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中國電影的不是流量,而是偏見

這是我個人觀影史上,最被打臉的一次。

肖戰&李沁&孟美岐。

當紅小生+電視劇咖+唱跳少女。

以及,老牌香港導演,搭配內地玄幻大IP。

無論怎麼看,都免不了爛片的嫌疑。

然而。

喜逢中秋佳節,有個好女孩非要我陪她看電影。

走進影城,挑來挑去,我倆卻發現——

正在上映的其它影片,我倆都已看過。

出於無奈,我倆只好硬著頭皮買了這兩張票。

結果?

借用好女孩的一段觀影感言:

“本以為又是一部《三生三世》,卻莫名聞到了古典武俠的氣息。”

《誅仙Ⅰ》

《誅仙Ⅰ》的賣相,究竟有多像爛片?

它前期的海報,到處充斥著廉價感。

黑底加上金色筆刷,刷刷刷隨便一劃,再加上日期和名字就弄完。

用好女孩(美術生)的話說,她只要兩分鐘(不算字體)就能做得差不多。

但我敢說,無論特效還是劇情——

《誅仙Ⅰ》都比大部分同類作品更養眼。

不信?

先說特效。

仙山之上,仙氣氤氳,眾多修仙者漂浮而去。

整體觀感誠然略顯廉價,卻頗具一種東方美學意境。

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鬼王宗四大聖使——

一個掄圓刀,從地心鑽出瘋狂濫殺;

一個扮豬頭,表面上笨重呆傻,耍起劍來卻凌厲如麻。

還有一個好似病鬼的老頭,操控著愛吃人血的恐怖娃娃。

以及一個無臉男,用詭異的步伐,讓對手越反抗就越害怕。

由於沒看過原著,我並不知道這些角色名字叫啥。

但,僅出場了短短几分鐘,這些配角甚至龍套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影片後半段,畫風突然從喜劇閤家歡,變成一種老港片式的邪典幽幻。

熟悉《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觀眾,很難不由此心生懷念。

以上作品的導演皆為程小東

這說明什麼?

資方的每一分錢,都被用在了刀刃上;

主創的每一絲想象,都被用在了內容構思上。

在我看來,《誅仙I》確實是程小東導演,近年少有的還魂之作。

我知道,這篇文章發出後,我本人將會面臨種種罵聲。

因為,《誅仙I》的票房雖遠超市場預料,口碑卻在逐漸下沉。

豆瓣評分,已從上映之初的6.7,降到了5.4的低分。

那麼,我為何還要堅持寫這篇文章?

原因一:好女孩想看我寫這篇文章。

原因二:大部分觀眾對《誅仙I》的抨擊,著實欠缺理性,令我大失所望。

其中,最熱門也最過火的一類“影評”,即是將所有矛頭都指向了當紅小生。

某些人妄自揣測,認為《誅仙I》的資方和主創,企圖利用肖戰欺騙觀眾。

企圖打一套流量明星+粗製濫造的組合拳,騙取上映頭兩天的票房。

流量電影被上海堡壘關上的門又被誅仙1打開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

恕我直言,簡直荒誕!

作為半個影視從業者,我早就關注過《誅仙》的新聞資訊。

如果我沒記錯,《誅仙Ⅰ》的開機時間,應該是去年十月份。

那時,《陳情令》還未開播,肖戰只演過幾部沒人看的冷門小爛片。

其最輝煌的履歷,也不過是在《捉妖記2》裡跑了個龍套而已。

說白了。

《誅仙Ⅰ》當初選肖戰當主演,根本不是為了流量,而是為了省錢。

肖戰爆火後,《誅仙Ⅰ》追加的投資也沒給演員,而是用在了後期製作上。

所以,什麼片方企圖騙錢,什麼流量明星組合拳,完全是空穴來風的謠言。

更何況——

時至今天,流量明星+粗製濫造,真的還能騙到錢嗎?

記得《上海堡壘》上映首日,憑藉鹿晗的大量粉絲,拿到了票房七千萬。

可,只過了一天,電影內容就被口口相傳,瞬間成了沒人看的公認大爛片。

最終票房,也不過才一億三千萬。

反觀《誅仙I》——

誠然,它的運氣很好。

在賣相一般的情況下,意外憑藉當紅的肖戰,取得了首日票房一億四千萬。

接下來呢?

第二天,票房破兩億;第四天,票房近三億。

即使電影內容幾乎已全部流出,它也仍然穩坐第一名。

怎麼回事?

不是說,流量明星只能撐住頭兩天票房,等口碑出來後電影就要撲街嗎?

可為什麼,已經到了第四天,《誅仙I》還在繼續蟬聯冠軍?

難道是,這波觀眾太腦殘?不看質量只看顏?

要我說,不是這波觀眾太腦殘。

而是某些所謂“文藝青年”,審美上充滿了偏見。

尤其某些所謂“書粉”發表的批判,真令我哭笑不得。

他們說來說去,核心思想無非在於,故事改編幅度太大,沒能將原著還原。

也就是說,這電影看起來,不像作家蕭鼎寫的那部《誅仙》。

所以,他們要抵制。

這理由……有毛病嗎?

恕我直言,簡直荒誕!

沒錯,我的確沒看過《誅仙》的原著。

不過,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

你們看過六小齡童版《西遊記》嗎?

你們看過周星馳版《大話西遊》嗎?

你們看過動畫版《大聖歸來》嗎?

