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你拔針時把我皮膚弄破了


護士,你拔針時把我皮膚弄破了

看到題目,讀者可能會想這護士操作真粗暴,該用多大的勁才能把皮膚弄破。其實,這樣說還真冤枉護士了。


案例回放

58床患者輸液結束,值班護士前去拔針,揭開輸液貼時發現患者手背穿刺點處皮膚髮白,去除敷貼時面積約1.5cm*2cm皮膚被帶下,立即予以碘伏消毒。患者家屬情緒激動地責怪護士拔針太用力,該護士內心雖萬般委屈,但鑑於患者皮膚損傷是事實,還是立即向患者及家屬道歉,再三解釋後,家屬表示理解,並說患者皮膚不好,拔完針後經常出現皮膚淤紫的情況。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了,誰知幾天後另一家屬對此表示不滿,並投訴到護上長那裡。護士長了解情況後與當班護士及當事護士再次向患方解釋道歉,管床醫生也反覆與其解釋溝通,事件才算塵埃落定。


幾天前,護士小王值班時也遇到這樣的煩心事。中午,她正忙得不可開交,患兒家屬說孩子哭鬧得厲害,她立即前去查看,發現患兒輸液肢體發生外滲,小手嚴重腫脹,立即關閉輸液器,撥出留置針,在撥針的過程中,直徑約0.5cm皮膚破損,經積極處理,傷口於三天后乾燥結痂。


事實上,如上述拔針造成患者皮膚意外損傷的現象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皮膚損傷的發生與患者年齡、民族、皮膚狀況、疾病、營養狀況等因素有關。


該種損傷主要發生於兩種人群:其一為高齡體弱老人,其二為嬰幼兒尤其是早產兒。


這種類型的損傷屬於皮膚撕脫傷。患者事先並無皮膚破損,因輸液過程中種種原因而造成皮膚損傷,是醫患雙方皆不希望發生的意外,其結果除了延長患者住院時間,給患者造成額外的痛苦外,也給醫護帶來麻煩,不得不反覆解釋,花費時間和精力用於傷口照料,患者安撫。


何謂皮膚撕脫傷?如何分類?

國際皮膚撕脫傷專家諮詢組(International Skin Tear Advisory Panel, ISTAP)2018更新的定義:皮膚撕脫傷是由機械性外力導致的創傷傷口,包括粘膠的移除。


皮膚撕脫傷分為3類:1類:無皮膚損失;2類:部分皮瓣損失;3類:完全皮瓣損失。


皮膚撕脫傷發生的危險因素

皮膚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構成。


老年患者隨年齡的增長皮膚變脆弱,包括表皮與真皮之間的結合強度下降,真皮乳頭扁平化,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減少,表皮細胞增殖速度減緩,感覺障礙,汗腺萎縮,角質層脂肪含量減少,黑色素細胞減少。膠原蛋白減少、表皮變薄、真皮及皮下組織厚度下降是造成皮膚脆弱的原因。


嬰幼兒表皮薄,真皮中的膠原纖維含量少,缺乏彈性,角質層發育不完善,皮膚屏障功能差是造成皮膚脆弱的原因。


皮膚撕脫傷發生後的處理:

立即對傷口進行鑑別和評估。評估分為傷口局部評估和全身系統評估

● 局部評估包括:發生的原因、解剖部位和損傷持續時間、傷口範圍、傷口床特色、滲液類型和量、出血、周圍皮膚完整性、感染和疼痛。

● 全身評估包括:患者既往史、皮膚撕脫傷史、平素健康狀況、藥物、精神狀況、心理社會、日常活動依賴情況和營養。


皮膚撕脫傷常是急性傷口,且傷口通常不深,初期治療應做到:控制傷口出血、促進癒合、預防控制感染。根據創面情況選擇合適的敷料,滲液不多的情況下,可直接用水膠體貼敷,如滲液較多,可用藻酸鹽。治療護理過程中應注意保存皮膚皮瓣及保護周圍皮膚,在不拉伸皮膚情況下促進傷口向周圍爬行。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等到事情發生時,才想辦法補救,無疑是處理事情的下下策,因此,事前的防範大於事後的補救。


預防輸液所造成的皮膚撕脫傷應做到以下幾點:

操作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如患者屬於高危人群,應妥善處理。


1、對高危人群在行外周靜脈留置針時,可對局部皮膚予以保護。比如穿刺後在穿刺點周圍予以水膠體粘貼,針柄等處墊無菌棉片預防受壓,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膠布,水腫患者使用具有延展性的膠帶,預防性使用皮膚保護劑。


2、穿刺時待消毒液充分待幹後方可進針,避免消毒劑在穿刺時帶入血管內,刺激局部皮膚。


3、粘貼敷料時無張力粘貼,避免在粘貼的過程中壓力過大形成張力性水泡。


4、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如發現外滲等異常情況時,及時處理,撕除膠布時需小心謹慎。外滲嚴重時可暫不撥針,用無菌針頭沿穿刺點放射狀回抽,減壓後再撥針,撥針後輕壓。


5、撥針採取180度或0度撕除膠布,這兩種方式對皮膚產生的剝離力最低,對皮膚造成的損傷最小。


要點:180度撕除時,操作者一手固定一側的皮膚,另一手輕輕移除。0度撕除時,操作者一手固定,一手平行向外牽拉敷料,逐點鬆動,若膠布難以去除禁忌暴力,可先用一塊膠布貼於邊緣,邊向上帶起邊輕輕去除。必要時也可採用無菌石蠟潤滑油後去除。


雖然並不是所有皮膚撕脫傷都是能預防的,但將關口提前還是能減少其發生的。所有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時刻提高對皮膚撕脫傷的警惕,並加強對患者的管理,力爭消除意外或將意外降到最低,是提高患者滿意度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資料:2018ISTAP最佳實踐建議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