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建议曹操留下吕布,以便将来搞曹操?

有得观史


这是一个好问题,三国迷的友友们自然不会不清楚这个桥段。但是不是真正的三国迷,就看对这个桥段品味到啥程度啦。

豹眼认为,无论是在职场中打拼的老板还是求职者,都应该好好地品味一下。

吕布的武力值那是杠杠的,让他去斩颜良、诛文丑,那绝对是木有一点问题的。这样的人才,在诸侯争霸的汉末三国时代,应该是老板们追逐的首要目标。

那为何刘备建议曹操杀掉吕布,而曹操却采纳了刘备的建议没有留下吕布呢?难道是曹操上了刘备的当吗?

曹操留着吕布,诚如吕布所言,吕布负责统领骑兵,曹操自己统领步兵,二人联手,岂不包打天下?

刘备以吕布先后诛杀丁原、董卓为由,建议除掉吕布,为何就不像题主所说,留着吕布以便将来搞掉曹操,岂不省却了许多麻烦?

关羽曾经建议刘备杀掉曹操,刘备以天下计认为不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诸葛亮以天下计认为天不该灭曹。关羽要杀是有史书记载的,关羽要放只是演义,但都记述了曹操不能杀的理由。难不成刘备是以天下计,才不想留着吕布再来祸害曹操吗?

在豹眼看来,绝非如此。吕布之被杀,揭示了两个根深蒂固的潜规则。

第一,人挪活,树挪死。跳槽一事,在任何时候都是家常便饭,但跳槽绝不是没有原则的。

就以吕布的老同事,曾经的老部下张辽做个对比,说一下吧。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

据《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也就是所谓的“五子良将”传记记载: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

汉末时期,作为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因为并州刺史丁原看好他,以其武力过人征召为从事。后派遣去京城公干,被大将军何进差遣去河北募兵千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何进被杀,张辽就带着军队归属了董卓。

董卓被杀后,张辽又带领兵众归属了吕布,被升迁为骑都尉。

张辽也是先投奔丁原,后归属董卓。这与吕布经历相似,但情况却大不相同。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

据《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记载: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觽。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后,屯兵河内郡,以吕布为主薄。就职务而言,吕布要比张辽混得好一些。丁原非常亲近、厚待吕布,虽没有说收吕布为义子,但关系非同一般,远不是张辽可比。

丁原进京勤王,到达洛阳后,被拜为执金吾,与何进联合诛杀宦官。何进失败,董卓带兵进入京师。在董卓的诱使下,吕布诛杀了丁原,而归顺了董卓。董卓任命吕布为骑都尉,十分宠信,誓同父子。

之后,司徒王允欲诛杀董卓,就以吕布与董卓的矛盾挑唆他们之间的关系,吕布也害怕他与董卓爱妾私通一事被董卓加害,就联合王允斩杀了董卓。

从张辽与吕布这段人生经历来看,他们都是在跳槽。但张辽的情况可以说是出于无奈,老公司破产啦,为了生存,换一家新公司重新上岗,这是很自然的事。

但吕布却不同,老东家还在,公司经营的还不错,作为老板的心腹亲信却吃里扒外,与外人勾结,除掉了老板,搞垮了公司。如果说,通过这种方式在新公司得到更高的职位和待遇,也还说得过去。但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到了新公司,首先是搞垮老东家,这样的跳槽就值得质疑啦。

吕布搞垮了王允的公司后,就带领张辽开始了流亡生涯。

建安三年(198年),已经占据徐州的吕布与袁术结盟,再次反叛朝廷,派遣高顺、张辽攻打沛城,击败刘备,俘获了刘备妻子。刘备逃亡许都,投奔了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联合刘备,亲自率军攻打徐州。吕布部将绑了陈宫投降了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也投降了。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非常精彩,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记载:

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尔。”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吕布被俘后心中不服气,对曹操说:“我对待部将都很宽厚,但诸将都背叛了我。”

太祖曹操说:“阁下背着妻子,偷偷去跟部下的妻子相会,这也算宽厚吗?”

