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房又涨了,地价贵导致的吗?2020年“地王”会是谁?

程尔东


核心答案:

房价涨,跟地价高有关系。如不出意外,2020年地王是华发地产,因为华发最近拿的土地,其单价已经碾压了成都2019年的“地王”了。

具体分析如下:

最近,成都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上涨了。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3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的销售价格数据。

成都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8%。

成都新房房价: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0.5%。

房价上涨,与地价有关系,没有土地就建不成房,这就好比没有面粉,就做不成面包。

面粉如果涨价了,面包自然也就随行就市涨价。

地价上涨,相应土地修出来的房子,其房价通常也会随涨(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关系,还要取决于开盘时的市场状况)。

而进入4月,成都土地市场十分“抢眼”。

川渝楼市用“抢眼”一词,是因为4月才向前推进一周不到,土拍的楼面价就已经刷新了2019年的“地王”记录。

在4月2日的土拍中,锦江区三圣乡一宗约131亩的纯住宅用地,在经过多轮竞拍后突破最高限价,最终让建发房产以“19800元/平方米楼面价+7%无偿移交租赁比例”摘得,溢价率为26.9%,土地总价约46.8179亿元。

单看溢价率,26.9%真的看不出什么名堂。

像3月19日进行土拍的新都三河镇地块(五龙山),还出现了高达124.76%的溢价率,两相对比,26.9%实在没有亮点。

建发的亮点在于19800元/平方米楼面价+7%无偿移交租赁比例,它直接追平2019年全年发生的“地王”楼面价。

2019年7月31日,出身珠海国资房企的华发股份联合体以“楼面价19800元/平方米+无偿移交2%的租赁住房”,竞得位于锦江区林家坡片区的一宗纯住宅地。

楼面价一样,无偿移交租赁住房的比例不一样,建发的要比华发的高出5%。

这就意味着建发的拿地成本实际上高于华发。


对比图,制图:川渝楼市

再从地段看,建发摘得的地块位于东2.5环,华发竞得的地块在1.5环。


制图:川渝楼市

对比发现,从地段角度看,建发拿地成本也高于华发。

至少在目前,全国各大房企在成都拿的土地,其单价还没有比这个更高的。

如果后期没有更高单价的土地出现,那么建发地产拿的这块土地就是2020年成都的“地王”。



川渝楼市


你好,对于地产价格上涨的问题,有很多商界大佬也出过金句,有的说未来几年不适合房地产经济,有的说退出房地产等等。



浅薄的认为,那些都是“大体经济”、“收割经济”的上层思想;也就是说,不管它涨与不涨,至少近这几年,我们很多朋友是刚需买房,你说手里有个千把万、个把亿的,那我肯定也会在床上想着是去买房、还是买股票、再是开公司?

中长期后可能就要慎重了,说不定以后在农村的房价比城市地标有的一比,对吧。 其实到底层思维角度,我根本不会花太多心思去研究它会不会跌,涨当然乐开花;

结婚、生娃得有一套自己的房吧。

那么真要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

一、地价上涨是关键

发展至今,全国各个城市能有的地块,大多都是以前的城中村、周边待开发土地。

二、工价、原材料价上涨

当90后成人后,我们国家的工人数量就呈下滑趋势,毕竟工地确实是考验人生的一道题。现在很多工种师傅级别的都是60、70后,他们还在坚持,劳务工才的衔接不上,所以工资肯定一年一涨,记得10年前普工40元/天,现在普工已到140元/天左右。

工程原材料属于资源属性,所以也是越用越少,加上国家环保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那是必然。

三、地产相关单位的收益

要把房产落地成形,参与单位也是很多的。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审计单位、施工单位、劳务单位、银行单位等等,每个单位要生存就要分一杯羹。

四、地王

对于地王,一般会是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大面积城中村地块吧。

希望对大家有用,观点也不一定正确。


双星追月


多城市政策力度较大都被叫停,但试探政策依然不断出台。主要原因是一城一策,地方的土地财政、包括经济稳定要求房地产政策有所调整。

整体看,短期房地产政策收回的基本都是因为微调力度过大,收回的基本都是刺激市场的而非稳定市场的政策,另外现在看房地产政策能够落地的基本是救企而非救市。

前有长沙,明确拒绝炒房,官方表态:坚决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后有海南,壮士断腕去房地产依赖,逆势加码楼市调控。可见,稳经济的要害,在于及时复工复产,在于内需和基建先行,房地产暂时被雪藏。

去年11月份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90后实质负债率12.52%,人均负债12万;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86.6%左右;调研的3000多名中国年轻人中,有6成的学生和上班族表示,一个月只能存下约10%的收入。

其实在2019年的时候,就有一项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将近14亿,但是5.6亿人的银行存款都是0。中国从储蓄大国变成负债大国,背后的原因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国人越来越爱投资买房,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工资收入的7成以上都用来买房了,目前中国贷款买房的金额已经达到了44.41万亿元——房贷、房租支出约占工资收入的一半还多,想存钱不容易啊。

目前,中国的90/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的中国乃至全球消费格局。说实在的,60后、70后、80后该买房的早就买过了,买不起的未来几年也不可能短时间就攒够首付款,未来楼市的真正主力军其实是90后和00后,事实上很多开发商新项目的卖点和建设理念,也都在趋向于“讨好”这两类人群,也说明这两类人群对房地产的支撑有多大。

站在房地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报告》给我们透露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当下的房地产主力购房群体(90/00后),不仅没有积蓄,负债率还在稳步上涨。可预见的是,短期内房价不具备“大涨”的可能,因为主力购房者的“接盘”能力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