作為一個讀過三遍吳承恩《西遊記》的人,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

包括以上三部在內,絕大部分《西遊記》改編的影視作品,都不符合原著。

都是經過大刀闊斧,彷彿去韓國做了手術的“魔改片”。

唯一的例外,是張紀中版《西遊記》,某種程度上還原了原著60%的內容。

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長嘴獠牙,剛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風。他本是天蓬元帥臨凡,只因錯投了胎,嘴臉象一個野豬模樣——《西遊記》

那麼,僅憑這一點,我們就能說,張紀中版《西遊記》是一部好作品嗎?

最起碼,我們不能說,張紀中版《西遊記》超越了六小齡童和周星馳吧?

我們批判一部電影,可以用萬千種方式,但是絕對不能說它“不像原著”。

因為,電影作為第七藝術,本身就與文學有著很大不同。

《東邪西毒》《霸王別姬》《臥虎藏龍》《讓子彈飛》……

以上這些電影,倘若沒對原著進行“魔改”,幾乎是不可能成為經典的。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誅仙Ⅰ》的水平已經能和那些經典作品比肩。

但,它也絕不是《封神傳奇》《三生三世》《阿修羅》那樣的大爛片。

在我看來,《誅仙Ⅰ》的存在,有那麼一點像當年的《大話西遊》。

都是魔改原著,都是喜劇外殼,都是內核悲劇。

什麼?你說沒看出來它的內核悲劇在哪裡(當年《大話西遊》也是如此)?

好,我就從頭給大家捋一遍。

以下內容含劇透

多年以後,張小凡故地重遊,想起草廟村被屠的往事。

兒時,張小凡和基友林驚羽,目睹一名神秘人士,將他們的雙親全部殺死。

青雲門大竹峰首座田不易意外來到,林驚羽果斷拜師,一心想要報仇雪恨。

另一邊,張小凡卻無心報仇,也對修仙爭雄無動於衷。

張小凡哪都不想去,只想戴孝為自己的雙親守墓。

不過,張小凡畢竟孤苦無依,只是一個弱小的孩童。

為了生存,張小凡被田不易收進青雲門,並與師姐田靈兒結下不解之緣。

然而,雖來到了仙氣漂浮的最高學府,張小凡卻沒有立志,沒有努力練武。

十年,張小凡的武功只練到了第二層,做飯的手藝卻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在這個人人都想腳踏青雲,走上人生巔峰的青雲門,張小凡卻與世無爭。

只想陪著田靈兒,體會依山傍水的小日子。

一次巧合,張小凡意外習得了佛門絕學:天音功法。

又一次巧合,張小凡意外喚醒並得到了兩大神器:嗜血珠、攝魂棒。

也因此,張小凡被魔教之女碧瑤盯上,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另一方面——

張小凡被師兄強行帶走,偷看小竹峰的女生練功。

眼看快被發現時,張小凡意外被師兄推了出去。

就這樣,張小凡又與青雲門學霸陸雪琪結下了不解之緣。

發現沒。

從投身青雲門,到習得絕學手持神器,再到與三個女人結下淵源。

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意外”和“被”字,都與張小凡的主觀能動性無關。

說白了,面對人生,張小凡一直都沒有選擇權,一直都被外部力量牽著走。

七脈比武大會上,面對昔日基友林驚羽,張小凡根本捨不得大打出手。

卻因噬魂棒威力實在太強,意外將林驚羽捶得遍體鱗傷。

比武結束後,張小凡怒而扔掉了噬魂棒,並說:

“我贏了一場比賽,卻輸掉一個好兄弟。”

什麼意思?

在張小凡的價值觀裡,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高於,淳樸的生活和溫暖的人情。

《誅仙》的背景,是個仙魔並立的世界,每個角色都有著所謂的崇高理想。

唯獨張小凡,既不是仙,也不是魔;

既沒有拯救蒼生的宏圖大志,也沒有成為世界霸主的慾望野心。

誠如張小凡的名字一般,他只是想做一個凡人,平平淡淡,簡簡單單。

但。

很多時候,很多人的人生軌跡,是無法由自己掌控的。

影片最具象徵性的兩個情節——

被發現身上佈滿瘙癢蟲後,師兄們連問都沒問,就把張小凡扔進鍋裡蒸。

被發現噬魂棒是魔教寶器後,青雲長老們二話不說,直接軟禁了張小凡。

接下來——

鬼王宗宗主率領四大聖使,與青雲門展開決戰。

臨危之際,是張小凡救了青雲門的所有人。

可掌門道玄,卻以蒼生之名義,要將張小凡殺死。

為了天下蒼生殺

張小凡到底做錯了什麼?

或者說,張小凡到底做了什麼?

張小凡什麼都沒做。

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在這仙魔混戰的世界裡,人,註定要被夾在中心。

無論你自己是多麼無辜,都無法左右命運的漂浮。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誅仙》原著想表達的核心主題。

可我知道,這部電影的整體故事,都立得住。

前半段的喜劇風格,誠然略顯港片套路。

但無論笑點還是節奏,都把握的行雲流水,並不空洞無物。

《上海堡壘》為何會狠撲,《誅仙I》又為何會很火?

流量電影,究竟是走到了末路,還是又殺出了一條血路?

事實上——所謂流量電影,如今根本就不存在。

如今的電影市場,雖然有時仍然難免偏激,不過觀眾早已不再人傻錢多。

絕大多數時候,票房遠遠高於成本的電影,都不會是一部壞電影。

在我看來,《誅仙I》的水平中規中矩,優點與缺點都是可圈可點。

它並不是多麼偉大的作品,也沒有能夠青史留名的藝術生命。

四五個億的票房成績,放它身上既不算多,也不算少。

與電影本身相比——

豆瓣上那些言之無物的一星差評,才真的配不上那麼多流量和讚譽。

或許,真正對中國電影有害的,並不是所謂流量明星。

而是那些自以為客觀,實則完全出於發洩欲的偏激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