吕布被曹操说得脸上红一块白一块的,也就默然无语。

《献帝春秋》记载的更有意思:

布问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识孤?”布曰:“昔在洛,会温氏园。”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

吕布看到老朋友曹操,悲感交集,很动情地说:“老曹啊,您咋就瘦了呢?”

曹操说:“你怎么会认识我哪?”是假装不认识还是咋地?不得而知。

吕布提醒道:“以前在洛阳,在那个温氏园,咱哥俩不是见过吗?”

曹操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对对对,我忘记啦。之所以现在瘦啦,是日思夜想,恨不得早点与你相见的缘故啊。”

吕布一听,这事有门,很开心的样子。

《三国志·吕布传》记载:

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

吕布被绑的很难受,就请求道:“老曹啊,绑得太紧了,稍微松一点吧。”

曹操说:“不行啊,捆绑老虎不能不绑得紧哦。”

吕布讨好说:“明公您所害怕的不就吕布一人罢啦,现在我已经服气,天下就没有可担忧的事。您统领步兵,让我替您带领骑兵,那么天下就不用担心平定不了啦。”

于是,曹操就有了心动的意思。

这时候,刘备就进言说:“明公不记得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及董太师的了吗?”

曹操点头默许,吕布就冲着刘备大声吼道:“你个大耳朵贼最不可信。”

于是,曹操就把吕布给杀了。

《英雄记》说得还有意思:

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勍虏也。其觽近在外,不可宽也。”

吕布被绑急啦,就请求刘备说:”玄德哦,你现在是座上客,我是被俘的囚虏,你就不替我说句好话,求曹公宽容一下吗?“

曹操大笑道:“是啊是啊,为何不求求刘使君替你说说好话呢?”

曹操之意是想放了吕布,但主薄王必急忙上前说:“吕布是强劲的对手,他的部众都在外面,不可以给他松绑。”

曹操笑着说:“我本来是想给你松绑的,可王主薄不同意啊。”

这段故事,的确很有意味。这比看小品、听相声还过瘾。

吕布被杀后,张辽投降了曹操。都清楚,张辽在侍奉过丁原、董卓、吕布之后,在曹魏集团混得很不错。曹操、曹丕对张辽都非常器重,死后被曹丕追谥为刚侯,陈寿为其作传,称之为“五子良将”。

吕布与张辽都是多次跳槽,但情况不同,结局也不同。

这就是说做人要有底线,为了生存改换东家未尝不可,但不可见利忘义,出尔反尔。否则,跳来跳去,最终会死得很难看。

第二,为何曹操有留下吕布的意思,但因刘备一言,就改变了主意呢?

一同陪伴吕布被杀的还有高顺和陈宫,他们都是因为拒不投降而死。

高顺就不说啦,说一下陈宫吧。

这个陈宫并不像演义所说捉放曹中的中牟县令。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出任东郡太守,陈宫出仕为官。在陈宫等人的运作下,曹操得到了兖州刺史的职位。

陈宫称曹操攻打徐州牧陶谦时,就背叛曹操,联合陈留太守张邈等人投靠了吕布,引领吕布入主兖州,致使曹操丢掉兖州的根据地。

陈宫与吕布差不多,都是出尔反尔之徒,曹操虽然劝降陈宫,也有释放吕布的想法,但顾虑重重,也担心将来有一天他们会再次反叛。曹操自恃枭雄,吃一堑长一智后,感觉还有驾驭他们的能力。

经过刘备一说,曹操也不想招惹这个麻烦,一杀了之吧。

这虽然是比较明智的,但也看出曹操驾驭能力还没有到达顶峰,与刘邦与韩信的故事相比,还是差了一截。但这时候杀掉吕布,比刘邦杀韩信似乎还仗义一些。

再看一下刘备为啥建议杀吕布吧。

可以说,留着吕布对刘备一点好处也没有,绝不会有一天能利用他来对付曹操的。

如果吕布能与曹操配合得好,可以说是包打天下。这样一来,刘备就永远没有机会啦,只能在曹操手下老老实实做个闲官,衣食无忧,但没啥作为。曹操对于刘备防范很紧,从程昱等建议杀掉刘备就是佐证。曹操也不容许刘备与吕布眉来眼去,而且吕布也不会把刘备当回事。

