在什麼時間講什麼話、做什麼事,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比如《易經》第一卦“乾卦”,六個爻,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潛、現、惕、躍、飛、亢。從“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分別代表人生的不同階段,應該如何做出合理的應對。非常形象、透徹的告訴我們,該潛的時候就潛,該表現得時候就表現,該小心的時候就要小心,該躍的時侯就躍。到了乾卦第五爻,也就是九五飛龍在天,就要適可而止,否則就會龍戰於野、亢龍有悔。

可見,整個乾卦的走向,就告訴我們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情,整個人生的過程“時”最重要。時勢造英雄。

第四,老子《道德經》告訴我們“無”的重要性。

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無為而無不為。為無為 事無事 味無味。至無者,故能為萬變之宗主也。老子在《道德經》中用了大量的“無”字,無乃有之本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只相信眼睛看到的東西,而忽視了背後看不到的東西。也就時說,我們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卻不去探求現象背後的道理。這就導致很多人盲目從眾,隨大流,被存心不良之人利用。

我們太注重有而拋棄了無,太注重物質而丟掉了精神,太注重眼前而忽視了長遠,太注重表象而忘記了根本。這就是世俗之人和修道之人的本質區別。

老子講的“無”,給我們無窮的思索和啟示。他告訴我們,要抓住事物的根本,本立而道生。我們的一生都應該遵道貴德,而不要整天無事生非、瑣事纏身,浪費寶貴的生命,一輩子也活不明白。

第五,《易經》中的“謙卦”和《道德經》中講的“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有異曲同工之妙。

《易經》中的謙卦是最特殊的一卦。《易經》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德皆有吉凶、禍福相隨,可是謙卦的卦德六爻皆吉。

謙卦告訴我們,真正的謙謙君子,真正有領導力的人,不會自矜功伐,而是以自身的謙和魅力,垂範下屬,乃至垂範社會。雖勞心勞力、功高權重,但不居功自偉。堅持以身作則、枘言敏行,如此則無往而不利也。

《道德經》第十章有云: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一個人有了創造而不據為己有,有了功勞而不居功自傲,幫助了別人、對別人有恩惠而不主宰、不索取。這就是高尚的道德。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見到一些人施予了恩惠,就到處張揚、炫耀,甚至要求、役使接受幫助的人。這種人根本談不上謙,更無所謂德。而所有的恩惠也會化為烏有,甚至引起人們的厭惡和唾棄。

我們做好事就是遵道貴德、順天應人,是自己心甘情願的。一旦私慾膨脹就變成心懷不軌,就會敗壞道德。放在我們世俗社會,就是不要去討要人情,人情不討人情永遠在,人情一討連本帶利都會成為泡影。

以上只是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拋磚引玉之言,歡迎各位點評。


崑崙樵夫

這個問題太大了,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首先是語言文字是高度概括的濃縮的精華,包含的內容非常多、非常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易經》貧民可依靠它占卜、算卦、看風水謀生,醫生靠它醫病救人,將軍靠它可以出奇制勝、帝王可以靠它定國安邦。

其次,這兩部經典是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精華,也可以說是國粹,是被世世代代人民生活所應用,仁者見人、智者見智,在應用中不斷地豐富完善,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再次,這兩部經典雖然在我國傳承幾千年,真正能研究透的人很少,孔子對易經的註解到死他也不十分滿意,老子過函谷關留下5000言走了,後人不管如何解釋都有不同的見解和爭議。即使兩部經這麼難理解,但是能夠理解一句半句、隻言片語也足以使個人收益,這正是這兩部經典的寶貴之處。

易經和道德經這兩部經典主要是講形而上精神的東西,也結合行而下唯物的東西,於是 在今天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這兩部經已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我們信仰唯物主義,西方人唯利是圖注重實用主義,可是他們信仰宗教。是說明什麼呢?

