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顾众人反对,执意让马谡担任先锋?原因很简单

诸葛亮为什么不顾众人反对,执意让马谡担任先锋?原因很简单

文|历史有趣闻

《抚琴退兵》是京剧中的一个经典剧目,“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和”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已经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京剧片段。而《抚琴退兵》这个经典剧目也叫做《空城计》,是根据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遣马谡去守街亭,结果马谡大意失街亭,诸葛亮不得不摆下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的这个故事为原型的。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蜀国的将领们是希望吴懿,魏延这样的老将去镇守街亭的。但是诸葛亮执意要让马谡担任先锋去守街亭,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当然是因为诸葛亮认为马谡能够守住街亭,毕竟诸葛亮身负刘备重托,是不会拿蜀国的军国大事开玩笑。诸葛亮对马谡一直是非常欣赏的,在诸葛亮平定南蛮的孟获之乱的时候,马谡就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计策,诸葛亮深以为然,这才有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再加上诸葛亮本身就是书生治兵,而且效果还不错,蜀国内部的叛乱的平定和南蛮的征讨让诸葛亮认为书生领兵也没有问题的,结果诸葛亮就高估了马谡。

其次“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谡的哥哥马良是蜀汉侍中,马良和诸葛亮是至交好友,所以诸葛亮对待马谡也是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诸葛亮当然是希望自己信任的马谡能够有机会大展风采。诸葛亮可能也是物伤其类,希望马谡能够不蹉跎岁月。因为诸葛亮是到了刘备病逝之后,才算是有机会大展拳脚,其他时间一直被庞统,法正等人压制。所以诸葛亮不想让马谡因为资历这些原因而被耽误,但是正如刘备所说的那样,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当然了,诸葛亮还是派遣了王平作为副将去辅佐马谡,算是上了一层保险。

可是诸葛亮对马谡的这种信任也让马谡变得过度自信,不听他人的劝告,执意到山中据守。因为兵书上有着居高临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马谡这种死读兵书的做法,在面对曹魏军中宿将张郃时,显得幼稚可笑。结果张郃带兵围住了马谡,并且切断了马谡的水源。马谡的士卒四散,溃不成军,诸葛亮也不得不撤回了汉中,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此失败了,而且诸葛亮再也没有这样好的局面了。在曹魏加强了对蜀国的防备之后,诸葛亮以及姜维的历次进攻都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

说到底,诸葛亮还是书生治国。诸葛丞相的治国才能绝对是举世无双,就算是汉朝的萧何也未必比诸葛丞相更强,但是治军打仗,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亮在这方面的才能还是不足够的。蜀国还是缺少一个像军神韩信这样的帅才,才能创造奇迹。否则凭借着蜀国的国力,除非蜀国能够坚持到五胡乱华,中原式微的时候才有机会。

本文由历史有趣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