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五斗米教参与过哪些历史事件?

亘古怀念说史


早期道教中的一派。又称米道、鬼道、天师道。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一作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境内)创立。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又因道徒尊张陵为天师(一说张陵自称天师),也称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尊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 (即《道德经》)、《五斗经》、《正一经》等为经典。东汉末军阀混战,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达二十余年。东晋末年,孙恩、卢循亦曾利用五斗米道,在东南地区发动组织农民起义





老晨说L


五斗米教,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五斗米道。

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江苏丰县)张道陵学道鹄鸣山中,创立了五斗米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所以被称之为“五斗米道”。

此时道教在东汉已经初具规模,并已经对东汉社会政治统治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故政府称其为“贼”,又因名为五斗米道,所以被称作“米贼”。

张道陵经过数十年的游历,广泛地接触和借鉴了当时的各种宗教思想和修炼方术,再加上自己的思考,终于形成了一套道教观念和修炼方法。入蜀后,他闭门不出,一面刻苦修行,一面著述。

传说在汉顺帝汉安元年正月(142),张道陵的至诚感动了太上老君,就在这一套,受到太上老君的增与,并正式任命他为天师,开始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宗教活动,开创了五斗米道。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演变,五斗米道成为了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派。张道陵去世后,将教主的位置传给了儿子张衡,关羽张衡的记载,资料很少,似乎张衡虽然继承了五斗米道,但是贡献不大,而在张道陵之后对五斗米道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张修。

“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矅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三国志·张鲁传》

张修,巴蜀人,五斗米道的一支,张衡死后,他利用身为巴蜀人的有利条件,活动于巴蜀汉中地区,发展自己的力量,在当时,一般把张角跟张修并列在同一个位置。

张修所形成的五斗米道道法与太平道基本相同。但五斗米道的组织管理比张道陵时期完善得多。

在张修的五斗米道的道教组织中,已有了一套具体的教阶系统,除了信徒外,已经有神职人员和简单的教制,分管不同的教务。

神职人员中有奸令、基酒、鬼吏,凡是入道时间长的人就叫奸令或祭酒,管理普通较重的道徒就叫鬼吏。祭酒主要职责是宣讲《老子五千文》,鬼吏的职责是行使符水治病的任务。

张修在符水治病方面,是将病人的姓名和负罪的意思一式三份写成文书,祈祷于三官,也就是天、地、水三官。这实际上是原始巫术留下的,张修继承了此说。张修对五斗米道的发展和完善,使五斗米道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后来的张鲁在巴蜀政教合一的政权组织准备了条件。

对东汉末年摇摇欲坠统治发起第一击的是张角的太平道,紧接着汉中的张修也发动了起义,所不同的张角被灭,张修却保存了五斗米道在汉中的势力,而当时益州牧刘焉为实现割据一方、扩大自己实力的目的,不惜借助五斗米道的力量,而作为首领的张鲁和张修也想借助益州牧刘焉的力量发展自己,于是二者很快结合。

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张修为别部司马。张修在与张鲁攻取汉中的战斗中,反被张鲁所袭杀并兼并其图众和领地,这样,五斗米道就完成内部的统一,迎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

刘焉死后,刘璋成为了益州之主。由于刘璋生性软弱,张鲁不再听从刘璋调遣,刘璋恼怒,在幕僚的教唆下,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张鲁与刘璋彻底撕破脸皮。

于是张鲁在汉中地区实行一种割据的统治方式,这就是五斗米道的区域间统一,并树立起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在汉中、巴蜀地区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统治。

张鲁建立的政教合一的统治是五斗米道合法性的基础。张鲁以“师君”的身份行使“神授”的权利以统治民众。其组织形式,实质上是早期带有空想色彩乌托邦式的组织形式。比如生产资料全面所有,平均分配,人人都参与劳动。

五斗米道从张道陵的创建,道张修的改进,再到张鲁的发展,道东汉末年已经取得了比较完善得规模。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的宗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五斗米道作为道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体分支,也同样在宗教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东汉时一个短暂的王朝,五斗米道在东汉时的影响也许没有唐朝那样深远,但作为本土民族意识形态的一种反应,同时也是当时历史现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五斗米道的影响也是有着深厚历史意蕴的。

张鲁所确立的政教合一的统治,也对后世统治者有所启示。五斗米道在张氏家族的努力下不断发展,为道教学说及其思想的不断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途径。


以上个人见解,阅读如有不适之处,希望立即停止,勿要作妖评论。


折缘


五斗米教是中国本土道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创始人是东汉中后时期四川地区的张道陵,历史上称之为张天师,因教众入教需上交五斗米而称之为五斗米教。东汉末年,道教分支太平道领袖张角发动了黄巾军起义,拉开了东汉灭亡的序幕。而作为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孙子张鲁也趁机整合教众,在汉中割据一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权后,仍然奉汉为正朔,按时向汉朝缴纳赋税,所以当曹操带兵攻取汉中时,张鲁没有反抗,直接向曹操投降,被曹操封为阆中侯,官拜镇南大将军。虽然张鲁降曹,但是五斗米教的影响力在民间仍然很大,即使是后世王朝的一些官员也非常信奉。

到了东晋时期,著名的孙恩和卢循起义军也是五斗米教的教众,曾经给东晋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会稽内史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他也是虔诚的五斗米教教徒,孙恩攻打会稽时,王凝之在道观里向神灵祈祷退敌,在逃跑时被起义军杀死,后来孙恩与卢循起义军被刘裕先后平定。

虽然起义之火被平息,但是五斗米教并没有被消灭,仍然顽强的在中国民间发展,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五斗米教的道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