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优势物种,为何种类却不是特别多?

旅行到宇宙边缘abc


哺乳动物和鸟类确实属于优势物种。但也是进化出现比较晚的物种,因此种类比较少也就不奇怪了。另外有一个原因,它们都属于恒温动物。恒温动物用于保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占总消耗能量的大部分。也就是说这两类动物,消耗的能量比其他类型的动物更高,用于生存和繁衍需要的物质也更多。而自然界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必然是有限的。这也必然会影响和限制这两类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发展。只要没有人类的影响,自然界本身就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存在的应该也就是合理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种类相对不多,应该也是正常合理的。


安汉县嘉陵江捡石人


因为越是优势物种,进化就越趋同,这就导致种类比较少。

所谓“优势”的意思无非就是“相对于其他物种具有生存优势、竞争力强”。

但是相应的,这个优势带来的是相同的物种之间竞争就会特别激烈——因为大家同属一类,你厉害我也厉害,大家抢的东西都差不多,竞争就很残酷。

如果大家都厉害的情况下还演化出各种类型,那么这个“生态位”就太拥挤了,养活不了那么多样性的生物,有一些不太厉害的类型必然会被淘汰,最后大家都会只剩下最厉害的那几招,大家就都变得一样。

而如果是不那么“优势”的物种,互相之间竞争很弱,生存空间比较大;与此同时,因为生存空间比较大,各自进化出的花样就比较多,花样多了就可以不争抢同样的东西,更加扩大了生存空间,形成良性循环。比如细菌的种类就非常多,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生存,它们只需要花样百出地应对自然挑战即可。


所以由此可见——越是高端的、相对于其他物种有生存优势的物种,他们种内竞争就越激烈,导致种类只能单一化;越是低端的、相对于其他物种没有生存优势的物种,他们种内竞争就越平和,多样性就越多。

换句话说:应对大自然挑战,解决方案有千百个,但是应对同类挑战,解决办法往往只有一个。

所以不要以物种有优势就好,你有优势,别人也有,那你很可能就是劣势。

所以也可以从物种的单一性,大概地估计种内竞争的激烈程度。


王的学习笔记


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鸟类共有9000多种,我国存1300余种;哺乳动物有2亚纲29目153科1229属,共5416种。也就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种类都很丰富。

进化到鸟类、哺乳动物这样的“高等物种”殊为不易,生理功能、活动特征越是复杂生物的构造就越复杂,最重要的是鸟类、哺乳动物都有了较为发达的大脑,对外界的感知更加敏锐,而哺乳动物更加进化。从演化时间上来看,哺乳动物数量少一些并不奇怪,因为哺乳动物本身就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较短,被认定为现代所有哺乳动物始祖的始祖兽也不过是生存在距今不到1.3亿年的时间,且它出现的时代大陆爬行动物横行,基本没有哺乳动物崛起的机会,因此始祖兽的体型很小,身子只有几厘米长,全身重量一二十克;而那时候今鸟类的鸟类始祖就已经出现,而且在确实由于生存的优势,鸟类种类可能曾达到10万以上。

早期的进化生物学家认为生物的演化就是阶梯式的,也就是以往说的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智商低到智商高的模式,但是在达尔文年代,达尔文就已经意识到了辐射演化的威力。辐射演化指生物获得了某种优势的性状之后,因为生存优势更长久地存在,然后因为地理隔离形成具有相似性状的物种,比如如今的哺乳动物的生理构成模式都是一样的,都有心肝脾肺肾等等,只有人类特殊一些,是一种手足完全分工的物种;鸟类也是一样,因为会飞,成年个体被捕食的几率相对小一些,因此也曾有非常庞大的种群,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鸟类只是地球历史中曾经存在过的鸟类中的小部分。

哺乳动物的崛起和鸟类经历了一次重新洗牌,就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那次浩劫之中。哺乳动物因为体型比较小逃脱了那场危机,而鸟类也明显地数量降低,可能降到了大约只有5000种,而后鸟类重新繁衍演化出现了如今的鸟类种群,不过如今的鸟类也已经是又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灭绝危机之后的幸存物种,体型最大的鸟类渡渡鸟在几百年前灭绝;哺乳动物的经历也相似,在人类迁徙的道路上,很多哺乳动物因为环境对变迁和人类的捕猎而灭绝,很多都是数得上号的强大物种,比如猛犸象、剑齿虎、刃齿虎等等,甚至还有数个人类分支种,包括尼安德特人。

但是演化一直在发生着,之所以种类看起来比较少,实在是因为在地球上演化出现的岁月不是特别长,如今地球上最 繁盛的生物就是单细胞生物,无论是单细胞的微生物还是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庞大,人类观测到的生物种类有数百万种,乐观估计全球所有物种有3000万种,大多数都是肉眼都看不到的单细胞生物,它们自地球出现不久就已经存在,在40亿年的演化历史中不断地因为环境的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而鸟类从远祖算也不过2亿多年的历史,哺乳动物从远祖算不过1.3亿年的历史,在这么点的时间内由于环境隔离导致的新物种产生也不像单细胞生物那么频繁和多样。

多细胞生物不同于单细胞生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动物,是靠两性繁衍的方式繁殖,种群要分化就需要庞大的种群,而这两类动物都存在着很激烈的种群内或者种群外的生存竞争,尤其是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的能量需求比较高,而自然界的能量流动到这一环节的时候就已经少了很多,而且还都是恒温动物,体温的维持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需要的进食频率更高,这导致单一的某种哺乳动物和鸟类适应的环境范围比较局限,不像随波逐流的微生物,适应的范围更广泛一些。

总之,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不算少了,和爬行动物等大型动物都差不多,至于那些小鱼小虾等生存在食物链底端的物种,因为有很多捕食者因此都演化出了非常强悍的生殖能力,生殖能力强意味着种群数量多,更容易种群内部的生存竞争分化出若干个种群,最终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比如磷虾这类生物,全世界的总储量以10亿吨计,全球的蚂蚁总重量预计也超过人类,而且种类也十分丰富。

生物的演化是和繁衍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不停地繁衍才能有更多的可遗传变异推动着生物群的演化,也就是为什么出现得越早的生物类别一般种类和数量更大,而出现较晚或者位于较重要生态位的生物种类少且数量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