具體我個人從這兩部經典悟出哪些智慧,大的方面不談,僅就養生身體健康方面談幾點:

二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又是平常一句話,你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我可以明確告訴你一句:多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有利於你的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但是有幾人能悟到?快過年了,要貼對聯一付: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易經坤卦。

三是我的命運我做主。這句話也好多人不信,消極的認為“人的命、天註定”。易經裡有句話是“趨吉避凶”,如果是命裡註定的,你怎麼能避呢?當然,術類的東西能避一時不能避一世,要想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必須要行德行善,具備一定福德條件才行,如果能變福德能為功德,持之以恆堅持下去,就能奪天之造化,主宰自己的命運,到時候閻王老子也管不了你。

道理很好理解、也很好懂,但是如何自己證到就要下一番功夫了,看你自己有沒有恆心。


大智之愚夫

我水平有限,說一下看了老子《道德經》及一類書的感悟。《一》老子是我國道家學派師祖,屬一個哲學流派。道教就是受道學影響發展而來的,《道德經》博大精深,所言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方面,可謂煌煌萬言、包羅萬象,無所不及。



《二》《道德經》思想內涵博大精深,可從不同角度認識,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我認識水平有限,談不上很深研究,只談感受。看書也熟悉了許多個字眼,也就是老子所言的“道生萬物”、“隱”、“不爭”、“無為而治”、“上善若水”“仁愛”、“順其自然”、“知足常樂”、以柔克剛”、“出生入死”、“治大國若烹小鮮”等等,從中我覺得老子教導人民做一個講究仁義道德,有理智,能忍讓的人,要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做到知足常樂,上善若水任方圓,不要爭名奪利,爭一時長短,不爭,至柔能具有寬闊包容的胸襟氣度和思想品德。我覺得我們如果能靜下心來,認真讀讀有關《道德經》的書籍,一定會有所體會感悟,收穫頗豐的。



(三)我從中也能深深體會道老子寫《道德經》時可能就是想把一個國家整體的各個領域方面和私體個人的修為、做法都進行細分之說,並且還想把他們之間有何關係如何協調,相處,和如何解決處理進一步解說清楚,可謂用心良苦,正因如此,才寫出瞭如此浩浩鉅著,千百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的言行舉止和思想道德!就像孔聖人讚許老子是一條龍,我認為老子當之無愧也!以上也算是我在平時看了老子《道德經》及相關書籍的一點感受!一孔拙見,不揣淺陋,慚愧,向大家學習,共勉!雅正!



《易經》《道德經》所傳遞的都是古聖先賢對世界的樸素的解讀。

“一陰一陽謂之道”,可以讓人們以辯證的思維來應對各種困境,禍福相依,就會提高心靈的承受程度,物極必反,可以使人們適度的把握分寸。


《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幫助人們理解主觀意識世界和客觀物質世界的關係,以人心合於道心,憑一顆善良心來應世,“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當自己所做的善事受到打擊的時候,聖賢智者的話就是加油站,一善解千愁。

《易經》包含三層含義:簡易、變易、不易。大道至簡,人心簡單了,事情就簡單了,世界就簡單了,固守著一個淳樸至善,就可以應對外面的千變萬化。


“治人事天,莫若嗇”,這種儉嗇是對萬事萬物深沉的愛,不同於吝嗇,是珍惜和愛惜。這份愛足可以化解來自外面的譏諷、挖苦、不屑一顧,自己也就會變得“希言自然”。
以 一顆善良之心,無愧天地,自己就會變得從容淡定,時常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迷人的光彩,這便是人性的光芒。


漢字在人間

所謂的從道德經中悟出道理,道理的本身依舊是生活。

《道德經》中提到的道理很多,小可以用在修身齊家,大可以用在治國平天下。《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據書上說,道德經原本分為《道經》和《德經》,後古人統一起來稱作《道德經》。《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在中國“老子”的名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他留下這本道德經,包含天文地理之根本,玄而又玄,至今沒有人敢稱自己完全讀懂。

《易經》又名周易,是儒家經典制作。傳說《易經》與河圖洛書有諸多聯繫。作為現在預測學的始祖,《易經》用卦和爻教會我們世間萬物運行的機理,帶我們走進事物背後的世界。


今朝有酒地天長

《道德經》學習札記之三:當亞里士多德遇見老子

老子和亞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哲學的兩個代表性符號。本文仿電視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嘗試從這兩種哲學思想並行同存關係比較的角度解讀《道德經》。

上古的中華大地,從伏羲氏的手中誕生了一部兼三才、包萬物、無所不言的奇書---《易經》,人類最早的哲學書籍。

幾千年後的春秋戰國,老子為換取出關歸隱的通行證,連夜奮書,留下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鉅著---《道德經》,成為中國哲學的起源。

往後兩百年的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寫下了被那個特斯拉的牛人馬斯克總愛掛在嘴上的第一性原理---《第一哲學》,成為西方哲學的起源。

東西方哲學就此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道,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發源於《易經》,弘揚於《老子》,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自然沒有疑問,可怎麼跟老外扯上關係?