如果吕布能够诛杀了曹操,吕布的势力将会很大,在徐州时期,刘备尚且不能在吕布身上取得便宜,这时候恐怕更不是吕布的对手啦。

就大概率而言,曹操会利用吕布的势力,对付天下诸侯,吕布不可能取代曹操。曹操势力的扩大,这显然不利于刘备将来的霸业。

因为曹操认为如果控制得当,吕布还有利用价值;但对刘备而言,吕布的存在是毫无益处。

这就是刘备力主曹操杀掉吕布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过程就可以看出,作为老板只是希望你给他带来价值。如果你给他带来的是隐患,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同时,跳槽未尝不可,但做人做事不一定完全做到光明磊落、从一而终,但起码不可出尔反尔、见利忘义。丢掉了底线,或许一时能够得益,但恐怕最后跳来跳去,不得善终。

这是自古以来,职场上永不改变的规则。


豹眼看历史


这个问题也让《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十分困惑。

所以他在书中对白门楼刘备的行为言道“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为何刘备要这么做?这就得从当时的局势发展说起。刘备和曹操还没有过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尤其是董卓篡权后,威福自专,有篡汉之心,他的倒行逆施削弱了东汉朝廷的权威,各地诸侯跨州连郡,割据一方都有了自己当皇帝的心思。

而且东汉朝廷被董卓挟持后,朝廷的命令无人听从,皇帝连饭都吃不上。而曹操却不一样,听从了谋士荀彧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将东汉朝廷迁到许昌,让东汉朝廷的命令可以通行天下,皇帝有了落脚之地,连袁绍都要争夺汉献帝给曹操的职务大将军。

很多有不臣之心的诸侯都不敢轻举妄动,除了冢中枯骨袁术,很多心向王室的士族也纷纷投靠曹操。可以说曹操是当时辅汉安刘的英雄,连刘备都认为曹操是汉室的功臣。

虽然他们曾经因为徐州陶谦部下杀曹嵩,刘备曾经救援过陶谦,空手得了徐州有过节。但是刘备和曹操并没有任何过节,也没有任何深仇大恨。

而且当时刘备没有经历过许田围猎,衣带诏之事,他并不知道曹操的一些不臣之举,而且曹操还没有露出篡汉之心。刘备没有杀曹操的理由。

而吕布则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吕布曾经深深伤害过刘备,若不早图,恐怕会被其算计。

吕布被西凉军赶出长安后,先夺了曹操的兖州,结果被曹操打败,被刘备接济,将其安排在小沛。

可以说刘备对吕布有恩,但是吕布却恩将图报,在刘备背后捅刀子。刘备率军攻打袁术,吕布就趁徐州空虚,夺了刘备的徐州。吕布的做法让刘备无处安身,也让刘备在心里对吕布的做法深恶痛绝,虽然吕布将其安排在小沛,也曾辕门射戟让袁术罢兵。

吕布恩将仇报使刘备心里无论如何也不过了这个坎,必须除之而后快。

还有杀吕布是曹操的意思,刘备并不能救吕布。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白门楼事件中,刘备曾经答应要帮吕布,要为他向曹操求情。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刘备的设想和预期。

还未等刘备开口求情,吕布自己就向曹操求饶,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吕布这句话说的非常傲气,首先他将自己的位置抬的太高,认为自己是曹操心里最忌惮的敌人,而且他以被俘之身还想着要当曹操的副手,用他的勇猛和曹操的韬略平定天下。只要曹操有了他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

就是这句话要了吕布的命,为什么呢?曹操心里本来就瞧不起吕布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而且本来就不把吕布放在心里。而吕布作为一个败军之将,求饶还要把自己抬的这么高,让曹操恶心。

