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权,位极人臣……古时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在《神童诗》中写下这几句诗的时候,心中想的定然也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里无数读书人的梦想了:考取功名,出官入仕。

而在晚清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描绘了傅署院这样一个官场人物。

他“出京时是一个三品京堂,半年之间做到封疆大吏,可谓位极人臣,自然是感激天恩,力图报称,立刻具折谢恩了”。

封疆大吏,这个官职听起来就很是酷炫,那么,它到底有多高、又掌握了多少权力呢?

今天,青史君就给大家扒一扒封疆大吏的前世今生。


手握重权,位极人臣……古时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


实际上,封疆大吏并不是一个固有的官位名称,而是和“京官”相对应的、地方最高官的统称,在各朝各代有着不同的称谓。

①封疆大吏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那时候,中原大地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到处都是分散的部落和联盟。夏和商作为他们的“盟主”接受进贡,这些“小弟”就是最早的封疆大吏;

②到了周朝,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将宗室子弟和功臣后裔分封到各个区域建立诸侯国,诸侯王们听候周天子调遣,“封疆”也就是分封疆土这个概念第一次载入了史册;


手握重权,位极人臣……古时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周朝的分封制


③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将天下分为了36个郡,最高统领郡守由中央垂直管理,郡守即“封疆大吏”;

④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疆域比秦国还要辽阔,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各个地方,刘彻将全国分为了13个“州”,拥有最高权力的检察官即为“刺史”,也就是后来的“州牧”,像大家熟知的三国时的豫州牧刘备、西凉刺史马腾,在法理上掌握一州的军政权力,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手握重权,位极人臣……古时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西汉版图


⑤隋唐再次统一了全国后,节度使登上了历史舞台,节度使起初只是地方军事长官,武夫出身。随着军事活动增多,节度使掌握大权,统管多个州,安禄山就是其中的登峰造极者。由于节度使的存在,“封疆大吏”四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

⑥宋太祖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以文治天下,还将“州”改为了“路”,每一路都设立“转运使”,分割节度使的权力。到宋真宗时期,转运使成为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中央政府只得再次设立其它职务与之分权;


手握重权,位极人臣……古时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⑦元设13个行省,行省制成为了现代行政区划的前身,“平章政事”拥有除军权外一切地方最高权,我们也对“封疆大吏”有了更明确了概念——省长。

⑧明清时期,督抚制度盛行,巡抚负责掌管各省民政,总督掌管军事,因事而设、事毕而撤,分别对应了现代的省长和军区司令员。曾国藩和李鸿章就是名气很大的总督,军政民权全部都抓在自己手中,俨然“土皇帝”的作风,这也最为符合我们对封疆大吏的构想。


手握重权,位极人臣……古时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行省制


总而言之,封疆大吏即古代省一级的长官,放到现在就是省委书记加军区司令员的角色,财政权与军事权合二为一,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

正是封疆大吏的位高权重,也滋生出了不少野心家们花光心思想要独揽大权,安禄山、吴三桂,这些野心勃勃的封疆大吏时刻窥视着天下,盛世蛰伏,乱世出来搅风搅雨。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先例,更是让后来的封疆大吏日子越发不好过,最高统治者与中央群体开始了对地方权力的全面压制,在中央集权逐渐变大的趋势下,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只能小心翼翼,已不复五代十国时嚣张跋扈的面貌。


手握重权,位极人臣……古时封疆大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亘古不止


权力在个人手中大多会被无限放大,等到人们深受其害时,又会反思去限制权力,能够反思这才是文明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

但也正是因此,无论从春秋五霸到七国之乱,还是安史之乱到清初三藩,封疆大吏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亘古未曾停歇。

而无论是郡国并行还是设立州、省,无论是完善监察还是分散权力,最高统治者也总是想方设法削弱封疆大吏的权能。

这是中央集权和地方权力无法逾越的鸿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