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21世紀的緊缺人才

從事護理行業五年之餘,從剛畢業開始找工作到2020 年新冠肺炎的暴發;從剛畢業收入入不敷出到現在經濟自由;從剛開始的修女護士到現在的護理國際化;從剛畢業找工作需要大專學歷到現在全日制本科起步,碩士優先;不由分說,

護理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


醫護的“錯”


曾經我的直屬領導和我們說過一句話,我至今都記憶猶新:不要怪醫生態度不好,批評你不尊重你,如果你要有能力,說話有底氣,醫生能找到你的小尾巴嗎?


其實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也想過,為什麼每次我犯錯都會被逮到,而她卻沒有?其實這種想法只會給自己添堵,還不如好好想想:為什麼我要犯錯,如果我更加細心一點再三核對是不是就不會犯錯,也就不存在被人逮到的問題呢?說話也不至於沒底氣。


但是事實是,臨床那麼忙,不犯錯的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


有人說:忙是你們犯錯的理由嗎?

答:照顧一個人和照顧十個人能一樣嗎?


但是醫院的工作性質和其他行業不一樣,它對醫生護士的要求犯錯幾率是為零。


所以我們只能在少犯錯的基礎上再減少。


我的大學內科老師在一次上課的時候說過一句話:“護士就是應該聽醫生的,不要有反駁。”當時我立馬舉手說:“老師我有個問題可以請教您嗎?”她高傲的點點頭。“那醫生開錯醫囑的時候我可以反駁嗎?”她驚訝的張了張嘴,估計沒想到從醫從師這麼多年有人敢這麼直面反駁她吧。


但是反駁也是需要代價的,儘管我每次內科學考試成績很高,但是我的平時分卻很低,所以與獎學金總是失之交臂。


醫護搭班的“事”


醫生的嘴,護士的腿,這句話表達的那麼淋漓盡致。我工作第三年的時候差不多也算得上是一個老資歷的護士了,當時夜班搭班的醫生是一個碩士剛畢業的年輕醫生,身為護士都能懂得,和一個年輕醫生搭班是多痛苦的一件事情。


當時一個肝癌的病人凌晨五點大吐血,推搶救車叫醫生,她過來的時候還是睡眼惺忪的,剛進屋未見其物已聞其味,跑出去吐了……沒辦法只好找二線。


這只是和她之間發生的萬千事件的其中一件。要麼就是抽完血剛把持針器泡消毒液裡的時候她拿著幾張血化驗的單子急匆匆跑過來說:“護理老師,能不能再加個培養啊……”內心充滿無奈,“不能!我剛抽完,你讓我現在去我怎麼和病人解釋?”後來便多留了個心眼。


一次輸完液我特意打個電話問了一下:“xx醫生,32床患者液輸完了,扎的不是套管針,問問你還要不要加液,如果要的話我就先掛袋生理鹽水衝下管路。”“不用不用,我下午接班查過房了,沒事,拔吧。”“你確定那我就拔啦!”


過了一會鈴聲又響了,我就猜到是她!


“護理老師對不起呀,我剛看了32床的血結果,發現鉀有點低,針……沒拔吧……我……”她的音調越來越低,底氣越來越不足。“我知道你就會這樣!我們下午交班的時候我看到他抽了個生化,多留了個心眼,放心吧,沒拔!”是的,那天的晚飯我多了一杯奶茶。


有時候,其實多些諒解真的會減少很多矛盾。


有一次給全院醫護做急診科培訓,急診科的主任說了一件關於他自己的事情。


他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是很懵懂,對於臨床上的患者體貼入微,芝麻大的事情也是天大的事情。但是這就苦了和他搭班的老護士了,一晚上腿差不多也廢了。


他自己下了夜班也回去總結了一下,覺得下次夜班應該多為護士著想,飯他定,需要開什麼單子前先問問護理老師,畢竟久病都成醫了,更何況和自己搭班的護士都工作這麼多年了,應該要學會尊重和理解。


看著大家認真聆聽的面龐,他慢慢說到:“醫護是一家,尤其是面對患者糾紛及國家重大災難的時候,我們要擰成一股繩,去努力。醫護不是上下級關係,是相互配合的關係。醫生有時只需要開口,而沒有考慮過護士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要增添多少步數。所以我希望在場的醫生一定要學會尊重、理解我們的護理老師,他們比我們更加辛苦,他們更是我們的一線,病人的情況他們比我們來得更加直觀!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聽聽護理老師的意見,不信的話現在就跪下來做CPR,看看誰做的好!”


全場安靜了。


護理的“專”


隨著醫改醫務人員的收入越來越高,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護理行業門檻越來越高的原因。學歷越高,專業性越強。隨著各大醫院開始開設護理門診,護理專業慢慢的崛起,有乳腺科門診、中醫護理門診、PICC門診、糖尿病門診等,醫院也在開設氣道護理小組、壓瘡護理小組、康復護理小組等等,這些對護理的專業性要求更高。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師發了個動態

護士,21世紀的緊缺人才


護士承受的壓力其實很大,護士也不僅僅是某些人所看到的只會打針。


護理的“我”


抗擊疫情正處在關鍵時期,全國人民都在歌頌這群天使。可是疫情還未完全結束,又開始有人忘記了醫務人員的付出了。其實在疫情期間已經報道過武漢某官員讓護士去打掃廁所的事件,在這個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也相信國家維護醫務人員的法律會慢慢健全,所以我們更要恪盡職守,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不給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從女醫生被殺、陶勇醫生被砍沒幾天到新冠肺炎暴發,大家還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便開始整裝待發出征武漢,他們的心中沒有悲痛嗎?他們就沒有害怕嗎?都是血肉之軀,只是和國家比起來,自己的家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而那些投身醫學護理的人我想是真的熱愛啊!他們從沒想過這個行業能帶給他們什麼,他們想的是自己能給這個行業帶來什麼。


但是我更相信,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可愛的天使們,相信我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認可,我們會用自己的努力去贏得別人的尊重,我們用自己的專業水平去拯救每一位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患者。


我相信,於你於我,有時候,患者、醫生、護士長們的一個信任的眼神便足矣。我們是一個需要被鼓勵的群體;我們是一個需要被信任的群體;我們也是一個需要被愛的群體。世界,多給我們一點關懷,我們將讓世界綻放光彩。

護士,21世紀的緊缺人才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