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关坚持的三点教育思考

痛楚难以避免,磨难可以选择


每天跑10公里,二十多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跑步就成了习惯。不是靠意志,而是喜欢。

每天写作4小时,似乎可以写下去,果断停笔。写小说变成了职业。不是靠劝说,而是自愿。

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重新阅读他的《当我谈跑步时,谈些什么》这本书,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坚持”的三点教育思考。

一、是否达到自己设定的基准——保持节奏感

无论跑步,还是写作,村上春树都有自己设定的基准。不太计较成败输赢,他更关心能否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战胜过去的自己,这才至为重要。哪怕进步只有一丁点儿,就是值得自豪的。

如村上春树跑全程马拉松是以三个半小时为基准的,节奏正好是一公里五分钟。一天跑一个小时,每天跑10公里。连伴跑音乐,他选择摇滚,节奏越简单越好。

自从坚持每天跑步,体重减轻,烟也戒掉了;成为职业小说家,最高兴的是可以早睡早起了。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开始了简朴而规律的生活形态。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

思考01:教学如何保持自己的节奏?

从教师的视角看,教学要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教学进度和标高,加强实时师生互动与反馈。

从学生的视角看,学习要由易到难。先夯实基础,再逐步训练提升综合能力。

教师不能一把尺子一刀切,须因人而异,快慢适当。学生不能囫囵吞枣,须消化吸收,知能并举。


加强时间管理,适时放慢节奏


二、是否合乎自己独特的性情——活出孤独感

跑步、听音乐、读书、写小说,一个人,何其快哉。特立独行,确立自我。做喜欢的事情,死也愿意;做感兴趣的事情,才能长久。

村上春树之所以选择长距离跑步,坚持写小说,与他喜爱独处的性格分不开。

“跑步小说家”村上春树乐此不疲,享受着奔跑与写作的愉悦。

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思考02:高中生如何进行正确的生涯规划?

随着新高考有序推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多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学校更要创造育人的多元化自主选择平台。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特长、性格特征等制定相应的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教师力求做到耐心亲和,有效沟通。

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的人生道路。把握两个关键:一个是选科组合,一个是特长分析。

艺术高考就是一条特色成才之路。音乐、舞蹈、书法、美术、表演、主持门类众多。日语高考更是为英语学困生打开的一扇希望之窗。不少学生重获自信,低进高出,考上理想大学。


艺术改变人生,特色铸就新人


三、是否专注自己规划的焦点——重视聚焦感

哪怕没有东西可写,每天也在书桌前坐上好几个小时,独自一人集中精力。跑步是调整和增强体力,写好小说才是第一目的。村上春树每日第一优先事项就是集中精力写故事,专心创作高品质小说。

我写,故我在。

思考03:教育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高考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在教学中,不同学科教师都必须在每一节课中渗透,致力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高中历史学科就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要有大的格局和视野,提升六大素养,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涵养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

结语:

村上春树坚持跑步,坚持写小说,日日坚持,堪称“跑步小说家”。他的坚持,自带节奏,符合性情,目标专一,也是最持久的诺贝尔文学奖陪跑者。

师与生,教与学,更要实事求是。力求循序渐进,找准定位,全面发展。坚持做“有节奏、有特色、有素养”三者有机融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