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不該再被歧視!


諸事不順。

科室電腦故障,急診又不停地送來病人,一個病人的血管怎麼也抽不出來血,病人家屬盯著你,聲嘶力竭地質問著,耳朵嗡嗡響個不停。她像是被困在那個場景裡,所有可能的糟糕狀態都經歷了一遍。

直到被鬧鈴驚醒,她才確定,這只是一個夢。

1

那是2017年12月17日,她在某三甲醫院的骨科一區,是一名實習護士。與許許多多的公立醫院一樣,這裡永遠不停地送來病人。加床不夠,過道上常擠滿了人。病人大多因車禍、意外骨折送來的,一天大多時候有19臺手術,忙的時候更多。

骨科大多是中老年病人,常常需要打肝素來抗凝,一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測量是q4h。早上交班鋪完床之後,就推著治療車打針、測血糖、量血壓。巡視病房,及時為病人更換補液。醫生的嘴、護士的腿都是閒不住的。

如果生活只是一種徒有其表卻毫無報復和熱情的平庸,一種週而復始重複著漫無目的的日子,倒還可以忍受。接受自己的平庸,是每個成年人都要慢慢學會的本領。可護士忍受的只是這些嗎?

下午兩點,科室新收錄進了一個病人。正好,有一床病人今日下午出院。她處理完出院記錄及健康宣教,換好新的消毒後床具,詢問病人病史、過敏物,測量其血壓之後,轉身要出病房。

“等會,這床底下有一些垃圾,你掃一下。”面對病人家屬的要求,她解釋道可以讓清潔阿姨來掃,自己要去把信息錄進電腦。

沒想到的是,阿姨一下子就嚷起來了,“小護士,你有什麼好牛氣的哇,地都不掃,我們是來住院的,你這態度不好,我是要投訴你院長的。”

她突然很委屈,憤而摘掉自己的胸牌,“阿姨,您看好名字,記住投訴誰!”

阿姨便開始推攘起來,“你們這些中專畢業生,沒學歷,做了護士,還不好好服務。”

她想起自己的高考分數,523,省重點大學的護理本科。“我是護理本科,不是中專生。謝謝!”阿姨沒想到自己瞧不起的護士竟是本科,但有人看著,面色持續變差,“真是腦子壞了,本科學護理。”嘟囔著,又鬧回掃地一事。喊聲驚動了其他護理老師,讓她先去護士站。

面對熙攘的人群、刺鼻的藥水、無數病人因身體病痛帶來的暴躁,你置身其中,卻常常無能為力。醫院是一面鏡子,你能看到眾生百態,也會慢慢明白人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別人的。

作為護士,作為醫院的主要勞動力,還要遭受著更多的歧視。僅僅因為在大眾的心裡,醫生是高學歷的,護士則是中專畢業,技校學歷所以馬桶堵了找護士,連WIFI找護士、拖地找護士……

曾經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視頻,一位護士要和醫生結婚,下方點贊最高的評論是“醫生都是學霸,護士是學渣。不知道怎麼配的。”


護士,不該再被歧視!

9012年了,還是所有人都以為護士就是低學歷的嗎?

2

護理專業也是大學專業類型。護理本科學制四年,根據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培養具備人文社科、醫學、預防保健知識、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護理界的護理老前輩提出要培養受過高等護理教育且具有學士學位的護理人才。1983年天津醫學院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30名,學制為5年。天津醫學院成為我國第一個恢復本科護理並設立護理系的醫學院校。

1984年1月,國家教育部、衛生部在天津聯合召開了“高等護理專業教育座談會”,決定在高等醫學院校內設置學士學位護理教育學專業,會上一致同意將護理專業列入高等教育招生目錄,進一步明確了護理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中對護理專業的屬性和培養要求進行了規範。此階段更加註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強調直接為社會提供服務。各大學校紛紛開辦護理專業本科教育,護理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擴大。

截至2015年,已有278所院校開辦本科護理專業,招生人數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護理本科教育形成了一定規模。

2003年底,來自中國衛生部的資料顯示,全國12.6萬的護士中,中專學歷佔64.5%,大專學歷24.3%,本科學歷僅佔1.6%。

而2002年美國衛生社會福利和健康保健資源公佈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美2696540註冊護士中,大專學歷佔34.3%,本科學歷佔32.7%,碩士學歷佔9.6%,博士學歷佔0.6%,即近43%的註冊護士已具備本科或以上學歷。加速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培養高學歷層次的社會實用型護士已刻不容緩。

