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健康调理宋弘


养脾胃是关键


脾胃是气和血生化的源泉,所以被认为是后天的基础!脾具有运输、清除和血液控制的功能,胃具有接受和减少的功能,脾胃相表,脾上下胃,干、湿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分配,所以脾胃是后天气和血生化的来源。

脾胃一旦虚弱,就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和分配,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先有健康的脾胃,才能正常输送营养细腻,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脾胃是否虚弱自我判断


1.看舌苔

健康人的舌头是淡红色的,舌头上有一层浅色,湿薄的白色苔藓,不干不滑。脾胃虚弱的人,舌体肥大,舌苔厚厚的、油腻的,这是因为脾胃虚弱不能输送水湿,水留在体内,导致身体水分过多。过多的脾胃湿气与脾胃的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调整。

2.看看身体

脾胃虚弱的人一般都会出现通虚的脂肪,这种脂肪不是吃出来的脂肪,而是因为脾虚导致身体水分如果及时排出,在体内积聚形成所谓的水分,从而导致体态变胖,我们一般把这种肥胖叫水肿,水肿身体肉一般比较软。所以这类朋友要远离肥胖,首先要做的是调节脾胃。

3.看脸色

如果你的脸又黄又肿,这是脾虚湿邪的征兆。这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化学食物运输功能减弱,营养血减少,会变黄。

4.看手

闭紧整个手掌的10根手指,观察手指与手指之间的间隙。手指缝合过大表明脾胃有问题,如有缝隙过大者可以去看看中医调理一下脾胃。

5.看眼袋

中医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经常观察到我们的眼袋。形成眼袋的原因是脾胃长时间虚弱,运输无力,体内水湿。要想消除眼袋,就必须补脾补胃。脾胃强后,运输能力强,体内水分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消失。


脾胃虚弱,该怎么调理?

1、建议减少吃不卫生的快餐,经常吃容易加重脾胃损伤,多在家做饭吃。多吃补脾胃消湿的食物,如山药、大麦、莲子等。有些朋友喜欢喝茶,也可以选择一些温茶帮助健脾润湿,但注意不要选择冷茶,否则会加重身体水分,损害脾胃。

2、平时多做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爬山、太极等,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宜运动量过大。

3、平时多注意保暖。避免寒冷进入身体,减少吹空调。

4、每天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情绪,防止生气和烦躁,这对健脾有很大的帮助。

中医专家提醒:因为现代人饮食习惯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脾胃虚弱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对此我们要尽早进行调理,避免身体承受一些无谓的伤害,希望你要引起重视。


小柏家护官方号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不但养生重脾胃,治疗疾病时更注重保护脾胃,因为人们都知道,人从出生后就要靠饮食,所以人们常说,人似铁,饭似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内经上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现在医疗科技发达,不用天天吃饭也没事了,不像以前不吃饭就得饿死,现在可以输液,或下胃管。但我想这样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们都要注重保护自己脾胃。

现在我们聊下中医学中脾胃的生理功能和其重要性。

一,中医学脾脏的生理功能

脾五行主土,土曰稼穑,与胃相表里,开窃与口,在液为涎,在体合肉,其华在唇,五志为思,脾主升清,性喜燥恶湿,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湿,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三伏天。

脾主运化,所谓运,就是运输,所谓化就是指把饮食物化为气血等精微物质。

脾主运化又分为,运送气血精华,把饮食物产生的气血等精华运输到全身各处,也就是脾能生血,还能管理血液的运行,也就是统血,所以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送体内的水湿,脾参于体内的水液代谢,脾功能正常,水液代谢就会正常,如果脾功能下降,体内水液代谢下降,会造成水液在体内贮留,形成湿邪,或痰饮,所以说脾为痰湿之源。

脾的运化功能就必须有足够的动力,脾的动力就是阳气。阳气来源于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脾要在温热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脾凉了,比如过食寒凉,损伤脾阳,运化功能就会下降,从而引起脾化生气血的功能下降,造成气血虚,运输水湿的功能下降,形成湿邪和痰饮。

二,中医学胃腑的生理功能

胃是容纳食物的器官,上连食道,下通小肠。主受纳水谷和腐熟水谷,胃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焦,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

我们所吃的所有的饮食物都要进入到胃,所以说胃为水谷之海,也说明胃是可受纳很多食物,但也不要吃的太多,因胃也有自己承受的极限,如超过胃承受的极限,胃就补撑破了。

饮食物在胃中会储留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中,饮食物被胃的热力腐熟而被初步消化,产生的精华被脾运输到全身,而未被消化的食糜则进入小肠中。