而且吕布连自己的生死都决定不了,却来决定曹操的职务,和自己的职务,过分夸大自己的勇武对平定天下的作用。让曹操更加恶心。尤其是吕布杀丁原,董卓,被叛曹操的做法也让曹操对其心里有芥蒂。

如果曹操真的要重用吕布,放了吕布就不会让吕布在白门楼上受辱,反而会厚待他,私下里就放了。

于是曹操对吕布夸大其词,自鸣得意的求饶视而不见,反而来询问刘备的意见,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刘备。刘备就算本来要为其求情也没用了,他没有想到吕布会这么蠢,他的求饶让刘备无话可说,也让他自己置于死地。

刘备当时的处境也不好,没有地盘,也没有多少人马,很多事情上不敢做出头鸟。见曹操有杀吕布之心,只好顺水推舟,就坡下驴,以丁原董卓的事顺了曹操的心。


凌烟阁主


刘备为什么不建议曹操留下吕布,其实说白了还是刘备最懂吕布。吕布有三点让刘备非常忌惮!

1)吕布武功天下第一!

这个无可争议,马中赤兔,人中吕布。想当年虎牢关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个人打吕布一个,还稍稍落于下风。这让刘备对吕布非常忌惮。

而关羽张飞后来变成天下无敌,这多亏吕布被曹操杀了,如果吕布不死,哪有关羽张飞扬名天下的机会。在三国名将之中,吕布的武功远超众人,是神一样的存在。

当年董卓就是因为有了吕布的辅助,所以才在朝中无人敢惹。而吕布还在丁原手下效力时,董卓就是有几十万大军,仍然不敢动丁原。可见吕布战力的强大无比。

2)吕布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

一个武功非常高的人,还竟然懂得投机取巧。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古人经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指吕布这种人。

吕布开始在丁原手下效力,当董卓开的价码比丁原高时,吕布就反了水。在董卓帐下效力。要不是王司徒巧设连环计,抓住了吕布的软肋,还真不能拿董卓怎么样。

因为吕布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谁强我跟谁,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很会抓风口的人。吕布后来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就不行了,因为吕布只有武功,没有领导才能。他是一个能力通神的执行者,而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3)曹操一定能降服吕布!

作为后来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刘备,不但认真研究过吕布,还认真研究过曹操。所以后来才和诸葛亮讲他做事不同于曹操的原因。因为他只和曹操反着做,就能笼络到反对曹操到人。

吕布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并且还武功奇高。而曹操用人非常在行,如果曹操真收降了吕布,那刘备真是没有机会了。曹操配吕布,真是天下无敌。

所以刘备作为想成为天下霸主的人,肯定尽自己最大努力消除自己争霸路上的潜在威胁。刘备一定要让曹操除掉吕布!

那么曹操为什么听刘备的呢?

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考虑的是大局。随着曹操公司规模的扩大,曹操需要的是忠心的人。认可企业文化,可以一起干事业的人。

这一点可以参考马云说的话,如果不认可阿里巴巴的文化,再好的水平也会开除!当大公司一旦稳定,他们就会只找听话的螺丝钉,不再找开创性人才了。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在隆中很有名,曹操不去找,而刘备却三顾茅庐的原因。曹操需要的是拿来能用的螺丝钉,而刘备需要的是可以定天下大势的军师。需求不同。

所以曹操觉得降服吕布需要时间,而自己的团队也基本完善,把吕布弄过来会生成很多麻烦。因为吕布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再加上吕布确实背叛了几次,没有信誉。而吕布武功太高,如果真要叛逃,也不好抓。

综上所述,无论是曹操和刘备,对吕布都非常忌惮。因为他武功太高,难免会觉得有些驾驭不住。而吕布连杀两个义父,一个是丁原一个是董卓。让曹操心里有些阴影。所以最后还是把吕布杀了。这里面有刘备的建议,也有曹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