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秦国强大起来的,是废除分封、设置郡县、中央集权这些套路

真正让秦国强大起来的,是废除分封、设置郡县、中央集权这些套路

大家好!我是小编远杰娱乐资讯,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历史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那套本来就治不了国,问题申商之法那套也治不了国,战绩一个惨,治国还要靠周公管仲子产。秦灭六国,是魏齐楚赵作死的,秦国作但不往死里作。秦武王不死,不见得比宋王偃、齐闵王强。明君不常有,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秦国能在商鞅变法后期一直强盛吗?秦武王是崇武但也是个言而有信之人,派甘帽打宜阳久攻不下,也没听谗言,用人不疑秦灭六国,算不上是六国作死,各国只重私利,更是贵族当权。

无论是商鞅,还是后面采取远交近攻灭六国的范睢,哪个不是在本国不得志被迫去向秦国建功的,商鞅的作用被夸大,但是不代表没起到重大作用,战国均变法唯独说秦国法律严明不是没道理的,楚国变法吴起一死,即告失败,我们以历史的进程去诉说个人作用的微乎其微,敢问天下若无毛主席这等伟人,新中国还是今天的新中国吗?这个答案不容置疑。秦国乃至秦人都该有个领导者,六世之余裂而统六国,虽是六代秦人的努力,但也别忽视了六代秦人高层领导的努力。甚至于在国家之间,高层的决定尤为重要。秦国赏罚信的记载早在吴起驻河西便有,当时商鞅有没有出生都是问题。

毛用战绩证明了自己,商鞅的战绩被之前的献公之后的惠王双重打脸。事实本如此,中华民族惯会树立标杆,英雄崇拜主义,事物的发展有着方方面面的因素,商鞅变法会让军队,平民战斗力急剧增加,就好比老板给员工高工资,不是画饼。平民上来多了,贵族就不乐意了,开始抵制商鞅变法,导致改革破产。秦国没处理好这些冲突,头军还是很猛的,打架时候腰上吊着几个人头,活下来,回家就变地主了,和商鞅变法还是有很大关系的。魏国、齐国、楚国变法跟商鞅变法根本不能比。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奖励耕战只是其次,真正使秦国强大起来的,是废除分封、设置郡县、中央集权。

为什么山东六国土地、人口比秦国多得多,但是战力却不如秦国?就是因为根本的制度不一样,六国虽大,但是是哪个国家都是多个世族说了算。著名的战国四公子,说得好听,但是实际上不过是分封制最后的回光返照。秦汉之后,但有分封,必有战乱,就是因为分封制的权力结构不稳定,不是消灭诸王,就是被其取而代之。废除分封,设置郡县,中央集权是春秋后期各国都在做的事情,魏国是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的国家。郡县制是除齐国之外的其他六国普遍采用的制度,是具有守卫边疆和动员兵力的目的。

四公子有封地作为食邑,是战国普遍存在的封君制度,不是分封制,四公子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军权由国王通过虎符制度掌控,秦国没有四公子是因为秦国缺少人才,但是一样有封君,穰侯,严君,泾阳君等等。战国时期最大的封君就是秦国的长信侯,拥有两郡以上的封地,当时的世人都知道秦国商鞅变法是千古大变,天下格局成合纵连横之势。魏齐楚都强盛过,但是为什么没有其他国家联合起来针对?那是因为魏齐楚虽强,但是对其他国家并没有灭国威胁,而彻底变法之后的秦国就不一样了,既有吞灭六国之志,又有吞灭六国之力,所以苏秦的合纵才有可能。

可惜合纵改变不了六国的根本,不过是拖延时日罢了。当时的人都知道魏国与齐国争霸业,与商鞅没有关系,秦国对其他国家是五国伐齐后围大梁,商鞅变法都过七十多年了。秦国灭国战绩比齐灭燕晚31年,比魏拔邯郸晚70年。秦国围大梁被燕赵困于林下,战绩很漂亮?合纵连横源于魏惠王在魏国霸权衰落后通过外交方式争取与国,以魏合齐楚以按兵,徐州相王,逢泽之会都是相关外交事件,商鞅都已经死了,连横合纵跟商鞅有什么关系。张仪对秦惠文王提出以秦连韩魏以伐荆齐的外交策略,在张仪犀首的活动下连横合纵成型。

魏国的霸权是齐国歼灭主力军,赵国秦国多次趁火打劫衰落的。楚国的霸权是秦国韩国魏国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齐国韩国魏国大败楚军于垂沙衰落的,齐国的霸权是五国合纵伐齐的灭国战衰落的,哪一个不是各国联合针对的?苏秦的合纵伐秦是失败的,因为赵国魏国齐国都惦记着淮泗诸侯,五国合纵伐齐是秦国赵国主导的,靠诈骗前同僚的方式赢得胜利,但是没能收回土地。即使是长平之战后的秦国有接近十年不能对关东进行大规模征伐,在无一国可以与秦国抗衡的时候也实在看不出秦国有吞灭六国的实力。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资讯,请关注我!多多参与留言评论,把您的想法分享给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