饮食物进入到胃,在到小肠和大肠最后在排出体外,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条路不能堵,如果堵了,就会产生疾病,比如腹胀,呕吐或者是疼痛等症状,因此中医说胃气以下降为顺。

三,脾胃的重要性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脾气宜升则健,胃主腐熟和受纳水谷,胃气以通降为顺,脾主运化功能下降,则化生气血不足,引起气血亏虚,并造成其它脏腑的气血不足,而百病丛生,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则水湿弥漫,聚湿成痰,万病源于湿,引起的疾病太多太多了,比如肥胖病,水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而出现纳呆、厌食、胃脘胀闷等症状。

人们都知道我们一天三餐,如果长时间不吃不喝就得死,就从这点可以看出脾胃的重要性了,因此才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中医长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也就是病人只要能吃能喝,病就轻易治,如果不能进饮食了,那就离死不远了,所以中医用药,第一想的就是如何保护脾胃,如何照顾脾胃。

四,脾胃被伤的原因

饮食伤脾胃,大量的寒凉饮食,损伤脾胃之阳气,从而引起脾运功能和胃的腐熟受纳功能下降。比如冰啤,鲜奶,冰箱里的食物拿出来直接吃喝,象饮料啊,冰激凌啊等等。

肝气克脾,肝五行主木,脾五行主土,五行相克,木克土,所以肝就可以克脾,如生完闷气之后,胸胁胀满,不欲饮食。长期服用,西药,或输液,西药都可以损害脾胃,在吃药前看下说明书,就会明白了,有的小孩子感冒了输液,感冒好了,却吃不下食物,或拉稀,或呕吐等。

五,我们应怎么调理脾胃呢?

我们知道了脾胃的喜好,脾气宜升则健,胃气通降为顺,我们只要帮助脾胃的升降,那样我们的脾胃就会越来越好,才能更好的斡旋中焦,如何帮助脾胃的升降呢?

生姜,辛温入脾胃经,可以祛湿,还能温胃止呕

山药,甘平入肺脾肾经,可以补肺脾肾之气

大枣,甘,入心肝脾经,可以补心脾之血

小米,五谷的粟米就是小米,小米入脾胃,我们这妇女生完孩子坐月子就喝小米粥,可想而知肯定是对脾胃有好处了。

山楂,酸甘温,入肝脾胃经,消食积;化滞瘀。主饮食积滞

鸡内金,甘,入脾胃经,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

我们可以熬小米粥放入山药,生姜,大枣,大枣要掰开去核,一起熬粥喝,然后在炖点鸡内金,山楂吃。

以上食疗方法可以试试,当然以自己口味为宜。

我们还可以脾胃经的穴位按摩,如按摩足三里,丰隆,合谷,中脘,天枢,关元,也可以腹部按摩等等。

我们平时更应多注意,平素饮食不要过于寒凉,多加衣务以保暖。少生气,多活动,少用对脾胃有损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大家一定要记住,病从口入,也就是病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想治病一定要忌口,不然病永远也好不了。

好了我们就聊这么多吧。欢迎大家来讨论。


忠国中医


五行相生相克,五脏之间有很多联系,有相生相克的诸多联系。

一个脏腑出了问题,中医有时需要通过调理其他脏腑来解决问题,比如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是一些肝胆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调和脾胃胃肠的方法解决问题,肝病容易传脾胃,通过调和脾胃强健脾胃的方法也,能够防止肝胆的疾病传导到脾胃。

肺部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调和胃肠的方法从脾胃论治,正所谓土能生金,脾属土,肺属金,通过强健脾胃也能够起到养肺的作用。比如参苓白术散,主要是起到健脾的作用,但对于一些肺气虚弱、肺气不足的状态也有调养的作用。

再比如心脏的疾病,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心神不安的症状,比如出现心火亢盛的,有时候通过滋阴补肾的方法从肾治疗,达到调和心肾、交通上下的作用,滋养肾水能够制心火;如果心的症状是因为气血不足的,可通过调和脾胃,使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正常,使气血充沛,能够滋养心脾,共同改善心脏的气血的供应,能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此类的药方比如归脾丸。

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很多脏腑的疾病是相互关联的,通过一个脏腑的调节,能够改善另一个脏腑的问题,这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所在。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