即使國家政策重視護理本科教育,可是護士的發展仍然那麼不盡人意。護士流失率高,已經成為一個問題。2016年,衛生部公佈了一項對全國696所三級醫院護士流失率的調查結果,接受調查的三級醫院,平均的護士流失率是5.8%,而最高的能達到12%

第一從專業的發展來說,專業發展限制,國內護理行業目前還沒有提供給大家足夠的發展空間,做到護士長或者護理部主任就已經基本到頭了;

第二從辛苦的程度來說,護士的辛苦不僅是體力上的,還要應付大量的考核。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在重要的三甲醫院複評中,責任護士往往一個腦袋兩個大。不僅要反覆向病人介紹自己,還要核查病房每一個角落,床尾的護理等級及飲食都要反覆核對;

第三工資待遇,按照剛就業水平,其實大部分護士的工資算是中等。最重要的還是社會地位低,大多數人都覺得護士的工作誰都可以做,打針發藥鋪床,沒有技術含量。病人不重視,每天的工作也僅僅是執行醫囑,學到的專業知識難以派上用場。久而久之,工作的積極性嚴重受挫。許多高學歷護士選擇離開。

3

護理專業這麼累,又不受大多數人的尊重,堅持有意義嗎?

“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模樣,看著你們抱著小依依幸福地離開,你們又用如此隆重的形式,讓我們體會到我們所有的付出收穫到了最大的價值,工作半年的小花妹妹接過你們遞過來的這條腕帶時,她的眼裡是泛著光的。所以,真的謝謝你們,都說醫者是暗夜裡的提燈者,其實我想說你們就是那盞燈,幫我們抵禦了黑暗,照亮了我們正在走的路。”

這段溫暖的文字來自於一封感謝信,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護士長葉娟幾天前寫的,收件人是一位32歲的新晉奶爸,他的女兒依依在浙大一院兒科住院40多天,幾天前剛剛出院回家。


護士,不該再被歧視!



在住院的過程中,依依的爸爸對醫護人員都非常信任,對治療極度配合。在孩子大便次數多發生紅臀的時候,沒有責怪護士,即使他的眼裡也滿是心痛,卻始終沒有把責怪的話說出口;在孩子病情反覆的時候繼續信任醫護,積極配合他們的治療;籤一大堆知情同意書的時候沒有質疑他們。

這封感謝信被人民日報、錢江日報廣泛轉載,幾十萬人閱讀。它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病人,為那些懷疑自己存在價值意義的護士們送上了光亮。

在臨床生活中,護士這個群體遭受了很多不能承受之重。在穿刺時,沒有一針見血,家長劈頭蓋臉辱罵甚至想扔凳子過來;在例行查房時,山東寶安人民醫院一懷孕女護士白巍被病人家屬範某暴打;因為沒有第一時間給病人換水,鹽城潘黃某醫院內一護士被打,據知情人透露,該護士剛做過微創手術;2014年引發關注的南京暴力傷醫事件,被打女護士診斷為

癱瘓……


護士,不該再被歧視!

新浪晚報 何雯亞拍攝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紮在所有護士心裡的刀。是什麼讓她們在這樣的情況下,堅持到現在?

《人間世》中朱月鈕醫生搶救一個病危的孩子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卻因為對另一個家屬說話沒有耐心被投訴,在解釋、寫保證、座談和家屬和解後,也被問到這個問題:“是什麼讓你堅持在這裡的?”

朱醫生熱淚滿眶:“人的一生,絕不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它隱藏著憂傷、尷尬、傷痛、苟且,但我相信,醫生這個職業,會比別的更容易找到人生的存在感。”

護士們與其說是天使,更像是擺渡人,把病弱、暴躁的病人們予以治療、護理,看著他們一天天好轉、康復。在出院時,當護理的病人給你送花,和你說“謝謝”,當稚嫩的孩童親筆寫下感謝信,當康復的病人特意去找你“救命的恩情,哪能忘啊!”那種感動和驕傲,是很難被取代的。

走下去,天總會亮。護士們,也會迎來自己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