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心里是想做官的吗?

吴文建


柳永其实心里很想做官,但是他自己的性格害了他。他想做官是因为做官是古时候读书人最正统的出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但是柳三变的性格不羁、放纵张扬,不善于溜须拍马、逢场作戏、阿谀奉承。从古到今,有才华的聪明人都多少有点情感,柳永应该也看不惯官场的各种龌龊,还是风月之地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人家同僚不喜欢他的,自然是抓住把柄要说他坏话。

宋仁宗是一位非常宽厚仁慈的皇帝,在他统治的四十几年时间里,百姓生活安稳富裕,提拔了不少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仁宗曾经一度还很欣赏柳永的才华,但是仁宗不喜欢他的做派,觉得他的言行不符合一个读书人和为官者形象,过于放荡不羁,为人张狂,不好管理,最后放弃他了。

我觉得,从古到今,做官是金字塔顶尖的人群,要竞争就得忍。像李白这种性情中人,才华横溢,可是给人压迫感,总归是一只关不住的鸟,只能放飞蓝天。柳永和李白没有可比性,相似的是性格都不适合官场。他们俩都生在盛世,按理说生活环境好,有才华,都应该得到重用吧!结果在为官上,都是失败者,那就是他们原本就不属于官场。还是放飞自我,一个流连山水,一个流连烟花,给我们留下绝世大作好!

附一首《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是他想做官最好的证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yaling510


柳永心里是想做官的吗?

从古自今,没有不想做官的人,柳永也不例外。虽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然而,他主要还是因为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才辞官,去过隐居士活,从事耕种。因此他才幻想一个巜桃花园记》的理想社会。但是,这个思想是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

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为河东柳氏之后,本身就出生在仕宦之家。其父柳宜及五位叔父都曾在南唐和宋朝做官,长兄柳三复及柳三接都具有科第功名。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怎能不受父兄的影响呢!

封建帝王时期要做官,参加科举是主要的路径。

栁永年轻的时候是在汴京度过的,当时汴京的繁华,使这个公子哥儿流连忘返,于是喜欢在歌楼酒肆为歌女酒女作词。凭着他的音乐天分,又精通音律,填词也小有名气,常常应教坊乐工所求,为流行歌曲作词,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品格卑下,因此而被"不看好”。

二、艰难的科举之路

我们再来看柳永的仕途(科举)经历。

咸丰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这个公子哥儿迷恋湖光山色,都市繁华,因而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失去了参考的机会。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能金榜高中,参加了考试。谁知因真宗发诏"属辞浮靡"而初试落第。于是愤怒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是,他并沒有绝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

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次落第。

天禧二年(1018年),柳永参加科考,第三次落第。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就是这次落第后,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而作。从此漫游河山,以填词为生,这时他的词名已经大振。

直到景祐元年(1034年),皇上特开恩科,对历届科举场"十考九不中"的士子,放宽录取。这时年已四十七岁的柳永听到这个喜讯,便从鄂州赶到京师参加科考,这次才天降喜讯,与其兄柳三接一同登上进士黄榜。柳永暮年及第,喜不胜收。

从此,柳永便走上了地方小官的道路。

三、结语

纵观柳永的一生,并不是柳永文章达不到科举的水平,而是早年时期和科举失意之后,喜欢在歌肆酒楼流连,又多为歌妓酒女作词,甚至达到歌妓酒女得到他的词后,身价十倍的程度。因此,这些歌妓酒女争先送财送物。被当朝的士大夫轻视和鄙视,认为品格低下,淫秽鄙俗,受士大天排斥,影响了柳永的仕途。这是其一。

其二,第一次参加科考不中,写了《鹤冲天》这首词,词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落第秀才传唱一时,得罪了皇帝宋仁宗。宋仁宗在诏书上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再次,柳永虽重功名,但不像《儒林外史》中范进、周进那样的平庸之辈,一身只向科举奋斗。他在科举落榜后游历名山大川,边关要塞,积垒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发挥在他婉约的词作上。

柳永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他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这其中就是心里仍然有想当官的欲望,否则,他不会断断续续地一直科考到四十七岁。

他心里想当官是肯定了。但是他当官,虽然只担任了地方小官,然而在他的任期,一直为政有声,颇有政绩,被称作"名宦”就是一个显著的证明。只可惜,由于当时的社会认知和上层的歧视沒有当过大官,因此,沒有惊天动地的业绩而已!


高楼避愁


关于柳永是否想做官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古代文人骚客基本上没有不向往仕途的,诗文成为了文人墨客去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并希望得到赏识的途径之一。我们常常会看到文人不屑于官场,淡泊名利的文章,其实大部分都是因为官场失意而发起的自我心里安慰罢了。从柳永的经历和诗文上来看,便知他就是仕途失意者,所以想当官是必然的。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和佐证。

一、求官意愿、崭露头角

1002年,也就是咸平五年,意气风发的柳永离开家乡,辗转至杭州,开始了仕途之梦。大家知道柳永在杭州这里写下了一篇让古今人都可叹的佳作《望海潮》,但是细读我们不难发现,从这首词里我们是可以有几点看出他开始追求做官的想法。我们先来看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首先从词的整体风格来看,可谓是豪气壮阔,不拘一格之感,对自己的才华毫不隐晦的表现出来,其实也是为了引起当地人才及官员们的注意,仿佛像人们说明他一肚子的才情,仕途上你们可以考虑用我一般。

再次,当时他有一位朋友在杭州做官,位居太守,所以最后一句“”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就是写当地的繁荣之象,当然也有对好友仕途的祝福。从这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做官朋友的尊敬和羡慕之情,希望拥有自己的一锥之地,然后在地方管理上也可以做到这番成就之感。

所以从这里看出柳永做官的想法让我们一览无余。

二、漫漫十年、屡试不中

公元1008年至公元1024年,柳永一共四次参加考试,不料均落榜,失意的柳永愤然离开京师,他的浪迹之路开始了,留恋与花间红尘之中。

难道从此柳永就对仕途再也不想念,放弃做官的想法了吗?答案当然不是。

1034年,宋仁宗亲政之时,因特开恩科,柳永听闻现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开心得不得了,马上从收拾自己,从鄂州赶往京师考试。

这次,柳永中了,他终于当上官了。此这次考试距离上次落榜刚好十年,柳永也也是近暮年之人,十年足以耗掉一个人的斗志,一个人又有多少个十年呢?但柳永没有放弃,一举得名说明了十年期间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在等待机会的到来,做官考试之路他是时刻准备着。

三、做官时恪尽职守

从团练推官开始做起的柳永,后因为受到百姓爱戴、亲民爱民,升任晓峰盐场监官,到了晚年为著作郎、太常博士,最后官至屯田员外郎。

其实可以看出,柳永的官位并不很大,但他也很开心,在岗位上尽心尽责,热情又积极,足以看出来他对于官场的热衷。

总结

即使柳永的仕途之路坎坷,科考屡败的他,也许对官场失望过,但他并对做官的信念缺从未停止过。《鹤冲天》里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终究只是他官场失意后自我精神慰藉罢了。对于仕途的追求,想要在官场上驰骋的他,从未真正的放弃过求官之路。

暮年做官之后,即使官职不高,也没有让他失望,而是富有激情去做好份内之事,足以说明了终其一生其实都是为仕途而奉献,可以说做官是他在仕途上坚定不变的梦想。