事情是醬紫的,札記二不是提到了《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即“道是形而上”,形而上又是什麼東東?就是亞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學研究的範疇。亞氏認為第一性是萬事萬物的終極原因,他的徒子徒孫覺得很有道理,可又不知道該歸於什麼範疇,就創新了一個名詞“Metaphysical”,後人借鑑易經,把第一哲學譯為形而上學,又稱玄學。形而上者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其存在的眾多證據,但卻說不清楚是什麼。屬於精神方面的宏觀範疇,抽象的理性思維,故而老子也稱其“玄之又玄”(見道德經第一章)。

道德經作為形而上學的巔峰之作,更是統攝天地人萬事萬物,成為哲學的終極理論。


王強的價值經營


我身邊很多人就問我,學《易經》到底要做什麼?有什麼用 ,就學《易經》來講,對我們事業上,生活上,或許沒有很明顯的效果。事實上它最大的功能是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功效。我在學習《易經》的過程當中,發現可以讓我的思維能達到一定的高度,視野隨之開闊。甚至會發現思維可以跳脫出原來的思考模式,它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易經很少人學習是因為它不可能馬上在我們生活中起明顯效果。它有潛移默化之功,易經本身作用便在於無形中的幫助,只是很多人沒有去感覺而已。



《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瑰寶,學習它有助於我們學習中國文化、瞭解中國歷史 ,作為一本偉大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各個角落,被稱為中國哲學的主根、東方文化的瑰寶,學習《道德經》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 如果我們能真正領悟《道德經》,就知道它有多麼的博大精深。

《道德經》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當代人所接受,與現代科學和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將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處世能力。如此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梅語微風

首先易經為五經之首,包含了中國古代先賢的智慧,通過先賢們的不斷研究,成為了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個載體,它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宇宙觀和道德觀的根源,它用極簡單的哲學命題解決了最複雜的人生生活中的問題。

陰陽這個對立與統一的概念,是"立天之道"。柔與剛的對立統一是"立地之道"。仁與義之對立統一是"立人之道"。易就是變的意思,是指變化之永恆不息,萬物在不斷變動中生生不息。數千言之的《易經》都是講事物運動變化的,只有變化萬物才得以生存,即生生之謂易。從易經中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事物必須變動變化,所以宇宙萬物包括宇宙自已都在不斷運動和變動之中,我們不斷認識和探索宇宙的奧秘才能在宇宙中生存下去。必須去適應和掌握這種變動變化才會生活的更好。《易經》中揭示人們向外探索宇宙,向內探索自身人類才會不斷髮展壯大下去。易經又分為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從宇宙觀向道德觀,政治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方面發展。象數派則是從方法論向卜筮術,堪輿術,相命術方面發展。這兩派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發展,所以我們必須加以研究,用唯物主義的觀念去探導和使用好《易經》這部祖先留下的經典著作。


四川太極王

易經論述天地人三才之道,其智如海。但總離不了一個‘位’字。繫辭曰,聖人之大寶曰位。易經讓我們知道任何時候不論做事對人都要清楚瞭解自己所處之位。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好比照鏡子,太近太遠都沒法看清楚,只有合適的位置,才能看清。卦象的吉凶都是由位而成。這就是‘位’的重要性。也是《易經》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超級飛俠


感謝頭條高人能提出這樣有水平,弘揚國學文化的問題。我是研究《易經》奇門遁甲的預測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從《易經》悟出的智慧其實是很多,很多有點文化的人講話中張口即來。比如人人都會說:“作為男就要撐起家庭重擔,不怕苦不停奮鬥給妻子孩孑創一個安全豐足的家。"為什麼這樣說呢?從《易經》中來:“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呀。天為乾卦代表男人嘛!天體不停運行男人就要奮鬥。又要求人要積德積厚重善良的品德,才可幹大事當大官,德不配位就會完蛋了,現在抓起那麼多貪官都是品德太差太貪大壞,人沒有好的品德路走不遠。這些理論感悟從那裡來,《易經》呀,“地造坤厚德載物。”呀。因地的厚重才承載了萬物,人只有積德才能經起各種物質的誘惑。還有:“三尺頭上有神靈。"“人在做天在看。"“太歲頭上動土沒好果子吃。”“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一花一世界一物一如來。”等等太多太多。《易經》理論在廣泛應用。現在一根毛髮一滴精液就可破案用的不正是"一花一世界″的原理嗎?但是很不幸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人對《易經》一無所知,張口閉口兩個字:“迷信。”但《易經》這個流傳五千年的國學文化必將萬古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